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管及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2795发布日期:2018-11-20 21:0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管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都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电池进行温控,以保证电池处于工作温度从而正常供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管及电源装置,其能够通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扁管本体,从而通过改变液流通道中的压强使得扁管本体的厚度减小,进而便于安装液冷管,并且在完成安装后通过再次改变液流通道中的压强,使得扁管本体膨胀与子模组的表面充分贴合,从而进一步保证对电池模组的温控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管,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子模组,所述液冷管包括扁管本体、进液口及出液口,

所述扁管本体内部设置有液流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由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的两端,并与所述液流通道连通;

所述扁管本体绕设在相邻的所述子模组之间,并在所述液流通道中压强的作用下,通过膨胀的方式与所述子模组的表面贴合,以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扁管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和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三侧壁及所述第四侧壁位于所述液冷管的厚度方向,

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扁管本体内部压强施加的作用力下,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在安装所述液冷管时的第一厚度小于在安装完成后的第二厚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扁管本体包括承载部及弯折部,

相邻的所述承载部之间设置有所述子模组,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子模组长度方向的表面贴合,其中,所述子模组长度方向的平面与所述承载部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平行;

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子模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子模组的厚度方向的表面贴合。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管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

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沿所述液冷管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内部,以将所述液流通道分为多个子通道,其中,所述隔板的宽度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为薄片状,所述隔板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不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隔板平行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内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由柔性材料制成。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及所述的液冷管,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固定板及多个子模组;

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容置所述子模组中单体电池的一端以实现对所述单体电池的固定;

所述扁管本体绕设在完成固定的相邻的所述子模组之间,并在所述液流通道中压强的作用下,通过膨胀的方式与所述子模组的表面贴合,以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控。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管及电源装置。所述液冷管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子模组。所述液冷管包括扁管本体、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扁管本体内部设置有液流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的两端,并与所述液流通道连通。所述扁管本体绕设在相邻的所述子模组之间,并在所述液流通道中压强的作用下,通过膨胀的方式与所述子模组的表面贴合,以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控。由此,采用扁管本体与子模组表面接触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温控。并且,通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扁管本体,从而通过改变液流通道中的压强使得扁管本体的厚度减小便于安装液冷管,并且在完成安装后通过再次改变液流通道中的压强,使得扁管本体膨胀与子模组的表面充分贴合,从而进一步保证对电池模组的温控效果,同时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标:10-电源装置;100-液冷管;110-扁管本体;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第三侧壁;114-第四侧壁;117-承载部;118-弯折部;120-进液口;130-出液口;140-隔板;200-电池模组;210-子模组;211-单体电池;220-固定板;22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发明人提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之前,一般通过在铝制扁管对电池模组进行温控。具体地,先制作出蛇形的铝制扁管,然后通过蛇形铝制扁管与电池接触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温度。但是,采用铝制扁管,成本比较高;并且由于铝制扁管的形状预先设置好,不能保证铝制扁管的表面与电池模组充分接触;同时还具有安装不方便的不足。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到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是发明人在本申请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

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所述电源装置10包括液冷管100及电池模组200,所述电池模组200包括多个子模组210,每个子模组210中可以包括一层单体电池211,也可以包括多层单体电池211。所述液冷管100与所述电池模组200中的子模组210的接触,由此通过热交换实现对所述电池模组200的温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200还可以包括用于对多个子模组210进行固定的固定板220。所述液冷管100包括扁管本体110及设置在扁管本体110内部的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用于使液体流通,进而通过热交换实现温控。所述扁管本体110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橡胶材料,在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压强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扁管本体110的厚度可以变厚,也可以变薄。通过改变所述液冷管100中的压强,便于将厚度变薄的所述液冷管100绕设在已固定的相邻的子模组210之间。并在绕设完成后使液冷管100通过膨胀的方式与所述子模组210的表面贴合,由此在通过液冷管100对所述电池模组200进行温控的基础上,通过使得所述液冷管100与子模组210充分贴合,进一步保证对所述电池模组200的温控效果。

通过橡胶材料制作所述扁管本体110,不仅使得扁管本体110的成本降低,并且通过改变所述扁管本体110内的压强,可以使得所述扁管本体110通过发生形变使得厚度变薄便于进行安装,还可以使得所述扁管本体110通过发生形变使得厚度变厚实现与所述子模组210的充分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2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固定孔221,所述子模组210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11,每个固定孔221用于容置所述单体电池211的一端,从而实现所述固定板220对所述单体电池211的固定。可选地,所述固定板220有两个,设置在子模组210的两侧,以便保证固定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先使用一固定板220固定所述单体电池211的一端,然后将因内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而厚度变薄的液冷管100绕设在子模组210之间,并在绕设完成后向所述液冷管100的液流通道中灌入填充物质,以使所述液冷管100因内部压强变大从而膨胀,由此不仅便于安装所述液冷管100,并且可实现所述液冷管100与子模组210表面的充分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管100还可以包括进液口120及出液口130。所述进液口120及所述出液口130分别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110的两端,并与所述液流通道连通。可选地,所述进液口120及所述出液口130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200的同一侧,由此便于对所述电源装置10进行设置(比如,将多个电源装置10设置在一起)。

请再次参照图1,所述扁管本体110在完成绕设后形成多个承载部117及多个弯折部118,相邻的承载部117及位于相邻的承载部117之间的弯折部118形成一安装区,每个安装区用于安装一子模组210。其中,所述子模组210长度方向的平面与所述承载部117的长度方向的平面平行。由于所述扁管本体110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可以保证承载部117与所述子模组210长度方向的表面充分贴合,所述弯折部118靠近所述子模组210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子模组210的厚度方向的表面充分贴合。

请结合参照图4及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管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三。所述扁管本体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13及第四侧壁114,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1及所述第二侧壁112所在平面均为与所述扁管本体110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三侧壁113及所述第四侧壁114位于所述扁管本体110的厚度方向。

如图5所示,在安装所述液冷管100之前,由于所述扁管本体110由橡胶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抽取所述液冷管100中部分空气的方式,使得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的压强小于外部的压强,由此,在内外压强施加的作用下所述扁管本体110的厚度变薄。在完成安装后,可以通过灌入填充物质的方式,改变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于外部压强的压强,使得所述扁管本体110膨胀,使得使用中的扁管本体110与子模组210充分贴合。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侧壁111及所述第二侧壁112在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压强施加的作用力下,所述第一侧壁111与所述第二侧壁112之间的距离在安装所述液冷管100时的第一厚度小于在安装完成后的第二厚度,通过图5可明显看出,扁管本体110的厚度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管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隔板140。所述至少一个隔板140沿所述液冷管100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以将所述液流通道分为多个子通道。其中,所述隔板140的宽度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111及所述第二侧壁112连接。通过设置隔板140可以避免液流通道内中的液体分布极不均匀。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隔板140之间不连接,保证所述扁管本体110可以发生形变以变薄或膨胀。

可选地,多个隔板140可以以不同的倾斜角度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110内,或者以相同倾斜角度(即平行)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

可选地,隔板140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在隔板140以等间隔方式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时,可以保证液体在液流通道中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140为薄片状。所述隔板140可以采用与所述扁管本体110相同的柔性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可选地,只要可以保证在所述扁管本体110内部压强变化时,所述扁管本体110的厚度可以变厚变薄,不对隔板140的材料做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管及电源装置。所述液冷管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子模组。所述液冷管包括扁管本体、进液口及出液口。所述扁管本体内部设置有液流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扁管本体的两端,并与所述液流通道连通。所述扁管本体绕设在相邻的所述子模组之间,并在所述液流通道中压强的作用下,通过膨胀的方式与所述子模组的表面贴合,以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控。由此,采用扁管本体与子模组表面接触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温控。并且,通过采用橡胶材料制作扁管本体,从而通过改变液流通道中的压强使得扁管本体的厚度减小便于安装液冷管,并且在完成安装后通过再次改变液流通道中的压强,使得扁管本体膨胀与子模组的表面充分贴合,从而进一步保证对电池模组的温控效果,同时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