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向开关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785发布日期:2019-02-12 21:41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五向开关按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钮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五向开关按钮。



背景技术:

五向开关按钮是设置有五个固定触点,能够对多个单元的断开与接通进行控制的一种开关,适用于礼品、家用电器及其它电子产品,而现有的五向开关按钮需要分别成型五个开关弹片,再对五个开关弹片分别装设应用,存在安装定位复杂,安装难度大,影响生产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五向开关按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安装定位复杂,安装难度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五向开关按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五向开关按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爪,所述基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柱形结构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顶部设有球形结构的连接槽,所述基板上并沿所述固定台的周向均匀设有五个固定触点,所述固定触点与相应的所述连接爪电性连接,所述基板上设有按钮支撑罩,所述按钮支撑罩的轴线上贯穿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套设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按钮支撑罩上沿其周向并对应每个所述固定触点的位置设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按钮支撑罩为一体结构,所述弹片折弯成椭圆结构,且端部焊接在按钮支撑罩的底面上,所述按钮支撑罩的上方设有按钮杆,所述按钮杆的底端固定设有球形结构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按钮杆上并位于连接头的上方固定设有按压盘,所述按钮支撑罩的外侧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壳体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密封套,所述按钮杆远离所述固定台的一端贯穿密封套延伸到外部。

优选的,所述按钮支撑罩与所述基板之间设有绝缘垫。

优选的,所述弹片的椭圆形结构贯穿所述通孔设置,且椭圆形结构的弹片被所述通孔平分。

优选的,所述按压盘的边缘抵触在椭圆结构的所述弹片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密封套为橡胶密封套。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五向开关按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五个弹片与按钮支撑罩的一体结构,结构强度高,更加耐用,整体结构的设计,可使安装定位简单,并且准确,有效减小安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五向开关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五向开关按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钮支撑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板1、固定台11、连接槽12、固定触点13、连接爪14、按钮支撑罩2、通孔21、弹片22、固定管23、按钮杆3、连接头31、按压盘32、壳体4、密封套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五向开关按钮,包括基板1,基板1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爪14,基板1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柱形结构的固定台11,固定台11的顶部设有球形结构的连接槽12,基板1上并沿固定台11的周向均匀设有五个固定触点13,固定触点13与相应的连接爪14电性连接,基板1上设有按钮支撑罩2,按钮支撑罩2的轴线上贯穿设有固定管23,固定管23套设在固定台11上,按钮支撑罩2上沿其周向并对应每个固定触点13的位置设有长条形的通孔21,通孔21靠近固定管23的一端连接有弹片22,弹片22与按钮支撑罩2为一体结构,弹片22折弯成椭圆结构,且端部焊接在按钮支撑罩2的底面上,弹片22的椭圆形结构贯穿通孔21设置,且椭圆形结构的弹片22被通孔21平分,按钮支撑罩2与基板1之间设有绝缘垫,五个椭圆结构的弹片22与按钮支撑罩2的一体结构,结构强度高,更加耐用,整体结构的设计,可使安装定位简单,并且准确,有效减小安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按钮支撑罩2的上方设有按钮杆3,按钮杆3的底端固定设有球形结构的连接头31,连接头31活动连接在连接槽12内,按钮杆3上并位于连接头31的上方固定设有按压盘32,按压盘32的边缘抵触在椭圆结构的弹片22的顶部,在按压弹片22时,按钮杆3可实现360度旋转,并带动按压盘32实现360度旋转按压,按压盘32在对五个弹片22的其中一个进入按压时,当弹片22被按压到按钮支撑罩2内部后,且弹片22的底部抵触到固定触点13时,按钮支撑罩2可有效挡住按压盘32,阻止继续按压,这样可有效保护弹片22,延长了弹片22的使用寿命。

按钮支撑罩2的外侧设有壳体4,壳体4固定设置在基板1上,壳体4的中心位置固定设有密封套41,密封套41为橡胶密封套,按钮杆3远离固定台11的一端贯穿密封套41延伸到外部,壳体4起到对五向开关按钮的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