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仪表板的按键面板以及仪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631发布日期:2018-10-30 23:1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用于仪表板的按键面板以及仪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仪表板的按键面板以及仪表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多媒体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在汽车、火车甚至是自行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中,也会设置小型的多媒体设备,如车载音响等。通常情况下,这些多媒体设备的控制部件会以集成于一个按键面板,然后再将该按键面板装配到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仪表板上。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按键面板的安装,仪表板和按键面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连接柱和连接耳,然后再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连接柱和连接耳,实现按键面板的安装。

但是,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受制造偏差的影响,连接柱与连接耳存在位置偏差,导致无法精确地对应,安装紧固件后,紧固件的紧固力会因为位置偏差的存在而对按键面板施加扭转力矩,进而使得按键面板发生扭转变形;然而,按键面板中的按键都是设有导轨的,按键面板变形后,各按键的导轨也相应变形,就会脱离按键的原有轨迹,进而出现卡键。

同时,由于仪表板有可能是由两个或者多个板拼接而成,连接柱有可能分布在两个或者多个拼接的板上,导致拼接的组装偏差也会影响连接柱的位置,进而增大按键面板的扭转变形,导致卡键现象更为严重。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仪表板的按键面板以及仪表板,以便在保证按键面板安装可靠性的同时避免卡键,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仪表板的按键面板以及仪表板,通过可变形的结构设置为安装点提供弹性空间,进而吸收组装和制造偏差,避免卡键。

本方案提供一种用于仪表板的按键面板,所述仪表板设有安装构件,所述按键面板包括连接构件和设有按键的主板,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构件可拆卸连接,以便将所述按键面板安装于所述仪表板;所述第二连接部在与所述安装构件连接时,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变形,以吸收所述安装构件的制造偏差和/或所述仪表板的组装偏差。

本申请的按键面板中的连接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实现与主板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连接部与仪表板可拆卸连接,并且,在第二连接部与仪表板连接时,第二连接部可相对第一连接部变形,从而适应安装位置,避免第二连接部与仪表板的安装构件之间存在位置偏差而导致主板发生扭曲变形。那么,即使仪表板存在组装偏差,或者仪表板的安装构件存在制造偏差,使得第二连接部与安装构件的位置无法完全匹配,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的变形吸收上述的偏差,在实现按键面板可靠安装的同时,不会对主板产生影响,进而使得主板能够保持原有结构,保证了主板上按键的正常使用,不会因主板变形而影响按键的导轨,也就不会发生卡键。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构件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纳结构,两者的所述容纳结构共同形成供连接件接入的连接位,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构件的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接入所述连接位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连接件的锁紧力作用下而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变形。

可选地,所述连接构件是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设有所述容纳结构,并设有围绕所述容纳结构、且周向不闭合的分割槽,以便由所述连接板分割出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板的其他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分割槽的镂空方向变形,所述镂空方向与所述连接件的接入方向一致。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呈E型,并以处于中间的横部作为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剩余的半口字型部分作为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处于开口端的两端部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短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部,以形成与所述连接板的开口相对的U型的所述分割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任一横部的宽度;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任一横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连接构件采用PC与ABS的合成材料制成。

本方案还提供一种仪表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按键面板。

可选地,所述主板还设有所述按键的导轨,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变形方向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按键面板安装于仪表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键面板安装于仪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键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按键面板中仪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所提供按键面板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按键面板中按键的导轨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按键面板中连接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连接构件的俯视图。

图1-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按键面板1'、连接耳2'、仪表板3'、连接柱4'、连接螺钉5';

图4-8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连接构件1、主板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容纳结构5、安装构件6、分割槽7、导轨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用于区别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的两个以上的部件,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

本文中,当用于描述仪表板时,所述的内外以仪表板的中心为参照,靠近仪表板的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仪表板的中心的方向为外;当永固描述按键面板时,所述的内外以按键面板的中心为参照,靠近按键面板的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按键面板的中心的方向为外。

以下参考图1-图3,对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按键面板及其安装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按键面板安装于仪表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键面板安装于仪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键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按键面板1’大致呈长方体状,在该长方体的长边设有连接耳2,连接耳2’处于靠近长边的两端的位置,此时,四个连接耳2’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仪表板3’在用于安装按键面板1’的位置设有连接柱4’,连接柱4’为具有内螺纹的螺丝柱,四个连接柱4’分别设置在与四个连接耳2’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时,以连接耳2’搭接于对应的连接柱4’,然后以连接螺钉5’穿过连接耳2’而接入连接柱4’的螺纹孔内,实现按键面板1’的安装固定。

发明人发现,采用上述结构和安装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仪表板3’上设置的连接柱4’会存在制造的偏差,导致四个螺丝柱所形成的平面与四个连接耳2’所形成的平面不平行,进而导致各连接耳2’与各自对应的连接柱4’不能完全对接,因而导致安装点的偏差。这种安装点的偏差会进一步传递到按键面板1’,使按键面板1’发生扭曲变形。而如图1所示,按键面板1’实际上包括多个按键以及与各按键对应设置的导轨,当外力作用于按键时,按键沿导轨运动而被按下,进而触发相应的控制动作,也就是说,按键的导轨实际上是按键的运动轨迹,该运动轨迹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当按键面板1’发生扭曲时,会导致按键的的导轨发生变形,从而发生按键被导轨夹死的情况,导致卡键的发生。

发明人还发现,现有技术中,一些仪表板3’并不是一整块板,而是由两个或者多个板组装形成的,此时,按键面板1’的安装点有可能会分布在两个或者多个板上,而板的组装也是存在误差的。在这种情况下,仪表板3’的组装和连接柱4’的制造均会给按键面板1’的安装带来偏差,也就增大了发生卡键的概率。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图4和图5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按键面板的仪表板,该仪表板设有安装构件6,按键面板设有连接构件1,按键面板以该连接构件1与仪表板的安装构件6可拆卸连接,进而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将按键面板安装于仪表板。

本方案的按键面板,可以为用于控制音响等多媒体设备的按键面板,实际上是一个控制部件,将两个或者多个按键集成于一个面板,形成按键面板,然后再将该按键面板安装于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仪表板,以便于使用者操作。

具体而言,按键面板包括主板2和连接构件1,其中,主板2设有按键和按键的导轨8,当需要使用某一按键的功能时,按压按键,使得按键沿与其对应的导轨8运动,而按下对应的按键,触发该按键对应的功能;当不需要使用该按键的功能时,也可以采用按压按键的方式,使得按键沿与其对应的导轨8运动,以弹出该按键,关闭该按键对应的功能。根据需要,主板2可以设有两个或者多个按键,相应地,每个按键均具有对应的导轨8,导轨8用于对按键的运动进行导向。

如图5所示,主板2可以设置为方型的盒体状,在该盒体内可以设置隔板,以便将盒体的内腔划分成多个小腔体,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主板2的内腔中设有一个在主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隔板,还设有四个在主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隔板,如此,将主板2的内腔划分为十个小腔体,每个小腔体可以看作一个口字型的安装腔,在该安装腔内设置导轨8,并安装按键。

如图6所示,在每个按键的安装腔内,可以设置凸筋等结构,以形成按键的导轨8,用于限制按键的运动,进而对按键进行导向。诚如背景技术所述,在按键面板与仪表板的安装过程中,如果按键面板的主板2发生扭转变形,各安装腔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形,使得导轨8与按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就会发生卡键。

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本方案的按键面板中,连接构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第一连接部3与主板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与仪表板的安装构件6可拆卸连接,以便将按键面板安装于仪表板。第二连接部4在与安装构件6连接时,可相对第一连接部3变形,使得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的安装位置能够相对应,实现可靠安装;同时,由于这种变形是第二连接部4相对第一连接部3的变形,而连接构件1以第一连接部3与主板2连接,故变形力不会作用于主板2,使得主板2能够保持原有形态,故设于主板2的按键可以沿原有的导轨8运动,不会发生卡键。

如此,通过第二连接部4相对第一连接部3的变形,吸收了安装构件6的制造偏差和/或仪表板的组装偏差。这是由于,如背景技术所述,一方面,安装构件6的制造偏差会使得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不对应,进而就需要第二连接部4相对第一连接部3变形,以使得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的安装位置相对应,这样就吸收了安装构件6的制造偏差;另一方面,如背景技术所述,仪表板有可能不是一整块板,而是由两个或者多个板组装而成的组合板,这种组装也会使得安装构件6与第二连接部4不对应,也需要第二连接部4相对第一连接部3变形,以使得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的安装位置相对应,这样就吸收了仪表板的组装偏差。那么,即使仪表板存在组装偏差,或者仪表板的安装构件6存在制造偏差,使得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的安装位置无法完全匹配,也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4的变形吸收上述的偏差,在实现按键面板可靠安装的同时,不会对主板2产生影响,进而使得主板2能够保持原有结构,保证了主板2上按键的正常使用,不会因主板2变形而影响按键的导轨8,也就不会发生卡键。

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部4可以设有容纳结构5,仪表板的安装构件6也可以设有容纳结构5(如图3所示的具有连接孔的连接柱),即第二连接部4也安装构件6在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纳结构5,两者的容纳结构5共同形成供连接件接入的连接位,以便连接件接入连接位将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连接,实现按键面板与仪表板的连接,并在需要拆卸按键面板时,将连接件移出连接位,解除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的连接,实现按键面板的拆卸,如此,即通过连接件与连接位的设置实现了按键面板与仪表板的可拆卸连接。

其中,仪表板的安装构件6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置,例如,安装构件6可以为连接柱,该连接柱设有连接孔,此处可以连接孔作为容纳结构5;相应地,第二连接部4可以为具有连接孔的连接耳或者连接凸台等结果,也以连接孔作为容纳结构5,然后将安装构件6和第二连接部4的容纳结构5相对应,形成连通的连接孔,并选用合适的连接件接入连接孔,实现连接。连接孔具体可以为螺纹孔或者销孔、铆接孔等,连接件相应地设置为螺钉、销钉或者铆钉等。

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不设置连接件,而将第二连接部4与安装构件6直接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4和安装构件6可以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口结构,以通过卡接实现连接。但这种配合的结构需要更高的加工精度,还需要预付出一定的过盈量,以使得在存在上述偏差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还可以理解,第二连接部4相对第一连接部3的变形,可以发生在连接件接入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连接件接入之前,即第二连接部4可以在连接件接入过程中所施加的锁紧力作用下相对第一连接部3变形,也可以在连接件接入之前就产生了相对第一连接部3的预变形,进而适应安装位置,使得连接件顺利接入。其中,为使得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存在预变形,可以在第一连接部3与第二连接部4的连接处设置折线等结构,以使得两者存在一定的预变形空间,在连接件接入前,将第二连接部4预变形到与安装构件6相对应的位置,以便于连接件的接入。

本实施例中,以第二连接部4在连接件的锁紧力作用下而相对第一连接部3变形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构件1可以是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设有容纳结构5,该容纳结构5具体可以为连接孔;连接板的中部可以围绕容纳结构5设置周向不闭合的分割槽7,以便由连接板分割出第二连接部4,将连接板的其他部分作为第一连接部3。此时,由于分割槽7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部4与第一连接部3仅在分割槽7的不闭合处连接,则第二连接部4可相对第一连接部3在分割槽7的镂空方向变形,该镂空方向与连接件的接入方向一致,以使得连接件接入时,在锁紧力作用下第二连接部4相对第一连接部3变形,适应安装位置,实现连接件的安装。

所述分割槽7的镂空方向是指,与分割槽7的延伸方向垂直,大致垂直于连接板的方向,即与分割槽7所在的平面垂直。

此外,主板2还设有按键的导轨8,第二连接部4相对第一连接部3的变形方向也可以与导轨8的延伸方向一致,以避免主板2在导轨8的延伸方向发生扭转变形,保证按键沿导轨8正常运动,防止卡键。

具体而言,连接板可以呈E型,并以处于中间的横部作为所述第二连接部4,此时,连接板除去第二连接部4的剩余部分呈半个口字型,即缺少其中一横或者一竖的口字型,这个半口字型的结构作为第一连接部3。并且,第一连接部3处于开口端的两端部作为连接端,与主板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4短于第一连接部3的两端部,以形成与连接板的开口相对的U型的分割槽7,避免第二连接部4与主板2直接连接。

同时,第二连接部4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3中任一横部的宽度,如此设置,一方面,第二连接部4具有足够的面积形成容纳结构5,并在形成容纳结构5后还具有足够的实体面积,以使得第二连接部4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与安装构件6的连接需求;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部3的两端都可以作为连接端,这种两点的安装形式能够保证第一连接部3与主板2的连接可靠性。

再者,还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3中任一横部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部4的厚度,以提高第一连接部3的强度,进而提高按键面板与仪表板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连接构件1可以采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与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材料制成,以兼顾强度和弹性的需要。

当然,连接构件1不限于采用上述合成材料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它具有一定弹性的硬质材料制成,以便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给予连接构件1一定的变形能力,满足安装的弹性空间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仪表板以及仪表板上所设置的安装构件6的结构,具体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仪表板的按键面板以及仪表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