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7049发布日期:2018-09-04 22:5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过卷绕条材、条带或细丝状材料覆盖或者包裹芯子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产品中,通常在变压器部分绕组电位梯度很大的区域设置铜箔,以均衡该区域的电位梯度,减少由于电位梯度太大而导致绝缘击穿的问题。现有的变压器的包铜箔装置,通常包括变压器旋转装置、拉铜箔装置、切铜箔装置和从动轮等,拉铜箔装置可以将铜箔拉至变压器,然后变压器旋转装置带动变压器旋转,以实现包铜箔。

但是,现有技术的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同样存在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技术问题,如当铜箔表面需要贴绝缘胶纸时,通常需要人工提前将胶纸贴在铜箔上,或者额外设置一台铜箔自动贴胶机,提前将铜箔贴胶、裁切后,搬送至变压器的包铜箔工位,这导致铜箔包裹变压器时,铜箔不能连续贴胶上料、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铜箔贴胶、变压器包铜箔在同一台设备上可独立、连续工作以提高铜箔包裹变压器的生产效率,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

一种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包括:胶纸送出部,所述胶纸送出部包括用于夹持胶纸的胶纸夹持部及用于裁切胶纸的胶纸裁切部;铜箔送出部,所述铜箔送出部包括用于夹持铜箔的铜箔夹持部及用于裁切铜箔的铜箔裁切部;贴胶部,所述贴胶部用于从所述胶纸送出部中获得胶纸,并在可避让铜箔的送出方向处将所述胶纸贴合至铜箔;变压器送出部,变压器送出部包括用于装载及定位变压器的变压器旋转部,铜箔经由所述贴胶部贴胶后,抵接至变压器,并通过变压器旋转部的旋转,与变压器旋转贴合。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贴胶部包括:胶纸吸引部,所述胶纸吸引部包括表面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胶纸的真空吸孔的胶纸吸引面;胶纸压紧部,所述胶纸压紧部包括压紧块及驱动所述压紧块上下方向伸缩的第一气缸,所述胶纸的粘贴面贴合至铜箔后,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压紧块从所述胶纸吸引面的正上方开始,向下伸出压紧所述胶纸。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贴胶部还包括反折部,所述反折部包括下部折弯部及上部折弯部;所述下部折弯部包括两处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的一处设置在所述胶纸吸引面位于铜箔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一侧下部,所述第一折弯件的另一处设置在所述胶纸吸引面位于铜箔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另一侧下部,所述第一折弯件可从所述胶纸吸引面的下部伸出至所述胶纸吸引面的上部;所述上部折弯部包括两处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二折弯件的一处设置在所述胶纸吸引面位于铜箔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一侧上部,所述第二折弯件的另一处设置在所述胶纸吸引面位于铜箔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另一侧上部,所述第二折弯件可从所述胶纸吸引面的两侧伸出至所述胶纸吸引面。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贴胶部还包括可沿所述胶纸送出部的所述胶纸的送出方向驱动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将由所述胶纸裁切部裁切、被所述胶纸吸引面吸附的所述胶纸搬运至由铜箔送出部送出的所述铜箔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胶纸吸引部包括多处胶纸吸引面,所述多处胶纸吸引面相互共面且与所述胶纸送出部送出的胶纸的送出方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贴胶部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多处胶纸吸引面切换位置以从所述胶纸送出部中获得胶纸的第二驱动部。

优选地,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设置在当铜箔包裹变压器时可检测铜箔有无的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滚轮压紧部,所述滚轮压紧部包括滚轮及驱动所述滚轮抵接至铜箔的与变压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气缸,铜箔包裹变压器时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滚轮从铜箔的与变压器相反的一面将铜箔压紧贴合至变压器。

优选地,铜箔送出部还包括可驱动铜箔夹持部及铜箔裁切部沿铜箔的送出方向来回运动的第三驱动部,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动行程设置为容许由铜箔夹持部夹持的铜箔横跨变压器且部分伸出于变压器后贴合至变压器;变压器旋转部具有反转机构,以使部分伸出变压器的铜箔贴合至变压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铜箔的送出方向上,用于辅助铜箔送出的多处铜箔辅助辊筒组,铜箔辅助辊筒组包括第一铜箔辅助辊筒组,所述第一铜箔辅助辊筒组包括第一辊筒及与第一辊筒相对设置可自调节地夹持住铜箔的第二辊筒。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铜箔的保护层回收的保护层回收机构,所述保护层回收机构包括:分离部,所述分离部设置在铜箔送出部送出的铜箔的送出方向上,铜箔经由所述分离部送出并与保护层分离;保护层回收部,所述保护层回收部设置在所述分离部的下部,以回收从铜箔中分离出来的保护层;第四驱动部,所述第四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分离部与保护层回收部之间,所述第四驱动部包括相对设置以夹持住保护层的第三辊筒及第四辊筒,所述第三辊筒或所述第四辊筒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三辊筒或所述第四辊筒绕其自身的轴心旋转以将由所述第三辊筒及所述第四辊筒夹持住的保护层搬送至保护层回收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通过设置贴胶部在可避让铜箔的送出方向处将胶纸贴合至铜箔,可实现铜箔一边包裹变压器一边贴胶,因此可实现铜箔贴胶、变压器包铜箔在同一台设备上可独立、连续工作,因此可以提高铜箔包裹变压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一种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胶纸送出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胶纸夹持部及胶纸裁切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铜箔送出部及变压器旋转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贴胶部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铜箔送出部及变压器送出部的一种实施例的右上方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滚轮压紧部、变压器送出部及检测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铜箔辅助辊筒组及铜箔定位块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保护层回收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目的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另外,根据本使用新型的原理对说明性的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旨在要结合附图来进行阅读,其将被视作整个书面说明书的一部分。在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任何方向或方位的引用仅仅旨在便于说明,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关术语如,“X轴”、“Y轴”、“Z轴”,应该被解释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或者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Z轴”。“下部的”、“上部的”、“水平的”、“垂直的”、“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和“底部”)及其派生词(例如,“水平地”、“向下地”、“向上地”等)应当被解释为下文所述的或在讨论中的附图所示的方位。这些相关术语仅为方便说明之用,而不能要求设备按照特定方位进行构造或操作,除非有明确说明。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否则术语,如“附着”、“粘贴”、“连接”、“互连”和类似术语是指多个结构通过介入结构直接地或间接地相互固定或附着的关系,以及可移动或刚性的附着或关系。因此,本发明不应被确切地限制于对可单独存在或在其它特征组合中存在的特征的一些可能的非限制性组合进行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界定。

正如当前设想,本次公开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优模式或实践模式。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从限制层面上进行理解,而是通过结合附图提供仅供说明使用的发明示例,以告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构造。在附图的各种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参照图2、图3,一种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包括:胶纸送出部10,胶纸送出部10包括用于夹持胶纸Ta的胶纸夹持部11及用于裁切胶纸Ta的胶纸裁切部12。胶纸送出部10包括第一安装座101,第一安装座101上设置有第一送出辊筒(未图示)及与第一送出辊筒同轴连接的阻尼器102,阻尼器102通过控制盒103控制阻尼力。胶纸Ta以卷状的形式固定在第一送出辊筒上,为了便于卷状胶纸Ta的更换,可以使用旋盖104将卷状胶纸Ta沿第一送出辊筒的轴向方向卡合在第一送出辊筒上,为了监控卷状胶纸Ta的余量,第一安装座101上还设置有第一监控传感器105,第一监控传感器105可以是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等。另外,为了便于胶纸Ta的送出,第一安装座10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辅助胶纸Ta送出的辅助送出辊筒106,辅助送出辊筒106可以包括一处或者多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为了对胶纸Ta的送出进行准确导向,第一安装座101上还可以设置有胶纸导向部13,胶纸导向部13包括仅容许胶纸Ta穿过的胶纸导向槽131以及在胶纸Ta送出时降低送出摩擦力的胶纸导向轮132。

胶纸夹持部11及胶纸裁切部12设置在胶纸送出部10的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的前方。胶纸夹持部11可以通过第一气动夹爪111控制其开闭以夹持住胶纸送出部10送出的胶纸Ta的端部,胶纸裁切部12包括设置在胶纸夹持部11的一侧的胶纸裁切刀121,优选地,胶纸裁切刀121设置在胶纸夹持部11的位于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的一侧。胶纸裁切刀121可以通过第一裁切气缸122驱动对胶纸Ta进行裁切,第一裁切气缸122可以直接驱动胶纸裁切刀121裁切胶纸Ta,也可以通过铰接结构123驱动胶纸裁切刀121裁切胶纸Ta,铰接结构123包括与第一裁切气缸122的输出端铰接的第一连杆124,第一连杆124同时与胶纸裁切刀121铰接,胶纸裁切刀121具有两处铰接孔,一处与第一连杆124铰接,一处与锁紧的销轴125铰接。另外,胶纸送出部10还包括驱动胶纸夹持部11及胶纸裁切刀121沿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来回运动的第二裁切气缸107,以实现胶纸夹持部11及胶纸裁切部12在夹持胶纸Ta及裁切胶纸Ta之间切换。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胶纸夹持部11及胶纸裁切刀121在胶纸Ta的送出方向干涉到胶纸Ta的送出,胶纸送出部10还包括可驱动胶纸夹持部11及胶纸裁切刀121沿与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在水平面上垂直的的方向来回运动的第三裁切气缸108,第二裁切气缸107及第三裁切气缸108可以构成为两轴的机械手,该两轴的机械手分别沿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及在平面上与胶纸Ta的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来回驱动。

参照图1、图4,铜箔送出部20同样包括用于夹持铜箔Co的铜箔夹持部21及用于裁切铜箔Co的铜箔裁切部22。另外,铜箔送出部20的送出机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参考胶纸送出部10的结构设计。铜箔Co通过铜箔送出部20持续送出,铜箔Co同样呈卷状放置,胶纸送出部10送出的胶纸Ta用于在铜箔送出部20送出的铜箔Co上贴合,贴胶部30用于从胶纸送出部10中获得胶纸Ta,并在可避让铜箔Co的送出方向处将胶纸Ta贴合至铜箔Co。通过在铜箔Co上粘贴胶纸Ta,可以起到绝缘、屏蔽的作用,而在避让铜箔Co的送出方向贴合将胶纸Ta贴合至铜箔Co,则为了防止胶纸Ta贴合的方向与铜箔Co持续送出的方向一致,导致胶纸Ta的贴合会影响铜箔Co的送出作业及后续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作业。

参照图1、图4,在一种实施例,铜箔送出部20的铜箔Co的送出方向S2与胶纸送出部10的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在水平面上呈90度设置,铜箔Co经由贴胶部30贴胶后,通过铜箔夹持部21夹持抵接至变压器Tr,并通过下述的变压器旋转部41的旋转,与变压器Tr旋转贴合。通过将铜箔Co的送出与胶纸Ta的送出在水平面上呈90度设置,可以实现铜箔Co的送出与胶纸Ta的送出的相互独立,铜箔Co可以直接连接至变压器送出部40,变压器送出部40包括用于装载及定位变压器Tr的变压器旋转部41,铜箔Co可以直接连接至变压器Tr,并通过变压器旋转部41旋转变压器Tr进行铜箔Co的包裹,当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的作业完成后,铜箔裁切部22裁断铜箔Co,铜箔夹持部21夹持住待工作的由铜箔送出部20送出的铜箔Co,继续准备下一次的作业。在该过程中,铜箔夹持部21设置为每次均夹持可包裹一个变压器Tr的铜箔Co的长度,以实现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铜箔送出部20每送出一次铜箔Co的同时,贴胶部30可以继续作业,互相不干扰。

参照图2、图5、图6,贴胶部30包括:胶纸吸引部31,胶纸吸引部31包括表面设置有用于吸附胶纸Ta的真空吸孔的胶纸吸引面311。在一种实施例中,胶纸吸引面311吸合胶纸Ta后,胶纸Ta沿胶纸Ta的送出方向部分伸出胶纸吸引面311,胶纸裁切部12裁切胶纸Ta后,胶纸Ta沿胶纸Ta的送出方向的反方向同样部分伸出胶纸吸引面311。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胶纸Ta同样可以只有一面伸出胶纸吸引面311。胶纸吸引面311设置在具有可连接气管接头的通气孔的胶纸Ta支撑件的一端的端面上,真空吸孔包括多处,分别与通气孔贯通。胶纸Ta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气管接头与真空发生泵(未图示)或者真空发生器(未图示)连接,以给真空吸孔抽真空。一处胶纸吸引面311可吸引一条胶纸Ta,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胶纸Ta贴胶至铜箔Co的效率,胶纸吸引部31可以包括多处胶纸吸引面311,多处胶纸吸引面311相互共面且与胶纸送出部10送出的胶纸Ta的送出方向相互平行设置,贴胶部30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胶纸吸引面311切换位置以从胶纸送出部10中获得胶纸Ta的第二驱动部361。当胶纸吸引面311具有两处时,第二驱动部361可以使用气缸气动,当胶纸吸引面311包括多处时,第二驱动部361可以使用电机驱动。

进一步,在别的实施例中,铜箔Co的一面贴合至胶纸Ta的部分粘贴面上后,为了将胶纸Ta的另一部分粘贴面也贴合至铜箔Co的另一面,贴胶部30还可以包括反折部33,反折部33包括下部折弯部34及上部折弯部35。下部折弯部34及上部折弯部35均可以使用气缸或者电机控制。

在反折部33的一种实施例中,下部折弯部34包括两处第一折弯件341,第一折弯件341的一处设置在胶纸吸引面311位于铜箔Co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一侧下部,第一折弯件341的另一处设置在胶纸吸引面311位于铜箔Co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另一侧下部,第一折弯件341可从胶纸吸引面311的下部伸出至胶纸吸引面311的上部。上部折弯部35包括两处第二折弯件351,第二折弯件351的一处设置在胶纸吸引面311位于铜箔Co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一侧上部,第二折弯件351的另一处设置在胶纸吸引面311位于铜箔Co的送出方向的两侧的另一侧上部,第二折弯件351可从胶纸吸引面311的两侧伸出至胶纸吸引面311。进一步地,两处第一折弯件341可以通过气缸驱动同时伸出,两处第二折弯件351在第一折弯件341伸出后通过气缸驱动伸出,为了防止第一折弯件341伸出后第二折弯件351伸出时与第一折弯件341干涉,第一折弯件341上设置有间隔性分布的第一凹槽342,第二折弯件351上设置有伸出时与第一折弯件341伸出时错位的间隔性分布的第二凹槽352。更进一步地,两处第二折弯件351也可以同时伸出,为了防止第二折弯件351同时伸出时相互干涉,两处第二折弯件351伸出时可以在第一凹槽342内相互错位。

第一折弯件341及第二折弯件351可以是带有圆弧面的钣金件,也可以是带有滚轮的旋转机构(未图示)。

另外,为了保证切实地将胶纸Ta贴合至铜箔Co,还包括胶纸压紧部32,胶纸压紧部32包括压紧块321及驱动压紧块321上下方向伸缩的第一气缸322,胶纸Ta的粘贴面贴合至铜箔Co后,第一气缸322驱动压紧块321从胶纸吸引面311的正上方开始,向下伸出压紧胶纸Ta,胶纸压紧部32可以多次伸出压紧胶纸Ta。压紧部同样可以使用气缸驱动,另外,为了更进一步保证压紧的效果,压紧块321可以使用柔性体设计,柔性体可以包括硅胶、聚氨酯、弹簧等。同样地,为了防止压紧块321与第二折弯件351干涉,压紧块321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三凹槽323,第三凹槽323设置为使压紧块321压紧胶纸Ta时与第二折弯件351伸出时错位。

另外,在反折部33的别的实施例中,如胶纸Ta只是在胶纸吸引面311的一侧伸出时,第一折弯件341及第二折弯件351同样可以只设置一处。

贴胶部30可以直接从胶纸送出部10获得胶纸Ta后,便直接贴合至铜箔Co,也可以获得胶纸Ta后,搬运至更为空旷的区域贴合至铜箔Co,以便于机械结构的后续的维护。在一种实施例中,贴胶部30还包括可沿胶纸送出部10的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驱动的第一驱动部360,第一驱动部360将由胶纸裁切部12裁切、被胶纸吸引面311吸附的胶纸Ta搬运至由铜箔送出部20送出的铜箔Co的正下方。另外,在别的实施例中,铜箔送出部20的铜箔Co的送出方向S2与胶纸送出部10的胶纸Ta的送出方向S1可以在水平面上平行地设置,此时,只要第一驱动部360的驱动方向设置为与铜箔送出部20送出的铜箔Co的送出方向S2呈90°设置即可。第一驱动部360可以使用气缸或者电机驱动。

参照图5,另外,贴胶部30还可以包括胶纸顶升部362,胶纸吸引部31及下部折弯部34设置在胶纸顶升部362上,胶纸顶升部362顶升时,吸附在胶纸吸引面311的胶纸Ta与铜箔Co贴合。胶纸顶升部362,可以通过气缸顶升,也可以通过电机顶升。在胶纸顶升部362顶升时,将胶纸吸引部31及下部折弯部34一起顶升。

即:贴胶部30的第一驱动部360与胶纸顶升部362构成为驱动胶纸吸引部31及下部折弯部34运动的两轴机械手,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部360、胶纸顶升部362、第二驱动部361可以构成驱动胶纸吸引部31及下部折弯部34运动的三轴机械手。第一驱动部360同样可以是电机或者气缸。

参照图1、图7、图8,以下对变压器送出部40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变压器送出部40包括用于装载及定位变压器Tr的变压器旋转部41。在变压器旋转部41的一种实施例中,变压器旋转部41包括电机411,电机的输出轴上键接有用于变压器Tr定位的变压器定位块412,变压器定位块412上镶嵌有磁铁,以吸附住变压器Tr,为了进一步固定变压器Tr,变压器旋转部41上还可以设置有旋转夹持缸(未图示),以旋转夹持缸及变压器定位块412一同夹持及定位变压器Tr。当然,对于部分没有可靠的吸附结构的变压器Tr,变压器定位块412同样可以替换为气动夹爪,使用气动夹爪夹持变压器Tr。电机可以选择步进电机、伺服电机、调速电机等,优选地,电机选用伺服电机以可以精确地记住电机旋转的角度,实现精确地旋转变压器Tr,防止旋转不够或者过旋转。

另外,为了便于变压器Tr的上料,变压器送出部40还可以包括驱动变压器旋转部41由变压器Tr上料位置401转移至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的作业区402的第五驱动部42,变压器Tr的上料可以选择人工送料或者自动上料,设置第五驱动部42可以避免多个部件固定安装在其中的某一处,从而导致调试、维护、保养困难等问题。第五驱动部42可以是气缸或者电机驱动的滑台模组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执行元件。

变压器送出部40在上料位置401获取到变压器Tr后,第五驱动部42将变压器旋转部41驱动至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的作业区402,与此同时,铜箔送出部20同样将铜箔Co送出至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的作业区402。

为了将铜箔送出部20的铜箔Co送至铜箔Co包括变压器Tr的作业区,铜箔送出部20还包括可驱动铜箔夹持部21及铜箔裁切部22沿铜箔Co的送出方向来回运动的第三驱动部23,第三驱动部23的驱动行程设置为容许由铜箔夹持部21夹持的铜箔Co横跨变压器Tr且部分伸出于变压器Tr后贴合至变压器Tr;变压器旋转部41具有反转机构(伺服电机可以正反转),以使部分伸出变压器Tr的铜箔Co贴合至变压器Tr。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部23还可以驱动铜箔夹持部21及铜箔裁切部22在夹持铜箔Co及裁切铜箔Co之间切换,因此,第三驱动部23优选地使用电机驱动的滑台模组,以实现铜箔送出部20可以多点启停,同时,电机可以控制其启动速度及停止速度,平缓动作,防止如气缸等可能出现的急剧伸出问题导致把铜箔Co扯断。

第五驱动部42将变压器旋转部41转移至由铜箔夹持部21夹持的铜箔Co的下部,第五驱动部42上还设置有变压器举升部43,变压器举升部43通过气缸或者电机驱动举升,变压器旋转部41设置在变压器举升部43上,并通过变压器举升部43将变压器旋转部41举升以使变压器Tr贴合至铜箔Co。变压器Tr贴合铜箔Co后,由于铜箔Co横跨变压器Tr且部分伸出变压器Tr,变压器旋转部41的伺服电机可以沿与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变压器Tr,以使部分伸出变压器Tr的铜箔Co完全贴合至变压器Tr。通过这样,可以在铜箔Co没有张力的情况下,使铜箔Co和变压器Tr尽可能大面积地贴合,防止铜箔Co与变压器Tr的贴合面积过小、张力过大导致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脱落。

参照图7、图8,检测部50设置在当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可检测铜箔Co有无的位置。设置检测部50主要用于实时监控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的工作状态,由于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铜箔送出部20跟变压器Tr之间始终具有张力,因此,其送出位置在张力的作用下可以确定,即在铜箔送出部20及变压器Tr之间,铜箔Co始终与铜箔Co的预先设定的送出方向一致。而当出现铜箔Co被拉断或者铜箔Co从变压器Tr上脱落等情况时,失去张力的铜箔Co会偏离的预先设定的送出方向,因此,通过设置检测部50检测该区域的铜箔Co的有无,可以切实地监控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的工作状态,并反馈输出信息,如报警信息,提示作业者处理不良品。

在检测部50的一种实施例中,检测部50包括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可通过照射铜箔Co的表面检测铜箔Co有无的位置,当然检测铜箔Co有无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同样可以选择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或者激光位移传感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铜箔送出部20上,可以设置在铜箔Co的上部,也可以设置在铜箔Co的下部,只要其距离铜箔Co的表面距离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之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自己选择安装位置。当然,在检测部50的别的实施例中,检测部50还可以使用如微动开关、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等。而当检测部50使用微动开关或者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时,可以将微动开关或者接触式位移传感器设置在铜箔Co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并利用其本身的弹性进一步对铜箔Co施加一定的张力。以确保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由于张力的作用可与变压器Tr始终贴合。

另外,检测部50还可以包括检测变压器旋转部41是否有变压器Tr的传感器,检测变压器Tr的传感器优选非接触式的传感器,如激光位移传感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等。

参照图7、图8,为了进一步切实地确保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可紧紧地贴合变压器Tr,包括滚轮压紧部60,滚轮压紧部60包括滚轮61及驱动滚轮61抵接至铜箔Co的与变压器Tr相反的一侧的第二气缸62,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时第二气缸62驱动滚轮61从铜箔Co的与变压器Tr相反的一面将铜箔Co压紧贴合至变压器Tr。同时,因为滚轮压紧部60的存在,铜箔Co本身的张力也可以稍微减小,以防止因为张力过大导致铜箔Co被扯断。优选地,由铜箔送出部20送出的铜箔Co设置为水平方向送出,变压器旋转部41驱动变压器Tr绕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竖直方向旋转,滚轮压紧部60从铜箔Co的上部朝下将铜箔Co压紧贴合至变压器Tr。

由于变压器Tr的圆周尺寸并非一致,可能是椭圆形、方形、甚至是非规则的形状,为了使滚轮61在变压器Tr旋转时不会与变压器Tr发生大的碰撞甚至卡滞,滚轮61通过第一柔性体63连接至第一气缸322。第一柔性体63可以是螺旋弹簧、油压缓冲器、氮气弹簧、具有大的变形量的硅胶、聚氨酯等,当变压器Tr的形状差异过大时,优选具有长弹性行程的螺旋弹簧。在变压器举升部43将变压器Tr举升贴合至铜箔Co后,第一气缸322驱动滚轮61下落抵接至铜箔Co。当然,第一气缸322同样可以作为柔性体使用,通过调节气缸的气压,调节气缸的输出力以实现滚轮61根据变压器Tr的旋转轨迹自动伸缩。

参照图9、图10,为了在铜箔送出部20送出铜箔Co时对铜箔Co进行导向,还包括设置在铜箔Co的送出方向上,用于辅助铜箔Co送出的多处铜箔辅助辊筒组70,铜箔辅助辊筒组70包括第一铜箔辅助辊筒组71,第一铜箔辅助辊筒组71包括第一辊筒711及与第一辊筒711相对设置可自调节地夹持住铜箔Co的第二辊筒712。进一步地,第一辊筒711的滚动面的两侧面上设置有用于铜箔Co定位的挡块以限制铜箔Co送出时偏摆。

为了调试出第一辊筒711及第二辊筒712夹持铜箔Co时的最佳力度,第二辊筒712可以设置为可调节型,调节可以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腰型孔调节。由于铜箔Co部分粘贴有胶纸Ta,粘贴有胶纸Ta段的铜箔Co的厚度与没粘贴胶纸Ta的铜箔Co的厚度不一致,为了防止粘贴有胶纸Ta的铜箔Co在铜箔辅助辊筒组70处卡滞导致铜箔Co被扯断,铜箔辅助辊筒组70上还设置有第二柔性体(未图示),第二辊筒712通过第二柔性体连接至辊筒安装座713,以实现第二辊筒712根据铜箔Co的厚度自调节。同样地,第二柔性体可以是螺旋弹簧、油压缓冲器、氮气弹簧、具有大的变形量的硅胶、聚氨酯等,由于粘贴有胶纸Ta段的铜箔Co的厚度与没粘贴胶纸Ta的铜箔Co的厚度差异通常在3mm以下,因此,第二柔性体(未图示)可以选择具有大的变形量的硅胶或者聚氨酯。当然,第二辊筒712本身也可以使用硅胶或者聚氨酯材质设置。

另外,当送出的铜箔Co较长时,由于铜箔Co距离铜箔Co包裹变压器Tr处越远,其越容易偏摆,因此,为了防止铜箔Co的偏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铜箔Co的送出方向的具有真空吸孔(未图示)的铜箔定位块714,铜箔Co经由铜箔定位块714的真空吸孔(未图示)吸附后被铜箔辅助辊筒组70夹持。当然,铜箔定位块714同样可以设置在别的地方,如铜箔Co从辅助辊筒组贯穿出来后,同样可以经由铜箔定位块714的真空吸孔(未图示)的吸附,被铜箔夹持部21夹持。

另外,有些卷状铜箔Co表面具有一层如双面胶一样的粘贴胶,因为铜箔Co在使用之前,都会贴附一层保护层,如保护膜或者保护纸,以保护铜箔Co表面的粘贴胶,使用时,需要对保护膜或者保护纸先剥离,然后再使用铜箔Co,为了实时处理废弃的保护层,防止废弃的保护层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或者影响设备的整洁。还包括用于铜箔Co的保护层的保护层回收机构80。

参照图1、图11,保护层回收机构80包括:分离部81,分离部81设置在铜箔送出部20送出的铜箔Co的送出方向上,铜箔Co经由分离部81送出并与保护层P分离。保护层回收部82设置在分离部81的下部,以回收从铜箔Co中分离出来的保护层P。第四驱动部83设置在分离部81与保护层回收部82之间,第四驱动部83包括相对设置以夹持住保护层的第三辊筒831及第四辊筒832,第二辊筒712或第三辊筒与第一电机833的输出轴连接,第一电机833驱动第二辊筒712或第三辊筒绕其自身的轴心旋转以将由第三辊筒831及第四辊筒832夹持住的保护层搬送至保护层回收部82。

在一种实施例中,分离部81包括容许铜箔Co穿过的通槽811。为了减少铜箔Co在通槽811中的摩擦力,同时为了便于人工将铜箔Co经由通槽811穿出分离部81,通槽81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铜箔Co的支撑滚轮812,为了便于调节通槽811内的铜箔Co的夹持力,便于铜箔Co在人工首次分离后,可自动分离,通槽811的上部设置有第三柔性体813,第三柔性体813与支撑滚轮81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第三柔性体813可以是弹簧、油压缓冲器、硅胶、聚氨酯等。第三柔性体813与支撑滚轮812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螺丝调节。

保护层回收部82可以直接设置在分离部81的正下部,也可以设置在分离部81的下部的其他地方,并通过中转,将废弃的保护层P搬送至保护层回收部82。保护层回收部82可以是钣金焊接的盒子,也可以是塑料的盒子,或者直接放置在设备下部的垃圾桶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自己选择。

作为保护层的中转,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驱动部83可以设置在分离部81与保护层回收部82的直线方向的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别处,只要保护层从分离部81送出后可以经由第四驱动部83的驱动,搬送至保护层回收部82即可。由于第三辊筒831及第四辊筒832夹持保护层时,第二辊筒712、第三辊筒、保护层之间具有摩擦力,因此,第一电机833驱动第二辊筒712或第三辊筒滚动时,便可实现搬送保护层P。进一步地,第四驱动部83还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三辊筒831及第四辊筒832对保护层的夹持力的第一调节装置834。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调节装置834包括拉簧及第二连杆,拉簧的一端与第二连杆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固定,第二连杆的中部可以用于压住第二辊筒712或者第三辊筒,优选地,压住没有与第一电机833连接的辊筒,拉簧的另一端可以勾在调节螺丝上,调节螺丝可以包括多处,当需要不同的夹持力时,拉簧可以勾在不同的调节螺丝上。

作为保护层的中转,保护层回收机构80还设置具有通孔的保护层引导块(未图示),保护层引导块设置在保护层回收部82与第四驱动部83之间,保护层P穿过通孔下落至保护层回收部82。通过设置通孔,人工将从分离部81开始分离的废弃的保护层P穿过该通孔然后回收至保护层回收部82,可以进一步确保保护层不会因为风吹等被吹到保护层回收部82以外的其他地方。

为了进一步防止保护层在保护层回收部82内无序缠绕,保护层回收机构80还包括保护层裁切部84,保护层裁切部84设置在保护层回收部82与保护层引导块之间,优选地,设置在保护层回收部82的开口处,以防止裁切掉的保护层被风吹等飘散出去。保护层裁切部84包括保护层裁切刀,及驱动保护层裁切刀执行裁切动作的气缸,在一种实施例中,保护层裁切刀可以分别设置在气动夹爪的手指上。在别的实施例中保护层裁切刀可以一片固定,另一片通过气缸驱动收紧,以裁切保护层。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的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进行组合,为了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另行说明。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当涵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