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端电连接器、母端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166发布日期:2019-01-02 22:0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公端电连接器、母端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特别是指一种公端电连接器、母端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同轴连接器(Coaxial Connector)为一种安装在电缆或仪器上的组件,一般用来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的中介机构。除作为中介机构外,同轴连接器亦可以做为传输线的终端,与仪器或设备电性连接,提供仪器或设备所需的电力或是进行信号传输。

为了让信号有效传递至目的地,同轴连接器要求一定的稳固性及气密性,目前主流的同轴连接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接合形式(Coupling Type):1.螺牙对锁(Threaded Coupling),通过螺帽及螺纹将公端与母端的连接器通过板手旋转对锁,优点在于其稳固性,缺点为安装相对耗时、需预留较大空间转动板手;2.卡口式(Bayonet Coupling),通过沟槽及锁点锁固公端及母端,优点在于较螺牙式可以快速接合与分离、不需要工具可节省较多空间;3.卡锁式(Snap-On),通过凹槽及卡环嵌合锁固公端及母端,优点在于其组装快速,不须板手,缺点为组装较不稳固。上述同轴电连接器均有其各自尚待改善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端电连接器、母端电连接器、及包含其的电连接器组合,同时兼具高组装稳定性、及快速对锁的功能,于高频震荡或高危环境中均可以适当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公端电连接器、以及母端电连接器。公端电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以及第一端子侧,该第一端子侧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一端,该第一端子侧包括定位柱、以及设置于该定位柱外侧的外环壁,该外环壁与该定位柱保持间隔形成环形定位槽,该定位柱上具有九个端子插槽,于该定位柱的外周缘侧上设置有防呆插槽;母端电连接器包括第二连接器本体以及第二端子侧,该第二端子侧设置于该第二连接器本体一端,该第二端子侧包括定位环壁、以及设置于该定位环壁内侧的固定插槽,该固定插槽内侧具有九个端子针脚,于该定位环壁的内周缘侧上设置有防呆卡榫。该防呆插槽与该防呆卡榫在对应角度上,该定位柱上该端子插槽分布位置兼容于该定位环壁内侧该端子针脚分布位置,以令该定位柱插入并固定于该固定插槽内构成该端子针脚及该端子插槽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该九个端子插槽的其中三个该端子插槽与该防呆插槽直线排列并穿过该定位柱端面的中心,该九个端子插槽的其中六个该端子插槽以该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该定位柱端面的两侧。该九个端子针脚的其中三个该端子针脚与该防呆卡榫直线排列并穿过该固定插槽内侧端面的中心,该九个端子针脚的其中六个该端子针脚以该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该固定插槽内侧端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该外环壁的外周缘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凸起锁点,该凸起锁点于周向的一侧上形成第一弧形部、于周向的另一侧上则形成第一拐角部。该第二端子侧具有套设于该定位环壁外侧的对锁外罩,该对锁外罩于周缘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锁扣槽,该锁扣槽包括有解锁位置、以及锁点位置,于该解锁位置及该锁点位置之间具有定位卡勾,该定位卡勾的一侧具有第二弧形部、另一侧则具有第二拐角部。该凸起锁点插入于该锁扣槽内并旋转锁入于该锁点位置上以结合该公端电连接器及该母端电连接器,其中该凸起锁点在插入该解锁位置时,该凸起锁点的第一弧形部与该定位卡勾的第二弧形部在相接触的一侧上,该凸起锁点在插入该锁点位置时,该凸起锁点的第一拐角部与该定位卡勾的第二拐角部在相接触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该解锁位置至该锁点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该外环壁周长长度的1/6。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端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设置于该连接器本体一端的端子侧。该端子侧包括定位柱、以及设置于该定位柱外侧的外环壁,该外环壁与该定位柱保持间隔形成环形定位槽。其中,该定位柱上具有九个端子插槽,在该定位柱的外周缘侧上设置有防呆插槽。

进一步地,该九个端子插槽的其中三个该端子插槽与该防呆插槽直线排列并穿过该定位柱端面的中心,该九个端子插槽的其中六个该端子插槽以该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该定位柱端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该外环壁的外周缘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凸起锁点,该凸起锁点于周向的一侧上形成弧形部、于周向的另一侧上则形成拐角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母端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设置于该连接器本体一端的端子侧。该端子侧包括定位环壁、以及设置于该定位环壁内侧的固定插槽。其中,该固定插槽内侧具有九个端子针脚,在该定位环壁的内周缘侧上设置有防呆卡榫。

进一步地,该九个端子针脚的其中三个该端子针脚与该防呆卡榫直线排列并穿过该固定插槽内侧端面的中心,该九个端子针脚的其中六个该端子针脚以该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该固定插槽内侧端面的两侧。

进一步地,该端子侧具有套设于该定位环壁外侧的对锁外罩,该对锁外罩于周缘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锁扣槽,该锁扣槽包括有解锁位置、以及锁点位置,在该解锁位置及该锁点位置之间具有定位卡勾,该定位卡勾的一侧具有弧形部、另一侧则具有拐角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同轴电连接器具有高组装稳定性的同时可避免电连接器误插的情况,并可快速的找到正确的角度锁固公端及母端,达到快速组装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脚位以预留电连接器扩充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外观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外观示意图(二)。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侧的正面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端子侧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电连接器组合

10 公端电连接器

11 第一连接器本体

111 包线单元

112 第一线材

12 第一端子侧

121 定位柱

1211 定位柱端面

122 外环壁

1221 导斜面

123 环形定位槽

124 端子插槽

124A 端子插槽

124B 端子插槽

A1 对称轴

125 防呆插槽

126 凸起锁点

1261 第一弧形部

1262 第一拐角部

20 母端电连接器

21 第二连接器本体

211 包线单元

212 第二线材

22 第二端子侧

221 定位环壁

222 固定插槽

2221 内侧端面

223 端子针脚

223A 端子针脚

223B 端子针脚

A2 对称轴

224 防呆卡榫

225 对锁外罩

226 锁扣槽

226A 解锁位置

226B 锁点位置

226C 沟槽

226D 定位卡勾

2261D 第二弧形部

2262D 第二拐角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为说明方便,其比例未必照实际比例绘制,该附图及其比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范围,在此先行述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外观示意图(一)及外观示意图(二),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公端电连接器10、以及对应于该公端电连接器10用以与该公端电连接器10插接并构成电性连结的母端电连接器20。

所述的公端电连接器10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11以及设置于该第一连接器本体11一端的第一端子侧12。该第一连接器本体11相对该第一端子侧12的另一端具有包线单元111用以包覆并连接第一线材112。

该第一端子侧12包括定位柱121、以及设置于该定位柱121外侧的外环壁122,该外环壁122与该定位柱121保持间隔形成环形定位槽123。该定位柱121上具有九个端子插槽124,在该定位柱121的外周缘侧上设置有一防呆插槽125。该第一线材112内的线芯分别经由机构(例如夹持机构、限位机构等)或焊接手段电性连接至该端子插槽124内的端口(图未示),定位的方式于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

所述的母端电连接器20包括第二连接器本体21以及设置于该第二连接器本体21一端的第二端子侧22。该第二连接器本体21相对该第二端子侧22的另一端具有包线单元211用以包覆并连接第二线材212。该第二端子侧22包括定位环壁221、以及设置于该定位环壁221内侧的固定插槽222。该固定插槽222内侧具有九个端子针脚223,在该定位环壁221的内周缘侧上设置有防呆卡榫224(如图3-2所示)。

在该第一端子侧12的该外环壁122上设置有导斜面1221,该导斜面1221有助于导引该第二端子侧22的该定位环壁221插入该环形定位槽123的内侧,降低对准的难度。

为了进一步将第一端子侧12及第二端子侧22稳固结合并构成气密,在该第一端子侧12的该外环壁122外周缘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凸起锁点126,该第二端子侧22具有套设于该定位环壁221外侧的对锁外罩225,该对锁外罩225在周缘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锁扣槽226,通过将该对锁外罩225套设于该外环壁122的外侧,使该凸起锁点126固定于该锁扣槽226上以构成定位。

以下请一并参阅图3-1和图3-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侧及第二端子侧的正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侧12上的端子插槽124采用对称式设计。其中,该防呆插槽125朝定位柱端面1211中心的直线方向上设置有三个端子插槽124A,该三个端子插槽124A与该防呆插槽125直线排列并穿过该定位柱端面1211的中心并将其分隔为两侧。该定位柱端面1211上,以该防呆插槽125与定位柱端面1211中心的联机作为对称轴A1,在该定位柱端面1211对称的两侧各分别设置有三个端子插槽124B,该端子插槽124B顺着定位柱端面1211圆形的周侧等距弧状排列,使对称两侧的端子插槽124B在距离上互不相等,可避免误插的情况(即只有在第一端子侧12及第二端子侧22对准至中心位置时才可被插入),并在有限的空间中设置更多的端子插槽124。

同样的,对应于该第一端子侧12上端子插槽124的分布,该第二端子侧22上的端子针脚223同样采用对称式设计。其中,该防呆卡榫224朝该固定插槽222的内侧端面2221的中心的直线方向上设置有三个端子针脚223A,该三个端子针脚223A与该防呆卡榫224直线排列并穿过该固定插槽222的内侧端面2221的中心并将其分隔为两侧。该固定插槽222的内侧端面2221上,以该防呆卡榫224与固定插槽222的内侧端面2221中心的连接作为对称轴A2,在该固定插槽222的内侧端面2221对称的两侧各分别设置有三个端子针脚223B,该端子针脚223B顺着定位柱端面1211圆形的周侧等距弧状排列,使对称两侧的端子针脚223B在距离上互不相等,可避免误插的情况(即只有在第一端子侧12及第二端子侧22对准至中心位置时才可被插入),并在有限的空间中插入更多的端子针脚223B。

在第一端子侧12及第二端子侧22旋转至该防呆插槽125与该防呆卡榫224对准的对应角度上时,该定位柱121上的端子插槽124分布位置兼容于该定位环壁221内侧该端子针脚223的分布位置,以令该定位柱121插入并固定于该固定插槽222内构成电性连接。

以下请一并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一端子侧12及第二端子侧22结合时,该防呆卡榫224对准至该防呆插槽125并插入固定;第一端子侧12的定位柱121插入于该固定插槽222内,以令该多个端子插槽124及该端子针脚223相互插接以分别构成电性连接;该第一端子侧上12的环形定位槽123用以供该第二端子侧22的定位环壁221插入后固定,以此增加该第一端子侧12及第二端子侧22结合后的稳定性。

有关凸起锁点及对锁外罩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以下进行详细的描述。请一并参阅图5-1至图5-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及第二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结构的特征上,该凸起锁点126沿外环壁122周向的一侧上形成第一弧形部1261、在沿外环壁122周向的另一侧上则形成第一拐角部1262。该对锁外罩225上的锁扣槽226包括有解锁位置226A、以及锁点位置226B,在该解锁位置226A的朝向该对锁外罩开口的一侧具有沟槽226C,用以供该凸起锁点126穿过该沟槽226C进入该解锁位置226A。在该解锁位置226A及该锁点位置226B之间具有定位卡勾226D,该定位卡勾226D的一侧具有第二弧形部2261D、另一侧则具有第二拐角部2262D。

在该定位柱121插入该固定插槽222内时,该凸起锁点126穿过沟槽226C进入该锁扣槽226内的解锁位置226A,并旋转该对锁外罩225将该凸起锁点126由解锁位置226A锁入于该锁点位置226B以结合该公端电连接器10及该母端电连接器20。

其中该凸起锁点126在插入该解锁位置226A时,该凸起锁点126的第一弧形部1261与该定位卡勾226D的第二弧形部2261D在相接触的一侧上,在该凸起锁点126由解锁位置226A朝锁点位置226B移动的时候,该第一弧形部1261及第二弧形部2261D在接触面上可以减少将凸起锁点126锁入该锁点位置226B时所需施予的转动力矩。该凸起锁点126在插入该锁点位置226B时,该凸起锁点126的第一拐角部1262与该定位卡勾226D的第二拐角部2262D在相接触的一侧上,此时第一拐角部1262与第二拐角部2262D之间通过限位关系可以增加结合的紧密度,有效避免高频振动造成松脱的情况。经由上述的机构上的配置,可以有效的减少该凸起锁点126锁入该锁点位置226B时所需旋转的角度及行程,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解锁位置226A至该锁点位置226B之间的距离可以缩减为大致该外环壁122周长长度的1/6(相当于旋转60度角),上述的角度及行程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同轴电连接器具高组装稳定性同时可避免电连接器误差的情况,并可快速的找到正确的角度锁固公端及母端,达到快速组装的效果;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的脚位以预留电连接器扩充的空间。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之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