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2579发布日期:2018-11-20 20:58阅读:18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挤压涂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性能在电池组总体性能之中的比重很大,因为在多组电芯串、并联的整体系统中,单个电芯性能的不一致将导致整个电池组性能按照最差的发挥,甚至会导致整个电池组的失效;在影响电池一致性的诸多因素中,极片重量一致性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影响电池组的整体容量发挥,也影响整组电芯的电压、功率和寿命等,而决定极片涂布质量的,就是涂布机工序;目前,传统挤压涂布机模头的进料方式是通过螺杆泵供料,然后经过间隙阀系统,在涂布和间隙时分别打开不同的阀门,浆料从模头底部或者背部的供料管进入缓冲腔体。

传统挤压涂布机模头具有如下缺陷:1)由于浆料在腔体内部流动距离及分布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浆料在狭缝处存在横向压力不均匀现象、浆料分布不均,造成内部浆料存在流动死区;2)死区浆料吸水后易堵塞,影响极片两边的辅料量;3)死区浆料在生产过程中带出会产生斑点、划痕等外观异常;4)模头边缘无敷料缓冲区,浆料在干燥过程中收缩产生鼓边;上述缺陷严重影响了涂面的均匀性与极片品质,造成了频繁停机、调机,导致了大量的报废,并降低了生产效率。

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有通过在模头垫片的出料口外端边缘设置倒角以改善挤压模头内部浆料流动状况的方法,此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浆料死区,改善出料口边缘涂布效果从而避免极片鼓边的现象;但该类垫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能对涂布边缘料区进行有效消薄,且工业化涂布工艺对消薄区域的厚度和宽度皆有一定要求,目前尚未出现关于如何控制消薄区域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解决现有技术中涂布料消薄区,即消薄宽度和消薄厚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其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具有出料口,所述垫片本体上位于出料口的外端边缘设置有具有倒角的第一边缘延伸端,所述垫片本体上位于出料口的中部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倒角的第二边缘延伸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端的两侧为台阶状结构,并且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端最底层的边缘为消薄控制区。

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端的倒角包括第一倒角及第二倒角;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端的相邻两层内端两侧均设置第一倒角;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端的每一层外端边缘两侧均设置第二倒角。

所述第二边缘延伸端设置至少两个,其均匀排布在垫片本体上。

所述垫片本体为U字型,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设置两个并且在U字型垫片本体的两端相对位置处设置。

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的外端边缘为台阶状结构,并且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最顶层的外端边缘为消薄调节区。

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的倒角包括第三倒角与第四倒角,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的内侧边缘设置第三倒角;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的底层外端边缘的外侧设置第三倒角。

所述消薄调节区包括第五倒角与第六倒角;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的顶层外端边缘的端部设置第五倒角,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的顶层外端边缘的外侧设置第六倒角。

所述第一边缘延伸端和第二边缘延伸端与垫片本体一体成型或焊接。

所述垫片本体上开有若干个螺丝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通过在垫片本体上设置具有倒角的第一边缘延伸端和第二边缘延伸端,能够调节浆料的均匀度,并消除浆料流动死区;同时通过改变垫片边缘延伸端的结构来调节涂布料区的消薄厚度和消薄宽度,进一步控制涂布和后工序(辊压)的料区边缘鼓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A区域的俯视图;

图1b为图1中B区域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片本体,11.螺丝孔,2.出料口,3.第一边缘延伸端,31.第三倒角,32.第四倒角,33.消薄调节区,331.第五倒角,332.第六倒角,4.第二边缘延伸端,41.消薄控制区,42.第一倒角,43.第二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其包括垫片本体1,垫片本体1具有出料口2,垫片本体1上位于出料口2的外端边缘设置有具有倒角的第一边缘延伸端3,垫片本体1上位于出料口2的中部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倒角的第二边缘延伸端4;第一边缘延伸端3和第二边缘延伸端4与垫片本体1一体成型或焊接;垫片本体1上开有若干个螺丝孔11。

结合图1b及图2所示,第二边缘延伸端4的两侧为台阶状结构,并且第二边缘延伸端4最底层的边缘为消薄控制区41;第二边缘延伸端4的倒角包括第一倒角42及第二倒角43;第二边缘延伸端4的相邻两层内端两侧均设置第一倒角42;第二边缘延伸端4的每一层外端边缘两侧均设置第二倒角43;优选地,第二边缘延伸端4设置至少两个,其均匀排布在垫片本体1上。

结合图1a及图2所示,垫片本体1为U字型,第一边缘延伸端3设置两个并且在U字型垫片本体1的两端相对位置处设置;第一边缘延伸端3的外端边缘为台阶状结构,并且第一边缘延伸端3最顶层的外端边缘为消薄调节区33;第一边缘延伸端3的倒角包括第三倒角31及第四倒角32;第一边缘延伸端3的内侧边缘设置第三倒角31;第一边缘延伸端3的底层外端边缘的外侧设置第三倒角32;消薄调节区33包括第五倒角331与第六倒角332,第一边缘延伸端3的顶层外端边缘的端部设置第五倒角331,第一边缘延伸端3的顶层外端边缘的外侧设置第六倒角3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挤压式涂布模头垫片具有特殊的边缘延伸端,能有效改善浆料在涂布机头料腔中的流动状况,同时控制浆料涂覆在极片上的消薄尺寸。其中,第三倒角31可增加模头边缘的出料压力,使得极片涂面均匀;第四倒角32、第六倒角332和第一倒角42使得浆料边缘能在接触基材前分散,控制极片涂布料区边缘消薄,从而消除极片鼓边现象;并且第五倒角331与第六倒角332共同构成消薄调节区33,第五倒角331与第六倒角332的尺寸(深度和宽度)共同控制消薄;通过改变消薄控制区41的尺寸,能够有效调控极片涂布料区边缘的消薄尺寸(包括消薄厚度和消薄宽度);并且该特殊的边缘延伸端亦可用于正极挤压式涂布垫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