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6784发布日期:2019-01-05 10:2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显示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对各种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目前,相关技术生产出来的显示装置,当在受到外界一定撞击或冲击时,被击中的区域由于应力集中无法分散,其内部显示面板结构很容易发生损坏,导致显示区域出现黑斑、亮斑、彩斑等不良,最终导致产品显示失效而影响到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冲击性能的显示面板。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抗冲击性能的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膜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层,至少一个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多个膜层的任意膜层上,并且至少一个所述缓冲层内设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不小于设置于其内的所述颗粒物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可形变材料,所述若干个颗粒物散布于所述缓冲层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形变材料为有机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颗粒物在其所在的所述缓冲层内单层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包括间隔排布的若干个连接单元、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之间的缓冲单元,其中,每个所述缓冲单元中均分布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缓冲层,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缓冲层中设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颗粒物的形状为球状;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与设置于其内的所述颗粒物的直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膜层包括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具有出光侧,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背离所述出光侧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颗粒物的材料为无机材料。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面板,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缓冲层,并且至少一个缓冲层内设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因此,显示面板在受到冲击时,缓冲层内的颗粒物发生移动,将冲击能量的一部分转换成颗粒物的动能,进而释放了部分冲击能量,进而也就降低了应力,对显示面板受到的冲击进行了有效地缓冲。因此,显示面板在受到冲击时,颗粒物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采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其抗冲击性同样得到增强。

附图说明

图1-图12分别为不同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缓冲层;110-缓冲单元;120-缓冲单元;200-颗粒物;300-基板;400-薄膜晶体管层;500-有机发光层;600-封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显示装置制作完成后,通常会采用落球实验检测其可靠性。具体的实验条件可为,选取重量为32.65g直径为20mm的钢球作为落球;将落球固定于夹具上,并从2~62.5cm的高度上落下,击中显示装置表面。如背景技术所描述的,目前相关技术中制作出来的显示装置,落球实验的实验结果为其表面被击中的区域出现黑斑、亮斑、彩斑等不良。申请人分析得知,落球击中显示装置的瞬间,显示装置上的应力集中于落球的落点而无法分散,进而导致显示失效。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膜层,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层,至少一个缓冲层设置在多个膜层的任意膜层上,并且至少一个缓冲层内设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缓冲层的厚度不小于设置于其内的颗粒物的厚度。通过设置至少一个缓冲层,并且至少一个缓冲层内设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使得其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增强,进而提高其抗冲击能力。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lcd显示屏、amoled显示屏、pmoled显示屏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且具体可以为柔性显示装置,也可为非柔性显示装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基于以上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介绍。

参考图1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膜层以及至少一个缓冲层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层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任意膜层上。例如,参考图1至图5,当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其多个膜层通常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300、薄膜晶体管层400、有机发光层500以及封装层600等膜层。此时,缓冲层100可以设置于基板300、薄膜晶体管层400、有机发光层500以及封装层600等膜层的任意一层之上。缓冲层100可以设置于基板300上时,其可以位于基板300底部(参考图1),也可以位于基板300与薄膜晶体管层400之间(参考图2)。

至少一个缓冲层100内设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200,缓冲层100的厚度不小于设置于其内的颗粒物200的厚度。显示面板在受到冲击时,缓冲层100内的颗粒物200发生移动,将冲击能量的一部分转换成颗粒物200的动能,进而释放了部分冲击能量,进而也就降低了应力,对显示面板受到的冲击进行了有效地缓冲。因此,显示面板在受到冲击时,颗粒物200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层1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当缓冲层100的数量在一个以上时,各缓冲层100可以两两相邻设置,也可以将各缓冲层100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其他膜层之间而互不相邻,也可以选择部分缓冲层100相邻设置。

由于缓冲层100具有一定厚度,缓冲层100的个数越多,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越大,不利于超薄显示装置的制备。可在显示面板中只设置有一个缓冲层100。因此,缓冲层100即起到一定的应力释放作用,又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超薄化设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缓冲层100内的若干颗粒物200在其所在的缓冲层100内的排布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单层排布,也可以多层排布,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颗粒物200在其所在的缓冲层100内单层排列。当显示面板受到冲击时,单层的颗粒物200受到的其他颗粒物200的影响相对较少,而相对自由灵活的滚动,进而可以提高应力释放的速度。同时,单层的颗粒物也更有利于将单个缓冲层100的厚度作薄,进而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超薄化设计。

上述实施例中,缓冲层100可以为单层,亦可以为多层。当缓冲层100的层数为多层时,各个缓冲层100内的颗粒物200排布方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可以使得每个缓冲层100内的颗粒物200均单层排布,也可以使得其中一个或几个缓冲层100内的颗粒物200的单层排布。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需求对缓冲层100内的颗粒物200的排布方式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择颗粒物200的材料为无机材料,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金属等。无机材料刚性相对较强,使得颗粒物200在受到冲击力时,产生的位移更多,进而更多地减缓冲力。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颗粒物200的材料也并不做限定,其也可以选择有机材料。当选择有机材料时,颗粒物200自身形变耐受性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层100的材料为可形变材料,其受力会发生变形。若干个颗粒物200散布于缓冲层100内,进而可以进行移动。具体地,可形变材料可以为有机胶等。

可形变材料选择为有机胶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涂胶。

具体地,可在显示面板的某一膜层上,进行有机胶的喷涂。上述某一膜层,可以为显示面板的多层膜层中的任意膜层。

如上说明,当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其多层膜层通常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300、薄膜晶体管层400、有机发光层500以及封装层600。

基板300可为玻璃基板300。薄膜晶体管层400设置于基板300上,其通常包括驱动晶体管、开关晶体管等,为有机发光层500提供驱动,并对有机发光层500进行控制。

有机发光层500通常包括沿基板300至薄膜晶体管层400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功能层以及阴极层。

阳极层包括若干阳极单元。显示面板包括若干子像素单元(如红色子像素单元r、绿色子像素单元g、蓝色子像素单元b以及白色子像素单元w等),每个子像素单元具有一个阳极单元。

发光功能层通常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发光材料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每个子像素单元的发光材料层的材料不同,进而在薄膜晶体管层400的相应驱动信号下,电子空穴对复合,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阴极层通常为一公共电极,各子像素单元共用一个电极。

封装层600具有防水防潮功能,其用于防止水汽或氧气等进入有机发光层500。封装层600可选择若干有机层与若干无机层交替的形式形成。

所以,当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本步骤可在显示面板的基板300、或者薄膜晶体管层400、或者有机发光层500、或者封装层600上进行有机胶的喷涂。在封装层600上进行有机胶的喷涂,具体可以为在某一无机层上进行有机胶的喷涂,或者在某一有机层上进行有机胶的喷涂。

步骤s2,在有机胶中散布颗粒物200。

具体可以采用ballspacer技术,利用干燥空气或氮气等向有机胶中喷洒所要分散的颗粒物200。或将所要分散的颗粒物200均匀的散布在不与有机胶相溶的挥发性液体(例如,酒精等)中,然后将颗粒物200随该液体喷洒于有机胶中,挥发性液体挥发,留下颗粒物200在有机胶中散布。

上述方法,先进行步骤s1,再进行步骤s2。这样即先进行有机胶的喷涂,后在有机胶内分散有颗粒物200,可以使得颗粒物200分布相对更加均匀规律。同时,即先进行有机胶的喷涂,后在有机胶内分散有颗粒物200,使得喷涂有机胶的仪器可以在平面上进行喷涂,进而有效保护喷嘴。当然,缓冲层100的形成过程中,也可以先在显示面板的某一膜层上分散有颗粒物200,然后再进行涂胶。或者将颗粒物200分散于有机胶后,随有机胶一起进行喷涂。本申请对此不做过多限制。

步骤s3,固化。

将分散有颗粒物200的有机胶进行固化,形成缓冲层100。具体固化方式可以采用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颗粒物200散布在缓冲层100内,缓冲层100的厚度不小于设置于其内的所述颗粒物200的厚度。具体地,可以是只在各颗粒物200之间具有可形变材料(参考图1至图5),此时缓冲层100的厚度等于设置于其内的所述颗粒物200的厚度;也可以是各颗粒物200的周围均具有可形变材料(参考图6),此时缓冲层100的厚度大于设置于其内的所述颗粒物200的厚度;也可以是各颗粒物200之间以及各颗粒物200与一侧相邻膜层之间具有可形变材料(参考图7或图8),此时缓冲层100的厚度也大于设置于其内的所述颗粒物200的厚度。

上述显示面板,颗粒物200散布于缓冲层100内。缓冲层100的材料为可形变材料,一方面可以连接其他膜层,另一方面使得颗粒物200可以移动。当然,本申请缓冲层100的具体结构也可与此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9至图12,缓冲层100包括间隔排布的若干个连接单元110、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10之间的缓冲单元120。其中,每个缓冲单元120中均分布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200。连接单元110可用于与其他膜层进行连接。各连接单元110之间的缓冲单元120分布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200。各缓冲单元120内的各颗粒物200之间以及颗粒物200与连接单元110之间可以具有空隙,也可以具有可形变材料,以使得颗粒物200可以进行移动。此时,缓冲层100的材料并无太多要求,其可以为可形变材料,也可不为可形变材料。

具体地,参考图9,显示面板可以只具有一个缓冲层100。该缓冲层100位于两个膜层之间(例如位于基板300与薄膜晶体管层400之间),且包括间隔排布的若干个连接单元110、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10之间的缓冲单元120。每个缓冲单元120中均分布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200。

或者,参考图10至图12,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缓冲层100。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缓冲层100包括间隔排布的若干个连接单元110、以及若干个连接在相邻两个连接单元110之间的缓冲单元120。该缓冲层100的每个缓冲单元120中均分布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200。

当然,显示面板包括叠层设置的多个缓冲层100时,至少一个设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颗粒物200的缓冲层100也可以为颗粒物200散布于可形变材料形成的缓冲层100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颗粒物200的形状为球状。球状的颗粒物200在受到外力时容易滚动,因此更容易将冲击能量转换成颗粒物200的动能,进而减小应力。

具体地,颗粒物200可为圆球状。圆球球面各处半径相同,因此可以使得缓冲层110中的颗粒物200在滚动过程中,滚动半径一致,进而使得颗粒物200可以均匀地滚动而均匀分散应力。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球状的颗粒物200并不限于圆球状,例如,其也可以为椭球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层100的厚度与设置与其内的颗粒物200的厚度相同。此时,颗粒物200的运动方向被限制为横向,从而将纵向上所受的力向横向分散,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纵向力的大小,进而减小纵向应力,提高显示面板抗冲击性能。同时,在颗粒物200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可形变材料厚度越小,显示面板的厚度越小。因此,设置可形变材料的厚度与颗粒物200的直径相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超薄化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其包括有机发光层500,有机发光层500具有出光侧,缓冲层100位于有机发光层500的背离出光侧的一侧。进而有效防止缓冲层100对显示面板的出光造成影响。

具体地,如上说明,此时,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基板300、薄膜晶体管层400、封装层600。基板300、薄膜晶体管层400、有机发光层500、封装层600依次层叠设置。

若显示面板采用顶发光方式,有机发光层500的阴极层采用透光材料,阳极层采用反射材料,有机发光层500的出光侧即阴极层背离发光功能层的一侧。此时,缓冲层100可以位于基板300的底部(参考图1);或者,也可以位于基板300与薄膜晶体管层400之间(参考图2);或者,也可以位于薄膜晶体管层400与有机发光层500之间(参考图3),以使得缓冲层100位于有机发光层500的背离出光侧的一侧等等。

若显示面板采用底发光方式,有机发光层500的阴极层采用反射材料,阳极层采用透光材料,有机发光层500的出光侧即阳极层背离发光功能层的一侧。此时,则缓冲层100可以位于有机发光层500与封装层600之间(参考图4);或者,也可以位于封装层600内部各层(具体为组成封装层600的各无机层以及各有机层)之间;或者,也可以位于封装层600顶部(参考图5)等等。

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缓冲层100的具体膜层位置并不做限定。实际应用过程中,显示面板的表层通常需要一定刚性以及良好的防水氧性能等。因此,可以将缓冲层100设置在显示面板任意两膜层之间,参考图2至图4。

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600时,封装层600可以包括至少两层无机层。缓冲层100采用有机材料时,可以使得设有颗粒物200的缓冲层100位于两层无机层之间,即将缓冲层100作为了封装层600的一部分。进而,可以在不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的情况下,提高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可以设计缓冲层100透光以保证其对显示面板的出光不会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缓冲层。并且至少一个缓冲层内设置有若干个颗粒物。显示面板在受到冲击时,缓冲层内的颗粒物发生移动,将冲击能量的一部分转换成颗粒物的动能,进而释放了部分冲击能量,进而也就降低了应力,对显示面板受到的冲击进行了有效地缓冲。因此,显示面板在受到冲击时,颗粒物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采用本申请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其抗冲击性同样得到增强。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