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8850发布日期:2019-02-12 22:3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通常包括执行机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控制装置能够控制驱动装置带动执行机构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切换,许多重要场合都已经采用自动电源转换开关进行供电,因此对自动电源转换开关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十分重要的要求,现有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通常为一体安装,不仅装配较为繁琐,而且现有的驱动装置结构不合理,不仅导致执行机构的切换速度慢,而且驱动驱动装置的整体体积也较大,不符合低压电器小型化和易装配的趋势,已逐渐被市场淘汰。此外,在无法通过驱动装置3自动切换电源时不仅缺少备用手段,对电源的切换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无法对电源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包括执行机构1以及与执行机构1连接的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通过主轴31与执行机构1连接,驱动装置3包括设置在主轴31上的传动机构5和死点机构4,在主轴31对应传动机构5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传动机构5包括驱动转盘51,驱动转盘51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杆机构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连接,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通过驱动转盘51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转动,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通过死点机构4释能带动主轴31转动驱动执行机构1动作。

优选的,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52和连接板54,在连接板54上设有与连接杆52移动方向倾斜设置并套在连接杆52上滑动配合的驱动滑槽53。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连接杆52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连接板54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转盘51的两侧铰接,两个连接板5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两个驱动杆81移动方向倾斜设置并套在连接杆52上的驱动滑槽53,在驱动转盘51上设有分别与两个连接板54一侧限位配合的限位件55。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连接板54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固定连接,并且两个连接板54上分别沿驱动杆81开设驱动滑槽53,所述的两个连接杆5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转盘51的两侧铰接,两个连接杆52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到两个连接板54上的驱动滑槽53内,在驱动转盘51上设有分别与两个连接杆52一侧限位配合的限位件55。

优选的,所述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均包括驱动杆81以及用于驱动驱动杆81往复移动的驱动器82,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分别设置在传动机构5上方的两侧并安装在驱动装置3壳体的侧壁上,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由上往下分别伸到传动机构5的水平两侧。

优选的,所述执行机构1包括多个分别接入不同相线且并排设置的执行机构单元,每个执行机构单元均包括动触头,每个动触头的两侧均设有分别对应在备用电源位置的备用静触头,以及对应设在常用电源位置的常用静触头,多个动触头分别与主轴31垂直连接并随主轴31摆动,动触头摆动至一侧与常用静触头接触时导通常用电源供电,动触头摆动至另一侧与备用静触头接触时导通备用电源供电。

优选的,所述死点机构4包括设置在主轴31上的旋转座41,在旋转座41分别对应常用电源位置和备用电源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储能机构42,两个储能机构4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装置3的壳体可转动连接,两个储能机构42的另一端分别与旋转座41的两侧连接,在旋转座41向死点平衡位置转动时储能机构42对旋转座41施加的作用力与旋转座41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旋转座41越过该死点平衡位置后储能机构42的作用力与旋转座41的转动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两个套在主轴31上相对设置的驱动转盘51,在两个驱动转盘51之间设有两个两端分别与驱动转盘51相连的连杆转轴56,两个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接板54的一端分别设有与连接杆52配合的驱动滑槽53,两个连接板5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杆轴孔560,两个连接板54分别伸到两个驱动转盘51之间并通过连杆轴孔560套在连杆转轴56上转动,在两个驱动转盘51之间还设有两个分别限制两个连接板54转动位置的限位件55,两个限位件5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转盘51连接,两个连接板54设有连杆轴孔560一端的端部分别设有避限位件55的避让弧面57,连接板54推动限位件55时另一侧的连接板54能够通过避让弧面57避让另一侧的限位件55。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55包括限位轴551以及分别设置在限位轴551两端的两个连接轴552,限位轴551的直径大于两个连接轴552的直径,并在限位轴551两端端面与两个连接轴552的连接处分别形成限位台阶553,限位轴551圆周壁与连接板54配合,限位轴551两端端面的两个限位台阶553分别抵在两个驱动转盘51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储能机构42包括交叉设置的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以及套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上的储能弹簧44,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相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板槽431,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的导板槽431能够相互插入到另一者的导板槽431内,使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沿另一者的导板槽431滑动。

优选的,所述横导板43a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3的壳体连接并且沿横导板43a的厚度方向摆动,纵导板43b的另一端与旋转座41连接并且沿纵导板43b的宽度方向摆动,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各自相对于导板槽431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弹簧卡块432,储能弹簧44的一端与横导板43a上的弹簧卡块432连接,储能弹簧44的另一端与纵导板43b上的弹簧卡块432连接。

优选的,壳体相对在死点机构4的两侧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储能机构42连接的储能支架45,两个储能支架45相对设置并在两个储能支架45内侧开设有成v型的支架连接槽451,横导板43a在相对于导板槽431的另一端设有成半圆柱形的导板半轴433,横导板43a绕导板半轴433转动,导板半轴433的一侧设有抵在支架连接槽451内的圆弧面,导板半轴433的另一侧与横导板43a固定连接;旋转座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臂46,在两个旋转臂46内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成u型相对敞开的转轴槽461,在两个旋转臂46之间设有与两侧转轴槽461连接的导板转轴462,所述纵导板43b相对于导板槽431的另一端伸到两个旋转臂46的内侧,并且在纵导板43b上设有套在导板转轴462中部的导板轴孔434,纵导板43b绕导板转轴462转动。

优选的,壳体的底壁上设有与旋转座41配合的基座支架47,旋转座41成圆柱形,基座支架47包括设置在旋转座41下方的基座支撑板471和两个基座限位板472,基座支撑板471的顶侧设有与旋转座41圆周配合的成圆弧形的支撑开口473,两个基座限位板472成v形结构并且开口朝向远离旋转座41的一侧,两个基座限位板472倾斜设置用于限位旋转座41两侧的旋转臂46,两个基座限位板472之间通过基座滑动板474连接,基座滑动板474向远离旋转座41一侧弯曲使基座滑动板474的顶侧与旋转座41的圆周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转盘51的底侧设有成弧形用于避让壳体底壁的转盘缺口58。

优选的,所述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分别包括成u型的驱动支架83、安装在驱动支架83内侧的驱动器82,以及与驱动器82相连的驱动杆81,驱动器82为电磁铁,驱动杆81为动铁芯,驱动杆81的一端与驱动器82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支架83通过连接杆52与连接板54连接,连接杆52为铆钉,基座32的侧壁上设有与驱动支架83顶角位置配合的驱动轴销831和驱动安装孔832,驱动支架83的顶角上设有与驱动轴销831配合的驱动轴销孔833,以及与驱动安装孔832配合的驱动固定孔834。

优选的,在传动机构5的一侧设有与死点机构4连接的操作机构7,所述操作机构7能够驱动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转动,且操作机构7的操作部伸出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

优选的,主轴31一端伸出驱动装置3的壳体,在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还设有与主轴31连接的操作手柄91。

优选的,驱动装置3还包括与主轴31连接的指示机构6,在驱动装置3壳体上设有与指示机构6对应的指示窗65。

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驱动装置3通过在主轴31上分别错开设置的传动机构5和死点机构4,并且通过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分别与传动机构5配合,不需要带动主轴31转动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位置,只需要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使死点机构4释能并带动主轴31转动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位置,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分别通过驱动杆81驱动不仅具有移动行程短的特点,能够紧凑驱动装置3的结构并减少驱动装置3占用的空间体积,而且死点机构4释能的速度比驱动杆81的速度更快,力矩传递效率更高,使主轴31能够更快的旋转并带动执行机构1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更快地切换,有效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此外,通过将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均设置在传动机构5的上方,并且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分别伸到传动机构5的水平两侧,不仅能够有效减少驱动装置3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在驱动杆81具有移动行程小的基础上,又不会增加驱动装置3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驱动装置3占用的空间体积。

此外,驱动杆81移动时通过连接杆52与驱动滑槽53一端的内壁配合带动驱动转盘51转动,死点机构4在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通过驱动滑槽53的另一端避让连接杆52,使死点机构4释能带动主轴31转到另一侧,通过驱动滑槽53的另一端避让连接杆52,能够进一步缩短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上驱动杆81的移动行程,并进一步紧凑驱动装置3的结构并减少驱动装置3占用的空间体积。

此外,还设有直接与死点机构4连接的操作机构7,使自动电源转换开关还可以在操作机构7的驱动下手动切换电源,在不便于通过自动模式切换电源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切换电环,使用方式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指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备用电源位置时的死点机构;

图6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备用电源位置时的传动机构;

图7是本发明创造位于死点平衡位置时的死点机构;

图8是本发明创造位于死点平衡位置时的传动机构;

图9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常用电源位置时的死点机构;

图10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常用电源位置时的传动机构;

图11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备用电源位置时连杆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常用电源位置时连杆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13是本发明创造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创造连杆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发明创造图14的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创造限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创造操作机构与基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创造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创造驱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创造罩壳与操作手柄的配合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备用电源位置的操作手柄;

图22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常用电源位置的操作手柄;

图23是本发明创造操作手柄与手柄套的配合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创造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创造手柄套底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创造手柄套的透视图;

图27是本发明创造手柄套顶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创造主轴位于备用电源位置时的角度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创造主轴位于常用电源位置时的角度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创造∠mof的角度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创造操作手柄的角度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创造指示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33是本发明创造指示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34是本发明创造指示件与罩壳的配合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创造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创造图35的局部放大图;

图37是本发明创造指示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创造图37的局部放大图;

图39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备用电源位置时指示标记与指示窗的配合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创造位于常用电源位置时指示标记与指示窗的配合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创造指示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42是本发明创造指示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43是本发明创造死点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44是本发明创造死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本发明创造死点机构的分解图;

图46是本发明创造基座支架与旋转座的配合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创造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创造指示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49是本发明创造手柄放置槽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50是本发明创造图49的背面示意图;

图51是本发明创造手柄放置槽与手柄套的另一种配合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5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包括执行机构1、控制装置2和驱动装置3,控制装置2能够控制驱动装置3带动执行机构1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切换。所述的驱动装置3设置在执行机构1的一侧,控制装置2设置在执行机构1的上方,驱动装置3通过主轴31与执行机构1连接。

所述执行机构1包括多个分别接入不同相线且并排设置的执行机构单元,每个执行机构单元均包括动触头,每个动触头的两侧均设有分别对应在备用电源位置的备用静触头,以及对应设在常用电源位置的常用静触头,多个动触头分别与主轴31连接并随主轴31摆动,动触头摆动至一侧与常用静触头接触时导通常用电源供电,动触头摆动至另一侧与备用静触头接触时导通备用电源供电。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执行机构1包括四个分别接入不同相线且并排设置的执行机构单元,四个执行机构单元分别为a极执行单元11、b极执行单元12、c极执行单元13和n极执行单元14,每个执行单元均包括可摆动的动触头(图中未示出),每个动触头的两侧均设有分别对应在备用电源位置的备用静触头,以及对应设在常用电源位置的常用静触头,多个动触头的一端与主轴31垂直连接并随主轴31摆动,也可以两个或三个执行单元拼接到一起组合使用,不需要重新开模。

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设置在主轴31上的传动机构5和死点机构4,在主轴31对应传动机构5位置的两侧设有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传动机构5包括驱动转盘51,驱动转盘51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杆机构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连接,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通过驱动转盘51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转动,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通过死点机构4释能带动主轴31转动驱动执行机构1动作。

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驱动装置3通过在主轴31上分别错开设置的传动机构5和死点机构4,并且通过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分别与传动机构5配合,不需要带动主轴31转动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位置,只需要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使死点机构4释能并带动主轴31转动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位置,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分别通过驱动杆81驱动不仅具有移动行程短的特点,能够紧凑驱动装置3的结构并减少驱动装置3占用的空间体积,而且死点机构4释能的速度比驱动杆81的速度更快,力矩传递效率更高,使主轴31能够更快的旋转并带动执行机构1在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更快地切换,有效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所述死点机构4包括设置在主轴31上的旋转座41,在旋转座41分别对应常用电源位置和备用电源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储能机构42,两个储能机构4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装置3的壳体可转动连接,两个储能机构42的另一端分别与旋转座41的两侧可转动连接。旋转座41在备用电源位置(图5)或常用电源位置(图9)向死点平衡位置(图7)转动的过程中,储能机构42对旋转座41施加的作用力与旋转座41的转动方向相反,旋转座41需要克服两个储能机构42的作用力转动,并带动两个储能机构42摆动为储能机构42储能,当旋转座41转到死点平衡位置时,储能机构42储能到最大,在旋转座41越过该死点平衡位置后储能机构42的作用力与旋转座41的转动方向相同,由储能机构42释能并驱动旋转座41继续转动,直至旋转座41转动至另一侧,储能机构42驱动旋转座41带动主轴31转动的速度更快,执行机构1能够更快地在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切换。

进一步,驱动装置3还包括与主轴31连接的指示机构6,用于指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工作状态,在驱动装置3壳体上设有与指示机构6对应的指示窗65。

进一步,还包括与死点机构4连接的操作机构7,所述操作机构7的操作部712伸出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供人工操作。操作机构7能够直接通过死点机构4驱动主轴31使执行机构1转到常用电源位置或备用电源位置,使自动电源转换开关既可以在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下,以自动模式切换电源,也可以在操作机构7的驱动下手动切换电源,在不便于通过自动模式切换电源时,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切换电环,使用方式更灵活。

所述操作机构7的操作部712伸出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供人工操作,当然也可以与电动执行机构连接,当操作部712供人工操作时,人工可以直接旋转操作部712实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手动切换,当操作部712与电动执行机构连接时,不需要两个电动执行机构(如电磁铁和电磁阀),通过一个电动机构机构就可以实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切换,具有零件少,重量轻,结构紧凑,体积小和成本低的特点。此外,主轴31一端也可以直接伸出驱动装置3的壳体,并在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还设有与主轴31连接的操作手柄91,通过与主轴31直接连接的操作手柄91可以直接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转动,使执行机构1转到常用电源位置或备用电源位置。所述操作机构7的操作部712伸出驱动装置3的壳体的顶部,所述主轴31一端从驱动装置3的壳体的侧面伸出。

具体的,如图2-4、11-12所示的驱动装置的实施例,在驱动装置3的壳体内设有可旋转的主轴31和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包括对应设置在主轴31靠近常用电源位置一侧的常用驱动机构8b和在另一侧对应设置在备用电源位置的备用驱动机构8a,主轴31的一端穿过基座32与执行机构1的多个动触头连接,主轴31的另一端穿过罩壳33与操作手柄91配合,主轴31上设有死点机构4、传动机构5和指示机构6,传动机构5设置在死点机构4与指示机构6之间且分别与两侧的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连接,操作机构7设置在死点机构4一侧,且其操作部伸出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

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分别设置在传动机构5上方的两侧并安装在基座32的侧壁上,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分别从各自的底端由上往下伸到传动机构5水平的两侧,在常用驱动机构8b相对于备用驱动机构8a的另一侧设有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相连的线路板34,线路板34与基座32的侧壁间隔设置并且线路板34通过支脚35安装在基座32的侧壁上,线路板34上可以设置控制器或控制电路,与控制装置2连接,进行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转换控制。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分别驱动传动机构5转动从而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图7、8)转动,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释能并带动主轴31向另一侧的常用电源位置(图10)或备用电源位置(图6)转动,主轴31带动动触头摆动从而实现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本实施例的备用驱动机构8a用于驱动主轴31向常用电源位置转动,将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切换为常用电源供电,常用驱动机构8b能够驱动主轴31向备用位置转动,将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切换为备用电源为供电。如图5-12所示,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均包括驱动杆81以及用于驱动驱动杆81往复移动的驱动器82,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分别伸到传动机构5的水平两侧。

通过将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均设置在传动机构5的上方,并且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分别伸到传动机构5的水平两侧,不仅能够有效减少驱动装置3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在驱动杆81具有移动行程小的基础上,又不会增加驱动装置3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驱动装置3占用的空间体积。当然,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也可以均设置在传动机构5的下方,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驱动转盘51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杆机构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连接,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通过驱动转盘51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转动,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通过死点机构4释能带动主轴31转动驱动执行机构1动作。

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设置在主轴31上的驱动转盘51,驱动转盘51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杆机构分别与两个驱动杆81连接,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52和连接板54,在连接板54上设有与连接杆52移动方向倾斜设置并套在连接杆52上的滑动配合的驱动滑槽53,连接杆52与驱动滑槽53滑动配合。所述的连接杆52与驱动转盘51或驱动杆81中的一者连接,连接板54与驱动转盘51和驱动杆81中的另一者连接,驱动杆81移动时通过连接杆52与驱动滑槽53一端的内壁配合带动驱动转盘51转动,驱动转盘51带动主轴31上的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图8)转动,死点机构4在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通过驱动滑槽53的另一端避让连接杆52,使死点机构4释能带动主轴31转到另一侧,通过驱动滑槽53的另一端避让连接杆52,能够进一步缩短常用驱动机构8b和备用驱动机构8a上驱动杆81的移动行程,并进一步紧凑驱动装置3的结构并减少驱动装置3占用的空间体积。

参阅图5-10、13-15示出连杆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两个连接杆52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连接板54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转盘51的两侧铰接,两个连接板5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两个驱动杆81移动方向倾斜设置并套在连接杆52上的驱动滑槽53,在驱动转盘51上设有分别与两个连接板54一侧限位配合的限位件55。备用驱动机构8a或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在移动时,能够通过各自连接杆52推动套在外侧的驱动滑槽53的内壁,驱动滑槽53带动连接板54的另一端推动限位件55使主轴1向另一侧转动。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具有制造成本低和装配方便的特点。

参阅图11-12示出连杆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两个连接板54分别与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固定连接,并且两个连接板54上分别沿驱动杆81开设驱动滑槽53,所述的两个连接杆5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转盘51的两侧铰接,两个连接杆52的另一端分别插入到两个连接板54上的驱动滑槽53内,在驱动转盘51上设有分别与两个连接杆52一侧限位配合的限位件55。备用驱动机构8a或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在移动时,能够通过各自连接板54一端的内壁推动连接杆52的一端,连接杆52另的一端推动下限位件55使主轴1向另一侧转动。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具有零件数量少的特点。

如图17-19所示,所述操作机构7包括设置在传动机构5一侧与死点机构4连接的驱动板72,以及垂直设置在驱动板72一侧的驱动轴71,驱动轴71枢转安装在驱动装置3的壳体上且一端的操作部712伸出壳体外,在驱动轴71上设有驱动齿轮713,在驱动板72的侧边上设有与驱动齿轮713啮合的驱动齿条714。所述驱动轴71包括设置在一端与壳体枢转安装的枢转部711,以及设置在驱动轴71另一端的操作部712,驱动轴71对应在枢转部711与操作部712之间沿圆周方向设有驱动齿轮713。所述操作部712可以与电动执行机构连接,也可以露出壳体供人工操作,操作部712能够带动驱动轴71转动,驱动轴71通过驱动齿轮713和驱动齿条714驱动驱动板72向常用电源位置或备用电源位置水平移动,直至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通过死点机构4释能带动主轴31使执行机构1转到常用电源位置或备用电源位置。

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通过相互垂直设置的驱动轴71和驱动板72通过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713和驱动齿条714连接,使驱动轴71的扭矩能够先转换为驱动板72的直线运动,再将转换为死点机构4的旋转运动,操作机构7作为自动切换电源时的备用手段,有效地利用了壳体内有限的空间进行长距离和非同轴扭矩的传输,不仅具有可靠性高的特点,而且不会增加驱动装置3的体积。

如图2、20-27所示,所述主轴31的一端与执行机构1连接,主轴31的另一端伸出壳体与操作手柄91配合,操作手柄91的一端设有能够套在主轴31上限位配合的手柄开口911,操作手柄91的另一端与手柄套92配合,在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侧设有容纳操作手柄91和手柄套92的手柄放置槽90,手柄套92包括与手柄放置槽90可拆卸连接的手柄限位部93,手柄限位部93上设有套在操作手柄91端部的手柄放置孔94,在手柄限位部93的一侧设有沿手柄放置孔94方向向外延伸的手柄加长部95,在手柄加长部95远离手柄限位部93的一端设有套在操作手柄91端部配合的手柄沉孔96,当操作手柄91的手柄开口911套在主轴31上,并且手柄套92的手柄沉孔96套在操作手柄91的另一端上用于与主轴31配合操作时,手柄套92的高度高于驱动装置3壳体的高度,使手柄套92伸到壳体的上方便于人工推动手柄套92摆动,当手柄套92的手柄放置孔94套在操作手柄91相对于手柄开口911的另一端时,手柄套92能够和操作手柄91安装在手柄槽90中。所述的手柄套92的手柄沉孔96套在操作手柄91上组成便于操作的手柄,所述组成的手柄的长度大于壳体的高度;所述的手柄套92的手柄放置孔94套在操作手柄91上组成放置手柄时,放置手柄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壳体的高度。

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操作手柄91直接套在主轴31上带动主轴31转动,手柄套92不仅可以通过手柄放置孔94套在操作手柄91上,使操作手柄91和手柄套92安装在壳体上,而且手柄套92还可以通过将手柄加长部95套在操作手柄91上延长操作手柄91的整体长度,便于操作手柄91套在主轴31上带动主轴31转动。

如图32-35所示,所述指示机构6包括与死点机构4和传动机构5同轴设置在主轴31上的指示齿轮61,壳体内对应在指示齿轮61的上方枢转安装有指示件62,指示件62的一端设有与指示齿轮61啮合的指示齿条63,指示件62的另一端设有指示标记64,在壳体上设有与指示标记64对应的指示窗65,主轴31在转动时通过指示齿轮61带动指示件62上的指示标记64相对于指示窗65移动,通过指示标记62转动到指示窗65下方露出壳体或者指示标记62离开指示窗65被壳体遮挡。

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通过在主轴31上设置指示齿轮61,并在壳体内枢转安装与指示齿轮61配合的指示件62,通过指示件62的转动就可以直接指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工作状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便于装配的特点。

参阅图43-47示出死点机构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死点机构4包括设置在主轴31上的旋转座41,在旋转座41分别对应常用电源位置和备用电源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储能机构42,两个储能机构42的一端分别与驱动装置3的壳体可转动连接,两个储能机构42的另一端分别与旋转座41的两侧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机构42包括交叉设置的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以及套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上的储能弹簧44,横导板43a所在的平面与纵导板43b所在的平面垂直,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相向的一端分别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板槽431,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的导板槽431能够相互插入到另一者的导板槽431内,使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沿另一者的导板槽431滑动,横导板43a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3的壳体连接并且沿横导板43a的厚度方向摆动,纵导板43b的另一端与旋转座41连接并且沿纵导板43b的宽度方向摆动,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各自相对于导板槽431另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弹簧卡块432,储能弹簧44的一端与横导板43a上的弹簧卡块432连接,储能弹簧44的另一端与纵导板43b上的弹簧卡块432连接。储能机构42随旋转座41摆动时,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相对移动同时压缩储能弹簧44实现储能,具有结构简单和可靠的特点,储能弹簧44也不易发生卡滞。

更进一步,基座32相对在死点机构4的两侧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储能机构42连接的储能支架45,两个储能支架45相对设置并在两个储能支架45内侧开设有成v型的支架连接槽451,横导板43a在相对于导板槽431的另一端设有成半圆柱形的导板半轴433,横导板43a绕导板半轴433转动,导板半轴433的一侧设有抵在支架连接槽451内的圆弧面,导板半轴433的另一侧与横导板43a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座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臂46,在两个旋转臂46内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成u型相对敞开的转轴槽461,在两个旋转臂46之间设有与两侧转轴槽461连接的导板转轴462,所述纵导板43b相对于导板槽431的另一端伸到两个旋转臂46的内侧,并且在纵导板43b上设有套在导板转轴462中部的导板轴孔434,纵导板43b绕导板转轴462转动。

优选的,所述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的结构相同,即纵导板43b上也设有导板半轴433,横导板43a上也设有导板轴孔434,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制作零件的难度和成本,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再进一步,所述基座32的底壁上设有与旋转座41配合的基座支架47,旋转座41成圆柱形,基座支架47包括设置在旋转座41下方的基座支撑板471和两个基座限位板472,基座支撑板471的顶侧设有与旋转座41圆周配合的成圆弧形的支撑开口473,两个基座限位板472成v形结构并且开口朝向远离旋转座41的一侧,两个基座限位板472倾斜设置用于限位旋转座41两侧的旋转臂46,两个基座限位板472之间通过基座滑动板474连接,基座滑动板474向远离旋转座41一侧弯曲使基座滑动板474的顶侧与旋转座41的圆周滑动配合,实现对队旋转座41底部的支撑和导向。通过基座支架47配合旋转座41,可以提高旋转座41在转动过程中的平衡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减少磨损并提高使用寿命。

具体的,死点机构4包括设置在主轴31上的旋转座41,在旋转座41两侧分别有两个相互交叉的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的两侧分别设有弹簧卡块432,弹簧卡块432能够支撑储能弹簧44并将储能弹簧44固定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之间。导板轴孔434与导板转轴462配合插入转轴槽461中。基座32上设有与导板半轴433配合的支架连接槽451,旋转座41在基座支架47上转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相互交叉使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之间只能沿直线运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的一端被支架连接槽451约束,另一端被转轴槽461约束,基座限位板472使旋转座41转到常用电源位置和备用电源位置时被基座限位板472限制。

死点机构4的运动过程为:当执行机构1和主轴31处于备用电源位置时,死点机构4位于图5中所示位置,此时储能弹簧44的作用力最小。当死点机构4准备从备用电源位置(图5)向常用电源位置(图9)转动时,旋转座41驱动横导板43a和纵导板43b转动,死点机构4会先向图7示出的死点平衡位置转动,同时储能弹簧44在此过程中被逐渐压缩,当死点机构4完全转到图7的位置时,储能弹簧42被压缩到最短,此时储能弹簧42的作用力最大。继续运动则会越过该死点平衡位置,由储能弹簧42弹力的释放作用,死点机构4将由储能弹簧44驱动旋转座41迅速弹至图9的位置,并由基座限位板472的阻挡作用使整个死点机构4静止在图9位置,死点机构4从常用电源位置(图9)向备用电源位置(图5)转动的运动过程与上述一致。

参阅图17-19示出操作机构7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操作机构7包括设置在传动机构5一侧与死点机构4连接的驱动板72,以及垂直设置在驱动板72远离基座32侧壁一侧的驱动轴71,基座32的侧壁上设有分别伸到驱动板72顶侧和底侧限位配合的上驱动滑板771和下驱动滑板772,驱动轴71包括设置在一端与壳体枢转安装的枢转部711,以及设置在驱动轴71另一端的操作部712,驱动轴71对应在枢转部711与操作部712之间沿圆周方向设有驱动齿轮713,基座32的底壁设有套在枢转部711四周配合的枢转套筒716,操作部712的端面上设有便于旋拧操作的操作槽717,罩壳33的顶壁上设有避让操作部712的操作槽70,在驱动板72远离基座32一侧的侧边上设有与驱动齿轮713啮合的驱动齿条714,操作部712可以与电动执行机构连接,也可以露出壳体供人工操作,操作部712能够带动驱动轴71转动,驱动轴71通过驱动齿轮713和驱动齿条714驱动驱动板72向常用电源位置或备用电源位置水平移动,直至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通过死点机构4释能带动主轴31使执行机构1转到常用电源位置或备用电源位置。当然操作机构7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案。

进一步,所述操作机构7的驱动板72设置在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下方且滑动安装在基座32侧壁上,驱动轴71垂直于驱动板72设置且位于线路板34与基座32的侧壁之间,驱动板72的一端与死点机构4连接,驱动板72的另一端伸到线路板34与基座32的侧壁之间与驱动轴71配合,驱动轴71的底部枢转安装在基座32上,枢转轴71的顶部伸到罩壳33顶侧的操作孔70内。

进一步,所述驱动板72的移动方向与死点机构4的旋转座41的旋转方向在同一平面内,在驱动板72上设有与旋转座41配合的长条形的操作滑槽730,旋转座41上设有向驱动板72延伸并插入到操作滑槽730中的操作臂73,操作滑槽730的长度方向与操作臂73的摆动方向相同,驱动板72能够通过操作滑槽730一端的内壁推动操作臂73带动死点机构4向死点平衡位置转动,当死点机构4越过死点平衡位置后,操作滑槽730的另一端能够避让操作臂73,使死点机构4能够继续转动到死点平衡位置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驱动板72对应在操作滑槽730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操作避让槽74,两个操作避让槽74分别用于避让旋转座41两侧的纵导板43b,以减少操作臂73的长度和驱动板72与旋转座4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操作机构7与死点机构4的紧凑性,降低驱动装置3的体积。

进一步,所述驱动板72相对于操作滑槽730的另一端设有操作信号凸台75,基座32的侧壁上对应在线路板与基座32的侧壁之间设有与操作信号凸台75配合的操作信号开关76,驱动板72移动时可以通过操作信号凸台75触发操作信号开关76以输出信号,便于对自动转换开关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优选的,所述上驱动滑板771和下驱动滑板772的中部分别设有避让死点机构4的滑板避槽774,在下驱动滑板772的两端的底侧分别设有驱动螺纹孔775,两个驱动螺纹孔775分别与两个滑板挡片(图中未示出)连接,两个滑动挡片分别伸到驱动板72两端远离基座32侧壁的一侧用于限位驱动板72,基座32的侧壁对应在上驱动滑板771和下驱动滑板772之间设有与驱动板72侧壁配合的驱动凸点773,驱动凸点能够降低驱动板72与基座32侧壁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上驱动板771上滑板避槽774的长度大于下驱动板772上滑板避槽774的长度,上驱动板771上滑板避槽774的一端用于避让驱动板72上的操作信号凸台75。

具体的,驱动板72放置在上驱动滑板771和下驱动滑板772之间的的槽中,驱动凸垫773为了减少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驱动螺纹孔775可以与滑板挡片配合,防止驱动板72掉出。驱动板72上的操作滑槽730与死点机构4的旋转座41上的操作臂73配合,推动主轴31转动,实现驱动板72与死点机构4的配合。驱动轴71的枢转部711插入基座32中的枢转套筒716中,操作槽717优选为内六角凹槽形与罩壳33上的操作可控70配合,操作信号开关76用螺丝固定在基座32的侧壁上与操作信号凸台75配合。装配时,先将驱动板72的操作滑槽730套在操作臂73上,再将驱动板72放置在上驱动滑板771和下驱动滑板772之间的的槽中,使驱动齿条714最边缘的齿与驱动齿轮713齿配合,再将枢转部711插入到枢转套筒716中。

当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处于手动模式时,操作者通过六角扳手插入操作槽717中,使驱动轴71转动,驱动齿轮713与驱动齿条714配合。当整个系统处于备用电源位置时(图11),顺时针转动驱动轴71带动驱动板72向右侧移动。因主轴31的中轴线固定,驱动滑槽730左侧的槽壁推动操作臂73顺时针摆动,直到摆到常用电源位置;当系统处于常用电源位置时(图12),逆时针转动驱动轴72带动驱动板72向左侧移动,因主轴31的中轴线固定,驱动滑槽730右侧的槽壁推动操作臂73逆时针摆动,直到摆动到备用电源位置,同时通过操作避让槽74避让旋转座41两侧的纵导板43b。

当自动电源转换开关处于自动模式时,操作臂73推动驱动板72左右摆动,带动驱动轴71转动。驱动板72在相对于操作滑槽730的另一端设有操作信号凸台75,当系统处于常用电源位置时(图12)操作信号凸台75顶住操作信号开关76,使操作信号开关76提供一个常用电源位置的合闸信号,当系统处于备用电源位置时(图11),操作信号凸台75顶住操作信号开关76,使操作信号开关76提供一个备用电源位置的合闸信号,便于远程管理或指示灯指示。

如图13-16示出驱动装置3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驱动装置3的传动机构5包括两个套在主轴31上相对设置的驱动转盘51,在两个驱动转盘51之间设有两个两端分别与驱动转盘51相连的连杆转轴56,两个连杆机构分别设置在主轴31靠近备用电源位置和常用电源位置的两侧,两个连杆机构的连接板54分别与主轴31垂直设置,并且两个连杆机构的连接杆52分别与主轴31平行设置,两个连杆机构的两个连接板54的一端分别设有与连接杆52配合的驱动滑槽53,两个连接板54的另一端分别设有连杆轴孔560,两个连接板54分别伸到两个驱动转盘51之间并通过连杆轴孔560套在连杆转轴56上转动,设置在靠近备用电源位置的连接板54转向常用电源位置的一侧设有限位件55,设置在靠近常用电源位置的连接板54转向备用电源位置的一侧也设有限位件55,两个限位件5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转盘51连接,两个连接板54设有连杆轴孔560一端的端部分别设有避限位件55的避让弧面57,连接板54推动限位件55时另一侧的连接板54能够通过避让弧面57避让另一侧的限位件55,减少阻力并提高电源切换效率。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55包括限位轴551以及分别设置在限位轴551两端的两个连接轴552,限位轴551的直径大于两个连接轴552的直径,并在限位轴551两端端面与两个连接轴552的连接处分别形成限位台阶553,限位轴551圆周壁不仅能够配合连接板54驱动驱动转盘51转动的作用,而且限位轴551两端端面的两个限位台阶553能够分别抵在两个驱动转盘51的内壁上,起到限制两个驱动转盘51之间距离的作用,减少了传动机构5零件的数量和成本,并且降低了装配的难度和传动机构5的体积。当然,在两个驱动转盘51之间的其它位置也可以设置限位轴551,其它位置设置的限位轴551虽然不直接与连接板54配合,但是起到连接和限位两个驱动转盘51的作用,减少零件类型的数量,成本更低,装配也更方便。所述的连接轴552优选与驱动转盘51铆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

进一步,所述驱动转盘51的底侧设有成弧形用于避让壳体底壁的转盘缺口58,能够进一步紧凑结构,减少体积。

具体的,连接板54限位件55连杆转轴56驱动转盘51中部设有套在主轴31上连接的转盘轴孔59,连接板54上的连杆轴孔560与连杆转轴56相配合。连接板54中驱动滑槽53与连接杆52相配合,限位件55包括连接轴552和限位轴551,两个连接轴552分别与左、右两片驱动转盘51铆接,限位轴551即可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两个驱动转盘51中间的距离,又可起到驱动驱动转盘51转动的作用。

如图47所示,所述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分别包括成u型的驱动支架83、安装在驱动支架83内侧的驱动器82,以及与驱动器82相连的驱动杆81,驱动器82为电磁铁,驱动杆81为动铁芯,驱动杆81的一端与驱动器82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支架83通过连接杆52与连接板54连接,连接杆52为铆钉,基座32的侧壁上设有与驱动支架83顶角位置配合的驱动轴销831和驱动安装孔832,驱动支架83的顶角上设有与驱动轴销831配合的驱动轴销孔833,以及与驱动安装孔832配合的驱动固定孔834,驱动安装孔832和驱动固定孔834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将驱动支架83与基座32连接,驱动轴销831和驱动轴销孔833通过销轴等定位件将驱动支架83与基座32固定。

参阅图6,驱动转盘51在备用电源位置准备向常用电源位置转换,此时连接板54与限位件55无接触,当备用驱动机构8a通电,备用驱动机构8a的驱动杆81向上运动,带动左侧连接板54顺时针转动,连接板54顺时针转动碰到限位轴551,后驱动杆81继续带动驱动转盘51作顺时针转动,参阅图8示出的死点平衡位置,此时死点机构4继续转动则会越过死点平衡位置,死点机构4的储能弹簧44会带动主轴31继续顺时针转动,同时驱动转盘51被主轴31带动继续做顺时针转动,迅速弹至图10示出的常用电源位置。整个过程常用驱动机构8b的驱动杆81连接板54始终不与右侧的限位件55接触并保持在自然状态。驱动转盘51从常用电源位置向备用电源位置转动的过程与上述运动过程相同,方向相反。驱动杆81只将驱动转盘51拉到刚好越过死点机构4的死点平衡位置即可,之后的行程由死点机构4驱动,直到转到另一侧电源的位置。与驱动杆81始终跟随驱动转盘51转动相比,这样设计可减小驱动杆81的运动行程,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减小驱动器82的电磁线圈提供的电磁势,进而减小电磁线圈的体积。

如图32-38示出指示机构65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指示机构6包括与死点机构4和传动机构5同轴设置在主轴31上的指示齿轮61,对应在指示齿轮61上方的指示件62,指示件62相对设置在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一侧并枢转安装在罩壳33内壁上,指示件62的底部的尺寸大于顶部的尺寸,使指示件62的重心保持在转动重心的下方,在指示件62的底部设有与指示齿轮61啮合的指示齿条63,指示件62的顶部设有指示标记64,在罩壳33的顶壁上设有与指示标记64对应的指示窗65,主轴31在转动时通过指示齿轮61带动指示件62转动,指示标记62转动到指示窗65下方露出壳体或者指示标记62离开指示窗65被壳体遮挡。

本发明创造的自动电源转换开关,通过在主轴31上设置指示齿轮61,并在壳体内枢转安装与指示齿轮61配合的指示件62,通过指示件62的转动就可以直接指示自动电源转换开关的工作状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便于装配的特点。

进一步,所述指示齿条63的半径远大于指示齿轮61的半径,能够减少指示件62的转动角度,进一步减少指示机构6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指示机构6还包括与指示齿轮61同轴设置在主轴31上的摆动块66,基座32对应在摆动块66靠近备用电源位置和常用电源位置的两侧分别设有指示信号开关67,两个指示信号开关67分别对应设置在备用驱动机构8a和常用驱动机构8b的下方,并且相对设置在摆动块66的两侧,摆动块66随主轴31摆动到备用电源位置和常用电源位置时能够触发指示信号开关67输出相应的合闸信号。摆动块66与指示齿轮61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

进一步,所述罩壳33的内壁上设有与指示件62连接的指示连接轴681,在指示件62中部设有套在指示连接轴681上的指示轴孔682,指示连接轴681与自攻螺丝685连接,自攻螺丝685的挡圈的外径大于指示轴孔682的内径并与指示件62远离罩壳33内壁的一侧限位配合,在指示连接轴681的一侧设有沿直径方向向外凸起的指示定位筋683,在指示轴孔682的内壁上设有分别对应在备用电源位置和常用电源位置的两个指示定位槽684,指示定位筋683能够卡入到指示定位槽684内,不仅能够便于装配时对指示件62进行定位,而且在工作时也可以起到对指示件62限位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指示连接轴681上设置指示定位槽684,并在指示轴孔682的内壁上设置指示定位筋683,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如图37-40示出指示件6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指示件62成板状,并且指示件62的两端边缘均成弧面形状,指示齿条63设置在指示件62一端边缘的弧面上,指示标记64设置在指示件62另一端边缘的弧面上,指示标记64的转动方向与主轴31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指示窗65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主轴31靠近备用电源位置一侧的备用指示窗65a,以及对应设置在主轴31靠近常用电源位置一侧的常用指示窗65c,所述指示标记64包括设置在中部的分闸标记64b,以及相对设置在分闸标记64b靠近备用电源位置一侧的备用合闸标记64a和设置在分闸标记64b靠近常用电源位置一侧的常用合闸标记64c,即分闸标记64b对应设置在备用指示窗65a与常用指示窗65c之间,备用合闸标记64a设置在分闸标记64b靠近备用指示窗65a的一侧,常用合闸标记64c设置在分闸标记64b靠近常用指示窗65c的一侧。备用合闸标记64a和常用合闸标记64c的颜色与分闸标记64b的颜色不同,备用合闸标记64a与常用合闸标记64c的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备用合闸标记64a和常用合闸标记64c均优选为红色,分闸标记64b优选为绿色。

参阅图39,备用合闸标记64a与备用指示窗65a对应时表明备用电源供电,备用指示窗65a显示红色,常用指示窗65c显示绿色,同时图38中左侧的指示定位槽684与指示定位筋683卡牢;

参阅图40,常用合闸标记64c与常用指示窗65c表示常用电源供电,常用指示窗65c显示红色,备用指示窗65a显示绿色,同时图38中右侧的指示定位槽684与指示定位筋683卡牢;

主轴31由图39的备用电源位置向图40的常用电源位置顺时针转动时,带动指示件62做逆时针转动,对应在常用指示窗65c的分闸标记64b向备用指示窗65a转动,对应在常用指示窗65c右侧被遮挡的常用指示标记64c向常用指示窗65c的下方转动。主轴31由图40向图39转动时过程相同,方向相反。

如图41-42示出指示件62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与指示件62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指示件62设有指示标记64的另一端设有成环形并套在指示齿轮61外侧的指示环621,在指示环621的内侧设有与指示齿轮61啮合的指示齿条63,指示标记64的转动方向与主轴31的转动方向相同,可以对调备用指示窗65a和常用指示窗65c的位置,或者使备用合闸标记64a和常用合闸标记64c具有不同的颜色,同样可以通过上述的运动过程实现对电源状态的指示。

如图47-48所示,所述的两个指示信号开关67分别通过螺丝安装在两个指示支架上,指示支架包括与指示信号开关67连接的指示纵板671和垂直设置在指示纵板671底端与基座32底壁连接的指示底板672,指示纵板671的一侧与指示信号开关67连接,指示纵板671的另一侧与死点机构4相对设置,指示纵板671的侧边上设有垂直设置的指示侧板673,指示侧板673穿过死点机构4的外侧与基座32的侧壁连接。

进一步,在基座32的底壁上设有与指示底板672两侧侧边配合的导轨674,在两个导轨674之间设有与指示底板672连接的底板安装孔675,在指示底板672上设有与底板安装孔675配合的底板固定孔676,并且指示底板672在底板固定孔676的边缘设有向远离底板安装孔675一侧延伸的底板安装凸台677,在指示侧板673的端部设有与基座32的侧壁连接的限位凸台678,在基座32的侧壁上设有与限位凸台678连接的基座限位槽679(图44)。通过导轨674与指示底板672配合限位指示支架的一端,并通过基座限位槽679与限位凸台678限位指示支架的另一端,能够将指示支架可靠的限位在基座32上,防止指示支架由于变形使指示信号开关67不能可靠触发而导致信号不准确。

参阅图20-31示出手柄机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2、20-27所示,所述主轴31的一端与执行机构1连接,主轴31的另一端伸出壳体与操作手柄91配合,操作手柄91的一端设有能够套在主轴31上限位配合的手柄开口911,操作手柄91的另一端与手柄套92配合,在驱动装置3的壳体外侧设有容纳操作手柄91和手柄套92的手柄放置槽90,手柄套92包括与手柄放置槽90可拆卸连接的手柄限位部93,手柄限位部93的另一侧设有套在操作手柄91端部的手柄放置孔94,在手柄限位部93的一侧设有沿手柄放置孔94方向向外延伸的手柄加长部95,在手柄加长部95远离手柄限位部93的一端设有套在操作手柄91端部配合的手柄沉孔96,手柄套92的手柄沉孔96套在操作手柄91上时,手柄套92的高度高于驱动装置3壳体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手柄放置槽90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设有与手柄套92两侧侧边配合的手柄套限位凸筋915,手柄放置槽90的底壁上设有与手柄开口911限位配合的手柄限位凸台912,以及与手柄套92限位配合的手柄套限位凸台913,手柄限位部93的一侧设有与手柄套限位凸台913配合的手柄套限位孔914。

参阅图20,当操作手柄9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手柄套92的手柄放置孔94套在操作手柄91上并与操作手柄91一起安装在手柄放置槽90内,手柄套限位孔914与手柄放置槽90内的手柄套限位凸台913紧配,手柄套限位凸台913插入手柄套限位孔914中,手柄开口911被手柄限位凸台912限位,使操作手柄91无法从下端掉出,手柄套92通过手柄套限位凸筋915和手柄套限位凸台913卡紧在手柄放置槽90内。

参阅图21,当操作手柄91处于工作状态时,操作手柄91的一端插入手柄沉孔96中,手柄开口911与主轴33伸出罩壳33的部分配合,用力推动手柄套92使主轴31转动。

当然,手柄套限位凸筋915也可以不与手柄套92紧配,并且不设置手柄套限位凸台913,参阅图49-51示出手柄套92与手柄放置槽90的另一种安装方式,手柄套限位凸筋915设置在手柄放置槽90两侧侧壁的边缘,并与手柄放置槽90的底壁间隔设置,在手柄套92两侧的外壁上设有与手柄限位凸台913滑动配合的手柄套滑槽921,手柄套滑槽921沿手柄套92从上方插入手柄放置槽90的方向设置,通过手柄套限位凸筋915防止手柄套92和操作手柄91脱落,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优选的,在手柄放置槽90的底壁上设有位于手柄限位凸台913一侧的手柄限位开槽914,手柄限位开槽914不仅能够在注塑成型时便于塑料的流动,而且不需要在手柄限位凸台913位置进行抽芯,有效降低加工制作的难度和成本。

参阅图22,所述罩壳33的外壁对应在主轴31靠近备用电源位置的一侧和靠近常用电源位置的一侧分别设有罩壳限位凸台331,两个限位凸台331倾斜相对设置在主轴31的两侧成v型用于限位操作手柄91。

优选的,罩壳限位凸台331的厚度大于主轴31伸出罩壳33的长度,罩壳限位凸台331能够在运输的过程中防止包装盒等异物对主轴31挤压导致主轴31受损。

参阅图28-31,主轴31位于备用电源位置时截面的轴线为oa,主轴31位于常用电源位置是的截面内的轴线为ob,轴线oa与轴线ob的角平分线om位于竖直方向靠近备用电源位置的一侧,角平分线om与竖直平面of的角度为∠mof,操作手柄91的中心轴线ok与手柄开口911的中心线oh之间的夹角∠hok等于夹角∠mof,不仅能够使操作手柄91在工作状态下以竖直方向为中心左右摆动,而且力矩传递更有效。

进一步,所述操作手柄91在相对于手柄开口911的另一端设有延长凸起916,延长凸起916设置在操作手柄91中心轴线ok的一侧,手柄套92的手柄沉孔96内的一侧设有与延长凸起916对应设置的延长凹陷(图中未示出),通过延长凸起916与延长凹陷配合能够限制操作手柄91插入手柄沉孔96的方向,防止操作手柄91插入手柄套92时插反,导致操作手柄91不能安装到手柄放置槽90内。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