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2593发布日期:2018-11-20 20:5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



背景技术:

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而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则是它的核心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未来的电动车行业,不被淘汰的必将是能够始终保持锂离子电池性能不断提升、而电池价格不断下降的企业;首先,锂离子动力电池成本高昂导致电动汽车的价格较高,增加了电动汽车普及的市场难度;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如正极材料的隔膜、电解液以及软包装电芯用的铝塑膜等严重依赖进口,导致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成本价格居高不下;因此,电池厂家需要在生产管理和制造工艺方面不断创新,以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工艺流程自搅拌制备正、负极浆料开始,经过涂布、辊压和分切后得到符合电池设计尺寸的成品极片;其中,辊压过程中极片受到压力作用发生了严重的形变,而留白区和料区的延展程度不同造成了极片辊压后内部的张力不均,张力不均的极片两侧过导辊的松紧程度不同,在绕制电芯过程中会偏向于紧的一侧偏移从而导致电芯螺旋,该问题是导致电池卷绕工序不良率高的主要原因,并且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张力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其包括极耳与敷料区域,所述极耳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敷料区域;所述极耳上还均匀设置有至少两列圆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所述缺口为等腰梯形。

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角度为30~45°;所述等腰梯形的每个底角均设置有圆角。

所述等腰梯形中较短底边的长度为敷料区域宽度的1/4~1/3。

所述缺口延伸至所述敷料区域的深度大于等于0.5mm。

每列所述圆形凸起至少均匀设置三个。

每列所述圆形凸起均沿竖直方向设置。

每列所述圆形凸起均沿与缺口的斜边平行的方向设置。

所述圆形凸起与缺口间隔交错设置。

所述极耳为连续设置,所述极耳的高度为8~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通过在极片的极耳裁切出缺口以释放应力,有效改善了极片内部张力不均的情况,进而提高了电芯卷绕的良品率;并且通过在极耳上设置圆形凸起,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中相邻缺口的裁切间距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中裁切缺口所用模切机的刀具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中缺口在敷料区域的延伸尺寸示意图。

图中,1.极耳,11.圆形凸起,2.敷料区域,3.缺口,4.模切机刀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如图1所示,其包括极片本体,极片本体包括极耳1与敷料区域2,所述极耳1上开设有缺口3,所述缺口3延伸至所述敷料区域2;所述极耳1上还均匀设置有至少两列圆形凸起11。

所述缺口3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角度为30~45°;所述等腰梯形的每个底角均设置有圆角;所述等腰梯形中较短底边的长度为敷料区域2宽度的1/4~1/3;所述缺口3延伸至所述敷料区域2的深度大于等于0.5mm。

每列圆形凸起11至少均匀设置三个;如图1所示,圆形凸起11排列的第一种实施例为:每列圆形凸起1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如图2所示,圆形凸起11排列的第二种实施例为:每列圆形凸起11均沿与缺口3的斜边平行的方向设置。另外,圆形凸起11还可以与缺口3间隔交错设置,即设置一个缺口3,然后设置一列圆形凸起11,再设置一个缺口3,如此排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中所指的极片为连续涂布极片,首先通过辊压制备需要的正、负极极片,然后在电芯绕制的过程中筛选出张力不均程度严重的极片,最后对所述极片采用裁切装置在其极耳1裁切出释放应力的缺口3,缺口3延伸至敷料区域2,并且在极耳1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列圆形凸起11;所述极片的极耳1为连续设置,所述极耳1的高度为8~12mm;所述裁切装置为模切机。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缺口3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角度R由模切机刀具4的a角度限制,该角度的合理范围为30~45°;所述等腰梯形的每个底角均设置有圆角R2,R2优选设置为2mm;所述等腰梯形中较短底边的长度L4为所述极片敷料区2宽度L2的1/4~1/3;所述缺口3延伸至所述敷料区域2的深度L6大于等于0.5mm;裁切缺口3的形状尺寸由模切机的刀具形状决定,模切机刀具的有效裁切高度L5大于极片的极耳2的高度L1。所述模切机的工作方式为间歇式裁切,可以通过控制模切机的间歇时间来控制相邻缺口3之间的裁切间距L3。相邻缺口3的裁切间距L3小于等于卷绕机上任意一对相邻过辊的穿带距离。

最后,可通过卷绕工序验证极片张力的改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出的异常极片加工后,可将单位1米长度极片的蛇形弯曲控制在2mm以内,极片在卷绕机相邻导辊间的平整度显著改善,消除了再次绕制电芯的螺旋异常。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极片极耳进行裁切,提前将辊压造成的内部应力在缺口位置处进行释放,从而减轻了极片的蛇形弯曲,进而提高了电芯卷绕的良品率;在极耳1上均匀设置至少两列圆形凸起11,圆形凸起11一方面能够起到加强极耳1强度的作用,提高极耳1的抗变形能力;另一方面,当极片在卷绕过程中受到张力时,张力同时作用在多个圆形凸起上,使得极耳1发生变形及翻折破损的比率降低,进一步提高了电芯的良品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