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结构及接地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929发布日期:2018-11-23 20:5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系统供电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结构及接地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10KV接地线的夹头通常采用平口设计,在工作人员进行接地线挂接的操作时,夹头的夹持空间难以控制,如果夹头的夹持空间过宽,夹头难以固定在铜排上,如果夹头的夹持空间过窄,接地线的夹头难以一次卡住铜排上,工作效率低下。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夹持结构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夹头难以固定在铜排上;

接地线挂接过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结构,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在挂接接地线的过程中一次挂接成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将接地线固定在铜排上,保证工作可靠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接地线,其包括上述提到的夹持结构,其具有该夹持结构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包括夹头、操作件、压舌和限位部,操作件与压舌连接,压舌位于夹头内,夹头包括抵接部,操作件用于驱动压舌以使压舌靠近或远离夹头的抵接部。

限位部与夹头连接,且夹头的抵接部、限位部与压舌形成用于夹持铜排的夹持空间。

具体的,该夹持结构能够在挂接接地线的过程中一次挂接成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将接地线固定在铜排上,保证工作可靠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可选的,夹头与限位部一体成型。

可选的,内径长度为60mm-70mm。

可选的,操作件包括操作杆和螺杆,夹头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螺杆通过第一内螺纹孔与夹头螺纹连接,螺杆的一端与压舌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操作杆连接。

可选的,压舌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第二内螺纹孔为盲孔,螺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内螺纹与压舌螺纹连接。

可选的,限位部靠近夹持空间的一侧表面为第一表面,内径靠近夹持空间的一侧表面为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垂直设置。

可选的,限位部的长度为8mm-12mm。

可选的,夹头还设置有连接通孔,连接通孔用于与铜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地线,其包括上述提到的夹持结构,并且具有该夹持结构的全部功能。

可选的,接地线还包括接地夹、铜线和绝缘握把,铜线的一端与连接通孔连接,铜线的另一端与接地夹连接,绝缘握把套设于操作杆的表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在挂接接地线的过程中一次挂接成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将接地线固定在铜排上,保证工作可靠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操作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压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接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夹持结构;200-接地线;11-夹头;12-操作件;13-压舌;14-限位部;15-夹持空间;111-抵接部;112-过渡部;113-连接部;114-第一内螺纹孔;115-连接通孔;121-操作杆;122-螺杆;131-第二内螺纹孔;21-接地夹;22-铜线;23-绝缘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100,包括夹头11、操作件12、压舌13和限位部14,操作件12与压舌13连接,压舌13位于夹头11内,夹头11包括抵接部111,操作件12用于驱动压舌13以使压舌13靠近或远离夹头11的抵接部111。

限位部14与夹头11连接,且夹头11的抵接部111、限位部14与压舌13形成用于夹持铜排的夹持空间15。

在本实施例中夹头11为C字形结构,夹头11的过渡部112的一端与夹头11的连接部113的一端连接,夹头11的过渡部112的另一端与夹头11的抵接部111的一端连接,抵接部111的另一端与限位部14连接。

操作件12与压舌13连接,操作件12可以驱动压舌13往复运动,使压舌13靠近或者远离夹头11的抵接部111。可以理解的是,夹头11的抵接部111、限位部14与压舌13共同形成了用于夹持铜排的夹持空间15,操作件12通过驱动压舌13往复运动,使压舌13靠近或者远离夹头11的抵接部111,从而改变夹持空间15的大小,以达到夹紧或者松开铜排的技术效果。

现有技术中,夹持结构100的夹头11的抵接部111采用平口设计,没有设计限位部14,在夹持过程中,夹头11的夹持空间15的大小难以控制,如果夹持空间15过大,铜排在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上无法受力,导致夹头11很难相对铜排固定,如果夹持空间15过小,在进行夹持操作中,工作人员难以一次准确的使铜排进入夹持空间15,需要反复调整夹持空间15的大小,工作效率低下。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100设置有限位部14,在夹头11夹持铜排的过程中可以保证铜排在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上受力,从而保证夹头11相对铜排固定,提高了夹持过程的工作效率。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100,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在挂接接地线200的过程中一次挂接成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将接地线200固定在铜排上,保证工作可靠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夹头11与限位部14采用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是指零件不做分隔,直接铸造完成,强度更高。本实施例中,夹头11和限位部14采用一体成型,夹头11与限位部14的连接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夹头11与限位部14也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其它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111的长度为60mm-70mm。

现有技术中,抵接部111的长度为40mm,大部分的铜排宽度均大于40mm,所以,夹持结构100在夹持铜排的过程中,铜排很难在沿自身的长度上受到力,最后造成夹头11很难与铜排相对固定,影响施工进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适应大部分铜排的宽度,夹头11的抵接部111设置为60mm-70mm,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111的长度具体设置为65mm,发明人在经过大量的实践中发现,XGN柜出现铜排的宽度约为60mm,10KV变低母线桥接地点的铜排宽度约为50mm等,这些现有技术中的铜排宽度大部分都小于本实施例中的抵接部111的长度。该抵接部111的长度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工作场景,应用范围广泛。

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作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中铜排的宽度采用不同的长度的接头的抵接部111,比如抵接部111长度为75mm、55mm等其他尺寸,保证抵接部111的长度大于所要夹持的铜排的宽度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2包括操作杆121和螺杆122,夹头11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114,螺杆122通过第一内螺纹孔114与夹头11螺纹连接,螺杆122的一端与压舌13连接,螺杆122的另一端与操作杆1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件12包括有操作杆121和螺杆122,接头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114,操作件12与夹头11采用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方便操作件12与夹头11的拆卸,在夹头11和操作件12出现问题时,方便工作人员更换夹头11和操作件12,提高工作效率。操作件12驱动压舌13靠近或者远离抵接部111时,采用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压舌13靠近或者远离抵接部111的过程更加平稳,工作人员在旋动操作杆121时,也更加节省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杆121采用玻璃钢环氧树脂材料,玻璃钢环氧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玻璃钢环氧树脂材料制成的操作杆121还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易携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在其它实施例中,操作件12与夹头11也可采用齿轮连接、键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操作件12可驱动压舌13靠近或者远离抵接部111即可,操作杆121的材料也可以选用塑料、陶瓷等其它绝缘材料。

本实施例中,压舌13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131,第二内螺纹孔131为盲孔,螺杆122的一端通过第二内螺纹孔131与压舌13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压舌13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孔131,螺杆122与压舌13螺纹连接,方便压舌13的更换与安装,第二内螺纹孔131为盲孔,盲孔可保证螺纹杆不穿过压舌13,从而保证压舌13与铜排接触的表面的平整度,保证压舌13与铜排紧密贴合,有利于压紧铜排。

在其它实施例中,压舌13与螺杆122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焊接等其他连接方式,第二螺纹孔131也可为通孔或者不设置此孔,保证操作件12可驱动压舌13靠近或者远离抵接部111,压舌13靠近抵接部111时可压紧铜排即可。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4靠近夹持空间15的一侧表面为第一表面,抵接部111靠近夹持空间15的一侧表面为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垂直设置。

在夹持过程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垂直设置,保证了限位部14的第一表面与铜排表面紧密贴合,有利于夹头11对铜排的夹紧作用,同时,有利于夹头11与铜排的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也可形成锐角、钝角等其他角度。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4的长度为8mm-12mm。

限位部14的长度如果太长,会妨碍夹持结构100对铜排的夹持,限位部14的长度如果太短,无法起到发明人设置该限位部14的意图,该意图即:设置限位部14,在夹头11与铜排夹紧后,能够使铜排受到沿铜排长度方向的力,有利于夹头11与铜排的相对固定。

发明人在大量的实践中发现限位部14的长度为8mm-12mm较为合适,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4的长度为10mm,适用于大部分工作场景,在有利于夹头11与铜排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可以最大限度节省材料,节约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部14的长度也可为13mm、7mm等其它尺寸,在保证不妨碍夹持结构100对铜排的夹持的条件下,保证铜排受到沿铜排长度方向的力,限位部14有利于夹头11与铜排的相对固定即可。

本实施例中,夹头11还设置有连接通孔115,连接通孔115用于与铜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夹头11设置有连接通孔115,连接通孔115的位置位于夹头11的连接部113和过渡部112的连接部分,夹头11与铜线通过螺栓连接,铜线的一端设置有带通孔的铜片,螺栓通过连接通孔115和铜片的通孔,将夹头11与铜线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拆卸铜线与夹头11,在需要更换铜线或者夹头11时可以节省更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螺栓连接可以保证夹头11与铜线在工作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分开,保证接地工作的正常实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在其它实施例中,夹头11也可不设置连接通孔115,铜线可通过缠绕、焊接等其他连接方式与夹头11连接。当夹头11设置连接通孔115时,连接通孔115的位置也可位于夹头11的过渡部112、夹头11的抵接部111和过渡部112的连接处等其他位置。夹头11与铜线的连接也可采用焊接、铆接等其他连接方式。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地线200,其包括上述提到的夹持结构100,并且具有该夹持结构100的全部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线200还包括接地夹21、铜线22和绝缘握把23,铜线22的一端与连接通孔115连接,铜线22的另一端与接地夹21连接,绝缘握把23套设于操作杆121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铜线22的一端与连接通孔115通过螺栓连接,铜线22的另一端与接地夹21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在铜线22、夹头11或者接地夹21出现故障时,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更换,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握把23采用橡胶材料,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橡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绝缘握把23套设于操作杆121的表面,为操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铜线22与夹头11的连接通孔115、铜线22与接地夹21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销钉连接,焊接等其他连接方式,绝缘握把23也可采用塑料、陶瓷等其它绝缘材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结构100,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在挂接接地线200的过程中一次挂接成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将接地线200固定在铜排上,保证工作可靠性,该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