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2499发布日期:2018-11-20 20:57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瓶箱,属于电动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再加上化石燃料的储量急剧减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迫在眉睫,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依靠电瓶来提供电能,电瓶属于易损件,且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电瓶无法实现快速充电,因此更换电瓶成为了一种增加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手段。由于每个电动汽车上电瓶的数量较多,且需要为电瓶接线从而实现电瓶的串联或并联,这就导致电瓶更换较慢,花费的时间较多,更换电瓶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更换电瓶且更换电瓶时不需要接线的电瓶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得技术方案是:该电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侧敞口的箱体以及可拆卸的扣合于箱体上侧的箱盖,箱体或箱盖外安装有电瓶插头,箱盖内安装有多组与电瓶接线柱相配合的箱盖接线柱,箱盖接线柱通过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与电瓶插头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侧部设置有多个中部下凹的电瓶取放口,箱盖上设置有与电瓶取放口相配合的挡板。

优选的,所述的箱盖内设有横置的调节板,箱盖相对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安装槽和安装口,调节板一端滑动安装在安装槽内,另一端穿过安装口并伸出,箱盖接线柱滑动安装在调节板下侧。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板的下侧设置有导向槽,箱盖接线柱上部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滑动安装在导向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箱盖接线柱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筒以及滑动设置在安装筒内的金属片,安装筒的上端封闭,安装筒的下端内径小于上端内径形成限位部,金属片的直径大于限位部的内径,金属片上侧的安装筒内设置有压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四块电瓶。

优选的,所述的电瓶为电瓶U1~U4,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包括开关S1~S9以及触点m和n,电瓶U1的正极串联开关S1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1的负极与触点n相连,电瓶U2的正极串联开关S3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2的负极串联开关S4后与触点n相连,电瓶U3的正极串联开关S6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3的负极串联开关S7后与触点n相连,电瓶U4的正极与触点m相连,电瓶U4的负极串联开关S9后与触点n相连,开关S2的一端与电瓶U1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2的负极相连,开关S5的一端与电瓶U2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3的负极相连,开关S8的一端与电瓶U3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4的负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两块电瓶。

优选的,所述的电瓶为电瓶U1~U2,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包括开关S1~S3以及触点m和n,电瓶U1的正极串联开关S1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1的负极与触点n相连,电瓶U2的正极与触点m相连,电瓶U2的负极串联卡管S3后与触点n相连,开关S2的一端与电瓶U1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2的负极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多个内盖,箱盖接线柱的组数与内盖一一对应,每个内盖的上侧均安装有两个与箱盖接线柱相配合的固定接线柱,每个内盖的下侧均滑动安装有多组与电瓶接线柱相配合的内盖接线柱,固定接线柱通过内盖串并联切换电路与内盖接线柱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电瓶箱的电瓶插头通过串并联切换电路与箱盖接线柱相连,箱盖接线柱能够直接与电瓶接线柱相连,在更换电瓶时不需要额外为电瓶接线,提高了电瓶更换的速度,且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更换电瓶节省的时间。

2、电瓶取放口方便将取出箱体内的电瓶,挡板能够将电瓶取放口封死,避免正常使用时带瓶外漏,发生进水而导致短路的问题。

3、调节板滑动安装在箱盖内,箱盖接线柱滑动安装在调节板上,能够调节箱盖接线柱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电瓶,适应范围广。

4、箱盖接线柱通过导向部滑动安装在调节板的导向槽内,能够对箱盖接线柱进行导向,保证箱盖接线柱与电瓶接线柱接触可靠,避免发生短路的问题。

5、限位部能够避免金属片脱离安装筒,弹簧推动金属片向下移动,能够使金属片与电瓶接线柱接触牢固,避免发生短路的问题。

6、通过操纵开关S1~S9,能够实现电瓶U1~U4的串联或者并联,进而能够满足不同的电瓶安装要求,且不需要重新接线,只需要操纵开关即可,操作方便。

7、操作开关S1~S3可以实现电瓶U1~U2的串联和并联,进而能够满足不同的电瓶安装要求,且不需要重新接线,只需要操纵开关即可,操作方便。

8、内盖上侧设置有与箱盖接线柱配合的固定接线柱,内盖下侧滑动安装有与电瓶接线柱相配合的内盖接线柱,从而能够先将电池分组,然后再将各组电池连接,电路设置方便,且调节方便,方便查找损坏的电瓶。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瓶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箱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箱盖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5为箱盖接线柱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内盖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9为实施例2中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箱体 101、箱体对接部 102、电瓶取放口 2、箱盖 201、安装口 202、挡板 203、安装槽 204、箱盖对接部 3、电瓶插头 4、搭扣 5、调节板 501、导向槽 6、安装筒 601、导向盘 602、限位部 7、金属片 8、压缩弹簧 9、内盖 901、内盖滑槽 10、内调节板 11、固定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瓶箱,包括上侧敞口的箱体1以及可拆卸的扣合于箱体1上侧的箱盖2,箱体1或箱盖2外安装有电瓶插头3,箱盖2内安装有多组与电瓶接线柱相配合的箱盖接线柱,箱盖接线柱通过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与电瓶插头3相连。本电瓶箱的电瓶插头3通过串并联切换电路与箱盖接线柱相连,箱盖接线柱能够直接与电瓶接线柱相连,在更换电瓶时不需要额外为电瓶接线,提高了电瓶更换的速度,且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更换电瓶节省的时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箱体1为上侧敞口的长方体箱体,环绕箱体1的上侧外壁设置有内凹的箱体对接部101。箱盖2为下侧敞口的长方体箱体,环绕箱体1的下侧内壁设置有内凹的箱盖对接部204,箱体对接部101伸入箱盖对接部204内,使箱盖2扣合于箱体1上侧。箱体1和箱盖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将箱体1和箱盖2锁紧的搭扣4,从而保证箱体1和箱盖2扣合牢固,进而保证箱盖接线柱与电瓶接线柱接触可靠。在本实施例中,电瓶接头3设置在箱盖2的上侧,电瓶插头3还可以设置在箱体1的侧部。

箱体1前后两侧的上部均设置有中部向下的弧形的电瓶取放口102,电瓶取放口102设置在对应侧的箱体1中部。箱盖2的前后两侧的下部均设置有中部下凸的弧形的挡板202,挡板202的直径等于或稍小于电瓶取放口102的直径,当箱盖2扣合于箱体1上侧时,挡板202恰好将对应侧的电瓶取放口102封闭,在使用时能够避免电瓶外漏,避免箱体1内进水。

如图4~6所示:箱盖2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203,箱盖2的右侧设置有将箱盖2内腔与外部连通的安装口201,安装口201与安装槽203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安装口201和安装槽203的宽度相等,均设置在箱盖对接部204的上侧。

箱盖2内滑动设置有调节板5,调节板5的左侧滑动安装在安装槽203内,调节板5的右侧穿过安装口201并伸出,且调节板5与安装口201滑动连接,将箱盖2扣合于箱体1上侧后也能够调节箱盖接线柱的位置,调节方便。每个调节板5上均安装有多组箱盖接线柱,箱盖接线柱的组数与箱体1内的电瓶的数量相等。

箱盖接线柱包括竖向设置的安装筒6以及同轴设置在安装筒6内的金属片7,安装筒6的上端封闭,安装筒6的上端外径大于下端外径,从而在安装筒6的上端形成导向盘601,调节板5的下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导向槽501,导向槽501为“T”形槽,导向盘601的直径稍小于导向槽501的宽度,导向盘601滑动安装在导向槽501内。安装筒6下端的内径小于上端的内径,从而在安装筒6的下端内壁形成限位部602,金属片7的直径稍小于安装筒6中部内径,大于限位部602的内径,金属片7滑动安装在安装筒6内,限位部602能够避免金属片7与安装筒6分离。金属片7上侧的安装筒6内设置有压缩弹簧8,压缩弹簧8推动金属片7向下运动,进而保证金属片7与电瓶接线柱接触可靠。

如图7所示:箱体1内还设置有多个内盖9,内盖9的数量与箱盖接线柱的组数相等。内盖9的上侧固定有两个与箱盖接线柱相配合的固定接线柱11,内盖9的下侧滑动安装有多组与电瓶接线柱相配合的内盖接线柱,内盖接线柱通过内盖串并联切换电路与固定接线柱11相连。每个内盖9的内盖接线柱的组数与箱盖2的箱盖接线柱的组数相等,使得内盖串并联切换电路和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箱盖接线柱设置有四组,箱体1内设置有四个内盖9,每个内盖9的下侧均设置有四组内盖接线柱。也可以不设置内盖,箱盖接线柱直接与箱体内电瓶的电瓶接线柱相连。

每个内盖9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对称设置有内盖滑槽901,每个内盖9内滑动安装有多个水平的内调节板10,内调节板10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对应侧的内盖滑槽901内。内盖接线柱滑动安装内调节板10上。箱盖2和内盖9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如透明塑料,可以观察箱盖接线柱和内盖接线柱与电瓶接线柱的相对位置,方便调节箱盖接线柱和内盖接线柱的位置。

内调节板10的结构与调节板5的结构相同,内盖接线柱的结构也与箱盖接线柱的结构相同,从而能够调节内盖接线柱的位置,还能够保证内盖接线柱与电瓶接线柱接触可靠。

如图8所示:箱体1内可以直接设置四块电瓶。电瓶为电瓶U1~U4,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包括开关S1~S9以及触点m和n,电瓶U1的正极串联开关S1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1的负极与触点n相连,电瓶U2的正极串联开关S3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2的负极串联开关S4后与触点n相连,电瓶U3的正极串联开关S6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3的负极串联开关S7后与触点n相连,电瓶U4的正极与触点m相连,电瓶U4的负极串联开关S9后与触点n相连,开关S2的一端与电瓶U1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2的负极相连,开关S5的一端与电瓶U2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3的负极相连,开关S8的一端与电瓶U3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4的负极相连。触点m和触点n即为上述的电瓶插头3的两个接线柱,电瓶U1~U4即为与箱盖接线柱相连的电瓶。还可以设置四个内盖9,每个内盖9罩设于四块电瓶上侧,内盖串并联切换电路和外盖串并联切换电路相同。

当开关S1、S3、S4、S6、S7和S9闭合,开关S2、S5和S8断开时,电瓶U1~U4并联;当开关S2、S5和S8闭合,开关S1、S3、S4、S6、S7和S9断开时,电瓶U1~U4串联。即通过开关S1~S9的断开和闭合能够实现电瓶U1~U4的串并联的切换,不需要重新连接电路,使用方便。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箱体1内可以直接设置两块电瓶。电瓶为电瓶U1~U2,箱盖串并联切换电路包括开关S1~S3以及触点m和n,电瓶U1的正极串联开关S1后与触点m相连,电瓶U1的负极与触点n相连,电瓶U2的正极与触点m相连,电瓶U2的负极串联卡管S3后与触点n相连,开关S2的一端与电瓶U1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瓶U2的负极相连。还可以设置两个内盖9,每个内盖9罩设与两块电瓶上侧,内盖串并联切换电路和外盖串并联切换电路相同。

当开关S1和S3闭合,开关S2断开时,电瓶U1和U2并联,当开关S2闭合,开关S1和S3断开时,电瓶U1和U2串联。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箱盖2上的箱盖接线柱的上端固定在箱盖2上,内盖接线柱的上端固定在内盖9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