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1168发布日期:2018-12-18 21:4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备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



背景技术:

地质钻探施工作业通常是在野外山区进行露天作业,因此,钻井井场的防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避雷针可以把附近的雷电引到自身并传至地下,当雷电接近避雷针附近,向避雷针放电,其放电电流由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传入地下,从而避免建筑物和人身遭受雷击。但是由于野外钻探常常搬迁,常规避雷针在搬迁过程容易变形或损坏,不能满足多次拆卸、安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避雷针在搬迁过程容易变形或损坏,不能满足多次拆卸、安装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包括接闪器、绝缘体、支撑杆、支座和接地体;

所述绝缘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绝缘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接闪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丝扣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丝扣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丝扣连接,所述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所述接地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体外侧套有铜管;

所述接闪器通过所述引下线与所述接地体上的铜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闪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铜管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接闪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引下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铜管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引下线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带有螺孔和第一接线孔的铜板,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带有通孔和第二接线孔的铜板;

所述接闪器与所述螺孔丝扣连接,所述通孔焊接在所述铜管的管口处,所述引下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孔连接,所述引下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杆的肋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座的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接闪器为铜棒。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为高压瓷瓶或电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镀锌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体为带有尖端的钢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质钻探避雷针,包括接闪器、绝缘体、支撑杆、支座和接地体;绝缘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绝缘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可以有效固定绝缘体,使接闪器与支撑杆保持绝缘,接闪器与第一固定件丝扣连接,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丝扣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座丝扣连接,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避雷针的各组件之间多采用丝扣连接的组装方式,便于拆卸和安装,方便运输,不易损坏,可以满足野外钻探工作经常搬迁的需要,而且结构简单稳定,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多种钻塔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闪器;101、第一连接件;2、绝缘体;201、第一固定件;202、第二固定件;3、支撑杆;4、支座;401、肋板;402、螺孔;5、接地体;501、铜管;502、第二连接件;6、引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质钻探避雷针,包括接闪器1、绝缘体2、支撑杆3、支座4和接地体5;

所述绝缘体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01,所述绝缘体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02,所述接闪器1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01丝扣连接,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02丝扣连接,所述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4丝扣连接,所述接闪器1通过引下线6与所述接地体5连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件201和第二固定件202均为带有凹槽的钢板结构,可以通过螺栓螺母分别固定在绝缘体2的上下两端,将绝缘体2固定在第一固定件201和第二固定件202之间,结构稳定,接闪器1与第一固定件201丝扣连接,可以是在第一固定件201的顶端设置螺孔,或者在第一固定件201的顶端焊接有固定螺母,接闪器1的固定端与螺孔或固定螺母相匹配,同理,支撑杆3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202丝扣连接,也可以采用上述连接方式或者其他等效连接方式,支撑杆3的另一端与支座4丝扣连接,方便拆卸、安装。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地质钻探避雷针可以包括多个接地体5,接闪器1通过引下线6分别与各个接地体5连接,相邻接地体5之间通过铝线连接,形成接地网,减小接地电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质钻探避雷针,包括接闪器、绝缘体、支撑杆、支座和接地体;绝缘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绝缘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固定件,可以有效固定绝缘体,使接闪器与支撑杆保持绝缘,接闪器与第一固定件丝扣连接,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丝扣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座丝扣连接,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避雷针的各组件之间多采用丝扣连接的组装方式,便于拆卸和安装,方便运输,不易损坏,可以满足野外钻探工作经常搬迁的需要,而且结构简单稳定,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多种钻塔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述接地体5外侧套有铜管501;

所述接闪器1通过所述引下线6与所述接地体5上的铜管501连接。

具体地,在接地体5外侧设置铜管501,接闪器1通过引下线6与接地体5连接,具体可以是接闪器1通过引下线6与接地体5上的铜管501连接,减小接地电阻,提高避雷针的导电性能。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述接闪器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01,所述铜管50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02;

所述接闪器1通过第一连接件101与所述引下线6的一端连接,所述铜管501通过第二连接件502与所述引下线6的另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1采用焊接或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在接闪器1上,第二连接件502采用焊接或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在铜管501上,接闪器1通过第一连接件101和引下线6连接,铜管501通过第二连接件502和引下线6连接,连接方便。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述第一连接件101为带有螺孔和第一接线孔的铜板,所述第二连接件502为带有通孔和第二接线孔的铜板;

所述接闪器1与所述螺孔丝扣连接,所述通孔焊接在所述铜管501的管口处,所述引下线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线孔连接,所述引下线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线孔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1通过螺孔固定在接闪器1和第一固定件201之间,为防止第一连接件101意外脱落,可以在接闪器1上端拧入螺母进行固定,第二连接件502通过通孔焊接在铜管501的管口处,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用于连接引下线6,采用铜板作为连接件,电阻较低,而且接触性能良好。具体可以是,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502均采用尺寸为60mm×40mm×4mm的铜板,第一连接件101上的螺孔孔径为φ20mm,第一接线孔孔径为φ20mm,第二连接件502上的通孔孔径为φ20mm,第二接线孔孔径为φ20mm。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述支座4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杆3的肋板401。

具体地,支座4可以是尺寸为200mm×400mm×5mm的钢板,在支座4上焊接两个以上肋板401进行加固,可以防止支撑杆3发生歪斜,还具有卡位作用,便于支撑杆3下端垂直拧入支座4中,能够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述支座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座4的螺孔402。

具体地,将螺孔402对准塔头上预留的地脚螺栓安装支座4,上螺丝进行固定,并做防松动处理,使避雷针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结构稳定,而且便于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接闪器1为铜棒。

具体地,接闪器1采用直径为φ20mm的铜棒,导电性能好,接引端可以设置为针尖状,利于接引雷电,固定端设有螺纹,方便进行丝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2为高压瓷瓶或电木。

具体地,高压瓷瓶和电木的击穿电压都大于10KV,使接闪器1与支撑杆3之间保持绝缘,保证雷电通过引下线6和接地体5传入地下,从而保护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体遭受雷击。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3为镀锌钢管。

具体地,支撑杆3可以采用尺寸为φ48mm×4mm×2000mm的镀锌钢管,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还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和稳定性,能够避免被引下线6拖扯导致支撑杆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体5为带有尖端的钢棒。

具体地,接地体5采用尺寸为φ20mm×1200mm的钢棒,尖端长度不小于30mm,使钢棒易于敲击入地,为降低钢棒电阻,可以在钢棒外侧设置尺寸为φ25mm×2mm×1000mm的铜管501,铜管501长度小于钢棒长度,使钢棒上端漏出,方便对钢棒进行敲击施力。接地体5埋设位置必须选在没有人员活动的区域,当避雷针设有三个接地体5时,挖出三个30cm的深坑,三个深坑呈正三角形分布,两两间隔为5m,形成局部接地网,分别在坑内将长度为1200mm的接地体5敲击入地1m,再将饱和浓度盐水分别倒入坑内,使盐水能够沿接地体5渗到底端,每两个接地体5之间使用铝线连接,并采用螺丝双帽做防松动处理,测试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5Ω即合格,若不合格可继续向接地体5周围加盐水,合格之后在接地网所在位置进行圈定、隔离和标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