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的电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795发布日期:2019-02-12 21:0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连接的电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电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连接器已经成为电脑、路由器以及其他网络设备使用的必要装置。其主要包括采用塑胶材料制成的壳体、插装在塑胶壳体内的数据传输模组以及包裹在塑胶壳体外部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蔽外壳,而数据传输模组一般是有多个接线端子并排嵌装在连接座上形成。具体在塑胶壳体上对应数据传输模组的位置设置第一插口,而对应在包裹在塑胶壳体外部的屏蔽外壳上设置第二插口,第二插口对应设于第一插口的外部,如此在电子连接器上便可形成由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对应配合形成的供外部设备接头插入并与接线端子电连的接口。

但是,现有的电子连接器的接口的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主要是依赖塑胶壳体与屏蔽外壳之间的装配来对应的,使接口内边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的衔接处产生间隙,在外部接头插拔过程中接头容易被接口内的间隙阻扰,不便于外部接头的连接;且各自的强度较低,在外部接头抽拔过程中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的周壁受压容易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电子连接器,其可防止外部接头在插拔时接口内产生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连接的电子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塑胶壳体以及多个数据传输模组;塑胶壳体上设有多个带有第一插口的插槽;多个数据传输模组一一对应地插装于多个插槽内;屏蔽外壳包裹于塑胶壳体的外部;屏蔽外壳上设有多个第二插口,多个第二插口与多个插槽的第一插口一一对应并形成供外部设备的接头插接的接口;所述第二插口的后端内周壁设有向着第一插口的延伸的折边,该折边抵接于第一插口的前端周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口的前端周壁内缩形成台阶面,所述折边抵接于所述台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的底端抵接于台阶面以使折边向上拱起形成加强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的拱起部分的外表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与屏蔽外壳一体成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第二插口的内周壁设有抵接于第一插口前端周壁的折边,即第一插口周壁和第二插口之间周壁可通过折边进行衔接,可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结构;且防止外部接头在插拔时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周壁分别受挤压而使接口内产生间隙,从而使接头的插拔过程顺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屏蔽外壳;11、折边;12、第二插口;20、塑胶壳体;21、第一插口;22、台阶面;30、数据传输模组;40、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便于连接的电子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10、塑胶壳体20以及多个数据传输模组30,具体在塑胶壳体20上设有多个插槽,插槽的前端设有第一插口21;上述的多个数据传输模组30一一对应地插装于多个插槽内。另外,上述屏蔽外壳10包裹于塑胶壳体20的外部,在屏蔽外壳10上设有多个第二插口12,在屏蔽外壳10包裹在塑胶壳体20的外部时,多个第二插口12与多个插槽的第一插口21一一对应并形成供外部设备的接头插接的接口40,如此,在使用该电子连接器时,外部设备的接头可由接口40插入,与插槽内的数据传输模组30电性连接,从而使用。数据传输模组30如何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并使用的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直接由现有技术中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是,第二插口12的后端内周壁设有向着第一插口21的延伸的折边11,该折边11抵接于第一插口21的前端周壁。如此,第一插口21周壁和第二插口12之间周壁可通过折边11进行衔接,可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结构;且防止外部接头在插拔时第一插口21和第二插口12周壁分别受挤压而使接口40内产生间隙,从而使接头的插拔过程顺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口21的前端周壁可内缩形成台阶面22,上述折边11可抵接于台阶面22上,即折边11可由台阶面22支撑,形成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更具体的是,上述的折边11的底端抵接于台阶面22以使折边11向上拱起,该供气部分可于折边11上形成加强筋结构,如此,进一步加强折边11的结构,防止其受压变形。

进一步地,折边11的拱起部分的外表面为圆弧面,一方面圆弧面可使外部设备的接头插拔过程是与圆弧面接触,使得插拔过程顺利;另一方面,圆弧面具有更好的抗变形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折边11与屏蔽外壳10一体成型,便于加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