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自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477发布日期:2018-09-25 20:4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安全使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慧自动终端。



背景技术:

自动空气开关又称自动空气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网络和电力拖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电器,它集控制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身。除了能完成接触和分断电路外,尚能对电路或电气设备发生的短路.严重过载及欠电压等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用于不频繁地启动电动机。

按保护形式分类,自动空气开关可分为电磁脱扣器式,热脱扣器式,复合脱扣器式和无脱扣器式。其中,复合脱扣器式自动空气开关最为常见,其中同时设置了电磁脱扣器和热脱扣器,有时还会设置欠电压脱扣器。

真空灭弧室是空气开关的核心部件,真空灭弧室通过管内真空优良的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意外发生。真空灭弧室由于其真空特性使得其在工作工程中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使得空气开关内局部过热。

如申请号为201710717920.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中设有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外设有散热环。该断路器利用散热环帮助真空灭弧室散热,但散热环散热能力有限,难以实现及时有效地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能对真空灭弧室进行及时有效的散热的智慧自动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自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真空灭弧室,所述的真空灭弧室外周设有散热管,所述的壳体侧壁内设有空气流通通道,所述的散热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所述的空气流通通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侧壁内开设空气流通通道,真空灭弧室外的散热管与空气流通通道相连通,利用空气流通通道和散热管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真空灭弧室产生的热量,实现了动态散热,散热效果更加明显。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上设有驱使空气流通通道与壳体外部进行气流交换的驱动机构。如此能将壳体外部的冷空气引入空气流通通道和散热管内,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嵌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引风机和排气扇。引风机用于将壳体外的冷空气引入空气流通通道内,而排风扇则用于将空气流通通道内的热空气排至壳体外部。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引风机靠近所述散热管的进气口。从而壳体外的冷风能够以最快速度进入散热管内。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靠近所述真空灭弧室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智慧自动终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温度信息控制所述的驱动机构的启停。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管呈螺旋状。螺旋状的散热管使得在散热管内设置空气通路更加简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侧壁内开设空气流通通道,真空灭弧室外的散热管与空气流通通道相连通,利用空气流通通道和散热管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真空灭弧室产生的热量,实现了动态散热,散热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智慧自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热脱扣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第二安装孔,102旋钮,103标记,104空气流通通道,105;2热脱扣器,201接线端子,202调整端子,203第一安装孔,204调整柱,205内螺纹孔;3电源线,4静触头,5绝缘板,6绝缘垫,7电磁脱扣器,8反力弹簧,9衔铁,10拉杆,11固定杆,12套环,13动触头,14导电贴片,15弹簧,16第一导线,17出线座,18第二导线,19真空灭弧室,20第三导线,21端子排,22连接线,23散热管,231进气口,232出气口,24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自动智慧自动终端,包括壳体1,壳体侧壁内设有空气流通通道104。壳体1内设有真空灭弧室19,真空灭弧室19外周设有散热管23,本实施例的散热管23呈螺旋状,散热管23包括进气口231和出气口232,进气口231和出气口232均与空气流通通道104相连;壳体上还嵌装有排气扇105和引风机106,其中,排气扇105用于将空气流通通道104内的热空气排至壳体1外部,而引风机106用于将壳体1外的冷空气引入空气流通通道104内;从而实现对真空灭弧室19的有效散热。

如图1所示,壳体1内还设有靠近真空灭弧室19的温度传感器24,壳体1外壁的操作面板内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24输出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温度信息控制排气扇105和引风机106的启停。

如图1所示,壳体1内设置三个热脱扣器2,各热脱扣器2分别与供电系统上的三根电源线3一一对应相连。在实际应用中,热脱扣器2的数量与经过自动智慧自动终端中的电源线3的数量相一致,这取决于自动智慧自动终端的类型(如1p、2p、5p等)。

对于一个热脱扣器2,本实施例设置了三个静触头4(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至少两个静触头4),不同的静触头4具有不同的功率载荷,用于对具有不同功率载荷的电器实现过载保护(电器连接在本实施例自动智慧自动终端的出线座处);而热脱扣器2则具有与不同的静触头4接触的三个工作位,并且,与同一个热脱扣器2相对应的各静触头4均处于同一圆周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垂直固定有绝缘板5,热脱扣器2包括接线端子201和调整端子202,其中,接线端子201穿插固定在绝缘板5上,接线端子201的尾端与相应的电源线3相连,接线端子201的首端则与调整端子202的尾端通过旋转定位机构相连,而调整端子202的首端与则静触头4相接触,接线端子201和调整端子202均与设置绝缘板5的壳体1内壁侧相平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调整端子202尾端的第一安装孔203,第一安装孔203内固定有调整柱204;接线端子201的首端设置有内螺纹孔205,调整柱204穿过第一安装孔203的一端带有外螺纹且与内螺纹孔205螺纹配合。调整柱204应当是采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从而通过旋转调整柱204,即可带动调整端子202相对于接线端子201发生旋转。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在壳体1外调整调整端子202的工作位,壳体1上开设有供调整柱204穿过的第二安装孔101,第二安装孔101的内壁与调整柱204滑动配合;在调整柱204穿过第二安装孔101的一端,调整柱204的端部设有旋钮102;壳体1外壁上设有用于指示壳体1内的静触头4所在位置的标记103。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101处于调整端子202背向接线端子201的一侧。如此便于打开壳体1了解热脱扣器2以及其他元件的工作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