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105发布日期:2019-04-09 22:4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通过线路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与断开,最终达到该部分电路的接通与断开。现如今,插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插座使个人的用电设备接入到电网中,使用时一般是将插头直接插入插座,插头直接触及插座内的铜片,若不慎将手指尖触摸到插头,或者是在插入插座时因插座比较紧而用力过度,手指打滑触摸到插头,都有可能触电,尤其是小孩向插座中插入导电体时会造成触电事故,因此,现有的插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其结构简单,使用安全,能有效避免触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底盖的上端,顶盖上设有插孔,所述底盖上对称设有两个进电接线柱和两个出电接线柱;

单个所述进电接线柱通过压触式导电机构与单个所述出电接线柱错位连接;

所述顶盖的下底部设有遮挡挤压机构,所述遮挡挤压机构与所述压触式导电机构挤压或者分离,实现出电接线柱的通电或者断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进电接线柱与火线与零线相接,即可作为正常的插座使用;由于有遮挡挤压机构的存在,本实用新型在未使用时,插座的插孔是处于封闭状态,可以初步防止用户有意或者无意接触到出电接线柱,并且,当用户用其他导电件(例如起子,小刀等)插入到单个插孔时,该导电物品向下挤压遮挡挤压机构,使遮挡挤压机构与压触式导电机构进行接触,压触式导电机构通电,使得进电接线柱与该进电接线柱相错位设置的出电接线柱导通,这里的错位设置即:常用的插座中,其两个插孔都是并列设置的,即这里位于左方的进电接线柱与位于右方的出电接线柱导通,位于右方的进电接线柱与位于左方的出电接线柱导通,因此,该导电物品即使碰到位于同一方位的出电接线柱,也不会通电,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防止人为插入到单个插孔中而触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挤压机构为两个且对应所述压触式导电机构设置。

每个遮挡挤压机构同时位于插孔的正下方,每个遮挡挤压机构用于挤压或者遮挡与其相对应的压触式导电机构,实现压触式导电机构的通电与断电。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单个所述遮挡挤压机构包括弹簧和绝缘的遮挡挤压件,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顶盖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遮挡挤压件对应所述插孔设置并与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弹簧和遮挡挤压件,用户将插头插入到插孔时,两个遮挡挤压件被向下挤压同时挤压压触式导电机构,使得两个压触式导电机构导通,进而使两个出电接线柱通电,插头在向下插入的过程中与两个出电接线柱接触,实现通电;当用户将单个导电件插入到单个插孔时,其工作原理如上,但是由于进电导电柱与出电接线柱错位连接的原因,使得单个导电件即使与同一方位的出电接线柱接触,也不会通电。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压触式导电机构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留有缝隙,其中第一导电片通过导线与对应的所述进电接线柱,第二导电片通过导线与所述出电接线柱错位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遮挡挤压件在向下并向顶盖的侧边运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导电片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接触,实现通电。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挤压件呈半圆柱形。

这里遮挡挤压件其矩形侧面是朝插孔方向设置,插头或者导电件下压遮挡挤压件的侧矩形面,使得遮挡挤压件向下并向顶盖的侧边运动,从而挤压第一导电片,导电的灵敏度更高。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挤压件的正对所述插孔的位置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小于插头的头径。

设置的限位孔可以用于限制一些较小的导电件(例如针、小型起子),使该类导电件在插入插孔的过程中,直接与限位孔接触,进一步防止该类导电件接触到第一导电片或者出电接线柱。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与底盖形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底盖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设置的底座可用于将底盖和顶盖固定于墙面或者地面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边设有螺孔。

这样可以将底座通过螺纹件固定连接于墙面或者地面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侧边设有插孔,所述顶盖的侧边设有与所述插孔相配合的插接部。

通过将插接部与插孔配合,实现顶盖和底盖的插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两个进电接线柱和两个出电接线柱均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盖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常规的插座形状设计,因此这里两个进电接线柱和两个出电接线柱也是常规的左右对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进电接线柱与火线与零线相接,即可作为正常的插座使用;由于有遮挡挤压机构的存在,本实用新型在未使用时,插座的插孔是处于封闭状态,可以初步防止用户有意或者无意接触到出电接线柱,并且,当用户用其他导电件(例如起子,小刀等)插入到单个插孔时,该导电物品向下挤压遮挡挤压机构,使遮挡挤压机构与压触式导电机构进行接触,压触式导电机构通电,使得进电接线柱与该进电接线柱相错位设置的出电接线柱导通,这里的错位设置即:常用的插座中,其两个插孔都是并列设置的,即这里位于左方的进电接线柱与位于右方的出电接线柱导通,位于右方的进电接线柱与位于左方的出电接线柱导通,因此,该导电物品即使碰到位于同一方位的出电接线柱,也不会通电,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防止人为插入到单个插孔中而触电,尤其是可以更好地保护孩童,其结果简单,适合在市场上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拆掉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顶盖的底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表示顶盖;11表示插孔;12表示遮挡挤压机构;121表示弹簧;122表示遮挡挤压件;2表示底盖;21表示进电接线柱;22表示出电接线柱;23表示压触式导电机构;231表示第一导电片;232表示第二导电片;3表示底座;31表示凹槽;32表示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顶盖1和底盖2,所述顶盖1安装在所述底盖2的上端,顶盖1上设有插孔11,所述底盖2上对称设有两个进电接线柱21和两个出电接线柱22;

单个所述进电接线柱21通过压触式导电机构23与单个所述出电接线柱22错位连接;

所述顶盖1的下底部设有遮挡挤压机构12,所述遮挡挤压机构12与所述压触式导电机构23挤压或者分离,实现出电接线柱22的通电或者断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进电接线柱21与火线与零线相接,即可作为正常的插座使用;由于有遮挡挤压机构12的存在,本实用新型在未使用时,插座的插孔11是处于封闭状态,可以初步防止用户有意或者无意接触到出电接线柱22,并且,当用户用其他导电件(例如起子,小刀等)插入到单个插孔11时,该导电物品向下挤压遮挡挤压机构12,使遮挡挤压机构12与压触式导电机构23进行接触,压触式导电机构23通电,使得进电接线柱21与该进电接线柱21相错位设置的出电接线柱22导通,这里的错位设置即:常用的插座中,其两个插孔11都是并列设置的,即这里位于左方的进电接线柱21与位于右方的出电接线柱22导通,位于右方的进电接线柱21与位于左方的出电接线柱22导通,因此,该导电物品即使碰到位于同一方位的出电接线柱22,也不会通电,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防止人为插入到单个插孔11中而触电。

如图1并结合图2和图3,所述遮挡挤压机构12为两个且对应所述压触式导电机构23设置。

每个遮挡挤压机构12同时位于插孔11的正下方,每个遮挡挤压机构12用于挤压或者遮挡与其相对应的压触式导电机构23,实现压触式导电机构23的通电与断电。

如图1并结合图3,单个所述遮挡挤压机构12包括弹簧121和绝缘的遮挡挤压件122,所述弹簧121的一端与顶盖1的侧边固定连接,所述遮挡挤压件122对应所述插孔11设置并与弹簧1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弹簧121和遮挡挤压件122,用户将插头插入到插孔11时,两个遮挡挤压件122被向下挤压同时挤压压触式导电机构23,使得两个压触式导电机构23导通,进而使两个出电接线柱22通电,插头在向下插入的过程中与两个出电接线柱22接触,实现通电;当用户将单个导电件插入到单个插孔11时,其工作原理如上,但是由于进电导电柱与出电接线柱22错位连接的原因,使得单个导电件即使与同一方位的出电接线柱22接触,也不会通电。

如图1并结合图2,所述压触式导电机构23包括第一导电片231和第二导电片232,所述第一导电片231和第二导电片232之间留有缝隙,其中第一导电片231通过导线与对应的所述进电接线柱21,第二导电片232通过导线与所述出电接线柱22错位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导电片231和第二导电片232,遮挡挤压件122在向下并向顶盖1的侧边运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导电片231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导电片231与第二导电片232接触,实现通电。

如图3,所述遮挡挤压件122呈半圆柱形。

这里遮挡挤压件122其矩形侧面是朝插孔11方向设置,插头或者导电件下压遮挡挤压件122的侧矩形面,使得遮挡挤压件122向下并向顶盖1的侧边运动,从而挤压第一导电片231,导电的灵敏度更高。

如图1,还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内设有与底盖2形状相适配的凹槽31,所述底盖2安装在所述凹槽31内。

设置的底座3可用于将底盖2和顶盖1固定于墙面或者地面上。

如图1,所述底座3的侧边设有螺孔32。

这样可以将底座3通过螺纹件固定连接于墙面或者地面上。

如图2并结合图3,所述底盖2的侧边设有插孔11,所述顶盖1的侧边设有与所述插孔11相配合的插接部。

通过将插接部与插孔11配合,实现顶盖1和底盖2的插接。

如图1并结合图2,两个进电接线柱21和两个出电接线柱22均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盖2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常规的插座形状设计,因此这里两个进电接线柱21和两个出电接线柱22也是常规的左右对称设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遮挡挤压件122的正对所述插孔11的位置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小于插头的头径。

设置的限位孔可以用于限制一些较小的导电件(例如针、小型起子),使该类导电件在插入插孔11的过程中,直接与限位孔接触,进一步防止该类导电件接触到第一导电片231或者出电接线柱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