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对板连接结构及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8374发布日期:2019-01-04 23:1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对板连接结构及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板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结构及相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相机的不断改良,其整机尺寸越来越小,内部PCB板框的布置越来越紧凑。为了减少相机内部的线缆连接,大量采用板对板插接的方式来实现电源、音频以及视频等各种信号的传输,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内部空间、减少整机体积、降低线缆成本、提高可装配性。其中,排针与排母的插接方式,因其选型多、价格便宜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排针与排母插合之前无法进行导向,通常需要将排母的插孔暴露在装配人员的视野范围内,才能保证插合到位。当排针与排母处于盲插状态时,存在错位的可能,从而损坏结构或者连接器件,造成严重后果。

现有盲插导向装置在实现时主要依靠上壳体和下壳体上的销与孔配合进行一次性盲插导向;例如,公开号为CN201112906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盲插定位导向结构,其用于接插板组件和机箱之间的连接,在接插板组件与机箱的连接面上设置凸伸的两导向销,以及与该两导向销相适配的导向套,用于在导向销和导向套适配时,保持接插板组件与机箱之间的电性插接。对于现有的一次准确定位,由于在装配时看不到需要装配的导向销和导向套,很难顺利的准确定位装配,一般还需要工装治具来协助装配。而且,这种盲插导向方式还可能在找准过程中损坏结构或者连接器件。

另外,公开号为CN20205896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盲插导向装置,包括上壳体、位于上壳体的盲插插座、下壳体、位于下壳体且与盲插插座位置对应的盲插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槽,位于上壳体的外沿;至少两个导向块,位于下壳体的外沿,每一个导向块对应其中一个导向槽设置,且其形状尺寸与对应导向槽的形状尺寸相匹配;至少两个销套,分别位于上壳体的盲插插座的周围;至少两个导向销,分别位于下壳体的盲插连接器的周围,每一个导向销对应其中一个销套设置,且导向销的直径与对应的销套的内径相匹配。虽然实现了盲插导向,但是使用大量插座本体外的结构限位和导向,其导向的能力不取决于连接器本身,而取决于外部结构导向的精度设计;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盲插插座要跟随上壳体运动,增加了插座与壳体的配合误差;

二、壳体上的多个定位销孔设计,增加了壳体加工成本,且大大加大了该结构布置所需要的空间,不适用内部空间十分紧凑的工业相机领域;

三、无法解决或者有效识别插座插头自身形变导致的盲插失败的情况,仍然存在因为插针变形而错位插入的可能性。

再者,公开号为CN20526492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盲插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盲插接头,连接器本体内部设置有插槽连接柱,连接器本体尾端螺纹连接设置有连接器底座,连接器本体上端开口内壁设置有螺纹,连接器本体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盲插接头。即定位及导向结构设计在连接器本体上,解决盲插问题的同时解决了接头自身变形等引起的错位插入问题;但是需要对公母接头进行定制,而且定制成本高,可选型号少,不利于规模化及个性化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结构及相机。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对板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板,具有第一插接件;

第二板,具有第二插接件;

定位件,与第二板的相对位置固定,用于对第一板进行定位;

导向件,与第二插接件的相对位置固定,用于对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插接配合进行导向。

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通过定位件和导向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对板连接时盲插不可靠的问题;结构紧凑,节省布置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件为具有导向口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贯穿导向口,以与第二插接件插接配合。通过导向口的设计使得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能准确地插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接件为公插接件,所述公插接件具有若干插针;相应地,所述第二插接件为母插接件,所述母插接件具有与所述插针一一对应以相互插接的插孔。通过插针与插孔的配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腔体的壁厚大于相邻插针的间距。可以防止插针错位插入插孔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口具有倒角结构。可以对第一插接件偏移后进行导向,提高盲插的准确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倒角结构为C角结构。可以对第一插接件偏移后进行平稳的导向。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件具有定位销,所述第一板具有与定位销相配的定位孔;或者,所述定位件具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板具有与定位孔相配的定位销。可以通过定位件与第一板的相互定位形成初定位及导向功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孔为腰形孔。成型便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均对应于所述定位件的中空结构。节约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均为PCB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板对板连接结构。有利于相机朝微型化发展。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通过定位件和导向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对板连接时盲插不可靠的问题;结构紧凑,节省布置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相机具有微型化发展的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板对板连接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板对板连接结构中的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包括第一PCB板1、定位件2、导向件4和第二PCB板6。其中,第一PCB板1为圆环结构,第一PCB板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具有沿径向内凹的定位孔8,定位孔8为腰形孔,使得定位准确且加工成型方便;另外,第一PCB板1上还开设有贯通左、右两侧的固定孔,便于与其它结构件固定,固定孔可以为螺纹孔;而且,第一PCB板1的前、后两侧还形成沿径向内凹的限位孔,便于第一PCB板的快速定位。第一PCB板的右侧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为公插接件,也称为公头7;具体地,公头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PCB板1上,另一端向右侧延伸并具有若干插针。

第二PCB板6为方形板状结构,其周边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可以为螺纹孔或螺栓孔,以便第二PCB板固定在其它结构件上。第二PCB板6的左侧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二插接件,第二插接件为母插接件,也称为母头5;具体地,母头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PCB板6上,另一端向左侧延伸并具有若干插孔;其中,插孔的数量与公头7的插针的数量相同,以使公头7的插针与母头5的插孔一一对应,从而进行插接配合。

定位件2的结构与第一PCB板1的结构相配;具体地,定位件2包括位于右侧的圆环状底壁和沿底壁的周边向左侧延伸的侧壁,底壁及其上的侧壁围设的空腔结构与第一PCB板1的结构适配,以使第一PCB板1能装配在空腔结构内,并使第一PCB板1与底壁贴合,此时,第一PCB板上的公头7与底壁的中空结构位置对应,从而使公头7贯穿定位件2,便于与母头5插接。为了使得第一PCB板1与定位件2的相对位置能快速定位,定位件2的空腔结构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定位销3,两个定位销3的位置和尺寸分别与第一PCB板上的两个定位孔8的位置和尺寸相配,以使定位销能插入定位孔实现快速定位。另外,定位件2上还开设有贯通左、右两侧的固定孔,便于与其它结构件固定,固定孔可以为螺纹孔;而且,定位件2的空腔结构的前、后两侧还设有限位销,与第一PCB板上的限位孔的结构和尺寸相配,辅助定位销与定位孔的快速定位。

导向件4为具有导向口41的腔体。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件4为长方体导向套座,其内部具有沿长方体导向套座高度方向贯通的导向通道,导向通道的左侧开口为导向口41,导向口41的周壁由外向内开设有C角结构,C角结构为倒45°角结构;C角结构对公头7上的插针形成导向作用,使插针导入母头5上的插孔,当C角结构对公头7上的插针的导向作用不足时,可以保证公头7上的插针无法顺利插入母头5上的插孔。而且,长方体导向套座的壁厚大于公头7上相邻插针的间距,可以保证公头7上的插针无法错位插入母头5上的插孔,从而提示装配者重新进行装配。另外,导向通道的右侧开口为装配口,便于将长方体导向套座套在母头5上,从而母头5内嵌在长方体导向套座的导向通道内,母头5的插孔对应于导向口41所处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的装配流程如下:长方体导向套座套在母头上,并与第二PCB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产品的壳体上;定位件与第二PCB板的相对位置确定后,通过螺钉固定在产品的壳体上;第一PCB板先通过定位孔与定位件的定位销进行初定位导入,当公头与母头接触前,若公头上的插针与母头上的插孔有偏移,则处于外围的插针会偏移到母头的轮廓面外,此时,长方体导向套座挡住了插针的偏移量,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长方体导向套座上的C角对公头上的插针形成导向作用,使插针导入母头上的插孔;其二、长方体导向套座上的C角对公头上的插针导向作用不足,导致插针无法顺利插入插孔,由于长方体导向套座的壁厚大于相邻插针之间的间距,插针无法错位插入,从而提示装配者重新进行装配。

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紧凑,定位孔设计到PCB板本体上,简化复杂的定位导向关系,提高装配精度;

(2)通用性强,不使用额外的结构定位及导向方式,节省PCB板布置空间;

(3)通过导向套座与母头的紧配合及自身壁厚的补偿,避免公头上的插针错位插入,可以有效识别插针自身形变导致的盲插失败问题,以及因错位插入导致的器件破损或者硬件短路烧板问题;

(4)成本低廉,让传统的无定位及导向结构的板对板插接能够应用在盲插领域,扩大了使用范围,可以替代现有高成本的专用盲插接插件,适用于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板对板接插部件,兼容性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相机具有微型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使得相机方便携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省略定位件的结构。

具体地,第一PCB板上的公头与第二PCB板上的母头直接通过套设在母头上的长方体导向套座进行导向。本实施例简化了板对板连接结构的结构。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相机具有微型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使得相机方便携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导向口的C角结构还可以为其它倒角结构。

具体地,导向口的周壁由外向内开设有倒60°角结构或倒30°角结构或倒15°角结构等,具体的倒角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应用范围广,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相机具有微型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使得相机方便携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孔与定位销所处客体的位置互换。

具体地,第一PCB板设有定位销,定位件具有定位孔,也可以通过第一PCB板上的定位销与定位件上的定位孔的相互定位形成初定位及导向功能。实现板对板连接结构的多样化。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相机具有微型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使得相机方便携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导向件也可以套设在公头上,母头与公头接触前,母头通过导向件的导向口进行导向以与公头的插针进行插接。实现板对板连接结构的多样化。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相机具有微型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使得相机方便携带。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公头与母头所处客体的位置互换。

具体地,第一PCB板设置母头,第二PCB设置公头。实现板对板连接结构的多样化。

其它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本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结构。本实施例的相机具有微型化发展的巨大潜力,使得相机方便携带。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上会有改变之处,而这些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