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速影像传输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1503发布日期:2018-12-11 23:0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医用高速影像传输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医用高速影像传输数据线。

背景技术

牙科内窥镜是一种先进的可视技术,一般是用来辅助牙科治疗用的,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并且放大它,而且有个显示器显示探头所看到的一切。就像胃镜的原理一样,只是比胃镜的更小,比方说牙齿的根管,尤其是后牙,极大的方便了牙科临床医生,使治疗更加快捷方便,从而减少病人的治疗时间。因此,数据传输线缆是连接内窥镜和显示器必不可少的组件之一,其主要用于实时将检测数据传输到电脑或其它显示装置上。

然而,现有的牙科内窥镜数据线的外被一般都是软性塑胶材料,就算是医用级的塑胶材料其还是会缺少防过敏材质的设置。当使用牙科内窥镜时,因为连接内窥镜探头一端的数据传输线缆难免会碰到病人的口腔和皮肤,特别是一些免疫力差的病人就更容易因触碰到数据线而产生过敏现象。并且现有的医疗设备的数据线抗干扰能力较差,从而导致医疗设备的传输效率低、传输不稳定;这样就很容易影响最终的数据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高速影像传输数据线,通过设置的外被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医疗设备的数据线缺少防过敏材料和因抗干扰能力差从而出现传输效率低、传输不稳定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高速影像传输数据线,包括有连接器p1、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p4和导通连接多个连接器的线束,所述连接器p1、连接器p2、连接器p3和连接器p4均包覆有一外壳;所述线束包括有主路线束和支路线束,该连接器p1和连接器p2相应地设置在主路线束的首端和尾端;所述连接器p3通过支路线束与连接器p1连接,所述连接器p4通过支路线束与连接器p2连接;所述主路线束和支路线束均包覆有外被,该外被由内至外具有铜丝网层、铝箔层、硅胶层和防过敏涂料层;所述连接器p1包覆的外壳一端设有一呈中空的容线部,该容线部与连接器p1的外壳折弯成一角度设置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p1的具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该第一插接口的宽度大于第二插接口的宽度;所述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内分别设有5pin第一插接端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铜丝网层厚度为0.1mm,铝箔层厚度为0.1mm,硅胶层为0.15mm,防过敏涂料层为0.05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路线束上设有一线束固定件,该线束固定件凹设有固定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p1的外壳上设有一用于固定检测装置的固定凹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路线束的一端经该容线部与连接器p1导通连接,该主路线束的相应另一端与连接器p2导通连接,主路线束和连接器p2连接处设有一套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路线束具有第一支路线束和第二支路线束,连接器p3设置于第一支路线束上,连接器p4设置于第二支路线束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p1的外壳上设有一第一过线孔,所述连接器p2的外壳上设有第二过线孔;该第一支路线束穿过第一过线孔与连接器p1连接,该第二支路线束穿过第二过线孔与连接器p2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路线束具有两根第一导线,每根第一导线是通过两条粗细不一样的芯线连接而成的,该两根芯线的连接处设有一套管将其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路线束具有两根第二导线,每根第二导线于连接器p4连接的一端具有一扣合件;连接器p4的引脚具有一圆形的扣合孔,该扣合件扣合于扣合孔中,且在连接处设有一套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数据线的主线路和支线路均包覆一外被,且该外被是由内至外具有铜丝网层、铝箔层、硅胶层和防过敏涂料层的,铜丝网层和铝箔层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来的干扰而出现数据线传输不稳定、不可靠的问题,保证数据线在传输数据时的稳定性。且该外被的最外层是防过敏涂料层,这样就可以杜绝了因触碰数据线从而导致了发生过敏的情况。并且在连接器p1的外壳一端设置一呈中空的容线部,当连接器p1与线束导通连接器,不会因为其之间缺少支撑线束的部件而导致线束容易折弯、甚至出现折断的情况。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数据线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p1的插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外被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1、外壳12、容线部

13、固定凹部14、第一插接口

15、第二插接口16、第一过线孔

17、扣合孔21、主路线束

211、线束固定件212、固定凹槽

22、支路线束221、第一支路线束

2211、第一导线222、第二支路线束

2221、第二导线2222、扣合件

30、套管40、外被

41、铜丝网层42、铝箔层

43、硅胶层44、防过敏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连接器p1、连接器p2、连接器p3、连接器p4和导通连接多个连接器的线束。

所述连接器p1、连接器p2、连接器p3和连接器p4均包覆有一外壳11,该外壳11是软性塑胶材料。并且所述连接器p1包覆的外壳11一端设有一呈中空的容线部12,该容线部12与连接器p1的外壳11折弯成一角度设置的;该连接器p1的外壳11另一端设有一用于固定检测装置的固定凹部13。通过设置的容线部12,这样就可以使得线束和连接器连接处不会因缺少容置线束的部件而导致线束容易折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线束的保护能力。当连接器p1与内窥镜的探头导通连接器,就可以通过利用该固定凹部13进行可靠的固定安装,这样就可以保证探头和连接器连接器不易松动从而影响使用效果。所述连接器p1的具有第一插接口14和第二插接口15,该第一插接口14的宽度大于第二插接口15的宽度;所述第一插接口14和第二插接口15内分别设有5pin第一插接端子。通过设置不一样宽度的插口,可以起到防呆的作用,这样探头和连接器p1连接时就可以杜绝了因人为的插接错误而导致设备遭到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包括有主路线束21和支路线束22,该连接器p1和连接器p2相应地设置在主路线束21的首端和尾端;所述连接器p3通过支路线束22与连接器p1连接,所述连接器p4通过支路线束22与连接器p2连接。具体地说,该主路线束21的一端经该容线部12与连接器p1导通连接,该主路线束21的相应另一端与连接器p2导通连接,主路线束21和连接器p2连接处设有一套管30。所述支路线束22具有第一支路线束221和第二支路线束222,连接器p3设置于第一支路线束221上,连接器p4设置于第二支路线束222上。加之,所述主路线束21上设有一线束固定件211,该线束固定件211凹设有固定凹槽212。当数据线和设备连接时,可以通过该固定件的固定凹槽212卡在设备的支架上,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医疗工作者的拉扯从而使得连接器p2与连接的医疗设备脱离,保证了数据线和医疗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具体地说,所述连接器p1的外壳11上设有一第一过线孔16,所述连接器p2的外壳11上设有第二过线孔(图中未显示);该第一支路线束221穿过第一过线孔16与连接器p1连接,该第二支路线束222穿过第二过线孔与连接器p2连接。这样对每个连接器进行有效地区分,提高了线束的集中程度的同时也不会出现线束重叠设置、杂乱设置的情况。所述第一支路线束221具有两根第一导线2211,每根第一导线2211是通过两条粗细不一样的芯线连接而成的,该两根芯线的连接处设有一套管30将其固定。所述第二支路线束222具有两根第二导线2221,每根第二导线2221于连接器p4连接的一端具有一扣合件2222;连接器p4的引脚具有一圆形的扣合孔17,该扣合件2222扣合于扣合孔17中,且在连接处设有一套管30。采用套管30进行包覆,套管30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可以提高数据线的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保证其防水性能。

所述主路线束21和支路线束22均包覆有外被40,该外被40由内至外具有铜丝网层41、铝箔层42、硅胶层43和防过敏涂料层44;采用铜丝网层41和铝箔呈设置的外被40,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来的干扰而出现数据线传输不稳定、不可靠的问题。且该外被40的最外层是防过敏涂料层44,因为防过敏涂料层44是一种防过敏材料,这样就可以杜绝了因触碰数据线从而导致了发生过敏的情况。具体地说,所述铜丝网层41厚度为0.1mm,铝箔层42厚度为0.1mm,硅胶层43为0.15mm,防过敏涂料层44为0.05mm。将层厚度控制在0.05mm~0.2mm的厚度以内,这样就可以保证了外被40不会因为设置的多层结构而缺少柔软性。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数据线的主线路和支线路均包覆一外被40,且该外被40是由内至外具有铜丝网层41、铝箔层42、硅胶层43和防过敏涂料层44的,铜丝网层41和铝箔层42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来的干扰而出现数据线传输不稳定、不可靠的问题,保证数据线在传输数据时的稳定性。且该外被40的最外层是防过敏涂料层44,这样就可以杜绝了因触碰数据线从而导致了发生过敏的情况。并且在连接器p1的外壳11一端设置一呈中空的容线部12,当连接器p1与线束导通连接器,不会因为其之间缺少支撑线束的部件而导致线束容易折弯、甚至出现折断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