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961发布日期:2018-10-13 00:0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主要由电解液、电池槽以及极群组成,铅蓄电池的电解液为硫酸溶液,其中极群主要由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组成,隔板主要起到储存电解液,作为氧气复合的气体通道,起到防止活性物质脱落以及正、负极之间短路的作用。极群上具有汇流排及铅过桥将所有极群串联起来,两端的极群上连接端极柱,端极柱穿过电池槽槽盖上的极柱孔,作为正、负输出端(输入端),为了对端极柱与极柱孔进行密封,保证内部酸液不漏出来,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槽盖上设置胶槽(端子槽),极柱孔开设在胶槽底部,端极柱穿过极柱孔后,在伸入胶槽的部分穿套一O型密封圈,然后在胶槽中灌上密封胶。

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8284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放密封圈上翘的端极柱结构,包括近视圆锥体的端极柱本体,端极柱本体由上至下分为焊接段、密封段、固定段,所述密封段的下边缘与电池中盖的端子槽槽底平齐,密封圈放置在端子槽槽底上且套设在所述密封段的底部,所述固定段的锥度为2-6°,密封段的锥度为0.5-2°,所述焊接段的锥度为6-8°。

但是这种常用的密封方式密封效果并不太理想,经常会有爬酸现象出现,并且在电池使用过程中,极板会逐渐长高,这样集群就会变高,尤其是大密高型电池,端极柱向上顶,有可能会破坏胶槽中的胶密封性,彻底破坏电池的密封性,使电池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密封效果好、同时避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极板、极群长高而造成端极柱被向上顶出,从而破坏电池密封性的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

一种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槽盖与端极柱,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胶槽,胶槽的底面具有供端极柱穿过的极柱孔,所述端极柱上具有抵接槽盖底面的限位环,限位环与槽盖之间设有穿套在端极柱上的第一密封圈,所述限位环接触第一密封圈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挤压第一密封圈发生形变的齿圈。

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设置的齿圈。

所述端极柱伸入胶槽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极柱孔的上边沿通过斜面配合。

所述胶槽内设置有压紧第二密封圈的压垫螺母,所述压垫螺母穿套在端极柱上,外周面与胶槽的内壁螺纹配合。

所述第二密封圈与压垫螺母之间设有垫圈。

所述端极柱伸入胶槽的部分具有若干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通过在端极柱上设置抵接槽盖底面的限位环,并且在限位环与槽盖之间设有穿套在端极柱上的第一密封圈,从而使密封效果较好。所述限位环接触第一密封圈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挤压第一密封圈发生形变的齿圈,齿圈的设计增强密封效果、延长爬酸路径,从而减轻爬酸现象的发生。

在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极板会逐渐长高,这样集群就会变高尤其是大密高型电池,造成端极柱被向外顶出,破坏胶槽中的胶密封性,彻底破坏电池的密封性,使电池失效,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限位环的存在,限制了极板、极群向上长高的趋势,并且第一密封圈处受到较大压力能够保证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去除密封胶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垫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铅蓄电池端极柱密封结构,包括槽盖1与端极柱4,槽盖1上设置有胶槽2,胶槽2的底面具有供端极柱4穿过的极柱孔3,端极柱4上具有抵接槽盖1底面的限位环5,限位环5与槽盖1之间设有穿套在端极柱4上的第一密封圈6,限位环5接触第一密封圈6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挤压第一密封圈6发生形变的齿圈7。

通过在端极柱4上设置抵接槽盖1底面的限位环5,并且在限位环5与槽盖1之间设有穿套在端极柱4上的第一密封圈6,从而使密封效果较好。限位环5接触第一密封圈6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挤压第一密封圈6发生形变的齿圈7,齿圈7的设计增强密封效果、延长爬酸路径,从而减轻爬酸现象的发生。在蓄电池使用过程中,极板、极群会逐渐长高,造成端极柱4向外顶,由于限位环5的存在,限制了端极柱4向外顶的趋势,并且第一密封圈6处受到较大压力能够保证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齿圈7的数量可以是一圈或者多圈,较好的情况下,限位环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同心设置的齿圈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2所示,限位环5上设置有两个同心设置的齿圈7。

为了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端极柱4伸入胶槽2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密封圈8。通过两次密封可以使密封效果足够好。第二密封圈8可以是常规的O型密封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密封效果更好,第二密封圈8与极柱孔3的上边沿通过斜面配合,即极柱孔3的上边沿具有一斜面,第二密封圈8也具有一斜面,斜面配合的优点在于,第二密封圈8在受力挤压时具有向中间挤压的趋势,有利于保持密封。

胶槽2内设置有压紧第二密封圈8的压垫螺母9,压垫螺母9穿套在端极柱4上,外周面与胶槽2的内壁螺纹配合。压垫螺母9的顶面具有扳手作用位,该扳手作用位包括设于顶面的若干凸柱13,使用顶面具有与凸柱13配合的缺口的扳手即可将压垫螺母9旋紧。第二密封圈8与压垫螺母9之间设有垫圈10。

端极柱4伸入胶槽2的部分具有若干环形槽11。环形槽11阻断了酸液沿端极柱4向外爬的路径,能够防止爬酸。

装配时,先在电池极群上铸焊形成汇流排及端极柱4,然后极群入槽,将极群压入电池槽体内,在端极柱4上穿套上第一密封圈6,接着将槽盖1盖上,使端极柱4从极柱孔3穿过伸入胶槽2内,在端极柱4上依次穿套上第二密封圈8、垫圈10和压垫螺母9,使用配套的扳手将压垫螺母9旋紧,最后在胶槽2中灌注密封胶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