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可食膜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可调、揭膜容易的可食膜流延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可食膜的制备流程中,成型是较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它关系到可食膜的成膜效果及各项性能的优劣。因此,可食膜的成型装置在其制备流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有机玻璃为基材的可食膜成型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调节放置的水平度,导致成膜厚度不均匀;2、长期使用后底板表面容易磨损,使成膜与底板表面产生粘连,导致揭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平可调、揭膜容易的可食膜流延成型装置,解决了现有可食膜成型装置无法调节水平度和揭膜较困难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平可调、揭膜容易的可食膜流延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底板、边框、内框、手旋螺栓、螺母、长水准泡、聚乙烯薄膜组成;底板为正方形有机玻璃板,边框由4根有机玻璃条通过胶水粘接而成;底板和边框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并且两者边缘对齐,粘接处紧密牢固;底板及边框的四角位置分别安装4套手旋螺栓及六角螺母,手旋螺栓的螺纹长度需大于底板和边框的总厚度,六角螺母从底板的底部六角槽内嵌入,不可转动;在手旋螺栓两侧的边框内部,各嵌入2个长水准泡,并确保长水准泡放置方向与底板平行;内框由4根有机玻璃条通过胶水粘接而成,保证内框可以恰好嵌入边框中,无松动,同时可以轻松拆卸。
采用本实用新型操作过程如下:
将本实用新型装置放置于操作台上,将长和宽均大于20cm的聚乙烯薄膜覆盖于底板上,将内框于聚乙烯薄膜上嵌入边框,使聚乙烯薄膜附着在底板表面,且紧绷无褶皱。将一定量的膜液倒入装置,保证膜液低于内框高度。将该装置放入干燥箱,根据长水准泡中气泡位置,通过旋转手旋螺栓来调节装置水平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不仅能通过流延成型方式制备可食膜,而且能有效调节放置的水平度,保证可食膜的厚度均匀,同时利用边框和内框将聚乙烯(PE)薄膜拉紧、固定在底板表面,使得揭膜简单方便。在可食膜流延成型过程中有效调节装置的水平度,保证可食膜的厚度均匀,同时使得揭膜操作简单易行,即水平可调;揭膜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未装聚乙烯薄膜)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装有聚乙烯薄膜)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底板,2.边框,3.内框,4.手旋螺栓,5.螺母,6.长水准泡,7.聚乙烯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底板1为24cm×24cm的正方形有机玻璃板,厚度为0.3cm;边框2为长、宽均为24cm的正方形,由4根长23cm,宽和高各1cm的有机玻璃条通过胶水粘接而成;底板1和边框2之间通过胶水粘接,并保证两者边缘对齐,粘接处紧密牢固。
底板1及边框2的四角位置分别安装4套手旋螺栓4及六角螺母5,其中手旋螺栓4的螺纹长度为2.5cm,六角螺母5从底板1底部六角槽内嵌入,不可转动。
在手旋螺栓4两侧的边框2的1cm位置处,各嵌入2个长水准泡6,并确保长水准泡6放置方向与底板1平行。
内框3为长、宽均为22cm的正方形,由4根长21.5cm,宽0.5cm,高1cm的有机玻璃条通过专用胶粘接而成,保证内框3可以嵌入边框2中,无松动,同时可以轻松拆卸。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置放置于操作台上,将长和宽均大于21cm的聚乙烯薄膜7覆盖于底1上,如图2所示,将内框3于聚乙烯薄膜7上嵌入边框2,使聚乙烯薄膜7附着在底板1表面,且紧绷无褶皱。将一定量的膜液倒入装置,保证膜液低于内框3高度。将该装置放入干燥箱,根据长水准泡中气泡位置,通过旋转手旋螺栓来调节装置水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