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4494发布日期:2019-01-18 23:10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40℃低温环境下进行充电、放电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大、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平稳、无污染、无泄露等特点,是理想的绿色环保能源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中。但是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充电一直是不易突破的瓶颈,限制了其部分应用。这是因为在低温环境下,电解液趋于凝结,导电率下降、电池内阻变大,充电时锂离子难以嵌入负极,在表面形成金属锂沉积,严重时还会形成安全隐患导致电池损坏或者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的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实现:

一种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正极、隔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电解液由重量比22%~28%的碳酸乙烯酯、重量比20%~28%的碳酸二乙酯、重量比44%~58%的碳酸二甲酯以及锂盐组成,所述锂盐占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甲酯三者总重量的10%~16%。

上述方案中,所述锂盐为lipf6、libf6或liclf6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混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负极包括重量比76%~86%中间相碳微球和/或天然石墨、重量比7%~12%导电炭黑和/或导电石墨、以及重量比7%~12%聚偏氟乙烯。

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包括重量比75%~85%镍钴锰酸锂和/或钴酸锂、重量比6%~13%导电炭黑和/或导电石墨和/或气相生长碳纤维、以及重量比9%~12%聚偏氟乙烯。

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极敷料面密度为8mg/cm2~12mg/cm2

上述方案中,所述负极敷料面密度为4mg/cm2~8mg/cm2

所述的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物料干燥:将各原材料真空干燥;

2)浆料制备:按工艺生产要求顺序,将正负极所需物料按预定配比进行真空混和搅拌,形成浆料;

3)极片制备:将步骤2)中制备好的合格正负极浆料分别涂覆在金属箔上,制备成所需尺寸的极片;

4)电芯制备:使用隔膜隔离正负极片,并按预定工艺卷绕成卷芯,然后装入钢壳中焊接;

5)注液:将步骤4)中焊接好的电芯干燥后将电解液组分进行注液;

6)活化:将步骤5)中注液后的电池进行活化制得-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上述方案中,所述活化工艺为在低温-10℃±3℃环境中采用0.01c恒流恒压充电至4.23v,截止电流为小于0.005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用正极、负极材料组成成分,增加了电池在低温下的反应活性,使用的电解液配比组分,减少了电解液的凝结趋势并改善了正负极表面与电解液界面性质,从而实现了锂离子电池在-40℃低温环境下的充电、放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正极、隔膜以及电解液。

该负极由重量比76%~86%的中间相碳微球和/或天然石墨、重量比7%~12%的导电炭黑和/或导电石墨、以及重量比7%~12%的聚偏氟乙烯构成混合料涂覆在8μm铜箔上构成。该负极敷料面密度为4mg/cm2~8mg/cm2

该正极由重量比75%~85%的镍钴锰酸锂和/或钴酸锂、重量比6%~13%的导电炭黑和/或导电石墨和/或气相生长碳纤维、重量比9%~12%的聚偏氟乙烯构成的混合料涂覆在15μm铝箔上构成。该正极敷料面密度为8mg/cm2~12mg/cm2

该电解液由重量比22%~28%的碳酸乙烯酯(以下简称ec)、重量比20%~28%的碳酸二乙酯(以下简称dc)、重量比44%~58%的碳酸二甲酯(以下简称dmc)以及锂盐构成;所述锂盐占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甲酯三者总重量的10%~16%。所述锂盐为lipf6、libf6或liclf6。

该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为pp-pe-pp复合三层微孔膜。

按实施例配比使用以下生产工艺进行组装生产,电池测试型号为圆柱形电池:直径14mm,高度50.5mm,具体步骤如下:

1)物料干燥:将各原材料使用真空干燥箱持续真空干燥6h~8h;

2)浆料制备:按工艺生产要求顺序,将正负极膜所需物料按预定配比进行真空混和搅拌,形成浆料;

3)极片制备:将步骤2)中制备好的合格正负极浆料分别涂覆在铝箔、铜箔上,经干燥、压实、分切、焊接引流条(正、负极耳)制备成所需尺寸的极片;

4)电芯制备:使用pp-pe-pp复合三层微孔膜隔离正负极片按一定工艺卷绕成卷芯,然后装入钢壳中焊接;

5)注液:将步骤4)中焊接好的电芯在真空干燥箱内干燥后将电解液组分进行注液;

6)活化:将步骤5)中注液后的电池进行活化制得-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的活化工艺为在低温-10℃±3℃环境中采用0.01c恒流恒压充电至4.23v,截止电流为小于0.005c。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正极、隔膜以及电解液。

该负极由重量比51%的中间相碳微球混合重量比33%天然石墨、重量比5%导电炭黑混合重量比2%导电石墨、以及重量比9%的聚偏氟乙烯构成混合料涂覆在8μm铜箔上构成。该负极敷料面密度为7.6mg/cm2

该正极由重量比39%的镍钴锰酸锂混合重量比42%的钴酸锂、重量比6%的导电炭黑混合重量比4%的气相生长碳纤维、重量比9%的聚偏氟乙烯构成的混合料涂覆在15μm铝箔上构成。该正极敷料面密度为11.5mg/cm2

该电解液由重量比23.6%的碳酸乙烯酯、重量比26.2%的碳酸二乙酯、重量比50.2%的碳酸二甲酯以及占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甲酯三者总重量的3.6%lipf6、4.2%libf6、4.2%liclf6的混合锂盐构成。

该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为pp-pe-pp复合三层微孔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正极、隔膜以及电解液。

该负极由重量比60%的中间相碳微球混合重量比21%天然石墨、重量比4.7%导电炭黑混合重量比3.3%导电石墨、以及重量比11%的聚偏氟乙烯构成混合料涂覆在8μm铜箔上构成。该负极敷料面密度为6.5mg/cm2

该正极由重量比35%的镍钴锰酸锂混合重量比47%的钴酸锂、重量比5%的导电炭黑混合重量比3%的气相生长碳纤维、重量比10%的聚偏氟乙烯构成的混合料涂覆在15μm铝箔上构成。该正极敷料面密度为10.5mg/cm2

该电解液由重量比23.6%的碳酸乙烯酯、重量比26.2%的碳酸二乙酯、重量比50.2%的碳酸二甲酯以及占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甲酯三者总重量的3.6%lipf6、4.2%libf6、4.2%liclf6的混合锂盐构成。

该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为pp-pe-pp复合三层微孔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40℃低温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正极、隔膜以及电解液。

该负极由重量比37%的中间相碳微球混合重量比46%天然石墨、重量比4.5%导电炭黑混合重量比6.5%导电石墨、以及重量比8%的聚偏氟乙烯构成混合料涂覆在8μm铜箔上构成。该负极敷料面密度为6.5mg/cm2

该正极由重量比40%的镍钴锰酸锂混合重量比40%的钴酸锂、重量比7%的导电炭黑混合重量比4%的气相生长碳纤维、重量比9%的聚偏氟乙烯构成的混合料涂覆在15μm铝箔上构成。该正极敷料面密度为10.5mg/cm2

该电解液由重量比23.6%的碳酸乙烯酯、重量比26.2%的碳酸二乙酯、重量比50.2%的碳酸二甲酯以及占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甲酯三者总重量的3.6%lipf6、4.2%libf6、4.2%liclf6的混合锂盐构成。

该锂离子电池的隔膜为pp-pe-pp复合三层微孔膜。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所用材料和比例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电解液由重量比1:1:1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构成溶剂以及占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甲酯三者总重量的15%lipf6锂盐构成。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所用材料和比例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解液由重量比1:1:1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构成溶剂以及占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及碳酸二甲酯三者总重量的3.6%lipf6、4.2%libf6、4.2%liclf6的混合锂盐构成。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所用材料和比例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电解液由重量比1:1:1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构成溶剂,所用锂盐由占溶剂总重量的6%lipf6、3%libf6、1%liclf6的混合锂盐构成。

对制备完成的本发明电池和对比电池进行如下测试:

1)25℃常温容量测试:在25℃常温环境下以0.2c电流恒流放电至2.75v,静置10min,然后再以0.2c恒流恒压充电到4.20v,截止充电电流0.02c,静置10min,再以0.2c电流恒流放电至2.75v,测试电池的常温容量。

2)在25℃常温环境下以0.2c电流恒流放电至2.75v,然后将电池在-40℃低温环境下静置4h,然后再以0.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0v,截止充电电流0.02c,测试了-40℃低温充电容量。

3)将低温充电测试完成的电池在25℃常温环境下静置4h,然后以0.2c电流恒流放电至2.75v,静置10min,然后再以0.2c恒流恒压充电到4.20v,截止充电电流0.02c,静置10min,再以0.2c电流恒流放电至2.75v,测试电池的常温恢复容量。

测试对比结果如表1、表2。

表1-40℃充电容量与常温容量对比表

表2电池低温后恢复容量与常温容量对比表

从表1、表2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电池比对比例电池在低温充电方面性能优异,且-40℃低温环境下充电容量达到了常温容量(0.2c@25℃)的90%以上,并且当恢复为常温环境时,其恢复容量不低于原常温容量的95%,经多次充放循环后,解剖电池后电池内部未有析锂等不良现象,是一种可应用在-40℃低温或以上低温环境需求进行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方法,使电池可以在-40℃低温环境下进行充电以及放电,且充电容量达到了常温容量(0.2c@25℃)的90%以上,并且当恢复为常温环境时,其恢复容量不低于原常温容量的95%,经多次充放循环后,解剖电池后电池内部未有析锂等不良现象,是一种可应用在-40℃低温或以上低温环境需求进行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