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8810发布日期:2019-01-22 22:3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型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特别涉及一种船型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用于接通和断开电路,控制照明灯等电气设备,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触摸开关、按钮开关、船型开关等。目前,船型开关的按钮内侧常常会设置氖灯、LED灯等发光组件,以便于夜间人们快速找寻到开关的位置。

公开号为CN10463772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跷板开关,包括开关外壳体,开关外壳体内安装有静端子、动端子和灯座,静端子上方设置有银触点,动端子上方设置有跷板,灯座下方通过孔套设置有弹簧和滑柱,弹簧的弹力将滑柱压在跷板上,灯座上方安装有按钮和与弹簧连接的指示灯,所述的动端子上方设置有跷板支架,跷板支架顶部设置有凸起,跷板下方设置有与跷板支架上的凸起匹配的凹槽,凸起顶在凹槽内。

上述跷板开关将指示灯设置在灯座和按钮之间,指示灯的引脚与弹簧连接,弹簧将滑柱顶住跷板,跷板再与端子连接,进而使得指示灯通电亮起。但是电流从端子到指示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个导电介质,容易出现接触不良而无法正常亮灯的问题,并且指示灯经常随按钮摆动,引脚和弹簧之间的连接容易发生松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型开关,按钮内侧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的引脚直接与插片端子连接,不容易发生故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型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侧设置有底座、上侧铰接有按钮,所述底座中部穿设有多个插片端子,所述底座内侧设置有与插片端子接触并与按钮配合的跷板,所述底座内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侧设置有带有两个引脚的指示灯,所述底座穿设有接线插片,两个所述引脚穿过安装座并分别与接线插片和插片端子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固定在底座上,因此指示灯故障损坏后,仅需将底座将壳体上拆下便能对其进行检修或更换,轻松便捷;引脚直接与插片端子连接,并且开关使用过程中指示灯无需跟随按钮摆动,因此引脚和接线插片、插片端子之间的连接不容易发生松动,不容易发生故障;开关装配时先将指示灯安装在底座上并直接将引脚与接线插片和插片端子连接,再将底座插入壳体中即可,相对于指示灯安装在壳体或按钮上的方式,装配环节少,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指示灯和接线插片均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插片端子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指示灯分别对应于按钮两侧,夜间亮起时不仅能帮助人们快速找到开关的位置,还能便于判断按钮开和关的位置,进而便于人们直接按下而无需在按钮上摸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钮包括摆动壳,所述摆动壳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指示槽,两个所述指示槽形状不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区分开和关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摆动壳内表面对应于指示槽处设置有透光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光槽处的摆动壳壁厚小,便于指示灯的光线透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摆动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块,所述壳体两个相对内壁均设置有供铰接块卡入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块朝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斜面,所述底座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壳体两个相对内壁均设置有供卡块卡入的卡孔,所述卡块呈三角状且倾斜面朝向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和按钮均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便于底座拆下,进而便于更换故障的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中部设置有供按钮穿过的空腔,所述限位框两侧均设置有供指示灯的亮光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朝向底座的开口处设置有供安装座卡入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受到固定槽的固定,进而使得底座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加强,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侧设置有供指示灯卡入的半圆槽,所述通孔的长度小于指示灯的长度,所述通孔两个相对内壁均设有呈半圆形且与固定槽连通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受到限位槽的限位而不容易移动,进而避免运输过程中开关剧烈晃动而导致引脚和插片端子之间连接松动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外侧设置有供引脚伸出至底座侧边的连接槽,所述底座侧边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有分断孔,所述底座外侧固定连接有绕脚柱,用于连接所述接线插片的引脚直接缠绕在接线插片上,用于连接所述插片端子的引脚依次通过连接槽、分断孔和绕脚柱后缠绕在插片端子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脚和插片端子、接线插片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插片和用于连接引脚的插片端子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夹紧引脚的夹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脚和插片端子、接线插片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加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指示灯为氖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氖灯具有较长的寿命,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指示灯固定在底座上且底座和壳体之间卡接,将底座拆下便能对指示灯进行检修或更换,轻松便捷;引脚直接与插片端子连接,并且开关使用过程中指示灯无需跟随按钮摆动,因此引脚和接线插片、插片端子之间的连接不容易发生松动,不容易发生故障;相对于指示灯安装在壳体或按钮上的方式,指示灯直接安装在底座上的装配环节少,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底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底座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铰接孔;12、卡孔;13、限位框;131、空腔;132、通孔;133、固定槽;134、限位槽;2、底座;21、安装座;211、半圆槽;22、卡块;23、连接槽;24、挡板;241、分断孔;25、绕脚柱;3、按钮;31、摆动壳;311、指示槽;312、透光槽;313、铰接块;3131、卡接斜面;4、指示灯;41、引脚;5、插片端子;6、接线插片;7、跷板;8、夹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船型开关,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下侧卡接有底座2、上侧铰接有按钮3。底座2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1,安装座21上侧设置有半圆槽211,半圆槽211内放置有指示灯4。夜间,指示灯4能够亮起,进而便于人们快速找寻到开关的位置。指示灯4为氖灯,氖灯具有较长的寿命,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

如图2所示,底座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22,壳体1两个相对内壁均设置有供卡块22卡入的卡孔12,卡块22呈三角状且倾斜面朝向按钮3。底座2通过卡接的方式与壳体1连接,因此底座2能够拆下,进而便于对指示灯4进行检修或更换。

如图2、图3所示,按钮3包括卡入壳体1的摆动壳31,摆动壳3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铰接块313,壳体1两个相对内壁均设置有供铰接块313卡入的铰接孔11,铰接块313朝向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斜面3131。底座2中部穿设有两组插片端子5,一组插片端子5为三个。底座2内侧设置有两个V形的跷板7,两个跷板7分别对应于两个插片端子5,跷板7中部与中间的插片端子5抵触。摆动壳31朝向跷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应于每个跷板7的触脚,摆动壳31能够绕铰接块313小幅度摆动,进而使得触脚与跷板7触碰,跷板7一端被压下而与插片端子5抵触,从而实现开或关。

如图3、图4所示,指示灯4带有两个引脚41,两个引脚41穿过安装座21而伸出至底座2外侧。底座2于安装座21背离插片端子5的一侧穿设有接线插片6,接线插片6靠近引脚41,其中一引脚41伸出至底座2外侧后缠绕在接线插片6上。底座2外侧设置有供另一引脚41伸出至底座2侧边的连接槽23,底座2侧边固定连接有挡板24,挡板24远离接线插片6的一侧设置有分断孔241。底座2外侧于分断孔241和插片端子5之间固定连接有绕脚柱25。引脚41穿出至底座2外侧时先卡入连接槽23,再从挡板24朝向按钮3的一侧绕过,接着从分断孔241处穿出,然后绕过绕脚柱25,最后缠在插片端子5上。指示灯4的两个引脚41分别缠绕在距离较近的接线插片6上以及远离该接线插片6的插片端子5上,连接稳定性好。引脚41直接与接线插片6、插片端子5连接,并且开关使用过程中指示灯4无需跟随按钮3摆动,因此不容易发生故障。

如图4、图5所示,接线插片6和用于连接引脚41的插片端子5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用于夹紧引脚41的夹紧块8。工厂装配开关时,先将引脚41从夹紧块8处绕过,再通过冲压夹紧块8的方式,使得引脚41被压紧,连接紧密且不容易松动。

如图6所示,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3,限位框13中部设置有供按钮3的触脚穿过的空腔131,限位框13两侧均设置有供指示灯4的亮光穿过的通孔132,通孔132朝向底座2的开口处设置有供安装座21卡入的固定槽133。通孔132的长度小于指示灯4的长度,通孔132两个相对内壁均设有呈半圆形且与固定槽133连通的限位槽134。指示灯4受到限位槽134的限位而不容易移动,进而避免运输过程中开关剧烈晃动而导致引脚41和插片端子5之间连接松动的麻烦。

如图2、图7所示,摆动壳31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指示槽311,两个指示槽311分别呈两条横杠状和一条横杠状,进而便于人们区分开和关的位置。摆动壳31内表面对应于指示槽311处设置有透光槽312,透光槽312处的摆动壳31壁厚小,便于指示灯4的光线透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