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制动电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768发布日期:2018-11-13 22:19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阻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制动电阻箱。



背景技术:

地铁、轻轨及动车组等在制动过程中,牵引电机会变成发电机发电,在列车的速度较高时,现在普遍采用的制动手段是再生制动,即在制动过程中,将牵引电机与制动电阻箱连接,使牵引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制动电阻箱消耗掉。现有的制动电阻箱一般只对制动电阻器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当出现冷却风机故障或通风不畅导致电阻箱内部的温度达到很高时才会报警,过高的温度会使电阻箱的漆面、温度监测装置和线路烤坏的现象。其次,现有的制动电阻箱风机外侧只设置有保护用钢丝网,无法阻挡灰尘、羽毛等杂质进入制动电阻箱内部,造成在制动电阻箱内部积累,导致散热效果下降,羽毛等可燃性物体进入后,当制动电阻箱内的温度较高时,可能会在制动电阻箱内部燃烧,危险性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对冷却电机设有转速监测和空气过滤效果好的轨道交通用制动电阻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制动电阻箱,包括架构,所述架构上安装有多个封板,所述多个封板围合成一矩形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制动电阻器和温度采集保护装置,所述箱体一侧开口并安装有进风筒,其对侧设有出风筒,所述进风筒内安装有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的转轴后端安装有一齿轮盘,所述冷却风机外侧与齿轮盘对应位置安装有测速传感器,所述进风筒外端设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筒内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外侧螺栓连接有内挡网和外挡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内挡网和外挡网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出风筒的外端向下设置,且安装有保护网。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采集保护装置与制动电阻器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为云母板。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为合成纤维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风机外侧固定有多个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外端固定在所述进风筒的内侧。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电机转速监测,当电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通过合理的设置过滤网,防止杂质进入制动电阻箱内部,避免造成故障,具有延长使用寿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用制动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制动电阻箱,该电阻箱包括架构1,架构1包括安装架11、辅助架12和主框架组成,安装架11、辅助架12和主框架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在主框架的四周安装有多个封板,多个封板围合成一矩形箱体2。在矩形箱体2内安装有制动电阻器3和温度采集保护装置。制动电阻器包括多个,依次采用连接板连接为一体。每个制动电阻器由多个电阻片两端依次焊接而成,在两个相邻的电阻片之间设有绝缘瓷套管,以防止电阻片在非焊接点出现短路。温度采集保护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微电阻和制动电阻器组成桥式电路。在温度采集保护装置与制动电阻器3之间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优选采用云母板。

在箱体2一侧开口并安装有进风筒4,在箱体2的对侧设有出风筒5,在进风筒4内安装有冷却风机6,作为一种优选安装方式,在冷却风机6的外侧固定有多个支承板16,将支承板16的外端固定在进风筒6的内侧,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安装。冷却风机6的转轴后端安装有一齿轮盘7,在冷却风机6的外侧与齿轮盘7对应位置安装有测速传感器8,测速传感器8将采集的转速信号发送给监测单元,当正常运行时,如监测到冷却风机6的转速出现异常时,监测单元可以发出报警,可提前预防制动电阻箱出现高温报警。

为了防止杂物进入制动电阻箱内部,造成制动电阻箱出现故障或影响散热效果,在进风筒4外端设有过滤网9。过滤网9可以采用无纺布过滤网,优选采用合成纤维过滤网。进风筒4内侧设有挡板10,挡板10外侧设有内挡网13和外挡网14,内挡网13和外挡网14可以采用硬性钢丝网或开设有多个通孔的金属板,过滤网9设置在内挡网13和外挡网14之间,挡板10和内挡网13配合对滤网9进行内侧限位,外挡网14对过滤网9的外侧进行限位。内挡网13和外挡网14可以与挡板10螺栓连接,也可将内挡网13与挡板10不固定,将外挡网14通过多个卡扣固定在进风筒4的外端,外挡网14的位置固定以后,内挡网13也就被限制在过滤网9与挡板10之间。

为了防止从制动电阻箱内部排出的热风使其附近的设备温度升高,优选将出风筒5的外端向下设置,在出风筒5的端部安装有保护网15,保护网15可以防止在非运行状态下,有杂物或动物通过出风筒5进入制动电阻箱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却电机转速监测,当电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通过合理的设置过滤网,防止杂质进入制动电阻箱内部,避免造成故障,具有延长使用寿命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它未具体描述的部分,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