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OLED面板及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548发布日期:2018-08-14 14:1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一般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LED面板及照明模组。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基本原理为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就会发光,即其具有自发光的特性。

OLED器件通常为夹层结构,在玻璃基板或者柔性基板上覆盖透光性较好的阳极,如氧化锢锡(英文全称为Indium Tin Oxide,简称为ITO), ITO阳极上依次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功能层,然后蒸镀阴极金属材料,最后进行封装。

传统的OLED照明模组多为面板外加FPC的结构形式,即通过外部控制板来实现点亮及亮度调节功能从而达到照明的目的,该OLED照明模组的结构形式功能单一,占用空间大,需要依靠外部控制板实现相关功能,即:OLED面板产品的功能集成性差,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实现触控功能的OLED面板。

第一方面,一种OLED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触控区,有效发光区和非有效发光区;所述有效发光区,包括:形成于基板上的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和形成于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非有效发光区位于所述有效发光区四周;所述触控区位于所述非有效发光区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制备;所述触控区内设有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有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延伸至邦定区。

第二方面,一种OLED面板,包括:基板,形成于基板上的触控层,形成于触控层上的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一电极,形成于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和形成于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控层内设有触控区;所述触控区内设有触控电极且所述触控电极连接有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延伸至邦定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控区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控区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触控电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控引线的材质为金属或透明导电氧化物。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触控电极周围光刻金属包边或文字标识。

此外,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实现触控功能的照明模组。

第三方面,一种采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的OLED面板的照明模组,所述OLED面板的邦定区上还邦定有驱动芯片且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至驱动芯片,所述基板上还邦定有FPC且所述驱动芯片与FPC电连接。

第四方面,一种采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的OLED面板的照明模组,所述OLED面板的邦定区上邦定有FPC且所述FPC上邦定有驱动芯片;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至FPC。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有两种OLED面板的具体结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OLED面板上,增设了触控区及触控引线,实现了OLED面板触控功能的集成化。

基于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改进,本申请提供有两种采用上述任一种技术方案OLED面板的照明模组的具体结构,在OLED面板上,还集成有驱动芯片和FPC,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和完整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种OLED面板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2是本申请一种OLED面板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3是本申请一种OLED面板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图4是本申请一种OLED面板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图5是本申请一种照明模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

图6是本申请一种照明模组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

图7是本申请一种照明模组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四);

图8是本申请一种照明模组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四);

图9是本申请一种照明模组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五);

图10是本申请一种照明模组的侧视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六)。

图中:1、基板;2、触控区;3、有效发光区;4、第一电极;5、发光层;6、第二电极;7、触控电极;8、触控引线;9、触控层;10、绝缘层;11、FPC;12、驱动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OLED面板,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包括:触控区2,有效发光区3和非有效发光区;所述有效发光区3,包括:形成于基板1上的第一电极4、形成于第一电极4上的发光层5和形成于发光层5上的第二电极6;所述非有效发光区位于所述有效发光区3四周;所述触控区2位于所述非有效发光区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极4同层制备;所述触控区2内设有触控电极7,所述触控电极7连接有触控引线8,所述触控引线延伸至邦定区。

基板1,本实施例的基础部件。

有效发光区3,包括:形成于基板1上的第一电极4、形成于第一电极4上的发光层5和形成于发光层5上的第二电极6;为所述OLED面板的基本组成部件,能够实现当有电流通过时,发光层5就会发光,即其具有自发光的特性。

所述非有效发光区位于所述有效发光区3四周,为非功能性组成。

所述触控区2位于所述非有效发光区上且与所述第一电极4同层制备;所述触控区2内设有触控电极7,所述触控电极7连接有触控引线8,所述触控引线延伸至邦定区。

上述设计为本实施例的关键设计,在第一电极4同层上形成触控区和触控引线,即利用触摸按键的原理控制OLED面板的亮灭及亮度调节。

鉴于所述触控区和触控引线均与第一电极同层,故所述触控区需位于非有效发光区上,以免对有效发光区产生影响。

所述触控引线延伸至邦定区,以便于驱动芯片相连;邦定区为非功能区设计。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和图4,一种OLED面板,包括:基板1,形成于基板1 上的触控层9,形成于触控层9上的绝缘层10,形成于所述绝缘层10上的第一电极4,形成于第一电极4上的发光层5和形成于发光层5上的第二电极6;所述触控层内设有触控区2;所述触控区2内设有触控电极7 且所述触控电极7连接有触控引线8,所述触控引线8延伸至邦定区。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触控层单独设计,即:在基板上形成有独立的触控层,同样是利用触摸按键的原理控制OLED面板的亮灭及亮度调节。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2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7。触控电极,其数量决定了实现触控调节功能的复杂程度,一般至少一个;若在触控电极较多的情况下,还能够实现面板亮度的分级调整。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区2内有两组对称分布的触控电极7。基于此设计,通过对两触控区的组合控制,能够有效防止误操作。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8的材质为金属或透明导电氧化物。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7周围光刻金属包边或文字标识。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和6,一种照明模组,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OLED面板OLED,所述OLED面板的邦定区上还邦定有驱动芯片12且所述触控引线8电连接至驱动芯片12,所述基板1上还邦定有FPC11且所述驱动芯片12与FPC11电连接。

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增设了 FPC11与驱动芯片12,本实施例中,FPC11与驱动芯片12分别邦定在基板上且二者电连接。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7和8,一种照明模组,采用如实施例二所述的OLED面板OLED,所述OLED面板的邦定区上还邦定有驱动芯片12且所述触控引线8电连接至驱动芯片12,所述基板1上还邦定有FPC11且所述驱动芯片12与FPC11电连接。

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二的结构基础上,增设了 FPC11与驱动芯片12,本实施例中,FPC11与驱动芯片12分别邦定在基板上且二者电连接。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9,一种照明模组,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OLED面板 OLED,所述OLED面板的邦定区上邦定有FPC11且所述FPC11上邦定有驱动芯片12;所述触控引线8电连接至FPC11。

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增设了 FPC11与驱动芯片12,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12直接邦定在所述FPC11。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10,一种照明模组,采用如实施例二所述的OLED面板 OLED,所述OLED面板的邦定区上邦定有FPC11且所述FPC11上邦定有驱动芯片12;所述触控引线8电连接至FPC11。

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二的结构基础上,增设了 FPC11与驱动芯片12,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12直接邦定在所述FPC11。

优选的,所述FPC11与所述驱动芯片12,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基板,所述FPC与所述基板分别通过ACF(异方性导电胶膜)进行电性连接。在实际使用中,上述三组之间的ACF规格有差别。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有一种实现实施例三至六中所述照明模组触控调节功能的方法。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触控区内的触控电极接收外部施加的触控信号,并通过所述触控引线将所述触控信号传递至所述驱动芯片,所述触控识别装置接收所述触控信号,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控制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发光与熄灭。

综上所述,基于实施例三至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结合上述实现实施例三至六中所述照明模组触控调节功能的方法,无需依靠外部控制板实现相关功能,节省了实际占用空间,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和完整性,提升产品竞争力,还能够在配套产品的设计上提供更高的自由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 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