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挤压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7454发布日期:2019-01-22 22:24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抗挤压电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挤压电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线结构简单,均是通过绝缘层包裹导线就可以,但是这种电线存在以下不足,电线的绝缘层强度不足,电线受挤压后容易变形,影响到导线的质量;再者电线在安装的时候,常需要安装在转角处,需要对电线进行折弯,快速折弯电线会对导线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挤压电线,解决了电线受挤压后容易变形,影响到导线的质量;快速折弯电线会对导线造成损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挤压电线,包括若干导线和包裹若干导线的外绝缘层,还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套管,每个所述导线的表面均包裹有内绝缘层,若干所述内绝缘层均处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外绝缘层包裹在所述套管上;

所述套管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套管的三个角均紧贴所述外绝缘层的内壁,若干所述内绝缘层分别紧贴所述套管的两个侧壁和底部;若干所述内绝缘层与套管、以及套管与外绝缘层之间均填充有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绝缘层和内绝缘层能够保证导线不会裸露,提升安全性;套管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保护若干导线,避免若干导线损坏;避免若干导线被快速折弯时造成损坏;能降低作用力的力度,从而降低压力对导线损坏;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三个顶角均呈圆弧结构。

采用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三个顶角均呈圆弧结构能避免套管的三个顶角对外绝缘层的内壁造成损坏,延长外绝缘层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填料包括多个塑料颗粒,多个所述塑料颗粒均呈球型。

采用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将所受的力进行分散,多个塑料颗粒受到挤压进行移动,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压力对导线损坏;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横槽,多个所述横槽的槽径均小于所述塑料颗粒的直径。

采用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横槽能引导多个塑料颗粒沿套管长度方向移动,降低对套管的径向作用力,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抗挤压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导线,2、外绝缘层,3、内绝缘层,4、套管,5、填料,6、横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挤压电线,包括若干导线1和包裹若干导线1的外绝缘层2,还包括由塑料制成的套管4,每个所述导线1的表面均包裹有内绝缘层3,若干所述内绝缘层3均处于所述套管4内,所述外绝缘层2包裹在所述套管4上;

所述套管4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套管4的三个角均紧贴所述外绝缘层2的内壁,若干所述内绝缘层3分别紧贴所述套管4的两个侧壁和底部;若干所述内绝缘层3与套管4、以及套管4与外绝缘层2之间均填充有填料5。

外绝缘层2和内绝缘层3双重包裹,即使外绝缘层2剥落了,内绝缘层3也能够保证导线1不会裸露,提升安全性;套管4能在外绝缘层2起到支撑作用,当外绝缘层2的一端面受到外界压力时,套管4能有效支撑外绝缘层2受到压力的端面,还能将压力传导至外绝缘层2其他端面,分散压力,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保护若干导线1,避免若干导线1损坏;

当外绝缘层2需要进行快速折弯时,套管4能有效缓冲外部作用力,使得内绝缘层3内的导线1折弯速度下降,避免若干导线1被快速折弯时造成损坏;

填料5能有效缓冲外绝缘层2受到的压力,分散外绝缘层2受到的压力,起到缓冲作用;将外绝缘层2受到的压力分散到套管4各个部位,套管4受到各个方位的作用力后,能降低作用力的力度,从而降低压力对导线1损坏;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套管4的三个顶角均呈圆弧结构。当套管4受力时,三个顶角均呈圆弧结构能避免套管4的三个顶角对外绝缘层2的内壁造成损坏,延长外绝缘层2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填料5包括多个塑料颗粒,多个所述塑料颗粒均呈球型。

呈球型的多个塑料颗粒,能在外绝缘层2受力时,将受力传导至各个方向,将所受的力进行分散,多个塑料颗粒受到挤压进行移动,起到缓冲作用;对套管4各个方位产生作用力,能降低作用力的力度,从而降低压力对导线1损坏;延长导线1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套管4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横槽6,多个所述横槽6的槽径均小于所述塑料颗粒的直径。

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横槽6能在多个塑料颗粒受到力的作用时,能引导多个塑料颗粒沿套管4长度方向移动,降低对套管4的径向作用力,从而进一步保护套管4的两个侧壁,延长套管4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