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0V低起辉荧光冷阴极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586发布日期:2019-06-26 01:1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60V低起辉荧光冷阴极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阴极放电管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60V低起辉荧光冷阴极放电管。



背景技术:

常规的荧光冷阴极放电管起辉电压为85VAC,主要用于220VAC或380VAC电压中,并且常规的荧光冷阴极放电管中的两电极设置通常是平行结构设置,两电极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mm;而当该荧光冷阴极放电管应用于110VAC电压时,由于冷阴极放电管在燃点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起辉电压会不断升高,当超过110V时,冷阴极放电管就不亮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60V低起辉荧光冷阴极放电管。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60V低起辉荧光冷阴极放电管,包括管壳;所述的管壳内设置有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填充有稀有气体,并且该密封空间内还安装有两根电极;并且两电极还延伸安装有伸出到管壳外部的引出线;两根所述的电极呈锥形结构安装,两电极底部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5mm,而两电极顶部之间的间距设置为0.3-0.5mm;并且所述电极的直径设置为0.5-1.0mm。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极的基体材料为镍,并且两电极中的阴极电极还加入稀有金属W,形成Ni-Ba-W阴极。

作为优选,为了增加整体结构的密封性和强度,管壳设置为含铅玻璃或高钡无铅玻璃制作的管壳。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空间内填充的稀有气体设置为三元或四元稀有混合气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出线设置为杜美丝或钢包铜丝制作而成的引出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将原先平行安装的两电极设置为锥形结构,并相应设置两电极的底部间距为1.5mm,顶部间距为0.3-0.5mm,通过缩小两电极的顶部间距可以有效的降低起辉电压;并且将原本采用Ni-Ba的阴极电极加入适量的稀有金属W其表面进行Ni-Ba处理和活化,使其形成Ni-Ba-W阴极,可以有效的降低阴极电子逸出功,易于电子发射,能有效的降低起辉电压;本装置经过上述两种结构的改进后,其寿后起辉电压小于95VAC,不会随着燃点时间的延长而失效,能很好的适用于110VAC使用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60V低起辉荧光冷阴极放电管,包括管壳1;所述的管壳1内设置有密封空间2;该密封空间2内填充有稀有气体3,并且该密封空间2内还安装有两根电极4;并且两电极4还延伸安装有伸出到管壳1外部的引出线5;两根所述的电极4呈锥形结构安装,两电极4底部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5mm,而两电极4顶部之间的间距设置为0.3-0.5mm;并且所述电极4的直径设置为0.5-1.0mm。

所述的电极4的基体材料为镍,并且两电极4中的阴极电极还加入稀有金属W,形成Ni-Ba-W阴极;所述的管壳1设置为含铅玻璃或高钡无铅玻璃制作的管壳;所述的密封空间2内填充的稀有气体3设置为三元或四元稀有混合气体;所述的引出线5设置为杜美丝或钢包铜丝制作而成的引出线。

本实用新型中将原先平行安装的两电极设置为锥形结构,并相应设置两电极的底部间距为1.5mm,顶部间距为0.3-0.5mm,通过缩小两电极的顶部间距可以有效的降低起辉电压;并且将原本采用Ni-Ba的阴极电极加入适量的稀有金属W其表面进行Ni-Ba处理和活化,使其形成Ni-Ba-W阴极,可以有效的降低阴极电子逸出功,易于电子发射,能有效的降低起辉电压;本装置经过上述两种结构的改进后,其寿后起辉电压小于95VAC,不会随着燃点时间的延长而失效,能很好的适用于110VAC使用条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