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抗干扰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329发布日期:2018-10-30 23:1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芯抗干扰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电线电缆,具体是属于一种多芯抗干扰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电线电缆产品绝大多数是截面(横断面)形状完全相同(忽略因制造而产生的误差)、呈长条状的产品,这是由于在系统或设备中是作为构成线路或线圈而使用的特征所决定的。现有的电线电缆电磁屏蔽性一般,由于整个线缆的内部结构处于密封状态,其散热只能通过热传导的形式进行散热,普通线缆的表面积较小,线缆内的热量容易积聚,无法快速的将热量排出,影响线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芯抗干扰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电缆,结构合理,抗干扰能力强,散热性较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芯抗干扰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电缆,包括两个芯体,两个所述芯体表面设置有内绝缘层,两个所述芯体外侧设置有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内部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外绝缘层外侧设置有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外侧设置有防腐蚀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芯体采用铜、铝、镀锡铜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网层采用铜网为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填充物为高温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腐蚀层表面采用锯齿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均为聚氯乙烯材料制备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腐蚀层为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其底层为环氧粉末涂料,中层为胶粘剂,顶层为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抗干扰能力强,散热性较好。金属网层的铜网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铜网属于金属材料,铜具有优越的导热性,能够有效的将芯体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给防腐蚀层,而防腐蚀层表面设置有锯齿,锯齿状设计相对于原有的平滑设计的电缆来说,增加了防腐蚀层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说增大了热量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热量的排散速度得到提高,使得该线缆的散热效果要优于其它线缆,增加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面剖视图;

图中:1、芯体;2、内绝缘层;3、外绝缘层;4、金属网层;5、填充物;6、防腐蚀层;7、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芯体1,两个所述芯体1表面设置有内绝缘层2,两个所述芯体1外侧设置有外绝缘层3,所述外绝缘层3内部设置有填充物5,所述外绝缘层3外侧设置有金属网层4,所述金属网层4外侧设置有防腐蚀层6。

为了使该种一种多芯抗干扰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电缆散热性好,所述芯体1采用铜、铝、镀锡铜材料制成,所述金属网层4采用铜网为材料制成,所述填充物5为高温填料,所述防腐蚀层6表面采用锯齿7设计,所述外绝缘层3和内绝缘层2均为聚氯乙烯材料制备而成,所述防腐蚀层6为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其底层为环氧粉末涂料,中层为胶粘剂,顶层为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金属网层4的铜网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同时,铜网属于金属材料,铜具有优越的导热性,能够有效的将芯体1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以热传导的形式传递给防腐蚀层6,而防腐蚀层6表面设置有锯齿7,锯齿7状设计相对于原有的平滑设计的电缆来说,增加了防腐蚀层6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就是说增大了热量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让热量的排散速度得到提高,使得该线缆的散热效果要优于其它线缆,增加了线缆的使用寿命。该种多芯抗干扰聚氯乙烯护套屏蔽软电线电缆结构紧凑、合理,抗干扰能力强,散热性较好,适合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