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防击穿镍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4090发布日期:2018-10-16 20:52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镍氢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防击穿镍氢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池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特别是在正极与负极接触而引起内部短路时,电池的温度会急剧上升,甚至会引起电池爆炸或起火,会对设备和使用者造成危害。

目前,电池一般包括外壳、封口板、引线、电极组、电解液,电极组通常包含正极、隔膜、负极。电池隔膜是电池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隔开来,以防止两极接触而造成短路,并且还具有离子、气体透过的功能。电池隔膜的结构对电池的性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负极片头只有单层隔膜,其防击穿、防短路性能较差,安全性低,且安装效率低,一致性差。

在现有技术中,镍氢电池的生产制造需要用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对电芯进行卷绕包裹,再将包裹后的电芯装入电池壳体中。而镍氢电池的正极片一般是由多孔蜂窝状基材及活性粉料物质组成,活性粉料物质在毛刷的作用下进入蜂窝状的基材内部形成正极片中间体,正极片在压机的作用下被压实最终形成正极片。然而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正极片上的活性粉料会产生膨胀或收缩,因此随着电池的充放电正极片底部的粉料会脱落在电池壳体的底部,当脱落的活性粉料在电池壳体底部聚集达到一定量时,很容易形成电池正负极的内短路,从而导致电池的失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防击穿镍氢电池,能够有效防止隔膜被击穿而造成电池短路,同时解决了正极片活性粉料在电池外壳体底部聚集的问题及负极存在与正极短路的安全隐患,安全性高,一致性好,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安全性防击穿镍氢电池,其包括电池外壳、上盖、电芯及电解液,所述电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重叠并卷绕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片本体及贴于正极片本体上的第一保护胶纸;所述隔膜包括基膜、第一短隔膜及第二短隔膜,所述第一短隔膜及第二短隔膜均设置于基膜上,且第一短隔膜位于基膜后部,第二短隔膜位于基膜前部,所述第一短隔膜的长度不大于第二短隔膜的长度;所述基膜的外端还设置有一块防刺穿隔膜;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片本体及贴于负极片本体上的第二保护胶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短隔膜和第二短隔膜的长度为5~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短隔膜和第二短隔膜之间的距离为5~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保护胶纸沿正极片本体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一保护胶纸包括第一正面贴合区及第一反面贴合区,所述正面贴合区贴附于正极片本体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反面贴合区贴附于正极片本体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面贴合区及反面贴合区上均设有活性粉料接收部,所述活性粉料接收部与正极片本体的顶部平行,且该活性粉料接收部到正极片本体底部的距离为2~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保护胶纸沿负极片本体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二保护胶纸包括第二正面贴合区及第二反面贴合区,所述第二正面贴合区贴附于负极片本体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反面贴合区贴附于负极片本体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正面贴合区及第二反面贴合区上均设有贮氢合金粉料接收部,所述贮氢合金粉料接收部与负极片本体的顶部平行,且该贮氢合金粉料接收部到负极片本体底部的距离为2~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保护胶纸及第二保护胶纸均采用PVC材料或PE材料其中任意一种材料制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隔膜的基膜上设置第一短隔膜和第二短隔膜,使得电芯在绕卷制备后,有两层隔膜覆盖在负极片端,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隔膜被击穿而造成电池短路;

2、通过在卷绕后的隔膜的外端增加一块抗刺穿隔膜,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片的毛刺刺穿隔膜,同时不会影响镍氢电池的容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的在正极最外端贴胶布的镍氢电池,不会造成电池正极粉的浪费还可以增加镍氢电池的注液量,提高了镍氢电池品质;

3、通过采用在正极片及负极片的底部分别贴上第一保护胶纸及第二保护胶纸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正极片可以承载大部分活性粉料,使活性粉料不会在正极片本体的底部发生聚集现象;同时也使得负极片可以承载大部分贮氢合金粉料,使贮氢合金粉料不会在负极片本体的底部发生聚集现象;从而避免了电池的失效,使生产出来的电池更加稳定与安全,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生产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池外壳及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正极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正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负极片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负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图2、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安全性防击穿镍氢电池,其包括电池外壳1、上盖2、电芯3及电解液,所述电芯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重叠并卷绕的正极片4、隔膜5和负极片6,所述正极片4包括正极片本体41及贴于正极片本体41上的第一保护胶纸42;所述隔膜5包括基膜51、第一短隔膜52及第二短隔膜53,所述第一短隔膜52及第二短隔膜53均设置于基膜51上,且第一短隔膜52位于基膜51后部,第二短隔膜53位于基膜51前部,所述第一短隔膜52的长度不大于第二短隔膜53的长度;所述基膜51的外端还设置有一块防刺穿隔膜54;所述负极片6包括负极片本体61及贴于负极片本体61上的第二保护胶纸6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短隔膜52和第二短隔膜53的长度为5~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短隔膜52和第二短隔膜53之间的距离为5~100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隔膜5的基膜51上设置第一短隔膜52和第二短隔膜53,使得电芯3在绕卷制备后,有两层隔膜覆盖在负极片端,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隔膜5被击穿而造成电池短路;同时通过在卷绕后的隔膜5的外端增加一块防刺穿隔膜54,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片4的毛刺刺穿隔膜5,同时不会影响镍氢电池的容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的在正极最外端贴胶布的镍氢电池,不会造成电池正极粉的浪费还可以增加镍氢电池的注液量,提高了镍氢电池品质。

请参照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保护胶纸42沿正极片本体41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一保护胶纸42包括第一正面贴合区43及第一反面贴合区44,所述第一正面贴合区43贴附于正极片本体41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反面贴合区贴附于正极片本体41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正面贴合区43及第一反面贴合区44上均设有活性粉料接收部45,所述活性粉料接收部45与正极片本体41的顶部平行,且该活性粉料接收部45到正极片本体41底部的距离为2~8mm。

请参照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保护胶纸62沿负极片本体61的卷绕方向设置,该第二保护胶纸62包括第二正面贴合区63及第二反面贴合区64,所述第二正面贴合区63贴附于负极片本体61底部的一表面上,所述第二反面贴合区贴64附于负极片本体61底部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正面贴合区63及第二反面贴合区64上均设有贮氢合金粉料接收部65,所述贮氢合金粉料接收部65与负极片本体61的顶部平行,且该贮氢合金粉料接收部65到负极片本体61底部的距离为2~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保护胶纸42及第二保护胶纸62均采用PVC材料或PE材料其中任意一种材料制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在正极片4及负极片的底部分别贴上第一保护胶纸42及第二保护胶纸62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正极片4可以承载大部分活性粉料,使活性粉料不会在正极片本体41的底部发生聚集现象;同时也使得负极片6可以承载大部分贮氢合金粉料,使贮氢合金粉料不会在负极片本体61的底部发生聚集现象;从而避免了电池的失效,使生产出来的电池更加稳定与安全,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生产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通过在隔膜的基膜上设置第一短隔膜和第二短隔膜,使得电芯在绕卷制备后,有两层隔膜覆盖在负极片端,从而可以更好的防止隔膜被击穿而造成电池短路,同时通过在卷绕后的隔膜的外端增加一块抗刺穿隔膜,可以有效的防止正极片的毛刺刺穿隔膜,同时不会影响镍氢电池的容量;通过采用在正极片及负极片的底部分别贴上第一保护胶纸及第二保护胶纸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正极片可以承载大部分活性粉料,使活性粉料不会在正极片本体的底部发生聚集现象;同时也使得负极片可以承载大部分贮氢合金粉料,使贮氢合金粉料不会在负极片本体的底部发生聚集现象;从而避免了电池的失效,使生产出来的电池更加稳定与安全,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生产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