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接插件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1331发布日期:2019-04-05 20:0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接插件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接插件插座。



背景技术:

接插件是用于将两段电源线或者数据线连接在一起以进行电力或者电子数据传输的元件,其结构是一段线路设置插头,与之相接的另一段线路设置插座,将插头插入到插座之中,便可实现两段线路的连接。现有的插座上往往只设置有一个插孔,只能连接单个线路,插孔上设置有一个正极针和一个负极针。正极针通过一段导线与电源线的正极线连接,负极针也通过一段导线与电源线的负极线连接。当需要同时连接多个线路时,需要多个插孔并联设置,即所有插孔内的正极针分别通过一段导线与电源线的正极线连接,所有插孔内的负极针分别通过一段导线与电源线的负极线连接,连接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从而使得生产制造过程比较麻烦,严重地影响了插座的生产效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接插件插座,从而克服现有的插座只能连接单个线路,当需要多个插孔并联时,插孔内的正、负极针与电源线的正、负极线的连接结构复杂,安装繁琐以及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接插件插座,包括:座体,其自左至右设置有若干个插孔,每个所述插孔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通孔,其中一个为正极通孔,另一个为负极通孔;正极片,其安装于所述座体的底部,该正极片于与每个所述正极通孔的下方相应的位置凸设有一正极块,且每个所述正极块凸设有一穿过相应的所述正极通孔后延伸至相应的所述插孔内的正极针;以及负极片,其安装于所述座体的底部,该负极片于与每个所述负极通孔的下方相应的位置凸设有一负极块,且每个所述负极块凸设有一穿过相应的所述负极通孔后延伸至相应的所述插孔内的负极针。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极片、所述正极块与所述正极针一体成型;所述负极片、所述负极块与所述负极针一体成型。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外壳,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外壳开设有一电源线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设置有凹凸不平的防滑条纹。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接插件插座上设置有若干个插孔,便于同时供多个线路连接导电,实用性强;正极片的每个正极针自下而上的穿过相应的正极通孔后延伸至相应的插孔内,且负极片的每个负极针自下而上的穿过相应的负极通孔后延伸至相应的插孔内,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制造,可提高该新型接插件插座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片、正极块与正极针一体成型,且负极片、负极块与负极针一体成型,简化结构,进一步提高该新型接插件插座的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座体设置于外壳内,防尘防摔,起到防护作用,且外壳上设置有防滑条纹,手工操作时,能够增大其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因打滑而掉落,便于进行其与其他线路的插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接插件插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透明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接插件插座设置有外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透明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座体,2-插孔,3-正极片,4-负极片,5-正极针,6-负极针,7-正极块,8-负极块,9-前壳体,10-后壳体,11-防滑条纹,12-卡槽,13-卡扣,14-定位块,15-电源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接插件插座的结构示意图,该新型接插件插座包括座体1、正极片3和负极片4。参考图1和图2,座体1自左至右设置有若干个插孔2,设置有多个插孔2,便于供多个线路连接导电,实用性强。每个插孔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通孔,其中一个为正极通孔,另一个为负极通孔。正极片3安装于座体1的底部,正极片3于与每个正极通孔的下方相应的位置凸设有一正极块7,正极块7呈三角形状。每个正极块7于与其上方正极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向上凸设有一个正极针5,每个正极针5自下而上的穿过其上方相应的正极通孔后延伸至相应的插孔2内。其中,正极片3、正极块7和正极针5均具有导电性。负极片4安装于座体1的底部,负极片4于与每个负极通孔的下方相应的位置凸设有一负极块8,负极块8呈三角形状。每个负极块8于与其上方负极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向上凸设有一个负极针6,每个负极针6自下而上的穿过其上方相应的负极通孔后延伸至相应的插孔2内。其中,负极片4、负极块8和负极针6均具有导电性。此时,座体1上的每个插孔2内均都具有一个正极针5和一个负极针6,正极针5和负极针6用于与插头的正极插孔和负极插孔连接导电。该新型接插件插座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制造,可提高该新型接插件插座的生产效率。

参考图2,优选地,正极片3、正极块7与正极针5一体成型,且负极片4、负极块8与负极针6一体成型。其中,正极片3、正极块7与正极针5采用模具一体成型,然后再将所有的正极针5向上弯曲即可;或者,正极片3和正极块7采用模具一体成型,再将正极针5焊接在正极块7上;又或者,先将若干个铜条间隔的焊接在正极片3的同一侧,再将若干个铜条向上弯曲成“L”字状即可。负极片4、负极块8与负极针6一体成型的方法与正极片3、正极块7与正极针5一体成型的方法相同。两者均采用一体成型的方法,简化结构,便于安装,进一步提高该新型接插件插座的生产效率。

参考图3和图4,优选地,该新型接插件插座还包括外壳,座体1设置于外壳内,起到防护作用。外壳包括前壳体9和后壳体10,前壳体9的左侧和底部均设置有一卡扣13,后壳体10的左侧设置有一与前壳体9的左侧的卡扣13相卡接的卡槽12,且后壳体10的底部也设置有一与前壳体9的底部的卡扣13相卡接的卡槽12;前壳体9的底部和右侧均设置有一卡槽12,后壳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一与前壳体9的底部的卡槽12相卡接的卡扣13,且后壳体10的右侧也设置有一与前壳体9的右侧的卡槽12相卡接的卡扣13,前壳体9的底部的卡槽12位于卡扣13的左侧。前壳体9与后壳体10通过卡扣13和卡槽12进行连接,便于拆装,当该新型接插件插座损坏时,能够将其拆开检测维修或者更换内部损坏的零部件,重复利用率高,节能环保。后壳体10的中部自左至右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块14,安装时,打开前壳体9与后壳体10,将座体1的底部搭靠在定位块14上并放置于后壳体10的上部,然后盖上前壳体9即可。将座体1安装于外壳的内腔的上部,便于其与其他线路进行插接导电。外壳开设有一电源线孔15,电源线孔15设置于外壳的底部,便于电源线与座体1底部的正极片3和负极片4进行连接。外壳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设置有凹凸不平的防滑条纹11,手工操作时,能够增大其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因打滑而掉落,便于进行其与其他线路的插接操作。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