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路信号的行程开关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6078发布日期:2019-01-02 23:36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路信号的行程开关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程开关接触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可靠性要求的不断升级改进,要求行程开关的输出具有多路信号,以便控制系统对飞行器的飞行状态进行准确识别,为操作指挥系统提供判断依据。作为为航天系统信号的行程开关,其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系统执行任务的成败。如图1所示,为传统的行程开关接触原理结构图,采用圆柱状动触点1与4只对称均布的接触片2同时滑动接触的方式,该结构动触点1与推动柱3为刚性固定的联动体。当推动柱3分别受到系统施加的压力或复位推力时,动触点1产生运动并与4只接触片2滑动接触,输出1组信号。该传统行程开关在同等压缩行程下只能输出1组挂弹或出箱信号,存在控制组数少、信号无安全备份的缺陷,无法满足现代系统升级后对多路信号输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行程开关只能输出一路信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输出多路信号的接触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多路信号的行程开关接触器,包括静触片和动触片,其特征在于:动触片有2n个,所有动触片均布在轴芯的同一个外圆周上且与轴线平行,轴芯上套装n个安装环,每个安装环连接两个平行的动触片,静触片一端固定在接线脚上,一端和动触片表面接触;n为自然数。

相邻两个安装环之间设置绝缘衬套,绝缘衬套为内侧圆形、外轮廓为正多边形的环状结构。

静触片先向圆周外弯折再向内弯折,自由端有用于和动触片接触的曲面结构。

接线脚上设有托片托住静触片的向外弯折段,接线脚安装在基板上。

轴芯外有绝缘套,绝缘衬套连接芯轴端部的固定套,安装环和绝缘衬套套装在绝缘套上。

绝缘衬套分为内绝缘套和外绝缘套两段,内绝缘套和固定套配合,外绝缘套和轴芯中段的凸台配合,配合面上设有止转键。

安装环与绝缘衬套的配合面上设有止转卡槽。

托片与基板之间设有支撑座与接线脚连接。

基板上焊接有一圈固定片,固定片侧面有止转键和支撑座的键槽配合

动触片有8个,构成八边形的柱状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改变接触系统触点组的布置形式,增加接触组数备份,以提高控制系统工作可靠性。提供一种采用正八边形布置滑动接触的接触系统结构,采用相互绝缘的4组动触点组成正八边形触点组件,依靠动触点外侧的两滑动工作平面与对应的两只接触片接触实现控制信号的接通与断开,且4路信号同步安全输出,实现高品质的工作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触点接触原理结构图。

图3为接触器的左视图。

图4为接触器的主剖视图。

图5为接触器的右视图

图6为动触片组件装配爆炸图。

图7为动触片组件装配三维主视图。

图8为动接触系统俯视图。

图9为动接触系统主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接触器由静接触系统以及动接触系统组成,静接触系统包括:静触片4、托片5、焊料6、支撑座7、基板8、接线脚9、固定片10以及固定螺母11组成;动接触系统包括:芯轴12、推动盘13、外绝缘套14、动触片、绝缘衬套16、安装环、内绝缘套19以及固定套20组成,其中动触片设有2n个,本实施例中为8个,相互间隔45°分布在一个八边形柱面上,两个平行的动触片和安装环连接构成动触点组件,由于4个安装环的位置不同,与动触片的连接点也存在高度差异,分别构成4个动触片组件:动触点18(1#)、动触点17(2#)、动触点17(3#)和动触点15(4#)。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接触器的结构原理图。图中所示,动触点18(1#)、动触点17(2#)、动触点17(3#)和动触点15(4#)的滑动接触面周向按45°步进角依次布置组成等高的正八边形,与静接触系统上的8只静触片4一一对应接触;编号为1的两只静触片4与动触点18组成1#触点组,编号为2的两只静触片4与动触点17组成2#触点组,编号为3的两只静触片4与动触点17组成3#触点组,编号为4的两只静触片4与动触点15组成4#触点组,4路信号同步切换输出但又相互隔离,互不干涉,

图3-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静接触系统主剖视图和左、右视图。图中所示,8只接线脚9通过烧结均布固定到基板8组成基座组合,基板8轴向中部设计限位圆柱状凸台为弹簧24提供安装支撑,4只固定螺母11压铆固定到基板8上并激光加固;静触片4与托片5点焊后在经压铆到接线脚9上,并对接线脚9压铆端部采用焊料6钎焊加固;8只静触片4的工作面宽度中心组成接触圆,以保证所有静触片4与动触点组件上对应触点滑动接触的压力一致性;8只u型开口支撑座7从对应的接线脚9处装入基板8与托片5之间,以对托片5进行支撑,提高静触片4刚度;支撑座7两侧面中部加工限位槽,与固定片10两侧设计的限位凸台对应,在固定片10装入后通过键槽配合止转,固定片10与基板8通过焊接连接。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动接触系统的触点组件装配爆炸图。图中所示,从左至右的零件依次为动触点18、绝缘衬套16、动触点17、绝缘衬套16、动触点17、动触点15;动触点18、动触点17以及动触点15均为连接环两端连接两个平行动触片的结构,水平部位为圆环状结构,为导电部位,两侧竖直部位为滑动接触工作台阶,台阶外侧面为滑动接触工作面,与静触片4形成滑动接触副;内侧为限位作用面,与绝缘衬套16的外轮廓正八边形侧面对应配合限位;绝缘衬套16为内侧圆形、外轮廓为正八边形的环状结构,采用非金属材料加工以实现相邻触点间电气绝缘,并设计限位卡槽,防止组装后动触点17、动触点15以及动触点18周向转动。动触点15的矩形台阶上设计限位台阶,与外绝缘套14上的止转槽匹配合实现对触点组件止转。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动接触系统的触点组件装配三维主视图。图中所示,组装后8个滑动接触工作面在绝缘衬套16的正八边形外侧表面按45°步进角依次布置,同一触点的两个滑动接触工作面对称布置,8个滑动接触工作面高度相等。

图8-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动接触系统主剖视图和俯视图。图中所示,芯轴12为内空外圆的套筒式结构,具有止转键,为弹簧24提供安装空间及推动盘13提供支撑定位;外绝缘套14外轮廓为正八边形结构,外轮廓尺寸与触点组件的8个等滑动接触面组成的正八边形尺寸相同,外绝缘套14靠近触点组件的一侧设计对称布局的止转槽,与触点组件的动触点15上的止转键配合,外绝缘套14采用具有自润滑性能的非金属材料加工,便于导向及降低摩擦;依次将外绝缘套14、触点组件、内绝缘套19以及固定套20装入芯轴12,使外绝缘套14的两对称止转槽分别与动触点15以及芯轴12的止转键配合止转,并对芯轴12口部扩铆实现各部件轴向固定。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动接触系统三维主视图。图中所示,依靠止转键槽定位,触点组件正八边形的8个等高滑动接触工作面分别与外绝缘套14的正八边形的各对应平面组成滑动切换平面,静触片4滑动过程依靠滑动位置在滑动接触工作面与外绝缘套正八边形表面间的切换,实现出箱信号切换。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n为3,即动触片有6个,呈六边形柱状布置,相应的其他动触片配合的组件也按照六边形布置。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n为6,即动触片有12个,呈十二边形柱状布置,相应的其他动触片配合的组件也按照十二边形布置。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结构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n为8,即动触片有16个,呈十六边形柱状布置,相应的其他动触片配合的组件也按照十六边形布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