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516发布日期:2019-01-04 23:11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



背景技术:

整个移动通信行业正从人与人的联接,转向人与物、物与物的联接,即万物互联。当今社会是网络与信息交互的时代,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的天线无处不在,如常见的室外基站天线和室内室分天线等。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位于室内的数据处理变得愈发重要,如办公楼、体育中心、飞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室内场所,都会安装一定数量的室分天线以保证信号的正常接收和发射。

目前,运营商采用的室内天线通常为传统的无源室分天线,无源室分天线本身能够通过振子辐射单元接收和发射信号。但是这种天线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无监控的状态,无法实时掌握天线是否工作异常。当天线发生故障时,只能通过使用者的使用端出现信号异常,来判断负责该区域信号接收发射的室分天线可能故障,无法瞬时得到信号异常提示。

如今,人们对信号的稳定性、连续性的需求不断提升,这种滞后的天线故障监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尤其对于一些特殊使用场景和人流密集地区,迫切需要引入一种通过有源组件,实现对室分天线工作状态进行智能化实时监控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能够实现室分射灯天线的可监控化,具备功率检测能力,且结构紧凑,方便安装。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与后壳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有底板,有源组件和无源组件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有源组件包括供电组件和监控组件,监控组件可对无源组件进行监控,供电组件可给监控组件供电。

进一步,底板位于容纳空间的中间位置,与前壳平行设置,有源组件设置在底板与后壳之间,无源组件设置在底板与前壳之间。

进一步,供电组件包括电源和固定翻边,固定翻边为底板翻折而成,竖直设置在底板上,电源固定在两个固定翻边之间。

进一步,供电组件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包括拱形的限位槽,限位槽两端设置有固定板,限位槽卡设在电源的外侧,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

进一步,监控组件包括PCB板,PCB板固定连接在底板上,PCB板上设置有功率采样模块、处理模块和NB天线,功率采样模块可采样射灯天线的发射功率信号或接收功率信号;处理模块可通过NB天线将发射功率信号或接收功率信号发送至服务器。

进一步,射灯天线包括天线辐射单元,功率采样模块与天线辐射单元耦合连接,以获取天线辐射单元的功率信号,并提取功率信号中天线辐射单元所在频段的功率信号,将天线辐射单元所在频段的功率信号传输至处理模块;若天线辐射单元所在频段的功率信号显示功率值超过预设的功率告警阈值,处理模块通过NB天线将功率告警消息发送至服务器。

进一步,底板的边缘设有长翻边和短翻边,长翻边抵靠底板设置,短翻边上设有凹槽,后壳与凹槽相对的位置处设有通孔,固定装置穿过通孔和凹槽,使后壳和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短翻边处设置有支承座,支承座上连接有安装板,后壳设置在支承座与安装板之间,固定装置穿过底板、支承座、后壳、安装板使底板、支承座、后壳、安装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支承座包括上连接板和侧连接板,上连接板与侧连接板通过弯折部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连接板与底板固定连接,侧连接板与安装板和后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安装板包括顶部和连接部,顶部为凸起结构,连接部设置在顶部的侧边,连接部与后壳固定连接,顶部连接有安装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能够实现将无源射灯天线与有源组件固定连接,以实现对射灯天线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且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结构紧凑,在不改变原无源射灯天线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有源组件与无源射灯天线集成连接,体积小,质量轻,易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包括无源组件和有源组件。其中,无源组件用于传递和扩散信号;有源组件用于检测无源组件的工作状态是否异常,并实时反馈检测结果,以实现对无源组件的监控功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包括前壳6和后壳2,前壳6为矩形的平板结构,后壳2整体呈弧形凹槽状,后壳2扣设在前壳6上,与前壳6固定相连,使后壳2与前壳6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射灯天线包含的低频振子、高频振子、功分器网络板等组成部件设置在容纳空间内。

如图3所示,容纳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底板10,底板10固定设置在前壳6上,射灯天线所包含的低频振子、高频振子、功分器网络板等无源部分的组成部件位于底板10与前壳6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有源部分位于底板10与后壳2之间。底板10为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质制成,可将上述无源部分和有源部分隔离,对两者间的信号干扰起到屏蔽作用。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底板10为矩形的薄板结构,包括较宽的第一端和较窄的第二端。本申请中,将底板10面向前壳6的一侧定义为底板10的内侧,将底板10面向后壳6的一侧定义为底板10的外侧。

在底板10第一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四个第一过线孔102,四个第一过线孔102成矩阵式排列;在相邻两个第一过线孔102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安装孔101。射灯天线的低频振子位于底板10的内侧,螺钉自底板10的外侧穿过第一安装孔101,与低频振子固定连接,以使低频振子固定设置在底板10的内侧。低频振子的线缆可通过第一过线孔102进行过线。

底板10的外侧表面还设置有电源固定结构,电源固定结构靠近低频振子的的安装区域设置。具体的,电源固定结构包括两个固定翻边103,固定翻边103为片状的凸起结构,垂直于底板10设置。两个固定翻边103相对设置,之间形成固定空间,电源11夹设在两固定翻边103之间的固定空间内,电源11的正负极分别与两固定翻边103相抵。

固定翻边103直接采用底板10的板件结构加工而成,与底板10一体成型。在底板10上取一矩形区域,将矩形的三边切断,并沿第四边翻折,使翻折部垂直于底板10,即可形成固定翻边103。

两个固定翻边103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螺钉柱104,两个第一螺钉柱104所在的直线与两个固定翻边103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两个第一螺钉柱104用于连接固定座12,固定座12可进一步对电源11进行固定。

如图7所示,固定座12包括拱形的限位槽401,限位槽401的两端延伸有两个固定板,固定板水平设置。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402,将限位槽401扣设在电源11上,使两个固定孔402套设在两个第一螺钉柱104上。第一螺钉柱104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结构,如图3所示,此时将套设在第一螺钉柱104上的螺母旋紧,即可使固定座12固定连接在底板10上,电源11被固定在固定翻边103和固定座12之间。

如图3所示,在靠近电源固定结构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检测模块13,检测模块13位于底板10第二端的中部。如图4所示,底板10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螺钉柱105,四个第二螺钉柱105成矩阵式排列,检测模块13固定连接在第二螺钉柱105上。

具体的,检测模块13包括PCB板,PCB板上开设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可套设在四个第二螺钉柱105上。第二螺钉柱105的外侧表面设有螺纹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旋紧第二螺钉柱105上的螺母,可将PCB板固定在底板10的外侧表面上。

检测模块13以PCB板为基体,在PCB板上集成有耦合器、功率放大器。PCB板上还设置有功率采样模块和处理模块,检测模块13通过耦合技术,利用功率采样模块和处理模块对射灯天线(即无源组件)的信号是否异常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记录在存储器中。如图1和图3所示,PCB板上还连接有NB天线1,NB天线1可通过后壳2上的通孔穿出至容纳空间外部,处理模块可通过NB天线1,将检测到的信息回传至网络服务器,以实现对射灯天线(即无源组件)的监控功能。

NB天线为窄带物联网天线模块,具有覆盖广、成本低、功耗低的特点,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十年。网络服务器可以为对从射灯天线送入的数据进行管理的设备,还可以进行应用管理。网络服务器具体可以为物联网服务器,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服务器,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服务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PCB板上还设置有两个接入端和两个接出端,接入端与两根输入电缆4相连接,接出端与两根输出电缆16相连接。在低频阵子和电源11的两侧处各设置有一个功分网络8,功分网络8固定连接在底板10上,输出电缆16的一端连接PCB板的接出端,另一端与功分网络8相连接。

如图4所示,底板10上并列设置有两个第二过线孔106,第二过线孔106位于底板10的第二端,靠近检测模块13设置;第二过线孔106的旁边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107。射灯天线的高频振子位于底板10的内侧,螺钉自底板10的外侧穿过第二安装孔107,与高频振子固定连接,以使高频振子固定设置在底板10的内侧。高频振子的线缆可通过第二过线孔106进行过线。

底板10的第一端端部设有第一翻边111,第一翻边111朝向底板10的内侧方向翻折,且倾斜设置,以与后壳2的弧形凹槽形状相配合。底板10的第一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翻边112,第二翻边112朝向底板10的内侧方向垂直翻折。安装时,底板10的第一翻边111和第二翻边112抵靠在前壳6的内侧表面上,使底板10与前壳6之间形成容纳腔,低频阵子、功分网络及线缆等组成部件位于容纳腔内。

底板10的第二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三翻边113,底板10的第二端端部设有第四翻边114,第三翻边113与第四翻边114朝向底板10的内侧方向垂直翻折,且长度短于第二翻边112的长度。

第三翻边113上并列设有两个缺口115,第四翻边114上并列设有两个凹槽116。如图3和图1所示,缺口115用于安装固定螺钉,固定螺钉依次穿过安装板7、后壳2、支承座14和缺口115,以使底板10与后壳2固定相连;凹槽116用于安装固定螺钉,固定螺钉自后壳2的外部穿入至凹槽116内,以使底板10与后壳2固定相接。

如图5所示,支承座14包括水平设置的上连接板201和竖直设置的侧连接板202,上连接板201呈方形,侧连接板202呈长矩形,上连接板201与侧连接板202的一端通过弯折部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上连接板201的中心设置有一个通孔,侧连接板202上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有两个通孔,三个通孔处均设置有压涨铆,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其中,上连接板201上的压涨铆位于远离底板10的一侧,侧连接板202上的压涨铆位于靠近底板10的一侧。

如图6所示,安装板7为截面呈“几”字形的板件结构,包括中部凸起的顶部303,顶部303的两侧水平设置有两个连接部301。顶部303的中心处设有一个通孔,通孔上设置有压涨铆302,压涨铆302位于顶部303的内侧,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每个连接部301上并列设置有两个通孔。

如图8所示,安装架3为弯折的细长板件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端部501,以及位于两端部501之间的中间部。中间部上设置有两个长圆形过线孔503,在两个过线孔503的中间及两侧位置设有三个安装孔502。两端部501上各设有一个连接孔,两个连接孔位置相对。

在安装过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底板10设置在前壳6的内侧表面上,底板10四周的翻边结构朝向前壳6,其中,第一翻边111和第二翻边112抵触在前壳6的内侧表面上。在第三翻边113的处设置有支承座14,支承座14的上连接板201贴靠底板10的外侧设置,连接板201上的通孔与底板10上的安装孔相连通,且孔内设有螺栓,以使连接板201与底板固定连接;支承座14的侧连接板202贴靠底板10的第三翻边113设置,且连接板202上的两个通孔与第三翻边113上的两个缺口115位置相对。

进一步,将后壳2扣设在前壳6上,以使底板10位于前壳6与后壳2之间。后壳2的两侧侧边各设有四个安装孔,其中两个安装孔与支承座14的侧连接板202上两个通孔位置相对应。在后壳2的侧边位置设置安装板7,使安装板7的连接部301上的四个通孔与后壳2侧边上的四个通孔位置一一对应。在安装板7的四个通孔中装入螺钉,其中两个螺钉依次穿过安装板7、后壳2、支承座14和底板10第三翻边113上的缺口115,以使上述四个部件连接在一起;另外两个螺钉依次穿过安装板7和后壳2,以加强安装板7与后壳2的固定强度。

进一步,后壳2的底端并列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与底板10的第四翻边114上的凹槽116位置相对应,螺钉依次穿过后壳2和凹槽116,以使后壳2与底板10固定连接。靠近后壳2底端的两个通孔处还设有两个过线孔,输入电缆4自过线孔进入射灯天线内部,与检测模块13相连。

进一步,在后壳2的底端还设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端部501靠近安装板7设置,端部501上的连接孔与安装板7顶部303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并通过安装螺钉使安装架3固定连接在安装板7上。设置在安装架3中间部上的两个过线孔502,可供输入电缆4通过;中间部上的三个安装孔502,可通过安装螺钉等固定部件使射灯天线得到固定。通过调整安装架3与安装板7之间的固定角度,可调节射灯天线与地面之间的角度。

综合以上对各组成部件及结构的具体描述,结合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包括无源部分和有源部分,无源部分包括射灯天线和输入电缆接头,接头一端接入通信电缆,另一端通过输入电缆接入有源组件中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与射灯天线相连通。

信号由接头传入,通过输入电缆传入检测模块,再经过检测模块传入射灯天线,以进行信号的辐射扩散。检测模块可对射灯天线进行检测,收集射灯天线发出的信号信息,并通过NB天线与网络服务器进行通信。

检测模块包括功率采样模块和处理模块,功率采样模块用于采样射灯天线的功率信号,功率信号可以为发射功率信号或接收功率信号;处理模块可指示NB天线将功率信号发送至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管理和处理数据信息。

射灯天线中设置有天线辐射单元,功率采样模块与天线辐射单元耦合连接,用于获取天线辐射单元的功率信号,并提取功率信号中天线辐射单元所在频段的功率信号,将天线辐射单元所在频段的功率信号传输至处理模块。

当处理模块感知到天线辐射单元的功率超过预设的功率告警阈值时,则处理模块会通过NB天线将功率告警消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可对功率告警消息进行记录和处理,以实现对射灯天线(即无源组件)工作状态的监控功能。

检测模块连接有电源组件,电源组件可给有源部分的各组件提供电能,以支持有源部分正常工作。电源组件包括定时装置,定时装置与电源组件的开关相连接,并控制开关定时开启或关闭,以使检测模块周期性通电并进行检测工作。周期性通电、断电既能够保证检测模块的检测效果,又能够减少检测模块的工作时长,在节约电能的同时,还可尽量减少NB天线对射灯天线的干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能够实现将无源射灯天线与有源组件固定连接,以实现对射灯天线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功能。且本实用新型的有源监控室分射灯天线结构紧凑,在不改变原无源射灯天线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有源组件与无源射灯天线集成连接,体积小,质量轻,易于安装。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