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钝化载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9090发布日期:2018-12-07 21:4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钝化载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钝化载板。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电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发电效率是评价光伏电池优劣的重要参数,通过在电池片背面设置镀层,能够提高电池片背面的反射率,进而提高其发电效率。这种在电池片背面设置镀层的加工工艺称为背钝化。

现有技术将电池片背面朝上放置在载板上,并在载板上表面加入镀膜介质,镀膜介质能够在电池片的背面产生镀层。但镀膜介质能够从载板的边缘流入载板下方,并从下方与电池片接触,在电池片的正面形成镀层,该现象称为绕镀现象。绕镀现象严重影响电池片的合格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

因此,如何避免绕镀现象发生,提高电池片的合格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钝化载板,其能够避免绕镀现象发生,提高电池片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钝化载板,包括板状的载板本体,所述载板本体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用以放置电池片的窗口,所述载板的两侧设有垂直于所述载板本体、用于防止镀膜介质与电池片背面接触的挡条。

优选地,所述载板本体呈矩形、且水平设置,所述挡条为两条、且分别位于载板本体相对两侧的侧部下方,两所述挡条均平行于所述载板本体侧边,两所述挡条的两端与所述载板本体另外两条侧边平齐。

优选地,所述挡条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部与所述载板本体密封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下部沿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挡板。

优选地,所述载板本体与所述挡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载板本体的侧部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部设有竖直方向贯穿的沉头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载板本体的侧边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所述水平挡板靠近所述载板本体边缘的侧边与所述连接部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优选地,所述水平挡板远离所述载板本体边缘的侧边与所述连接部间具有第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窗口与所述侧边间的最小距离。

优选地,所述挡条为石墨挡条。

优选地,所述挡条与所述载板本体间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钝化载板包括载板本体,载板本体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片的窗口,电池片背面朝上放置于窗口中。对电池片进行背钝化时在载板本体上加入镀膜介质,镀膜介质能够在电池片的背面形成镀层,提高电池片背面的反射率。载板本体的侧部还设有挡条,挡条垂直于载板本体,从载板本体的侧部阻挡镀膜介质,避免其进入载板本体的下方,使其无法与电池片的正面接触,进而避免绕镀现象的发生,提高电池片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载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载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钝化载板,如图1所示,包括板状的载板本体1,载板本体1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窗口,电池片背面朝上放置于窗口上,载板的侧部设有垂直于载板本体1的挡条2,挡条2用于防止镀膜介质与电池片背面接触。

载板本体1通常由石墨材料制成,载板本体1通常呈矩形、且水平设置,载板本体1可设置多个窗口,现有技术中常用的4*6载板或5*6载板分别设有24个窗口和30个窗口。以5*6载板为例,载板本体1上设有5列窗口,每列有6个窗口,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改变窗口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挡条2位于载板本体1的侧部,用于阻挡镀膜介质,挡条2可为两条或四条。当挡条2为两条时,位于载板本体1相对两侧的侧部下方,全部窗口均位于两挡条2之间,挡条2的两端延伸至载板本体1另外两侧的边缘;当挡条2为四条时,四条挡条2围成矩形,全部窗口位于该矩形中。当然挡条2也可为其他数量,只要能够将全部窗口围绕在挡条2之中,避免镀膜介质与从载板本体1下方接触窗口即可。

现有技术中镀膜介质通常为气态,挡条2应具有预设高度L1以阻挡镀膜介质逸入载板本体1下方,挡条2的预设高度L1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定。挡条2与载板本体1可通过粘接、螺栓连接或铆接等方式密封连接,挡条2优选由石墨材质制成,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他不易被镀膜介质腐蚀的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载板本体1的侧部设有挡条2,挡条2能够阻挡镀膜介质,避免其与电池片的正面接触,进而避免绕镀现象的发生,提高电池片的合格率。

具体的,载板本体1呈矩形,矩形的载板本体1具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短边所在的侧部下方设有用于支撑载板本体1的支撑部,两挡条2均平行于载板本体1长边,且挡条2的两端分别与载板本体1的两条短边平齐,两挡条2与两支撑部围成环状结构,全部窗口均位于该环状结构中,环状结构能够阻挡镀膜介质,避免绕镀现象发生。

可选的,挡条2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连接部21,连接部21的上部与载板本体1密封连接,具体的,载板本体1与挡条2通过螺栓连接,载板本体1的侧部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连接部21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沉头孔,螺栓3依次穿过沉头孔和通孔并与螺母配合对挡条2和载板本体1进行固定。载板本体1与挡条2通过螺栓3连接,当载板本体1或挡条2损坏时,可以将损坏的部分拆除并更换,提高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

由于镀膜介质通常为气体,其可能在气流的带动下越过挡条2而与电池片接触,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连接部21的下部沿水平方向设有水平挡板22,水平挡板22能够阻挡向上的气流,从而进一步避免绕镀现象的发生。水平挡板22与连接部21可通过螺栓连接或粘接等方式相连,当然水平挡板22与连接部21也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由于镀膜介质通常为气体,气体流动所产生的扰流可能会绕过挡条2造成电池片绕镀。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连接部21与载板本体1的侧边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L2,水平挡板22靠近载板本体1边缘的侧边与连接部21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L3,载板本体1、连接部21和水平挡板22在载板本体1侧部的下方形成朝向远离载板本体1方向的槽体,气流经过槽体时产生涡流,会使气流向远离载板本体1的方向流动,从而避免绕流造成的绕镀问题。另外,第二预设距离L3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距离L2,当第二预设距离L3大于第一预设距离L2时可以进一步阻止气流进入载板本体1的下方。

另外,靠近载板本体1边缘的窗口与连接部21间的距离为最小距离L4,水平挡板22远离载板本体1边缘的侧边与连接部21间具有第三预设距离L5,第三预设距离L5大于最小距离L4,即水平挡板22延伸至窗口的下方,从而隔离窗口与镀膜介质,避免绕镀现象发生。

可选的,为提高挡条2与载板本体1间的密封性,挡条2与载板本体1间设有密封垫,密封垫可选用石墨密封垫,螺栓3通过对载板本体1和挡条2施加预紧力,使二者压紧石墨密封垫,避免镀膜介质从二者之间的缝隙中泄露至载板本体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与载板本体1的边缘具有第一预设距离L2,水平挡板22靠近载板本体1边缘的侧边与连接部21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L3,载板本体1、连接部21和水平挡板22在载板本体1侧部的下方形成朝向远离载板本体1方向的槽体,使从载板本体1边缘流下的镀膜介质向远离载板本体1的方向流动,避免其与电池片正面接触,造成电池片绕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背钝化载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