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弧放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009发布日期:2019-02-15 20:1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弧放电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放电管,具体地说是一种引弧放电二极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二极管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的常规的放电二极管通常都是由上电极、下电极以及上下电极之间的陶瓷管用焊料密封而成,陶瓷管内充有惰性气体,其原理是当放电管两端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放电管被击穿,使大电流通过从而保护电器设备正常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续流的问题,其放电产生的电弧也会对管体造成损坏,影响其使用,虽然有人提出间隙放电通道,但是依然避免不了余弧的存在,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电容值过大且体积过大影响使用范围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灭弧性能好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的引弧放电二极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引弧放电二极管,包括上电极、下电极和陶瓷管,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通过一个安装座安装后封装在陶瓷管内,上电极外套有一个上金属罩,下电极外套有一个下金属罩,上金属罩和下金属罩的向对面均具有拱起的表面从而形成引弧分散面,上电极和下电极相对的端面均涂覆有氧化物涂层,安装座、陶瓷管以及上下两个电极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充有惰性气体介质。

所述上金属罩和下金属罩均为羽毛球状结构,上金属罩和下金属罩的大外径端与陶瓷管的内径相当。

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的上端端面分别设置有内凹的凹槽,所述氧化物涂层涂覆在凹槽内。

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通过焊料焊接固定在两个安装座上,两个所述安装座均通过焊料与陶瓷管焊接固定。

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的形状均为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台形状。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上下电极分别外套有的金属罩,两个金属罩的相对面均具有拱起的表面从而形成引弧分散面,由此可以将电弧通过弧形表面进行分布,使得最终的电弧主要集中在管体的中心,不但避免了对管体的损害,更有利于赋予放电管以非常低击穿电压值,再者,涂覆的氧化物涂层,进一步能够赋予放电管以非常低击穿电压值,使得上下电极的上端端面在固有的间距下电容值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引弧放电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引弧放电二极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引弧放电二极管,包括上电极1、下电极2和陶瓷管3,上电极1和下电极2分别通过一个安装座安装后封装在陶瓷管3内,由图可见,上电极1和下电极2分别通过焊料焊接固定在两个安装座上,两个安装座均通过焊料与陶瓷管焊接固定,上电极1外套有一个上金属罩4,下电极2外套有一个下金属罩5,上金属罩4和下金属罩5的向对面均具有拱起的表面从而形成引弧分散面,通过引弧分散面可以使得电弧分布在金属罩上,特别是拱形凸起相对的部分有利于集中电弧不会扩散到管体上,上电极1和下电极2的上端端面分别设置有内凹的凹槽7,上电极1和下电极2相对的端面均具有涂覆在凹槽7内的氧化物涂层6,安装座、陶瓷管以及上下两个电极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充有惰性气体介质。

进一步地,所说的上金属罩4和下金属罩5均为羽毛球状结构,上金属罩4和下金属罩5的大外径端与陶瓷管3的内径相当,上电极1和下电极2的形状均为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台形状,两个金属网4的结构形状分别与各自的上电极1和下电极2的形状形成巧妙地配合,由此使得每个金属罩均能够最大化的分散电弧,使得使用效果非常好,另外,两个金属罩的两端外径与陶瓷管3的内径相当,由此可以将其定位安装在陶瓷管内,安装也十分便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