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励脱扣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1880发布日期:2018-12-14 22:5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分励脱扣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安全使用领域,尤其是涉及断路器用的一种分励脱扣器结构。



背景技术:

分励脱扣器是一种远距离操纵分闸的附件,在现有的技术中,分励脱扣器中的线圈大部分采用人工调节,单机绕制而成,且线圈引出线需要人工焊接与包扎,又费时又耗费大量的人工,从而导致绕制线圈的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目前市场的需求。分励脱扣器的断电系统是通过微动开关的切换来保证的,可目前现有的线圈引线与微动开关的连接主要依靠人工剥线焊接来完成的,存在可靠性及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其生产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及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安装导线长度不一致,导致线圈种类繁多,不利于生产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进行组装同时线圈使用的种类较少的分励脱扣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励脱扣器结构,包括磁轭以及位于磁轭上的线圈,所述线圈上伸出两引脚,在两个所述的引脚上设置线路板,在所述的线路板上设置微动开关,在所述的线路板上设有用于线圈与微动开关电连接的印刷电路。

进一步具体的,两个所述的引脚与线路板采用焊接的形式固定。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微动开关采用贴片工艺固定在线路板上。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线路板为刚性板或者柔性板。

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线路板上设置供两个所述的引脚插入的接线孔。

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线路板上设置供两个所述的引脚插入的槽孔,所述的槽孔在线路板的一侧边开口,所述的引脚从线路板的侧边进入槽孔。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线路板与所述的引脚采用卡扣结构快速连接。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卡扣结构包括在引脚尾部成型带有台阶的凸起以及位于槽孔内的防退件,所述的防退件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并与印刷电路导通。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线路板为矩形、圆形、菱形以及三角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磁轭由四个侧板围绕而成并形成可供线圈放入的放置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快速方便的进行组装;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成本低,工作稳定性能强;线圈绕制自动化程度高,配合自动焊接与检测设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通用性强,选配不同线圈就能满足现有市场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扣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磁轭; 2、线圈; 3、引脚; 4、线路板; 5、微动开关; 6、槽孔; 7、凸起; 8、防退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分励脱扣器结构,包括磁轭1以及位于磁轭1上的线圈2,所述线圈2上伸出两引脚3,在两个所述的引脚3上设置线路板4,在所述的线路板4上设置微动开关5,在所述的线路板4上设有用于线圈2与微动开关5电连接的印刷电路。引脚3固定于线路板4上,其固定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焊接、铆接以及卡扣结构的方式,现在最多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既能很好的进行固定,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磁轭1由四个侧板围绕而成并形成可供线圈2放入的放置腔,线圈2通过螺钉固定在放置腔内。

微动开关5固定与线路板4上,并使得微动开关3伸出的引线固定于线路板4的印刷电路上;为了能够方便快捷的安装微动开关5,微动开关5采用贴片工艺固定在线路板4上,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线路板4与引脚3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在线路板4上开连接孔或者槽孔来实现,连接孔能够方便引脚从垂直线路板4方向插入,方便空间较大时连接;槽孔6在线路板4的一侧边开口,所述的引脚3从线路板4的侧边进入槽孔6,此种方式适合安装空间较小时连接。

如图2所示线路板4与引脚3之间可以实现卡扣连接,卡扣结构包括在引脚尾部成型带有台阶的凸起7以及位于槽孔6内的防退件8,所述的防退件8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并与印刷电路导通;防退件8在槽孔7内向外侧倾斜,引脚3的凸起7顺着防退件8的方向插入槽孔7内,在完全插入之后,防退件8的顶部卡在凸起7处的台阶上,能够防止引脚3退出槽孔6,同时防退件8具有导电功能,通过印刷电路与微动开关5电连接。

线路板4可以采用刚性的PCB板制作而成,也可以采用柔性板制作而成,目的是实现快速的组装,而线路板4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各种形状,最主要采用的形式为矩形、圆形、菱形以及三角形等,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各种形状形成不规则的形状。

整个安装制作过程为,磁轭1与线圈2的组装,同时线路板4与微动开关5通过贴片工艺进行组装,之后将线路板4与线圈2的引脚3进行固定,实现分励脱扣器的全部安装;方便实现标准化制备,所使用的线圈2其绕制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用性强,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选配不同的线圈2及时变更生产种类,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