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683发布日期:2018-12-05 18:3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通过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工艺来制作完成,其中,拉制是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强行通过模具,金属横截面积被压缩,以获得所要求的横截面积形状和尺寸;绞制是为了提高电缆的柔软度、整体度,让2根以上的单线,按着规定的方向交织在一起;包覆是在导体的外面包覆不同的材料。通过浸涂绝缘漆等材料进行包覆是一种常见手段,例如使待包覆导线通过防腐涂料循环槽,使防腐涂料粘到导线上完成包覆。然而,由于导线通过防腐涂料循环槽较快,导致防腐涂料包覆不均匀,影响包覆质量,亟待改进。

现今市面上采用的用于生产的电缆成型设备大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后期成型过程完全采用竖向操作、产品线径不合格、焊缝不严密、产品韧性小易变形、且外表面凹凸不平,多存在气泡等,因而急需开发一种成本低、产品质量高且外观圆整的电缆成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证产品焊缝质量、外观圆整美观且韧性较好的电缆牵引成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包括电缆拉直机、导向轮装置、退火冷却装置、校圆模具和牵引装置,其中电缆拉直机竖直设置并可垂向拉电缆导电芯,导向轮装置的入料端设置在电缆拉直机出料端,导向轮装置的出料端水平开设,所述退火冷却装置、校圆模具和牵引装置依次设置在导向轮装置的出料端的后方;

所述电缆拉直机包括滑块、竖梁、夹持模具套、第二支撑丝杠、减速电机和支撑底座,所述竖梁包括竖梁以及沿竖梁两端同向延伸的横梁,所述第二支撑丝杠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上方横梁,第二支撑丝杠下端连接减速电机的动力端,所述第二支撑丝杠的螺纹面上套装有与第二支撑丝杠配合的滑块,该滑块上具有用于固定电缆导电芯的夹持模具套;

所述校圆模具包括支杆、模具架、校圆模具以及电缆通道;所述模具架固定于支杆上端,模具架内横向掏设有凸字形的空腔,空腔内设有校圆模具,校圆模具内横向套设有喇叭状电缆通道。

作为优选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上传动轮、下传动轮、机台、上传动带、下传动带、凹槽、以及电机;所述的机台下部分固定电机;电机的上方横向设有上传动带和下传动带,上传动带和下传动带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上传动轮和下传动轮,上传动带和下传动带分别绕于上传动轮和下传动轮上,上传动轮和下传动轮均由电机驱动;所述上传动带和下传动带的外表面都均匀设有凹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退火冷却装置包括脱氧保护装置、控温器、通电线圈、石英管道、底座以及退火机箱;矩形退火机箱内水平横向设有石英管通道,石英管通道外套设有通电线圈,石英管通道管口上方设有过氧保护装置;控温器穿过退火机箱上方电连接于通电线圈;退火机箱下方通过底座固接于地向。

作为优选的,所述退火冷却装置和牵引装置之间沿着电缆导电芯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喷淋仓和冷却吹干器,该喷淋仓和冷却吹干器用于对电缆导电芯进行降温。

作为优选的,所述喷淋仓包括喷管、喷淋孔、排水孔、支脚以及滚轮,所述的喷淋仓为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空腔,其一端与石英管通道的端口相接,喷淋仓内均匀分段水平设有喷淋管,喷淋管下方沿水平方向上均匀设有若干滚轮,滚轮距喷淋仓底部3-5cm;喷淋管两端弯曲穿过喷淋仓的外壁外接于水管;喷淋管在其水平段朝下均匀开设若干喷淋空;喷淋仓底部通过若干支脚固接于地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却吹干器包括中空夹层、出风口、进风管、涡流风机、支座以及电缆通道;冷却吹干器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中空夹层和电缆通道,中空夹层上不均匀分布有若干出风口;冷却吹干器下方通过支座固接于地面,支座一侧设有涡流风机,涡流风机通过进风管接于中空夹层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滚轮距离底座的高度与电缆的直径相同。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凹槽为橡胶材质,为球形槽、长方体槽或梯形体槽。

一种电缆牵引成型拉伸方法,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步骤一、电缆拉直机对电缆进行拉直操作;

步骤二、电缆导电芯通过导向装置完成运动方向的转换;

步骤三、对电缆导电芯进行加热、退火、冷却以及吹干等工序;

步骤四、对冷却后的电缆导电芯进行收线操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导向轮装置将电缆生产方向由竖直转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且简化操作难度,;(2)退火冷却装置使电缆集中应力降低,提高其柔韧性;(3)校圆模具架防止电缆变形,消除氧化膜,保证外形美观且圆整;(4)喷淋仓以及冷却吹干装置对电缆连续进行水冷却以及风冷却吹干,使电缆在退火高温之后分阶段冷却,防止变形,保证外观颜色、外形圆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新颖性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电缆拉直机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导向轮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导向轮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校圆模具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校圆模具架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牵引装置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退火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冷却吹干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包括:

图中:1电缆拉直机、1-1滑块、1-2支撑架、1-3夹持模具套、1-4第二支撑丝杠、1-5减速电机、1-6支撑底座、2导向轮装置、2-1底座支杆、2-2滚轮、2-3滚轮轴、2-4半月形防护板、3退火冷却装置、3-1脱氧保护装置、3-2控温器、3-3通电线圈、3-4石英管通道、3-5底座、3-6退火机箱、4校圆模具架、4-1支杆、4-2模具架、4-3校圆模具、4-4电缆通道、5电缆支架、6牵引装置、6-1上传动轮、6-2下传动轮、6-3机台、6-4上传动带、6-5下传动带、6-6凹槽、6-7电机、7喷淋仓、7-1喷淋管、7-2喷淋孔、7-3排水孔、7-4支脚、8冷却吹干器、8-1中空夹层、8-2出风口、8-3进风管、8-4涡流风机、8-5支座、9龙门行走收线架、10电缆导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电缆牵引成型系统,包括电缆拉直机1、导向轮装置2、退火冷却装置3、校圆模具4和牵引装置6,其中电缆拉直机1竖直设置并可垂向拉电缆导电芯10,导向轮装置2的入料端设置在电缆拉直机1出料端,导向轮装置2的出料端水平开设,所述退火冷却装置3、校圆模具4和牵引装置6依次设置在导向轮装置2的出料端的后方;

所述电缆拉直机1包括滑块1-1、支撑架1-2、夹持模具套1-3、第二支撑丝杠1-4、减速电机1-5和支撑底座1-6,所述支撑架1-2包括竖梁以及沿竖梁两端同向延伸的横梁,所述第二支撑丝杠1-4顶端通过轴承连接在上方横梁,第二支撑丝杠1-4下端连接减速电机1-5的动力端,所述第二支撑丝杠1-4的螺纹面上套装有与第二支撑丝杠1-4配合的滑块1-1,该滑块1-1上具有用于固定电缆导电芯的夹持模具套1-3;

所述校圆模具架4包括支杆4-1、模具架4-2、校圆模具4-3以及电缆通道4-4;所述模具架4-2固定于支杆4-1上端,模具架4-2内横向设有凸字形的空腔,空腔内设有校圆模具4-3,校圆模具4-3内横向套设有喇叭状电缆通道4-4。

参考附图1-图9所示,包括电缆拉直机1、导向轮装置2、退火冷却装置3、校圆模具架4、电缆支架5、牵引装置6、喷淋仓7、冷却吹干器8以及龙门行走收线架9;电缆拉直机1直立固定设置,电缆拉直机1的左下方设有导向轮装置2,导向轮装置2向后依次设有退火冷却装置3、冷却吹干器8、校圆模具架4、牵引装置6以及龙门行走收线架9;电缆支架5分别设置与牵引装置5的前后两端;

电缆拉直机1包括滑块1-1、支撑架1-2、夹持模具套1-3、第二支撑丝杠1-4、减速电机1-5以及支撑底座1-6;支撑底座1-6上方设有减速电机1-5,减速电机1-5上端竖直设有第二支撑丝杠1-4,滑块1-1活动套接于第二支撑丝杠1-4上并通过联轴器连接至减速电机1-5;夹持模具套1-3固定于滑块1-1上且垂直第二支撑丝杠1-4向外设置;支撑架1-2成半口字形相对夹持模具套1-3的另一侧设置,其上下两端均采用螺栓与第二支撑丝杠1-4的上下两端相固定;

导向轮装置2包括底座支杆2-1、滚轮2-2、滚轮轴2-3以及半月形防护板2-4;两半月形防护板2-4相对设置,半月形防护板2-4圆弧部分沿圆弧方向上均匀分布若干滚轮2-2,滚轮2-2通过滚轮轴2-3转动接于两半月形防护板2-4内壁上;半月形防护板2-4下方通过两底座支杆2-1固定于地面;

喷淋仓7包括喷管7-1、喷淋孔7-2、排水孔7-3、支脚7-4以及滚轮2-2;喷淋仓7为水平设置的圆柱形空腔,其一端与石英管通道3-4的端口相接,喷淋仓7内均匀分段水平设有喷淋管7-1,喷淋管7-1下方沿水平方向上均匀设有若干滚轮2-2,滚轮2-2距喷淋仓7底部3-5cm;喷淋管7-1两端弯曲穿过喷淋仓7的外壁外接于水管;喷淋管7-1在其水平段朝下均匀开设若干喷淋空7-2;喷淋仓7底部通过若干支脚7-4固接于地面;

退火冷却装置3包括脱氧保护装置3-1、控温器3-2、通电线圈3-3、石英管道3-4、底座3-5以及退火机箱3-6;矩形退火机箱3-6内水平横向设有石英管通道3-4,石英管通道3-4外套设有通电线圈3-3,石英管通道3-4管口上方设有过氧保护装置3-1;控温器3-2穿过退火机箱3-6上方电连接于通电线圈3-3;退火机箱3-6下方通过底座3-5固接于地面;

校圆模具架4包括支杆4-1、模具架4-2、校圆模具4-3以及电缆通道4-4;模具架4-2固定于支杆4-1上端,模具架4-2内横向掏设有凸字形的空腔,空腔内设有校圆模具4-3,校圆模具4-3内横向套设有喇叭状电缆通道4-4;

牵引装置6包括上传动轮6-1、下传动轮6-2、机台6-3、上传动带6-4、下传动带6-5、凹槽6-6、以及电机6-7;机台6-3下部分固定电机6-7;电机6-7的上方横向设有上传动带6-4和下传动带6-5,上传动带6-4和下传动带6-5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上传动轮6-1和下传动轮6-2,上传动带6-4和下传动带6-5分别绕于上传动轮6-1和下传动轮6-2上,上传动轮6-1和下传动轮6-2均由电机6-8驱动;所述上传动带6-4和下传动带6-5的外表面都均匀设有凹槽6-6;

冷却吹干器8包括中空夹层8-1、出风口8-2、进风管8-3、涡流风机8-4、支座8-5以及电缆通道4-4;冷却吹干器8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设有中空夹层8-1和电缆通道4-4,中空夹层8-1上不均匀分布有若干出风口8-2;冷却吹干器8下方通过支座8-5固接于地面,支座8-5一侧设有涡流风机8-4,涡流风机8-4通过进风管8-3接于中空夹层8-1内。

退火冷却装置为氮气冷却。

龙门行走收线架9的型号为TS-2500龙门式收排线。

滚轮2-2为金属材质,滚轮2-2距离底座2-1的高度与电缆的直径相同。

凹槽6-6为橡胶材质,为球形槽、长方体槽或梯形体槽。

冷却吹干器8为2-4台相对交错设置。

排水孔7-3外侧接有排水管。

牵引装置6型号为TQDV-2500。

下面参考附图1至附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牵引装置6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电缆导电芯10牵引装置6的牵拉作用保持持续运动状态,首先在竖直方向上穿过夹持模具套1-3被夹持,减速电机1-5通过联轴器带动滑块1-1沿第二支撑丝杠1-4进行上下滑动,进而带动夹持模具套1-3上下移动,从而对完成电缆导电芯10的拉伸以及拉直操作;电缆导电芯10由电缆拉直机1运动到导向装置2处,在滚轮2-2下方沿半月形防护板2-4下方圆弧方向运动,由竖直方向运动转为水平方向运动;接着到退火冷却装置3内经氮气退火冷却;接下来即是顺次通过喷淋仓7和冷却吹干器8分别进行水冷却和风冷却吹干,电缆导电芯10穿过适应管道3-4,加温装置经控温装置3-2对通电线圈3-3进行通电,产生的磁场对电缆导电芯10进行加热,此时脱氧保护装置3-1,避免电缆在高温状态外表面快速氧化;电缆导电芯10之后接着进入喷淋仓7,经由滚轮2-2带动运动,外接水管经电磁阀控制喷淋管7-1内注水,水从喷淋孔7-2向外喷射对刚刚退火的电缆导电芯10进行水冷却,喷淋仓7内的水通过排水孔7-3经由外接排水管向外排出;水冷之后的电缆导电芯10表面仍然挂有水珠,因而接下来电缆导电芯10持续运动至冷却吹干器8的电缆通道4-4内,涡流风机8-4经进风管8-3向中空夹层8-1内吹风,风从出风口8-2不规则的吹出,增大其风力,喷淋后的电缆导电芯10进行风力吹干;然后通过校圆模具架4,在喇叭形的电缆通道4-4内被拉拔,消除退火阶段有可能产生的起泡或变形;然后电缆导电芯10继续运动至牵引装置6,电机6-7带动上传动轮6-1和下传动轮6-2转动,间接带动上传送带6-4和下传送带6-5绕其运动,电缆导电芯10在上传送带6-4和下传送带6-5之间水平运动,受到凹槽6-6的挤压进而塑形;吹干干后的电缆导电芯10最后缠绕至龙门行走收线架9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缆牵引成型拉伸方法,包括如下工作步骤:

步骤一、电缆拉直机对电缆进行拉直操作;

步骤二、电缆导电芯通过导向装置完成运动方向的转换;

步骤三、对电缆导电芯进行加热、退火、冷却以及吹干等工序;

步骤四、对冷却后的电缆导电芯进行收线操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补充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