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边拉带解锁式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290发布日期:2019-01-04 23:1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边拉带解锁式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边拉带解锁式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对于板上高度只有5mm的高速连接器通常采用两侧边拉带解锁,由于产品板上高度的限制,锁扣只能设计在两侧。当前设计在两侧的解锁方式,需要手指直接接触latch,然后垂直于latch方向施力,使latch产生弹性变形,最终达到latch分离的效果。以上解锁方式存在以下两点弊端:1、手指在两边施力时,为保证手指在产品两侧自由活动,势必占用两侧空间(单边15mm),对整个主板布局来讲限制很多;2、需要通过手指在两侧施力,使latch解开后,夹持产品向后施力,使之与板端产品分离,解锁程序复杂,不利于产品的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拉带拉动锁扣实现解锁的侧边拉带解锁式连接器组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手指按压解锁造成的占用空间大、解锁不便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侧边拉带解锁式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线路板,所述的绝缘本体前端开设有供板端连接器插入的插接槽。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锁扣,所述锁扣的前端内侧具有钩部,所述锁扣的后端连接有拉带,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供所述钩部穿入插接槽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本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的后盖包括后盖主体以及自所述后盖主体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延伸臂。所述前盖包括前盖主体以及自所述前盖主体向后延伸的结合部,所述的结合部包括由所述前盖主体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限位臂以及由所述前盖主体底部向后延伸的底板,所述的限位臂和底板合围形成一个供所述延伸臂插入的空间。所述延伸臂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前盖主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凸起卡接的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开设有卡槽,所述的通孔设在所述卡槽前端,所述的限位臂前端在所述卡槽处形成一限位台阶,所述的限位臂上开设有弹片槽,所述限位臂末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向外侧弯折形成固定槽。

进一步地,所述拉带的两端部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用于与所述限位台阶搭接的凸台,所述拉带两端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前端边缘向内侧弯折形成用于卡接至弹片槽的第一弹片,所述的第一弹片沿着拉带后方及拉带内侧倾斜。所述拉带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用于与所述固定槽相配合的凸耳。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扣上开设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在靠近钩部一侧的边缘处向内弯折形成用于卡接至所述第一开口内的第二弹片,所述第四开口在靠近钩部一侧的边缘处向内弯折形成用于卡接至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三弹片。

其中,所述的锁扣在远离钩部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侧弯折各形成一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的后盖主体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卡孔相卡接的第二凸起。

其中,所述的第二弹片和第三弹片分别沿着锁扣内侧及拉带一侧倾斜,所述第二弹片的弯折角度大于所述第三弹片的弯折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板端连接器和上述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沟槽,所述的线端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通过所述钩部与钩槽的卡扣配合实现锁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侧边拉带解锁式连接器组件,通过设计拉带,通过拉动拉带进而带动锁扣的弹性变形实现连接器的解锁,解决了传统侧边解锁式连接器需要通过手指按压的方式解锁所带来的的解锁不便及解锁空间要求较大的问题,缩小了连接器的安装空间,利于主板布局,操作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爆炸示意图。

图2为前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拉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器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线端连接器;101、插接槽;102、插孔;103、卡槽;1031、通孔;104、限位台阶;105、弹片槽;106、固定槽;1、绝缘本体;11、前盖;111、前盖本体;112、结合部;1121、限位臂;1122、底板;12、后盖;121、后盖主体;1211、第二凸起;122、延伸臂;1221、第一凸起;2、线路板;3、锁扣;31、钩部;32、限位板;321、卡孔;33、第三开口;331、第二弹片;34、第四开口;341、第三弹片;4、拉带;401、凸台;402、凸耳;41、第一开口;42、第二开口;421、第一弹片;5、板端连接器;51、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侧边拉带解锁式线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和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线路板2,绝缘本体1前端开设有插接槽101,绝缘本体1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

如图2所示,前盖11包括前盖主体111以及自前盖主体111向后延伸的结合部112,前盖主体111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插孔102。结合部112包括由前盖主体111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限位臂1121以及由前盖主体111底部向后延伸的底板1122。前盖主体111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开设有卡槽103,卡槽103的最前端开设有与插接槽101贯穿的通孔1031,卡槽103内安装有锁扣3。限位臂1121前端边缘在卡槽103处形成一限位台阶104,限位臂1121外侧面开设有弹片槽105,限位臂1121末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向外侧弯折形成固定槽106。

如图3所示,后盖12包括后盖主体121以及自后盖主体121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的延伸臂122,延伸臂122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1221,后盖主体12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凸起1211。

如图4所示,锁扣3的前端内侧具有钩部31,锁扣3在远离钩部31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内侧弯折各形成一限位板32,上下两块限位板32相对的位置上均开设有卡孔321。锁扣3上开设有第三开口33和第四开口34,第三开口33在靠近钩部31一侧的边缘处向内弯折形成第二弹片331,第四开口34在靠近钩部31一侧的边缘处向内弯折形成第三弹片341。第二弹片331和第三弹片341分别沿着锁扣31内侧及拉带4一侧倾斜,第二弹片331的弯折角度大于第三弹片341的弯折角度。

如图5所示,拉带4的两端部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凸台401,拉带4的两端在靠近凸台401的位置上均开设有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第二开口42的前端边缘向内侧弯折形成第一弹片421,第一弹片421沿着拉带4后方及拉带4内侧倾斜。拉带4沿着宽度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凸耳402。

如图6所示,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线端连接器100和板端连接器5,板端连接器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沟槽51,线端连接器100和板端连接器5通过钩部31与钩槽51的卡扣配合实现锁合。

具体组装过程如下:(1)、组装绝缘本体1:将后盖12左右两侧的延伸臂122插入前盖11中由两个限位臂1121和底板1122所围成的空间内,延伸臂122上的第一凸起1221卡入前盖11的插孔102内实现固定;(2)、安装拉带4:拉带4两端部的凸台401卡接至限位台阶104上,拉带4上的第一弹片421插入弹片槽105内,拉带4上下两侧的凸耳402卡入固定槽106内;(3)、安装锁扣3:将两个锁扣3分别装入前盖11左右两侧的卡槽103内,使得钩部31穿过通孔1031进入插接槽101内。同时,使得第二弹片331卡接至拉带4的第一开口41内,第三弹片341卡接至拉带4的第二开口42内。锁扣3末端的限位板32通过卡孔321与第二凸起1211的配合固定在后盖主体121上,限位板32也可以不开孔,直接焊接在后盖主体121上;(4)、对接板端连接器5和线端连接器100:将板端连接器5插入线端连接器100的插接槽101内并通过钩部31与沟槽51的配合实现互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拉动拉带4产生一向后位移,通过拉带4和锁扣3配合机构的作用下,向后的拉力分解成一向侧边的力,最终锁扣3在此力的作用下向侧边张开,锁扣3的钩部与板端连接器5的沟槽51分离,板端连接器5就可以从线端连接器100上分离,解锁完成。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