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608发布日期:2018-09-25 20:4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熔断器。



背景技术:

熔断器是指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进而断开电路的一种电流保护器,广泛应用于高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目前存在一种能够快速更换熔丝管的熔断器,包括壳体和用于放置熔丝管的插管器,壳体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紧导线的导电体和压线件。将插管器插入壳体后,熔丝管两端与置于壳体内部的导电体接触,进而使得电路连通,熔丝管起到保护的作用。当熔丝管需要更换时直接将插管器拔出,再直接更换熔丝管即可,十分便捷。

公告号为CN2063639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单路熔断器,包括具有手柄腔的壳体、可插拔地安装在壳体的手柄腔中的手柄、可拆卸地安装在手柄中的保险丝、以及安装在壳体中且位于保险丝前后两端处的导体,当手柄插入壳体中后,保险丝与导体电连接,手柄的下端设有朝向壳体突出的限位部,壳体在手柄腔的腔壁上开设有沿手柄的插拔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导向槽的上端低于手柄腔的上端,限位部位于导向槽中、并可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在导向槽中移动。

上述单路熔断器通过限位部的设置,使得手柄不能够完全脱出,避免手柄和保险丝掉落的麻烦。但是由于手柄置于手柄腔内时保险丝受到两个导电夹片部的挤压,进而将手柄拔出时需要克服弹性卡簧的挤压力,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手柄端部施加较大的拉力才能将手柄拉出。然而上述手柄的结构存在以下技术缺陷:手柄的插拔部相对壳体凸出,意外受到沿手柄厚度方向的作用力后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断器,插管器的手柄部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强度高,不容易断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熔断器,包括壳体以及插管器,所述插管器包括用于安装熔丝管的安装部以及供人手握紧的手柄部,所述手柄部包括下弧板和上弧板,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上侧设置有与下弧板配合的弧口,所述壳体顶面与上弧板顶面处于同一弧面,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上侧预留了用于放置手柄部的空间,使得手柄部没有相对壳体凸出,进而使得手柄部能够承受较大的沿其厚度方向的作用力,抗弯折能力强;熔断器的高度大大减小,进而使其占据的空间减小,并且熔断器的高度能够更好的适应人手的大小,便于操作人员单手将插管器推入壳体内;手柄部顶部和壳体顶部均为弧面,增加人手抓握的舒适感,并且使得手柄部的结构强度提高,不容易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弧板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锁定部以及侧板,所述壳体顶面两侧均设置有供锁定部或侧板卡入的卡槽,所述锁定部包括两个侧弧板以及固定于两个侧弧板之间的U形板,所述壳体侧面贯穿设置有正对U形板底部的锁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管器插入壳体后将铁丝等丝状物穿过锁定孔,U形板便受到阻碍,使得插管器无法与壳体分离,进而避免插管器意外被拔出后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部和侧板远离上弧板的侧面的纵向边沿处均设置有圆角,所述锁定部两侧与上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能够避免锁定部和侧板的边沿划伤人手的麻烦,加强筋能够增加锁定部和上弧板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锁定部和上弧板连接处断裂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弧板中部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先减小而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弧板中部较窄,便于人手两指捏住上弧板,进而便于插管器拔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和上弧板、下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手柄部的结构强度,上弧板受到拉力作用后不容易弯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加强条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加强板固定连接的横向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手柄部的结构强度增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与熔丝管连接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夹片,所述夹片外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U形框,两个所述夹片远离底板的一侧朝相背离的方向弯折设置,两个所述夹片中部相向一侧均凹陷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夹片对熔丝管的夹紧效果好,连接紧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片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用于限位U形框的卡点,所述底板设置有供U形框卡入卡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框受到卡孔和卡点的限位而不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保证熔丝管受到的夹紧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垂直于U形框的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框与夹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加强杆受到夹片外侧凸出部分的阻碍而无法下滑,进而保证熔丝管受到的夹紧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弧口的设置,壳体上侧预留了放置手柄部的空间,使得手柄部没有相对壳体凸出,进而使得手柄部能够承受较大的沿其厚度方向的作用力;

2.通过上弧板宽度的变化设置,便于人手将插管器拔出;

3.通过锁定孔和U形板的设置,使得插管器能够受到锁定而无法与壳体分离,避免插管器意外被拔出的麻烦;

4.通过卡点、卡孔和加强杆的设置,U形框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保证熔丝管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插管器拔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导电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弧口;12、卡槽;13、锁定孔;2、插管器;21、手柄部;211、下弧板;212、上弧板;213、加强板;214、锁定部;2141、侧弧板;2142、U形板;215、侧板;216、竖向加强条;217、横向加强条;3、导电体;31、底板;311、卡孔;32、夹片;321、卡点;33、U形框;331、加强杆;4、圆角;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熔断器,如图1所示,壳体1以及插管器2,插管器2露出壳体1的部分为供人手握紧的手柄部21、壳体1内的部分用于放置熔丝管。手柄部21包括下弧板211和上弧板212,上弧板212和下弧板211两侧固定连接,下弧板211和上弧板212的截面呈橄榄形。壳体1上侧设置有与下弧板211配合的弧口11,插管器2插入壳体1内时下弧板211能够完全与弧口11紧贴。壳体1顶面与上弧板212顶面处于同一弧面,因此壳体1上侧预留了用于放置手柄部21的空间,使得手柄部21没有相对壳体1凸出,进而使得手柄部21能够承受较大的沿其厚度方向的作用力,抗弯折能力强。熔断器的高度大大减小,进而使其占据的空间减小,并且熔断器的高度能够更好的适应人手的大小,便于操作人员单手将插管器2推入壳体1内。手柄部21顶部和壳体1顶部均为弧面,增加人手抓握的舒适感,并且使得手柄部21的结构强度提高,不容易断裂。

如图1、图2所示,上弧板212和下弧板211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板213,加强板213和上弧板212、下弧板2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条竖向加强条216,竖向加强条216沿壳体1高度方向设置。两个竖向加强条216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条与加强板213固定连接的横向加强条217,横向加强条217垂直于竖向加强条216。手柄部21的结构强度大大增加,上弧板212受到拉力或推力作用后不容易弯折。上弧板212中间部分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先减小而增加且变化的幅度呈二次函数型。上弧板212中部较窄,便于人手两指捏住上弧板212,进而便于插管器2拔出。

如图2、图3所示,上弧板212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锁定部214以及侧板215,锁定部214以及侧板215的顶面均与上弧板212顶面处于同一弧面。壳体1顶面两侧均设置有供锁定部214或侧板215卡入的卡槽12,锁定部214包括两个侧弧板2141以及固定于两个侧弧板2141之间的U形板2142,壳体1侧面贯穿设置有正对U形板2142底部的锁定孔13。插管器2插入壳体1后将铁丝等丝状物穿过锁定孔13,U形板2142便受到阻碍,使得插管器2无法与壳体1分离,进而避免插管器2意外被拔出后的麻烦。锁定部214和侧板215远离上弧板212的侧面的纵向边沿处均设置有圆角4,进而避免锁定部214和侧板215的边沿划伤人手的麻烦。锁定部214两侧与上弧板21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5,使得锁定部214和上弧板212之间的结构强度增加,避免锁定部214和上弧板212连接处断裂的麻烦。

如图4所示,壳体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导电体3,导电体3一端与熔丝管连接、另一端与压线框配合而夹紧导线。导电体3包括底板31,底板3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夹紧熔丝管的夹片32,夹片32外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U形框33,两个夹片32受到U形框33的夹紧力作用而使得间距小于熔丝管端头直径,熔丝管卡入后两个夹片32撑开,进而使得熔丝管受到两个夹片32的夹紧力。两个夹片32远离底板31的一侧朝相背离的方向弯折设置,进而便于熔丝管从两个夹片32上方卡入。两个夹片32中部相向一侧均凹陷设置,熔丝管卡入凹陷处,进而保证夹紧效果、增加连接紧密性。

如图4所示,夹片32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用于限位U形框33的卡点321,U形框33穿过两个卡点321。底板31设置有供U形框33卡入卡孔311。U形框33受到卡孔311和卡点321的限位而不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保证熔丝管受到的夹紧效果。U形框3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垂直于U形框33的加强杆331,加强杆331受到夹片32外侧凸出部分的阻碍而无法下滑,进而保证熔丝管受到的夹紧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