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侧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9416发布日期:2018-10-23 16:57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按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机侧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不可或缺的产品,一般的智能手机都具有大屏幕、多媒体功能,屏幕多采用触控控制,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对于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言,防水手机越来越受到他们的喜爱。而如今在手机日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下,目前的侧键与手机外壳在设计时,为了保证侧键的行程和手感,需要保证侧键与手机外壳之间留有间隙,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手机在户外运动时进水。因此,目前侧面按键处的防水结构已成为防水手机的薄弱环节。

目前常用的一种侧键防水结构大都是在制作手机机壳时采用二次注塑的工艺,在塑胶机壳侧壁相应侧键的位置处注塑一层软胶,利用该软胶的薄壁来充当弹性壁,以实现按键功能。由于按键是通过二次注塑覆在手机机壳上的,软胶和塑胶机壳实现了一体化,所以阻止水从侧键处进入手机内部,进而实现防水功能。但是,采用二次注塑工艺的侧键防水结构需要开发或购置二次注塑设备和二次注塑模具,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利用该软胶的薄壁来充当弹性壁以实现按键功能,导致侧键软胶按压手感不好,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侧按键结构。不仅减少了按键防水结构的模具开发成本,且确保手机在使用时的防水可靠性,而且解决了侧按键按压手感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手机侧按键结构,包括侧按键与柔性线路板;所述侧按键包括多数个按键帽、限位裙边与多数个导电基,所述限位裙边与所述导电基均设置在所述按键帽的底端;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电基数量相同的按键开关;还包括:保护结构,包括第一保护结构与第二保护结构,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的相对表面分别设置一开口与多数个与所述按键帽相适配的第一按键通孔;其中,所述按键帽从所述开口置入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内部,并穿过所述第一按键通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及所述柔性线路板相对所述按键开关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护结构贴合固定连接;以及所述导电基抵接所述按键开关与所述柔性线路板固定连接,同时所述第二结构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按键的按键帽在所述保护结构的外表面呈突出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侧按键的限位裙边抵接所述保护结构的内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线路板相对所述按键开关的另一侧通过粘接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保护结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为长方体盒状中空结构,所述长方体盒状中空结构的相对侧面中其一者分别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按键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结构为长方形片状实体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结构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粘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结构为钢片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硅胶,所述硅胶填充设置在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保护结构之间的间隙,以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保护结构之间相互密封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机壳体,所述手机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手机侧按键结构的第二按键通孔;所述手机侧按键结构通过所述按键帽从所述手机壳体的内表面穿过所述第二按键通孔安装在所述手机壳体上,并且所述按键帽在所述手机壳体的外表面呈突出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机侧按键结构与所述手机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紧密贴合;所述按键帽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按键通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侧按键结构是将侧按键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侧按键结构是将侧按键与柔性线路板FPC组合在钢片盒子内的一种设计方式;可以将侧键按压手感调试好,同时整个侧按键模块做好防水设计;整机设计时只需导入模块化侧按键,无需对侧按键再进行单独设计节省模具开发成本及研发成本,同时也节省二次注塑设备和二次注塑模具的开发生产成本;而且模块化侧按键也可以针对侧按键单体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工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侧按键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侧按键结构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5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侧按键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侧按键结构与手机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机侧按键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图1、图2与图3分别示出了手机侧按键单体、柔性线路板、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机侧按键结构,包括侧按键100与柔性线路板200;所述侧按键100包括多数个按键帽101、限位裙边102与多数个导电基103,所述限位裙边102与所述导电基103均设置在所述按键帽101的底端;所述柔性线路板20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电基103数量相同的按键开关201;还包括:保护结构300,包括第一保护结构301与第二保护结构302,所述第一保护结构301的相对表面分别设置一开口3011与多数个与所述按键帽101相适配的第一按键通孔3012。

请参阅图4A-4C。图4A至图4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侧按键结构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其中,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手机侧按键装入第一保护结构的过程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线路板与第二保护结构的贴合过程示意图;图4C为图4A与图4B中结构之间的组装过程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3。

手机侧按键单体100、柔性线路板200与保护结构300组装成本实用新型手机侧按键结构的过程如下:

如图4A所示,所述侧按键100的按键帽101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301的开口3011置入所述第一保护结构301内部,并穿过所述第一按键通孔3012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保护结构301。

如图4B所示,所述柔性线路板200相对所述按键开关20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保护结构302贴合固定连接。

如图4C所示,所述导电基103抵接所述按键开关201与所述柔性线路板200固定连接,同时所述第二结构302通过所述开口3011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30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按键100的按键帽101在所述保护结构300的外表面呈突出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按键100的限位裙边102抵接所述保护结构300的内表面。可以使侧按键与保护结构之间固定更加牢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线路板200相对所述按键开关201的另一侧通过粘接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保护结构302上;其中,通过胶水将柔性线路板200与第二保护结构302贴合固定连接;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螺钉、卡合、过盈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结构301为长方体盒状中空结构,所述长方体盒状中空结构的相对侧面中其一者分别设置所述开口3011与所述第一按键通孔30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护结构302为长方形片状实体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结构302通过所述开口3011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301粘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结构300为钢片材质。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其他与钢片材质性能相似的材质,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硅胶,所述硅胶填充设置在所述柔性线路板200与所述保护结构300之间的间隙,以使所述柔性线路板200与所述保护结构300之间相互密封贴合。有利于实现侧按键结构的防水设计要求。

请参阅图5A与图5B。图5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侧按键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机侧按键结构与手机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5A-5B所示,手机400的壳体侧壁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手机侧按键结构的第二按键通孔401;所述手机侧按键结构通过所述按键帽101从所述手机400壳体的内表面穿过所述第二按键通孔401安装在所述手机400壳体上,并且所述按键帽101在所述手机400壳体的外表面呈突出状。

本实用新型手机侧按键结构可以看作为模块化侧按键,不仅可以事先将侧按键按压手感调试好;而且,和手机装配时只需导入该模块化侧按键,无需对侧按键再进行单独设计,节省模具开发成本及研发成本;同时也节省二次注塑设备和二次注塑模具的开发生产成本;而且模块化侧按键也可以针对侧按键单体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工艺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机侧按键结构与所述手机400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紧密贴合;可以使所述手机400壳体与手机侧按键结构之间固定更加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帽10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按键通孔401的孔径。以便于按键帽101在所述第二按键通孔401中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按键通孔401的边缘形状与所述按键帽101的外轮廓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手机侧按键结构是将侧按键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侧按键结构是将侧按键与柔性线路板FPC组合在钢片盒子内的一种设计方式;可以将侧键按压手感调试好,同时整个侧按键模块做好防水设计;整机设计时只需导入模块化侧按键,无需对侧按键再进行单独设计节省模具开发成本及研发成本,同时也节省二次注塑设备和二次注塑模具的开发生产成本;而且模块化侧按键也可以针对侧按键单体来实现不同颜色的工艺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