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及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41364发布日期:2019-01-16 07:35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及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及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灯带尤其是led灯带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一种。

目前,在现有的led灯带与灯带的串接连接方案,是将其中一条灯带搭接至另外一条灯带上面,使两条灯带的两个端口首尾相接再焊接在一起,以实现两条灯带之间的串接连接的目的。但是,此种连接方法需要使用专用的焊接设备才能完成连接作业;同时,由于led灯带的安装环境经常处于高空、墙壁及天花板等较难到达的复杂工况下,再携带焊接设备并拉设焊接设备专用输电线缆来进行作业,此种作业方式严重妨碍自身和其他工位作业,从而使施工效率低下,施工质量不佳;同时,由于焊接点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易于氧化,造成线路失效,并且长期处于裸露的状态下,极易引发安全风险。

因此,急需要一种实现灯带与灯带之间串接的免焊作业以简化作业程序和提高效率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及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灯带与灯带之间串接的免焊作业以简化作业程序和提高效率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灯带与灯带之间串接的免焊作业以简化作业程序和提高效率的灯带电源接入免焊方法。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适用将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电性串接,包括座体及串接机构。所述串接机构包含盖体、转轴、pcb板及探针,所述盖体绕所述转轴与所述座体枢接,所述盖体相对所述座体翻转而至少具有翻开位置及锁合位置,所述盖体设有锁合部,所述座体设有供所述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放置的放置区及用于与所述锁合部配合的配锁部,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盖体上,所述探针安装于所述pcb板上并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盖体在由所述翻开位置翻转至锁合位置时使所述探针沿所述座体的上下方向电性抵接于所述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二者的端口处及使所述锁合部与所述配锁部锁合。

较佳地,所述串接机构在所述座体上呈一左一右的相对布置,所述转轴的轴向沿所述座体的前后方向布置,同一所述串接机构中的探针包含用于与所述第一灯带之端口电性抵接的第一探针及用于与所述第二灯带之端口电性抵接的第二探针。

较佳地,所述盖体上设有嵌入所述座体内的嵌接臂,所述座体开设有供所述嵌接臂嵌入所述座体内的避让槽;或者,所述座体上设有嵌入所述盖体内的嵌接臂,所述盖体开设有供所述嵌接臂嵌入所述盖体内的避让槽;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嵌接臂上,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穿置于所述避让槽之槽壁处,所述嵌接臂绕所述转轴于所述避让槽内翻转。

较佳地,所述嵌接臂包含位于前方的第一嵌接臂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嵌接臂,所述避让槽包含位于前方的第一避让槽及位于后方的第二避让槽,所述转轴包含位于前方的第一转轴及位于后方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嵌接臂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内,所述第二嵌接臂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内,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呈同轴心线布置,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嵌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之第二端穿置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壁处,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嵌接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穿置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壁处。

较佳地,具有所述避让槽的座体还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前方的第一分隔槽及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后方的第二分隔槽,所述座体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和第一分隔槽之间的部位被所述第一避让槽和第一分隔槽分隔出第一悬臂,所述座体位于所述第二避让槽和第二分隔槽之间的部位被所述第二避让槽和第二分隔槽分隔出第二悬臂,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呈相背对布置,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穿置于所述第一悬臂处,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穿置于所述第二悬臂处。

较佳地,所述第一嵌接臂、第二嵌接臂、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各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一悬臂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悬臂开设有第二连通孔、第三沉孔和第四沉孔,所述第一沉孔面对所述第一分隔槽并与第一分隔槽相通,所述第二沉孔面对所述第一避让槽并与第一避让槽相通,所述第一连通孔沿所述座体的前后方向连通所述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沉孔及第二沉孔中一者沿所述座体的上下方向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沉孔及第二沉孔中另一者沿所述座体的上下方向向下贯穿所述第一悬臂,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端穿置于所述第一沉孔、第一连通孔及第二沉孔三者内,所述第三沉孔面对所述第二分隔槽并与第二隔槽相通,所述第四沉孔面对所述第二避让槽并与第二避让槽相通,所述第二连通孔沿所述座体的前后方向连通所述第三沉孔和第四沉孔,所述第三沉孔及第四沉孔中一者沿所述座体的上下方向向上贯穿所述第二悬臂,所述第三沉孔及第四沉孔中另一者沿所述座体的上下方向向下贯穿所述第二悬臂,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端穿置于所述第三沉孔、第二连通孔及第四沉孔三者内。

较佳地,所述座体开设有位于所述座体中间处的开口,所述盖体设有向外伸出的外悬臂,所述锁合部位于所述外悬臂上,所述外悬臂在所述盖体由所述翻开位置切换至所述锁合位置过程中带动所述锁合部进入所述开口再与所述配锁部锁合。

较佳地,所述外悬臂呈l型结构,所述锁合部为勾头朝内布置的拉钩。

较佳地,所述座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灯带之左端抵挡的第一左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灯带之右端抵挡的第一右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灯带之左端抵挡的第二左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灯带之右端抵挡的第二右挡块及抵挡于所述第一灯带与第二灯带之间的中间挡块,所述第一左挡块、第一右挡块、中间挡块、第二左挡块及第二右挡块共同围出所述放置区,所述中间挡块沿所述座体的左右方向与所述开口相对齐并伸入所述开口内,所述配锁部形成于所述中间挡块的下端处。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盖体绕转轴翻转至翻开位置;

(2)将第一灯带及第二灯带呈定位地放置于座体的放置区处,并使第一灯带与第二灯带呈直线对齐或相交布置;以及

(3)将处于翻开位置的盖体绕转轴翻转至锁合位置,从而使探针沿座体上下方向电性抵接于第一灯带及第二灯带二者的端口处的同时,还使得锁合部与配锁部相锁合,因而实现第一灯带与第二灯带的免焊式串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包括座体及串接机构,串接机构包含盖体、转轴、pcb板及探针,盖体绕转轴与座体枢接,盖体相对座体翻转而至少具有翻开位置及锁合位置,盖体设有锁合部,座体设有供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放置的放置区及用于与锁合部配合的配锁部,pcb板安装于盖体上,探针安装于pcb板上并与pcb板电性连接,故使用者,先将盖体绕转轴翻转至翻开位置,再将第一灯带及第二灯带放置于放置区内,然后,使盖体由翻开位置翻转至锁合位置,从而使得探针沿座体的上下方向电性抵接于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二者的端口处及使锁合部与配锁部相锁合,实现第一灯带与第二灯带的免焊式串接目的,简化作业程序,并显著提高效率。另,在盖体翻转至锁合位置时,探针因沿座体的上下方向电性抵接于第一灯带及第二灯带二者的端口处,当探针为弹簧式探针时,此时弹簧式探针可提供一个沿座体上下方向布置的弹性阻挡力,有效地防止此时的锁合位置的盖体往翻开位置切换,故连接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在盖体处于翻开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中的串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中的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d-d线剖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在盖体处于翻开位置且座体上放置上第一灯带及第二灯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是将第一灯带及第二灯带串接在一起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100适用将第一灯带200和第二灯带300电性串接,以实现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中一者的尾端与另一者的首端电性串接在一起的目的。其中,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100包括座体10及串接机构20,较优的是,串接机构20在座体10上呈一左一右的相对布置,使得座体10的左方及座体10的右方各对应有串接机构20,以藉由左方的串接结构20来实现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二者在座体20左方的端口210、310电性串接,以及藉由右方的串接结构20来实现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二者在座体20右方的端口210、310电性串接,从而提高操作便利性及串接可靠性,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及图2所示,串接机构20包含盖体21、转轴、pcb板23及探针;盖体21绕转轴与座体10枢接,使得盖体21相对座体10翻转而至少具有如图5所示的翻开位置及图6所示的锁合位置,较优的是,盖体21位于座体10的上方,但不限于此;盖体21设有锁合部211,较优的是,锁合部211为勾头朝内布置的拉钩,以简化锁合部211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座体10设有供第一灯带200和第二灯带300放置的放置区11及用于与锁合部211配合的配锁部12,较优的是,配锁部12也为一拉钩,以提高配锁部12与锁合部211之间锁合的可靠性,但不限于此。pcb板23安装于盖体21上,由盖体21对pcb板23进行支撑固定;探针安装于pcb板23上并与pcb板23电性连接,较优的是,探针在盖体21位于锁合位置时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布置,但不限于此。盖体21在由图5所示的翻开位置翻转至如图6所示的锁合位置时,使得探针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即双箭头a所指方向)电性抵接于第一灯带200和第二灯带300二者的端口210、310处,同时,还使得锁合部211与配锁部12锁合,状态见图6所示;举例而言,盖体21于翻开位置切换至锁合位置所旋转的角度为90度,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为60度、75度、80度或85等;且在盖体21位于翻开位置时,此时的盖体21呈平躺状态,即盖体21与座体10相平行,当盖体21位于锁合位置时,此时的盖体21处于竖立状态,即盖体21与座体10相垂直,但不限于此。值得注意者,由于串接机构20在座体10上呈一左一右的布置,此时,转轴的轴向沿座体10的前后方向布置,同一串接机构20中的探针包含用于与第一灯带200之端口210电性抵接的第一探针24a及用于与第二灯带300之端口310电性抵接的第二探针24b,以满足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在座体10左方的端口210、310由左方的串接机构20来实现电性串接,以及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在座体10右方的端口210、310由右方的串接机构20来实现电性串接,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及图2,盖体21上设有嵌入座体10内的嵌接臂,座体10开设有供嵌接臂嵌入座体10内的避让槽;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座体10上可设有嵌入盖体21内的嵌接臂,盖体21对应地开设有供嵌接臂嵌入盖体21内的避让槽,故不以此为限。转轴的第一端安装于嵌接臂上,转轴的第二端穿置于避让槽之槽壁处,嵌接臂绕转轴于避让槽内翻转,以使得盖体21更可靠地绕转轴相对座体10于翻开位置与锁合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嵌接臂包含位于前方的第一嵌接臂212a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嵌接臂212b,避让槽包含位于前方的第一避让槽13a及位于后方的第二避让槽13b,转轴包含位于前方的第一转轴22a及位于后方的第二转轴22b;第一嵌接臂212a位于第一避让槽13a内,第二嵌接臂212b位于第二避让槽13b内,第一转轴22a与第二转轴22b呈同轴心线布置,第一转轴22a的第一端与第一嵌接臂212a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2a的之第二端穿置于第一避让槽13a的槽壁处,第二转轴22b的第一端与第二嵌接臂212b固定连接,第二转轴22b的第二端穿置于第二避让槽13b的槽壁处,以使得座体10对做翻转的盖体21进行更可靠的支撑,且确保盖体21相对座体10翻转的顺畅性。更具体地,具有避让槽的座体10还开设有位于第一避让槽13a前方的第一分隔槽14及位于第二避让槽13b后方的第二分隔槽15,座体10位于第一避让槽13a和第一分隔槽14之间的部位被第一避让槽13a和第一分隔槽14分隔出第一悬臂16,座体10位于第二避让槽13b和第二分隔槽15之间的部位被第二避让槽13b和第二分隔槽15分隔出第二悬臂17,第一转轴22a与第二转轴22b呈相背对布置,第一转轴22a的第二端穿置于第一悬臂16处,第二转轴22b的第二端穿置于第二悬臂17处,较优的是,第一嵌接臂212a、第二嵌接臂212b、第一悬臂16及第二悬臂17各为弹性结构,以藉由第一嵌接臂212a、第二嵌接臂212b、第一悬臂16及第二悬臂17四者的弹性而便于盖体21与座体10之间的装拆。举例而言,第一悬臂16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61、第一沉孔162和第二沉孔163,第二悬臂17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71、第三沉孔172和第四沉孔173;第一沉孔162面对第一分隔槽14并与第一分隔槽14相通,第二沉孔163面对第一避让槽13a并与第一避让槽13a相通,第一连通孔161沿座体10的前后方向(即双箭头c所指方向)连通第一沉孔162和第二沉孔163,第一沉孔162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上贯穿第一悬臂16,第二沉孔163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下贯穿第一悬臂16,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沉孔162可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下贯穿第一悬臂16,第二沉孔163可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上贯穿第一悬臂16,故不以此为限;第一转轴22a的第二端穿置于第一沉孔162、第一连通孔161及第二沉孔163三者内,故藉由第一嵌接臂212a及第一悬臂16各为弹性结构,以及第一沉孔162、第一连通孔161及第二沉孔163的配合,使得第一转轴22a与第一悬臂16之间的装拆操作更方便快捷,但不限于此。同时,第三沉孔172面对第二分隔槽15并与第二隔槽15相通,第四沉孔173面对第二避让槽13b并与第二避让槽13b相通,第二连通孔171沿座体10的前后方向连通第三沉孔172和第四沉孔173,第三沉孔172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上贯穿第二悬臂17,第四沉孔173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下贯穿第二悬臂17,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三沉孔172可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下贯穿第二悬臂17,第四沉孔173可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上贯穿第二悬臂17,故不以此为限;第二转轴22b的第二端穿置于第三沉孔172、第二连通孔171及第四沉孔173三者内,故藉由第一嵌接臂212a及第一悬臂16各为弹性结构,以及第三沉孔172、第二连通孔171及第四沉孔173的配合,使得第二转轴22b与第二悬臂17之间的装卸更容易,但不限于此。为了更便于第一转轴22a与第一悬臂16之间的装拆,以及第二转轴22b与第二悬臂17之间的装拆,故第一沉孔162、第二沉孔163、第三沉孔172及第四沉孔173各为u型沉孔,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座体10开设有位于座体10中间处的开口18,盖体21设有向外伸出的外悬臂213,锁合部211位于外悬臂213上,故外悬臂213在盖体21由翻开位置切换至锁合位置过程中带动锁合部211进入开口18再与配锁部12相锁合;具体地,外悬臂213呈l型结构,而锁合部211位于外悬臂213的末端处,更利于外悬臂213于盖体21由翻开位置切换至锁合位置时连同锁合部211一起进入开口18,再使得锁合部211与配合部12相锁合,故锁合更可靠。更具体地,座体10上设有用于与第一灯带200之左端抵挡的第一左挡块191、用于与第一灯带200之右端抵挡的第一右挡块192、用于与第二灯带300之左端抵挡的第二左挡块193、用于与第二灯带300之右端抵挡的第二右挡块194及抵挡于第一灯带与200第二灯带300之间的中间挡块195,第一左挡块191、第一右挡块192、中间挡块195、第二左挡块193及第二右挡块194共同围出放置区11,以使得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更可靠地放置于座体10上;中间挡块195沿座体10的左右方向(即双箭头b所指方向)与开口18相对齐并伸入开口18内,此时的配锁部12形成于中间挡块195的下端处,以确保锁合部212与配锁部12之间锁合的可靠性。为使得外悬臂213上的锁合部212更可靠地与形成于中间挡块195之下端处的配锁部12相锁合,故中间挡块195的顶面及侧面之间连接有向下倾斜的斜面1951,对应地,锁合部211为下小上大的拉钩,更利于锁合部211顺着斜面1951而与配合部212相锁合,确保二者锁合顺畅性,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7,本发明的灯带免焊式串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01、将盖体21绕转轴翻转至如图5所示的翻开位置,以便于将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放置于座体10处。

s002、将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呈定位地放置于座体10的放置区11处,并使第一灯带200与第二灯带300呈直线对齐,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使第一灯带200与第二灯带300相交布置,如两者相垂直布置,但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在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放置于座体10的放置区11过程中,可以通过双面胶将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粘固于座体10上,提高操作可靠性,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将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暂时地固定于座体10上,但不限于此。以及

s003、将处于翻开位置的盖体21绕转轴翻转至锁合位置,从而使探针沿座体10上下方向电性抵接于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二者的端口210、310处的同时,还使得锁合部212与配锁部11相锁合,因而实现第一灯带200与第二灯带300的免焊式串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免焊式灯带串接连接器100包括座体10及串接机构20,串接机构20包含盖体21、转轴、pcb板23及探针,盖体21绕转轴与座体10上,盖体21相对座体10翻转而至少具有翻开位置及锁合位置,盖体21设有锁合部211,座体10设有供第一灯带200和第二灯带300放置的放置区11及用于与锁合部211配合的配锁部12,pcb板23安装于盖体21上,探针安装于pcb板23上并与pcb板23电性连接,故使用者,先将盖体21绕转轴翻转至翻开位置,再将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放置于放置区11内,然后,使盖体21由翻开位置翻转至锁合位置,从而使得探针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电性抵接于第一灯带200和第二灯带300二者的端口210、310处及使锁合部211与配锁部12相锁合,实现第一灯带200与第二灯带300的免焊式串接目的,简化作业程序,并显著提高效率。另,在盖体21翻转至锁合位置时,探针因沿座体10的上下方向电性抵接于第一灯带200及第二灯带300二者的端口210、310处,当探针为弹簧式探针时,此时弹簧式探针可提供一个沿座体10上下方向布置的弹性阻挡力,有效地防止此时的锁合位置的盖体往翻开位置切换,故连接更稳定。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