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617发布日期:2018-10-19 22:2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升级,人们对插座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插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量从海外购买的电子产品因为插头形状的限制而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全球文化的交流,出国旅游已成了一种新时尚,但不同地域和国家会有不同的插口形状对此给人们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老款插座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插座也应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更新换代。

目前市场上的插座种类单一,在使用过程插座孔无法同时使用,与其他国家的插头不兼容,降低了插头的使用效率,使用转接插头进行转接会使插座占用空间过大,还会出现转接插头固定不牢固的现象,目前还没有固定在墙体上的多功能插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没有固定在墙体上的多功能插座的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多功能插座,包括:基座和旋转座,旋转座的一个端面与基座的一个端面连接,旋转座与基座相对能够转动;基座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中插装有与通孔形状相同的地线杆,地线杆的底端插装在基座的通孔中并且接地设置,旋转座的中心位置贯穿设有与通孔对应的开孔,地线杆的顶端穿过所述开孔设置,旋转座的顶端面对应地线杆位置连接设置定位杆,定位杆与地线杆通过轴承连接;基座底部的四周外壁上包裹连接有底座,底座固定在板体上;基座的底部设置电源线孔;所述旋转座的侧面端设置有与地线杆电连接的若干不同规格的地线插口,基座的侧面端设置有若干个与电源线电连接设置的电源线插口。

为了使插座有多种不同组合,并且能够提供多个插头使用,并且基座和旋转座相对转动后仍然能够对应,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槽体、基座与旋转座组合的整体为正多棱锥型。

由于旋转座的侧面上对应设置地线孔,为了使旋转座在旋转调到对应的位置后,地线杆总能与地线孔中的铜片接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和旋转座内部为空腔,地线杆位于旋转座的一端连接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伸出部,伸出部的数量与旋转座上的正多棱锥的侧面数相同,伸出部的最外端向下形成弯折部,伸出部的方向与基座上的正多棱锥边线的中心线方向相同。

由于旋转座的侧面上对应设置地线孔,为了使旋转座在旋转调到对应的位置后,地线杆总能与地线孔中的铜片接触,并且使地线杆淤地线孔中的铜片接触更稳定,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座的内部设置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数量与旋转座上的正多棱锥的侧面数相同的连接器,连接器垂直连接于旋转座的侧面;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末端的互相平行的连接片,连接片平行于连接器连接的侧面,连接片垂直于连接杆且方向竖直向上,连接杆远离连接片的一端与地线插口的铜片连接。

为了方便在不使用插座的情况下,使板体更加平整,插座占用的空间更小,方便随时使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与底座可活动设置,板体对应基座位置设有槽体,槽体任意相对的两个面与基座通过滑道连接。

为了方便在不使用插座的情况下,使板体更加平整,插座占用的空间更小,方便随时使用,同时插座运动更加灵活,容易操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地线杆伸出基座的底面并伸入槽体中,地线杆上设置螺纹,槽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第一齿轮,第一齿轮插装在地线杆上,第一齿轮与地线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槽体内部侧壁设置支座,第一齿轮设置在支座上,第一齿轮可在支座上转动,槽体内部固定设置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电机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为了使插座电源分配更加合理,减少电线负载压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内部设置有分线器,分线器与外部电源通过电线连接,基座的侧面设置电源线插口,分线器与电源线插口内的铜片通过电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插座,首先通过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第一齿轮固定在支座上,地线杆与第一齿轮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基座与槽体通过轨道连接,使地线杆带动基座沿着轨道滑动,插座从槽体中滑出;通过转动旋转座,使基座和旋转座对应的面发生变化,得到不同型号的电源线插口,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提高了插座的利用效率,由于基座上升过程中地线杆同时旋转,通过控制槽体深度以及电机转动圈数来控制基座升起的高度以及地线杆停止转动的角度,从而控制地线杆上的伸出部分别正对基座的侧面,同时通过旋转座旋转带动连接器转动,使连接器转到伸出部位置,连接器将伸出部夹住,从而使每个地线接口均与地线杆连接,保证了插座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插座,通过旋转座在基座上转动,搭配出不同类型的插孔,将底座固定在板体上,使插座能够满足多种插头使用同时固定在板体上更加稳定,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地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其中,10-基座;11-通孔;12-地线杆;13-底座;14-电源线孔;15-伸出部;16-弯折部;17-分线器;18-控制器;20-旋转座;21-定位杆;30-板体;31-槽体;32-滑道;33-第一齿轮;34-支座;35-电机;36-第二齿轮;40-连接器;41-连接杆;42-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如图1、4、5所示,多功能插座,包括:基座10和旋转座20,旋转座20的一个端面与基座10的一个端面连接,旋转座20与基座10相对能够转动,旋转座20与基座10的端面均为平面,或者,旋转座20的端面为球面凸起,基座10的端面为球面凹陷;基座1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中插装有与通孔11形状相同的地线杆12,地线杆12的底端插装在基座10的通孔11中并且接地设置,旋转座20的中心位置贯穿设有与通孔11对应的开孔,地线杆12的顶端穿过所述开孔设置,旋转座20的顶端面对应地线杆12位置连接设置定位杆21,定位杆21与地线杆12通过轴承连接,地线杆12为导电金属杆;基座10底部的四周外壁上包裹连接有底座13,底座13固定在板体30上;基座10的底部设置电源线孔14;所述旋转座20的侧面端设置有与地线杆12电连接的若干不同规格的地线插口,基座10的侧面端设置有若干个与电源线电连接设置的电源线插口,地线插口和电源线插口已经广泛使用,故不再赘述,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规格的电源插口,但是有部分国家的电源插口有相同部分,所以通过旋转座20旋转使地线插口和电源线插口组合,能够得到不同国家的电源插口。

为了使插座有多种不同组合,并且能够提供多个插头使用,并且基座10和旋转座20相对转动后仍然能够对应,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槽体31、基座10与旋转座20组合的整体为正多棱锥型。

如图2、3所示,由于旋转座20的侧面上对应设置地线孔,为了使旋转座20在旋转调到对应的位置后,地线杆12总能与地线孔中的铜片接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10和旋转座20内部为空腔,地线杆12位于旋转座20的一端连接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伸出部15,伸出部15的数量与旋转座20上的正多棱锥的侧面数相同,伸出部15的最外端向下形成弯折部16,伸出部15的方向与基座10上的正多棱锥边线的中心线方向相同。

由于旋转座20的侧面上对应设置地线孔,为了使旋转座20在旋转调到对应的位置后,地线杆12总能与地线孔中的铜片接触,并且使地线杆12淤地线孔中的铜片接触更稳定,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旋转座20的内部设置有沿径向圆周均匀分布的数量与旋转座20上的正多棱锥的侧面数相同的连接器40,连接器40垂直连接于旋转座20的侧面;所述连接器40包括连接杆41和设置在连接杆41末端的互相平行的连接片42,连接片42平行于连接器40连接的侧面,连接片42垂直于连接杆41且方向竖直向上,连接杆41远离连接片42的一端与地线插口的铜片连接。

为了方便在不使用插座的情况下,使板体30更加平整,插座占用的空间更小,方便随时使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10与底座13可活动设置,板体30对应基座10位置设有槽体31,槽体31任意相对的两个面与基座10通过滑道32连接。

如图1、5所示,为了方便在不使用插座的情况下,使板体30更加平整,插座占用的空间更小,方便随时使用,同时插座运动更加灵活,容易操控,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地线杆12伸出基座10的底面并伸入槽体31中,地线杆12上设置螺纹,槽体31内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设置第一齿轮33,第一齿轮33插装在地线杆12上,第一齿轮33与地线杆1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槽体31内部侧壁设置支座34,第一齿轮33设置在支座34上,第一齿轮33可在支座34上转动,槽体31内部固定设置电机35,电机35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二齿轮36,第一齿轮33与第二齿轮36啮合连接,电机35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基座10上设置控制器18,控制器18分别与外部电源和电机35电连接,通过按动控制器18上的按钮控制电机35的正反转和开关。

为了使插座电源分配更加合理,减少电线负载压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10内部设置有分线器17,分线器17与外部电源通过电线连接,基座10的侧面设置电源线插口,分线器17与电源线插口内的铜片通过电线连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