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亮度调节组件及激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550发布日期:2019-01-18 19:3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激光亮度调节组件及激光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亮度调节组件及激光器。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从军用到民用,从科研到教学,从工业到农副业等众多领域。而与此同时,在工程应用中,对激光器的可靠性、工程化、稳定性、可装配型、多功能性、操作方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单一脉宽激光输出在很多场合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应用需求。目前实现脉宽可调协的方案主要是在激光谐振腔外通过斩波开关来实现,该脉宽可调谐的方案具有几点不足:首先,该方案只能实现在原有激光谐振腔输出脉宽的前提下,向短脉宽斩波而不能向长脉宽方向斩波,即脉宽只能变短,不能变长;其次,斩波是以能量的巨大浪费为代价而获得的,例如,要实现从50纳秒的谐振腔脉冲输出变成5纳秒脉冲输出,就要浪费10倍的能量,而这部分能量是通过偏振片反射到腔内的接收装置中,这样在做大功率或大能量的斩波时,还可能使得接收装置被大能量的强激光打起灰来或者使接收装置极度受热,影响整机的稳定;再有,斩波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克尔盒驱动电源,该电源不仅要实现与振荡级输出脉冲的延时同步,而且还要保证上升沿和下降沿的速度足够快,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机的复杂性,降低了可靠性,并增加了成本。

目前,用于改变激光光束功率大小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通过改变激光器注入功率的大小来改变输出激光功率的大小,该类方法存在激光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的缺点,因此完成调节功率所需时间比较长。第二类是通过外光路的衰减装置来改变输出激光功率的大小,衰减装置大多是多级不同透射率器件,该类存在不能连续调节激光功率的缺点,因此不容易找到最佳工艺参数,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对于一些规模化型应用来说,能够快速完成功率调节和连续调节功率是两项基本要求,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亮度调节组件,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器的亮度不可连续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激光亮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

所述第一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相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所述激光器相连接,且可绕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中心连线转动;

或,

所述第一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所述激光器相连接,且可绕所述第一偏振片和所述第二偏振片的中心连线转动;

所述第二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所述激光器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

所述第一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具内与所述激光器相连接;

所述第二偏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具内与所述第一夹具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

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激光器相连接;

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第一夹片相连接;

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形成容纳所述第一偏振片的第一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三夹片和第四夹片;

所述第三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相连接;

所述第四夹片与所述第三夹片相连接;

所述第三夹片和所述第四夹片形成容纳所述第二偏振片的第二容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片上设置有指示箭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夹片上设置有透光率或输出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激光亮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第一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相固定连接,第二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相连接,且可绕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的中心连线转动,或,第一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相连接,且可绕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的中心连线转动,第二偏振片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相固定连接。

由于偏振片具有对入射光具有遮蔽和透过的功能,因此第一偏振片对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实现某一个方向的激光的通过,通过旋转第二偏振片实现对通过第一偏振片的激光在第二偏振片透射方向上的分量的改变,实现对激光的亮度的调节。

在使用时,第一种方式,第一偏振片为固定偏振片,第二偏振片为旋转偏振片,以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的中心连线为旋转轴,第二偏振片绕旋转轴转动,根据马吕斯定律,激光器产生的激光光强为I0,经过第一偏振片的激光为I1,经过第二偏振片的激光为I2,α为第一偏振片透射方向与第二偏振片透射方向的夹角,

I2=I1(cosα)2,可算出,

通过第二偏振片的旋转实现激光器的最终透射光强从0至激光器光强的二分之一之间的连续调节,该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对现有的激光器进行操作,在日间使用时,需将激光调亮,在夜间使用时,需将激光调暗,使用者可根据环境所需调节光强以防激光过亮伤害眼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还包括激光模组、笔管和按键;

所述按键与所述激光模组相连接用于启闭所述激光模组;

所述笔管与所述激光模组的出光端相连接;

所述激光亮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笔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笔管与所述激光模组相螺接或卡接。

该激光器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所具有的优势相同,除此之外,将激光亮度调节组件设置于一个独立的装置,可与激光器的出光端相连接,方便用户在使用时进行调节,也可不使用该装置,激光亮度调节组件的独立设置,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用户可根据环境所需选择是否采用激光亮度调节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的第二偏振片为旋转偏振片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的第一偏振片为旋转偏振片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标:1-第一偏振片;2-第二偏振片;3-激光器;4-第一夹具;5-第二夹具;6-笔管;7-转接环;41-第一夹片;42-第二夹片;51-第三夹片;52-第四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亮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

第一偏振片1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固定连接;

第二偏振片2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连接,且可绕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中心连线转动;

或,

第一偏振片1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连接,且可绕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中心连线转动;

第二偏振片2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固定连接。

该激光亮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第一偏振片1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固定连接,第二偏振片2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连接,且可绕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中心连线转动,或,第一偏振片1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连接,且可绕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中心连线转动,第二偏振片2通过夹具组件与激光器3相固定连接。

由于偏振片具有对入射光具有遮蔽和透过的功能,因此第一偏振片1对激光器3发出的激光实现某一个方向的激光的通过,通过旋转第二偏振片2实现对通过第一偏振片1的激光在第二偏振片2透射方向上的分量的改变,实现对激光的亮度的调节。

在使用时,第一种方式,第一偏振片1为固定偏振片,第二偏振片2为旋转偏振片,以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中心连线为旋转轴,第二偏振片2绕旋转轴转动,根据马吕斯定律,激光器3产生的激光光强为I0,经过第一偏振片1的激光为I1,经过第二偏振片2的激光为I2,α为第一偏振片透射方向与第二偏振片透射方向的夹角,

I2=I1(cosα)2,可算出,

通过第二偏振片2的旋转实现激光器3的最终透射光强从0至激光器3光强的二分之一之间的连续调节,该装置成本低,结构简单,便于对现有的激光器3进行操作,在日间使用时,需将激光调亮,在夜间使用时,需将激光调暗,使用者可根据环境所需调节光强以防激光过亮伤害眼睛。

在实际使用中,激光器3可用于剖面的测量或直线的校准,激光器所输出的激光亮度越高时,光线较粗,在测量时,精度低,容易导致误差,通过第一偏振片和第二偏振片将亮度调低,光线会逐渐变细,以此来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减小误差。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4,其中,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

第一偏振片1设置于第一夹具4内与激光器3相连接;

第二偏振片2设置于第二夹具5内与第一夹具4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夹具4包括第一夹片41和第二夹片42;

第一夹片41与激光器3相连接;

第二夹片42与第一夹片41相连接;

第一夹片41和第二夹片42形成容纳第一偏振片1的第一容纳腔。

进一步的,第二夹具5包括第三夹片51和第四夹片52;

第三夹片51与第二夹片42相连接;

第四夹片52与第三夹片51相连接;

第三夹片51和第四夹片52形成容纳第二偏振片2的第二容纳腔。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分别通过第一夹具4和第二夹具5进行固定,第一偏振片1通过第一夹片41和第二夹片42与激光器3相连接,第二偏振片2通过第三夹片51和第四夹片52与第一夹具4相连接,当第一偏振片1为固定偏振片,第二偏振片2为旋转偏振片时,第一夹片41与激光器3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和卡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第一夹片41与第二夹片4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和卡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第三夹片51与第四夹片5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和卡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第二夹片42与第三夹片5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例如通过转接环7相连接,使得第二夹具5可相对第一夹具4转动,即相对激光器3转动,实现对激光器3最终透射光强的调节,同理,当第二偏振片2为固定偏振片,第一偏振片1为旋转偏振片时,第一夹片41与第二夹片4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和卡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第三夹片51与第四夹片5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和卡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但不限于上述连接方式,第一夹片41与激光器3之间的连接方式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第二夹片42与第三夹片5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例如通过转接环7相连接,使得第一夹具4可相对第二夹具5转动,即相对激光器3转动,实现对激光器3最终透射光强的调节。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其中,第二夹片42上设置有指示箭头。

进一步的,第三夹片51上设置有透光率或输出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一偏振片1为固定偏振片,第二偏振片2为旋转偏振片时,在第一夹具4上标记有指示箭头,在第二夹具5上标记有透光率或输出功率,当第二偏振片2为固定偏振片,第一偏振片1为旋转偏振片时,在第二夹具5上标记有指示箭头,在第一夹具4上标记有透光率或输出功率,可旋转的偏振片旋转时,可将想要实现的激光强度所对应的透光率或输出功率旋转至与指示箭头相重合,打开激光器3,即可得到所需的光强的输出。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器3,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还包括激光模组、笔管6和按键;

按键与激光模组相连接用于启闭激光模组;

笔管6与激光模组的出光端相连接;

激光亮度调节组件设置于笔管6中。

进一步的,笔管6与激光模组相螺接或卡接。

该激光器3所具有的优势与实施例1所提供的激光亮度调节组件所具有的优势相同,除此之外,将激光亮度调节组件设置于一个独立的装置,可与激光器3的出光端相连接,方便用户在使用时进行调节,也可不使用该装置,激光亮度调节组件的独立设置,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用户可根据环境所需选择是否采用激光亮度调节组件。

实施例3

第一偏振片1和第二偏振片2的组合不仅可以应用于激光器3的最终透射光强的调节,同样适用于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尤其是LED光源,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