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ype-C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487发布日期:2019-03-27 09:5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Type-C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通用接口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Type-C 插头。



背景技术:

Type-C插头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尺寸设计更为纤薄、支持大电流通过和支持从正反两面插入等特性,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采用Type-C插头作为产品电量和数据传输的接口。

目前有一种一端为Type-C的插头另一端为Type-A的连接线,主要用于电脑和其它电子设备的数据和电量的传输,但是目前此类连接线的Type-C的插头在制造的时候需要焊接PCB板,通过PCB板对端子进行电路连接,再通过线材焊接在PCB板上进行数据导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Type-C插头。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Type-C插头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Type-C插头,包括外壳、主体、端子组、电阻和后盖,所述主体前端开设有盲孔且尾部开设有若干定位口,所述主体开设有端子孔且端子孔连通盲孔与尾部,所述端子组设于端子孔,所述后盖的前端开设有定位凸台且后端开设有端子槽,所述后盖和主体通过定位口与定位凸台的配合进行连接,所述端子组通过后盖压紧且端子组尾部设于后盖的端子槽内,所述端子组包括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两个分开的电源端子前部,所述两个电源端子前部的尾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源端子尾部,所述电源端子的尾部与信号端子的尾部通过电阻相连,所述外壳套设于主体前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端子组还包括接地端子和两根的数据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于电子组两侧,所述各个端子之间通过主体的端子孔相互隔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前端的侧壁开设有切口,所述接地端子的凸起部通过主体的切口与外壳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上下设有外壳限位凸台,所述外壳上下开设有外壳限位孔,所述外壳限位凸台插入外壳限位孔使外壳与主体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左右设有后盖限位凸台,所述后盖左右开设有后盖限位孔,所述后盖限位凸台插入后盖限位孔使后盖与主体限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端子组的尾部设为宽大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设于后盖的端子槽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Type-C插头的有益效果是,电源端子通过两个分开的电源端子前部的尾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源端子尾部,一个电源端子尾部连接数据线中的电源线,传输电量到电子设备时分开为两个电源端子端部,实现电量的传输,结构简单且无需借助PCB板进行转换,同时通过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通过电阻相连,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端子组置于主体的端子孔内并通过后盖压紧,端子组的尾部置于后盖的端子槽内,端子组的尾部通过焊接连接数据线,外壳套设在主体前端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本方案结构简单,可节约成本,并且组装简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插头的组装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插头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Type-C插头的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Type-C插头,包括外壳11、主体12、端子组13、电阻15和后盖14。

主体12前端开设有盲孔121且尾部开设有若干定位口,主体12开设有端子孔且端子孔连通盲孔121与尾部。

端子组13设于端子孔,后盖14的前端开设有定位凸台且后端开设有端子槽142,后盖14和主体12通过定位口与定位凸台的配合进行连接,端子组13 通过后盖14压紧且端子组13尾部设于后盖14的端子槽142内,主体12左右设有后盖限位凸台123,后盖14左右开设有后盖限位孔141,后盖限位凸台123 插入后盖限位孔141使后盖14与主体12限位。

端子组13包括电源端子133、信号端子132、接地端子134和两根的数据端子131,电源端子133包括两个分开的电源端子前部,两个电源端子前部的尾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源端子尾部,电源端子133的尾部与信号端子132 的尾部通过电阻15相连,接地端子134设于电子组两侧,各个端子之间通过主体12的端子孔相互隔开。

外壳11套设于主体12前端,主体12上下设有外壳限位凸台124,外壳 11上下开设有外壳限位孔111,外壳限位凸台124插入外壳限位孔111使外壳 11与主体12固定。

主体12前端的侧壁开设有切口122,接地端子134的凸起部通过主体12 的切口122与外壳11连接。

端子组13的尾部设为宽大的接线部,接线部设于后盖14的端子槽142内,通过接线部与数据线焊接实现数据的导通。

上述方案中,电源端子133通过两个分开的电源端子前部的尾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源端子尾部,一个电源端子尾部连接数据线中的电源线,传输电量到电子设备时分开为两个电源端子133端部,实现电量的传输,结构简单且无需借助PCB板进行转换,同时通过电源端子133与信号端子132通过电阻15相连,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端子组13置于主体12的端子孔内并通过后盖14压紧,端子组13的尾部置于后盖14的端子槽142内,端子组13的尾部通过焊接连接数据线,外壳11套设在主体12前端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本方案结构简单,可节约成本,并且组装简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