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7055发布日期:2018-11-16 23:1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高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开关操作装置,本实用新型同时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环网柜中的负荷开关通常要求三工位,即切断负荷,隔离电路、可行靠接地。现有技术中则常采用三工位隔离开关实现,三工位隔离开关整合了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两者的功能,并采用一把闸刀,可以实现机械闭锁,防止主回路带电合地刀,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害。

三工位隔离开关的主要部分为三工位操作机构,现有的三工位操动机构包括隔离操作轴、接地操作轴以及分别通过连杆机构连接隔离操作轴和接地操作轴的输出轴,输出轴的两端设置有输出拐臂,用于连接隔离开关轴或接地端。其中,隔离操作轴和接地操作轴均配置储能弹簧,能够在手动空转隔离操作轴或接地操作轴至储能弹簧释放势能的零界点时,利用储能弹簧快速释放势能带动隔离操作轴或接地操作轴转动,并通过连杆机构带动输出轴上的输出拐臂转动在合闸、分闸及接地三个工作位置,从而达到大大缩短合分闸操作、接地操作过程中的合闸、分闸或接地端分合闸的时间。

为了确保接地合闸的安全性,能够快速熄灭电弧,接地端通常采用真空灭弧室。具体的,接地操作轴上设置有连接储能弹簧的储能拐臂,连杆机构连接接地操作轴和输出轴用以传递运动和力,输出拐臂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杆连接,操作过程为:手动转动接地操作轴,带动储能拐臂转动使储能弹簧完成储能、过中、释放储能,即储能弹簧会在过中处便开始释能,在释能过程中通过储能拐臂带动接地操作轴快速转动,并通过连接机构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拐臂随输出轴转动时带动动导杆动作,从而使真空灭弧室的动、静触头动作实现分闸或合闸,实现隔离开关的接地分合闸功能。

但在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接地分闸过程中,由于储能弹簧势能较大,连杆机构与接地操作轴在储能弹簧的作用下运动至分闸位置会产生机械撞击,该机械撞击则会导致接地触头分闸反弹,当真空灭弧室的动、静触头之间存在恢复电压,此种分闸反弹极易造成电弧复燃现象而灼烧触头,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和缩短触头使用寿命;

其次,连杆机构在储能弹簧的作用下无法准确停止于设定位置,通常会运动超过设定位置;并在接地合闸过程中,储能弹簧的储能时间较短且会较早释放储能,储能效果不佳,影响操动机构合闸速度,使得合闸时间变长,如此则会导致位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在合闸期间就发生了电弧放电,对触头的损伤严重,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和缩短触头和真空灭弧室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接地分闸过程中使连杆机构与输出轴保持分闸位置锁定,从而防止机械撞击以避免接地触头分闸反弹,以及在接地合闸过程中能够使储能弹簧储能保持,提高储能效果和合闸速度,从而避免真空灭弧室在合闸期间发生电弧放电现象,安全可靠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接地操作机构,所述接地操作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接地操作轴,与所述接地操作轴联动的接地传动轴以及与接地触头联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接地传动轴上驱动臂;所述驱动臂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以实现接地合闸或接地分闸;

所述接地操作机构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接地传动轴之间;所述接地传动轴正向或反向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均储能和释放储能;

驱动件,联动设置于所述接地传动轴,所述第一弹性件正向释放储能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臂正向转动;反向释放储能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臂反向转动;

锁定机构,接地分闸完成后锁定所述驱动臂,所述驱动件正向转动至设定位置解锁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驱动臂的锁定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以所述接地传动轴为中轴、间隔设定弧度设置的两个驱动凸起,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凸起配合的配合凸起,所述驱动件绕轴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凸起与所述配合凸起的配合驱动所述驱动臂绕轴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一端朝向所述接地传动轴一侧成型有限制所述配合凸起的限位槽;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与锁定杆之间的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杆向靠近与所述限位槽的配合位置转动;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转动至设定位置驱动所述锁定杆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力反向转动与所述配合凸起脱离锁定的解锁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件为随所述接地传动轴转动的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包括一个呈圆弧状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凹口端和第二凹口端;所述第一凹口端和所述第二凹口端为两个所述驱动凸起,所述第一凹口端和所述第二凹口端两端之间的凸起部为所述解锁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接地传动轴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的中间夹板,所述锁定杆通过转动轴铰接于所述中间夹板,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的扭簧,其一端抵靠于所述壳体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锁定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臂设置有穿设于所述驱动臂的两侧侧面的销轴件,所述销轴件靠近所述中间夹板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中间夹板成型的弧形槽,靠近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为所述配合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摇臂,所述摇臂的偏心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设置的安装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接地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接地输出轴且与所述接地触头联动的触头联动臂,以及,两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触头联动臂和所述驱动臂的连接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隔离操作机构,所述隔离操作机构包括隔离操作轴和受所述隔离操作轴驱动的隔离传动轴,所述隔离传动轴与所述接地传动轴平行设置,所述隔离传动轴与所述接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在隔离合闸状态限制所述接地传动轴转动的第一联锁机构,以及,在接地合闸状态限制所述隔离传动轴转动的第二联锁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联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接地传动轴上的第一限位板,以及,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离传动轴上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在所述隔离传动轴合闸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或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联锁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驱动臂上的第三限位板,和对应所述第三限位板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离传动轴上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在所述接地传动轴合闸时与所述第四限位板相对或相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中,通过操作接地操作轴以驱动接地传动轴和驱动臂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实现接地操作机构的接地分闸或合闸动作,在完成接地分闸时,通过驱动件带动驱动臂和锁定机构配合锁定,即限制驱动臂在分闸到位后再发生转动,进而使传动机构和接地触头保持分闸位置锁定,实现接地操作机构从合闸状态转换到分闸状态时起到分闸到位限制,避免在分闸过程中发生机械撞击,达到减小对真空灭弧室动端的分闸反弹的目的,安全性更好;以及在接地合闸操作时,驱动臂在合闸前半程被锁定机构锁住而保持不动,进而保持真空灭弧室动端不动,并使驱动臂处于第一弹性件储能释放的运动段;当驱动件带动驱动臂和锁定机构解除锁定配合时,使接地传动轴在第一弹性件释能下快速合闸转动,从而驱动传动机构运动至合闸位置,这样既提升了第一弹性件的储能效果,释能大,进而又提高了接地操作机构的合闸速度,确保真空灭弧室中的动、静触头在合闸瞬间发生电弧,避免提前发生电弧放电现象,减小对触头损伤,提高接地灭弧室的使用寿命。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操作机构既有分闸时的限位保持功能,有具有合闸时的储能保持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中,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驱动凸起,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凸起配合的配合凸起,所述驱动件绕轴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凸起与所述配合凸起的配合驱动所述驱动臂绕轴转动,上述结构设置中,两个驱动凸起之间间隔设置有弧度,可在接地传动轴合闸和分闸转动时分别与配合凸起相配合,即接地合闸时通过其中一个驱动凸起驱动所述驱动臂正向转动,以及接地分闸时通过另一个驱动凸起驱动所述驱动臂反向转动,由此可见,驱动件在接地传动轴和驱动臂之间传递运动和力,结构简单,配合传动可靠。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中,所述锁定杆一端朝向所述接地传动轴一侧成型有限制所述配合凸起的限位槽,所述锁定杆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向靠近所述接地传动轴的方向转动,这种结构设置,第二弹性件可在所述配合凸起锁入限位槽中时提供锁紧的作用力,从而实现锁定配合,此时驱动臂保持在分闸位置不动作,对驱动臂起到分闸限位作用;为了能够在合闸过程中解除驱动臂和锁定杆的锁定配合,所述驱动件上设置有转动至设定位置驱动所述锁定杆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力反向转动与所述配合凸起脱离锁定的解锁凸起,在接地合闸时,所述驱动件的解锁凸起随接地传动轴正向转动过程中推动锁定杆反向转动,松开直至脱离从而使限位槽与配合凸起相互松开直至脱离,设计合理,配合可靠。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中,所述驱动件为随所述接地传动轴转动的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包括一个呈圆弧状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凹口端和第二凹口端。这这结构设置,在所述凸轮部件随所述接地传动轴分闸反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凹口端带动所述配合凸起卡入所述限位槽以形成锁定配合,以及所述凸轮部件随所述接地传动轴合闸正向转动时,通过解锁凸起顶起锁定杆一定高度以解除锁定配合,由所述第二凹口端带动所述配合凸起脱出限位槽并运动至合闸位置,此时,锁定杆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抵靠于解锁凸起的弧形端面上。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中,第一弹性件为储能弹簧,其一端固定与所述摇臂的偏心端上,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设置的安装轴上,在接地合闸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随接地传动轴合闸转动时进行储能,并在驱动臂被锁定机构锁定期间一直处于储能保持状态,逐渐达到释放势能的零界点,以满足储能弹簧在合闸时达到最大储能效果,势能大,当锁定机构和驱动臂之间解除锁定配合时,第一弹性件随接地传动轴继续转动并释放储能,在释能过程中又带动接地传动轴快速合闸转动,提高合闸速度,从而达到大大缩短合闸操作时间,确保接地合闸的安全性,能够使真空灭弧室快速熄灭电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中,所述隔离传动轴与接地传动轴之间分别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接地传动轴合闸操作的第一联锁机构和用于限制所述隔离传动轴合闸操作的第二联锁机构,这种结构设置,确保操作装置的工作位置不是在隔离合闸位置,就是在隔离分闸位置或接地位置,实现机械闭锁,防止主回路带电合地刀,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害,以满足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需首先分开接地开关,再合上隔离开关,防止在未分接地开关前就合隔离开关,或者未分隔离开关前就合接地开关,保证操作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中,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因而自然具有因设置上述隔离开关操作装置而带来的一切优点,能实现在隔离合闸、隔离分闸和接地合闸三个工位间的转换,防止主回路带电合地刀,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隔离开关操作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在接地合闸/隔离分闸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在接地分闸/隔离分闸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在接地分闸/隔离合闸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机构和驱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中间夹板,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2-接地操作轴,3-接地传动轴,30-摇臂,31-驱动件,310-凸起部,311-第一凹口端,312-第二凹口端,32-第一限位板,4-输出轴,5-传动机构,50-配合凸起,51-驱动臂,52-连接板,53-触头联动臂,54-第三限位板,6-锁定机构,61-锁定杆,62-第二弹性件,63-限位槽,7-第一弹性件,8-隔离操作轴,9-隔离传动轴,91-第二限位板,92-第四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6所示的一种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接地操作机构,所述接地操作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接地操作轴2、安装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接地操作轴2联动的接地传动轴3以及与接地触头联动的传动机构5;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接地传动轴3上驱动臂51;所述驱动臂51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驱动所述传动机构5运动以实现接地合闸或接地分闸;

所述接地操作机构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7,设置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接地传动轴3之间;所述接地传动轴3正向或反向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7均储能和释放储能;

驱动件31,联动设置于所述接地传动轴3,所述第一弹性件7正向释放储能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臂51正向转动,即执行接地合闸操作;反向释放储能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件31驱动所述驱动臂51反向转动,即执行接地分闸操作;

锁定机构6,接地分闸完成后锁定所述驱动臂51,所述驱动件31正向转动至设定位置解锁所述锁定机构6与所述驱动臂51的锁定配合。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手动操作接地操作轴2以驱动接地传动轴3和驱动臂51正向或反向转动,以实现接地操作机构的接地分闸或合闸动作,在完成接地分闸时,通过驱动件带动驱动臂51和锁定机构6配合锁定,即限制驱动臂51在分闸到位后再发生转动,进而使传动机构和接地触头保持分闸位置锁定,实现接地操作机构从合闸状态转换到分闸状态时起到分闸到位限制,避免在分闸过程中发生机械撞击,达到减小对真空灭弧室动端的分闸反弹的目的,安全性更好;以及在接地合闸操作时,驱动臂51在合闸前半程被锁定机构6锁住而保持不动,进而保持真空灭弧室动端不动,第一弹性件7处于储能保持状态,并使驱动臂处于第一弹性件储能释放的运动段,当驱动件带动驱动臂51和锁定机构6解除锁定配合时,使接地传动轴在第一弹性件7释能下快速合闸转动,从而驱动传动机构运动至合闸位置,这样既提升了第一弹性件的储能效果,释能大,进而又提高了接地操作机构的合闸速度,确保真空灭弧室中的动、静触头在合闸瞬间发生电弧,避免提前发生电弧放电现象,减小对触头损伤,提高接地灭弧室的使用寿命。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接地操作机构既有分闸时的限位保持功能,有具有合闸时的储能保持功能。

下面结合图3-5对驱动件和驱动臂的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所述驱动件31包括以所述接地传动轴3为中轴、间隔设定弧度设置的两个驱动凸起,所述驱动臂51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凸起配合的配合凸起50,所述驱动件31绕轴转动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凸起与所述配合凸起的配合驱动所述驱动臂51绕轴转动。上述结构设置中,两个驱动凸起之间间隔设定弧度,可在接地传动轴3合闸和分闸转动时分别与配合凸起50相配合,即接地合闸时通过其中一个驱动凸起驱动所述驱动臂51正向转动,以及接地分闸时通过另一个驱动凸起驱动所述驱动臂51反向转动,由此可见,驱动件在接地传动轴和驱动臂之间传递运动和力,结构简单,配合传动可靠。

以下结合图3-6对锁定机构的具体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所述锁定机构6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锁定杆61,所述锁定杆61一端朝向所述接地传动轴3一侧成型有限制所述配合凸起50的限位槽63,限位槽为凹槽结构,其朝向凸轮部件的开口端具有两个凸起;所述锁定机构6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与锁定杆61之间的第二弹性件62,在所述第二弹性件62的作用下,所述锁定杆61向靠近与配合凸起配合的位置转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62可在所述配合凸起50锁入所述限位槽63中时提供锁紧的作用力,从而实现锁定配合,此时驱动臂51保持在分闸位置不动作,对驱动臂起到分闸限位作用;进一步优选的,为了能够在合闸过程中解除驱动臂和锁定杆的锁定配合,所述驱动件31上设置有转动至设定位置驱动所述锁定杆61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62弹性力反向转动与所述配合凸起50脱离锁定的解锁凸起,在接地合闸时,所述驱动件31的解锁凸起随接地传动轴正向转动至解锁位置顶推所述锁定杆61反向转动,从而使限位槽63与配合凸起50相互松开直至脱离,设计合理,配合可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作进一步优选,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件31为随所述接地传动轴3转动的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包括一个呈圆弧状的凸起部310,所述凸起部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凹口端311和第二凹口端312;具体的,所述第一凹口端311和所述第二凹口端312为两个所述驱动凸起,所述第一凹口端311和所述第二凹口端312两端之间的凸起部为所述解锁凸起,即第一凹口端311和所述第二凹口端312成型于解锁凸起的弧长两端上。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所述凸轮部件随所述接地传动轴3分闸反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凹口端311带动所述配合凸起50卡入所述限位槽63以形成锁定配合,以及所述凸轮部件随所述接地传动轴3合闸正向转动时,通过解锁凸起顶起所述锁定杆61一定高度以解除锁定配合,再由所述第二凹口端312带动所述配合凸起20脱出限位槽63并运动至合闸位置,此时,锁定杆61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抵靠于解锁凸起的弧形端面上,便于在分闸运动过程中,又可以通过第一凹口端带动配合凸起与限位槽形成锁定配合,如此反复。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接地传动轴3相对于所述壳体1固定的中间夹板11,所述锁定杆61通过转动轴铰接于所述中间夹板11,所述第二弹性件62为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的扭簧,其一端抵靠于所述壳体1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锁定杆61。这种结构设置,为锁定杆和扭簧提供安装位置,所述扭簧为锁定杆提供锁紧所述配合凸起50的偏压力,增强配合的稳定性,或者在无锁定配合下,会驱使锁定杆61压靠于凸轮部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臂51设置有穿设于所述驱动臂51的两侧侧面的销轴件,所述销轴件靠近所述中间夹板11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中间夹板11成型的弧形槽,靠近所述驱动件31的另一端为所述配合凸起50,所述销轴件相对于配合凸起的一端沿所述弧形槽运动,所述弧形槽的两端分别为销轴件随驱动臂合闸和分闸运动时所在的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并且,所述销轴件到达弧形槽对应分闸位置的一端时被锁定杆锁住,从而避免在分闸过程中造成撞击反弹。

下面结合图1、图3-5对第一弹性件的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所述接地传动轴3一端设置有摇臂30,所述摇臂30的偏心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性件7,所述第一弹性件7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的安装轴,所述第一弹性件7为储能弹簧,综上所述可知,在接地合闸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7随接地传动轴合闸转动时进行储能,并在驱动臂51被锁定机构6锁定期间一直处于储能保持状态,逐渐达到释放势能的零界点,以满足第一弹性件在合闸时达到最大储能效果,势能大,当锁定机构和驱动臂之间解除锁定配合时,第一弹性件7随接地传动轴继续转动并释放储能,在释能过程中又带动接地传动轴快速合闸转动,提高合闸速度,从而达到大大缩短合闸操作时间,确保接地合闸的安全性,能够使真空灭弧室快速熄灭电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接地操作轴1通过齿轮传动结构连接所述接地传动轴3,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联动设置于所述接地操作轴1上的第一锥齿轮12,和联动设置于所述接地传动轴3上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通过齿轮传动方式在接地操作轴1和接地传动轴之间传递运动和力。作为具体的一种设置方式,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接地输出轴4,所述传动机构5还包括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接地输出轴4且与所述接地触头联动的触头联动臂53,以及,两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触头联动臂53和所述驱动臂51的连接板52,所述驱动臂51连接在接地传动轴上,综上所述可知,所述接地传动轴3通过传动机构将运动和力传递至接地输出轴上,所述接地输出轴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接地触头的输出拐臂,在整个传动过程中,最终使输出轴上的接地触头运动至接地合闸或分闸的工作位置上,接地触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真空灭弧室的动端,即实现真空灭弧室的动、静触头闭合或断开。

下面结合图3-5对接地操作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接地操作机构分闸过程:所述接地操作轴2通过齿轮传动结构驱动接地传动轴3反向转动,第一弹性件7在接地传动轴转动过程中由储能过渡至释能,并在释能状态下通过摇臂带动接地传动轴3快速转动,驱动件31随接地传动轴3分闸转动过程中带动驱动臂51转动,以使传动机构5带动所述接地输出轴4进行分闸转动,并由接地输出轴带动接地触头对外提供所需的分闸做功和工作行程。在从合闸状态转换成分闸状态时,驱动件带动驱动臂上的销轴件与锁定杆形成锁定配合,以保持分闸位置限定。

接地操作机构合闸过程:所述接地操作轴2通过齿轮传动结构驱动接地传动轴3正向转动,驱动臂51被锁定在合闸前半程保持不动,通过驱动件31在随接地传动轴合闸转动过程中驱动锁定杆61与驱动臂51解除锁定配合,与此同时,第一弹性件7在接地传动轴转动过程中由储能过渡至释能,并在释能状态下通过摇臂带动接地传动轴3快速转动,进而驱动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接地输出轴4进行合闸转动,并由输出轴带动接地触头对外提供所需的合闸做功和工作行程。

本实施例的操作装置还包括隔离操作机构,所述隔离操作机构包括隔离操作轴8和受所述隔离操作轴8驱动的隔离传动轴9,所述隔离传动轴9与所述接地传动轴3平行设置,为保证隔离开关的安全操作,实现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和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之间机械闭锁,防止在隔离开关合闸、隔离开关分闸和隔离开关接地三个位置之间出现误操作,所述隔离传动轴9与所述接地传动轴3之间设置有在隔离合闸状态限制所述接地传动轴3转动的第一联锁机构,以及,在接地合闸状态限制所述隔离传动轴9转动的第二联锁机构。

下面结合图3-5说明第一联锁机构和第二联锁机构的具体设置方式:

所述第一联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接地传动轴3上的第一限位板32,以及,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板32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离传动轴9上的第二限位板91,所述第二限位板91在所述隔离传动轴9合闸时与所述第一限位板32相对或相抵,如图5所示的隔离操作机构处于合闸位置,此时接地操作机构被第一联锁机构限制无法合闸。作为一种具体设置方式,所述第二联锁机构包括成型于所述驱动臂51上的第三限位板54,和对应所述第三限位板54固定设置于所述隔离传动轴9上的第四限位板92,所述第三限位板54在所述接地传动轴3合闸时与所述第四限位板92相对或相抵,如图3所示的接地操作机构处于合闸位置,此时隔离操作机构被第二联锁机构限制无法合闸。通过上述结构可知,确保操作装置的工作位置不是在隔离合闸位置,就是在隔离分闸位置或接地位置,实现机械闭锁,防止主回路带电合地刀,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害,以满足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需首先分开接地开关,再合上隔离开关,防止在未分接地开关前就合隔离开关,或者防止未分隔离开关前就合接地开关,保证操作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包括有实施例1中所述的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因而自然具有因设置上述隔离开关操作装置而带来的一切优点,能实现在隔离合闸、隔离分闸和接地合闸三个工位间的转换,工作位置是唯一的,防止主回路带电合地刀,避免误操作带来的危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