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A7Pin快速充电公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3959发布日期:2018-08-14 18:13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USB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USB A 7Pin快速充电公座。



背景技术:

现技术的快速充电技术机,可以在35分钟内就能将一部传统的手机从0%电量充电至80%。

当现技术中的快速充电插头分大概分为5Pin快速充电装置、6Pin快速充电装置、7Pin快速充电装置,5/6/7Pin快速充电装置只可单独对应其公司的产品进行快速充电,难以兼容或无法兼容其它公司的产品进行快充。

比如现技术中的USB A公5Pin快速充电装置中(OPPO手机),包括5Pin快速充电公座和5Pin快速充电母座,所述5Pin快速充电母座连接电源,5Pin快速充电公座的一端插接在5Pin快速充电母座内,另一端连接设备;其中5Pin快速充电母座中的第5端子是作为触发快速充电的端子,对应地5Pin快速充电公座中的第5端子是作为启动IC芯片对设备进行快速充电的端子,当只有对应的快速充电母座和快速充电公座连接才能实现快速充电;比如,如果将5Pin快速充电公座插接在6Pin快速充电母座中,由于6Pin快速充电母座的作为触发快速充电的端子为第6端子,在5Pin快速充电公座中缺少可以启动IC芯片对设备进行快速充电的第6端子,故不能保证能正常实现快速充电。同理,5/6/7Pin快速充电公座和母座不能相互通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 A 7Pin快速充电公座,通过设置第五信号触发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使得通用于市面上的5/6/7Pin快速充电母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USB A 7Pin快速充电公座,包括外壳和胶芯、PCBA板,其中胶芯设置在外壳内,且胶芯的表面上设有导电端子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正极电源端子、负极数据端子、正极数据端子和负极电源端子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所述正极电源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正极数据端子、第五信号触发端子、负极数据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负极电源端子由左往右依次设置在胶芯的表面,其中PCBA板上设有对应各个端子的触点,所述导电端子组中各个端子的同一侧的末端分别焊接在对应的触点上并与集成在PCBA板上的IC芯片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胶芯表面的一侧设有凸起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内设有分别对应导电端子组各个端子的端子通道,所述胶芯表面的另一侧设有与各个端子通道向相通的开槽,其中所述正极电源端子、负极数据端子、正极数据端子和负极电源端子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的一端分别穿过端子通道延伸设置在开槽内,另一端分别与PCBA板的焊点焊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还设有凸起的限位块,其中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外壳内,且所述限位块与外壳开口的外沿贴紧。

进一步,所述导正极电源端子、负极数据端子、正极数据端子和负极电源端子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中设置在开槽内的端部的表面设有一凸起的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正极电源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的厚度为0.45mm,宽度为2.25mm。

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组中的各个端子的材质为铜或铝或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导电端子组设置有正极电源端子、负极数据端子、正极数据端子和负极电源端子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其中所述正极电源端子、负极电源端子用于正常通电,正极数据端子、负极数据端子用于数据传输,所述第五信号触发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与集成在PCBA板上的IC芯片电性连接,并作为触发快速充电的端子;当将本实用新型USB A 7Pin快速充电公座,插接在5Pin快速充电母座或6Pin快速充电母座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信号触发端子、第六信号触发端子、第七信号触发端子均可并作为触发快速充电的端子,故对于触发端子在第5端子的5Pin快速充电母座、触发端子在第6端子的6Pin快速充电母座以及触发端子在第7端子的7Pin快速充电母座,本实用新型均可正常启动快速充电,实现对各快速充电母座的通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导电端子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电端子组与胶芯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是PCBA板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图。

附图标号说明:1.外壳;21.负极电源端子;211.接触部;22.负极数据端子;23.正极数据端子;24.正极电源端子;25.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6.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7.第七信号触发端子;3.胶芯;31.连接部;311.端子通道;312.限位块;313.开槽;4.PCBA板;41.IC芯片;42.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USB A 7Pin快速充电公座,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USB A 7Pin快速充电公座,包括外壳1和胶芯3、PCBA板,其中胶芯3设置在外壳1内,且胶芯3的表面上设有导电端子组;其中所述导电端子组包括正极电源端子24、负极数据端子22、正极数据端子23和负极电源端子21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所述正极电源端子24、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正极数据端子23、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负极数据端子22、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负极电源端子21由左往右依次设置在胶芯3的表面,其中PCBA板上设有对应各个端子的触点42,所述导电端子组中各个端子的同一侧的末端分别焊接在对应的触点42上,且所述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与集成在PCBA板上的IC芯片41电性连接并实现启动或关闭快速充电。

通过在导电端子组设置有正极电源端子24、负极数据端子22、正极数据端子23和负极电源端子21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其中所述正极电源端子24、负极电源端子21用于正常通电,正极数据端子23、负极数据端子22用于数据传输,所述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与集成在PCBA板上的IC芯片41电性连接,并作为触发快速充电的端子;当将本实用新型USB A 7Pin快速充电公座,插接在5Pin快速充电母座或6Pin快速充电母座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均可并作为触发快速充电的端子,故对于触发端子在第5端子的5Pin快速充电母座、触发端子在第6端子的6Pin快速充电母座以及触发端子在第7端子的7Pin快速充电母座,本实用新型均可正常启动快速充电,实现对各快速充电母座的通用。

请参阅图2所示,进一步,所述胶芯3表面的一侧设有凸起的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内设有分别对应导电端子组各个端子的端子通道311,所述胶芯3表面的另一侧设有与各个端子通道311向相通的开槽313,其中所述正极电源端子24、负极数据端子22、正极数据端子23和负极电源端子21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的一端分别穿过端子通道311延伸设置在开槽313内,另一端分别与PCBA板的焊点焊接。设置的端子通道311以及开槽313均起到固定导电端子组各个端子的作用,使得USB A7Pin快速充电公座在拔插过程中,导电端子组不会出现移位的情况。

请参阅图2所示,进一步,所述连接部31的两侧还设有凸起的限位块312,其中所述连接部31设置在外壳1内,且所述限位块312与外壳1开口的外沿贴紧。所述限位块312可以防止胶芯3全部设置在外壳1内,需要维修时拆卸难度会增加的情况。

请参阅图1所示,进一步,所述导正极电源端子24、负极数据端子22、正极数据端子23和负极电源端子21以及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中设置在开槽313内的端部的表面设有一凸起的接触部211。凸起的接触部211可以方便端子与快速充电母座之间的连接,确保正常工作。而且所述第五信号触发端子25、第六信号触发端子26、第七信号触发端子27的设置在开槽的一端为拱型结构,配合接触部211可确保端子与快速充电母座之间的正常连接。

进一步,所述正极电源端子24与负极电源端子21的厚度为0.45mm,宽度为2.25mm。由于同类型的TYPE-C公头的每个端子横截面积只有0.3mmX0.15mm=0.045mm2,4根端子也就是0.045mm2X4=0.18mm2的横截面积。这个横截面积对于通过5A电流来说只是基本满足,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正极电源端子24与负极电源端子21的厚度为0.45mm,宽度为2.25mm,即其横截面积1.0125mm2,使得充电时充电用的正/负极电源端子21的总横截面积达到了1.0125mm2X2=2.025mm2,是TYPE-C端子总横截面积0.18mm2的11.25倍,而且相对来说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充电的正极电源端子24与负极电源端子21可通过的电流更大;横面面积增加可保证大电流的传输,同时提高了散热的能力,可防止快速充电时插头发热,损坏。

请参阅图1-5所示,同时在PCBA板上的IC芯片41可以对设备的电量进行识别;当IC芯片41识别电池容量已满足日常使用后(80%),IC芯片41则调节电流并降低,以保证电池不会受快速充电而影响使用寿命,达到保护电池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组中的各个端子的材质为铜或铝或铁。其中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组中的各个端子的材质采用的是导电性能良好的铜。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