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交流输电抗震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4901发布日期:2018-08-24 18:4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高压交流输电抗震并联电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提供无功功率补偿、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网络损耗和改善电压质量,需要使用大量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随着国家对土地政策的收紧,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建设已经向紧凑型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以便最大限度减少占地面积。1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作为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主要电力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用并联电容器装置的额定容量通常为210Mvar-240Mvar,标称电压为110kV,专利号为ZL201621208057.1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用并联电容器装置”,采用每相10串12并电气连接的一个塔架和两台电流互感器的结构,使1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降低占地面积40%,电容器塔架可以达到0.3g水平加速度抗震要求。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电容器装置塔架的设计必须考虑抗震问题,根据国标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设防。当变电站所处地理位置的地震水平加速度为0.3g时,1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最高需要满足0.5g水平加速度抗震要求。

每相两台电流互感器组成的双桥差保护虽然可以提高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可靠性,但面临成本较高、一、二次接线复杂、检修维护麻烦等缺点,在满足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可靠性的前提下,有必要研制出单桥差保护且满足0.5g水平加速度抗震要求的并联电容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高压交流输电抗震并联电容器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每相两台电流互感器组成的双桥差保护虽然可以提高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可靠性,但面临成本较高、一、二次接线复杂、检修维护麻烦等缺点,在满足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可靠性的前提下;且无法满足0.5g水平加速度抗震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特高压交流输电抗震并联电容器装置,包括多个结构一致的电容器塔,多个所述电容器塔依次并列,并通过母线依次连接;每一个所述电容器塔均连接一个电流互感器;每一个电容器塔的顶部均设置有高压进线端;

所述电容器塔包括绝缘平台和底座支柱绝缘子,所述绝缘平台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绝缘平台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相邻两个绝缘平台通过层间支柱绝缘子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柱绝缘子置于多个绝缘平台的下方,多个所述绝缘平台中处于底部的绝缘平台通过型钢支座与所述底座支柱绝缘子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柱绝缘子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脚钢板;所述底脚钢板通过地脚螺栓与地表固定连接;

每一个所述绝缘平台内均设置有电容器组,所述电容器组的底部通过硅橡胶板与所述绝缘平台连接;所述电容器组与绝缘平台之间还设置有固定角钢,所述电容器组底部的边缘处包裹着固定角钢,所述固定角钢与绝缘平台固定连接;多个绝缘平台中处于中部的一个绝缘平台,其内部的电容器组通过镀锡铜绞线与电流互感器连接。

进一步,多个绝缘平台中处于中部的一个绝缘平台,其一侧固定连接有母线支柱绝缘子,对应的镀锡铜绞线经母线支柱绝缘子与电流互感器连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绝缘平台均呈框架结构,每一个绝缘平台竖直方向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进一步,所述绝缘平台包括两个上下层叠的型钢框架,两个所述型钢框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型钢框架中处于下端的型钢框架与层间支柱绝缘子或型钢支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每一个所述型钢框架内均设置有电容器组,每个所述电容器组的底部均通过硅橡胶板与其对应型钢框架的底部连接;所述电容器组底部的边缘的固定角钢与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每一个电容器组中均包括六个电容器单元,每一个所述绝缘平台内电容器单元的连接方式为2串12并,且为多分支结构;每一个电容器塔内电容器单元的连接方式为10串12并。

进一步,还包括围栏,所述围栏环绕多个电容器塔及其连接的电流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容器装置布置紧凑,每相只采用一台电流互感器用于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可以降低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成本,经济效益好;与每相采用双塔布置相比,可以降低占地面积达40%;抗震能力强。电容器塔可以满足0.5g水平加速度的抗震要求;不平衡保护可靠性高,二次保护不易误动作;电容器装置检修空间大,型钢框架结构简单,电容器单元易安装,检修和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特高压交流输电抗震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型钢框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角钢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电容器塔,110、绝缘平台,111、型钢框架,120、底座支柱绝缘子,130、层间支柱绝缘子,140、型钢支座,150、底脚钢板,160、地脚螺栓,170、电容器组,180、硅橡胶板,190、固定角钢;

2、母线,3、电流互感器,4、母线支柱绝缘子,5、固定板,6、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特高压交流输电抗震并联电容器装置,包括多个结构一致的电容器塔1,多个所述电容器塔1依次并列,并通过母线2依次连接,构成单桥差接线方式;每一个所述电容器塔1均连接一个电流互感器3;每一个电容器塔1的顶部均设置有高压进线端;

所述电容器塔1包括绝缘平台110和底座支柱绝缘子120,所述绝缘平台11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绝缘平台110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相邻两个绝缘平台110通过层间支柱绝缘子130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柱绝缘子120置于多个绝缘平台110的下方,多个所述绝缘平台110中处于底部的绝缘平台110通过型钢支座140与所述底座支柱绝缘子12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柱绝缘子1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脚钢板150;所述底脚钢板150通过地脚螺栓160与地表固定连接;

每一个所述绝缘平台110内均设置有电容器组170,所述电容器组170的底部通过硅橡胶板180与所述绝缘平台110连接;所述电容器组170与绝缘平台110之间还设置有固定角钢190,所述电容器组170底部的边缘处包裹着固定角钢190,所述固定角钢190与绝缘平台110固定连接;多个绝缘平台110中处于中部的一个绝缘平台110,其内部的电容器组170通过镀锡铜绞线与电流互感器3连接。硅橡胶板180能缓冲电容器组170,提升抗震能力;固定角钢190固定电容器组170的尾部,增强抗震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多个绝缘平台110中处于中部的一个绝缘平台110,其一侧固定连接有母线支柱绝缘子4,对应的镀锡铜绞线经母线支柱绝缘子4与电流互感器3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绝缘平台110均呈框架结构,每一个绝缘平台110竖直方向的四个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平台110包括两个上下层叠的型钢框架111,两个所述型钢框架1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型钢框架111中处于下端的型钢框架111与层间支柱绝缘子130或型钢支座140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型钢框架111内均设置有电容器组170,每个所述电容器组170的底部均通过硅橡胶板180与其对应型钢框架111的底部连接;所述电容器组170底部的边缘的固定角钢190与型钢框架111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个电容器组170中均包括六个电容器单元,每一个所述绝缘平台110内电容器单元的连接方式为2串12并,且为多分支结构;每一个电容器塔1内电容器单元的连接方式为10串12并;多分支结构能减少短路故障时注入单个电容器组170的爆破能量。

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围栏6,所述围栏6环绕多个电容器塔1及其连接的电流互感器3。

本装置布置紧凑,每个电容器塔1只采用一台电流互感器3用于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可以降低特高压交流工程建设成本,经济效益好;与每相采用双塔布置相比,可以降低占地面积达40%;抗震能力强。电容器塔可以满足0.5g水平加速度的抗震要求;不平衡保护可靠性高,二次保护不易误动作;本装置检修空间大,型钢框架111结构简单,电容器单元易安装,检修和维护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