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型超短板间距射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504发布日期:2019-04-20 03:3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迷你型超短板间距射频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间距板间距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某些间距小的设备安装环境下,如小体积、板载应用空间小的通信、测量与测试的情况下,现有的射频连接器难以达到要求。设备连接器的结构和尺寸局限了其安装方式与安装空间,而且不方便拆卸,影响后期清理更换等维护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迷你型超短板间距射频连接器,以解决现有产品体积较大,不便应用于小空间的环境下,不方便拆卸清理维护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迷你型超短板间距射频连接器,包括光纵公头、母头转接器、半擒纵公头,

所述光纵公头包括第一主体、第一绝缘子、第一中心针,所述第一绝缘子安装在第一主体上,第一中心针安装在第一绝缘子上;

母头转接器包括第二主体、第二绝缘子、第二中心针,第二绝缘子安装在第二主体内,第二中心针插在第二绝缘子中,第二中心针两头分别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

所述半擒纵公头包括第三主体、第三绝缘子、第三中心针,所述第三绝缘子安装在第三主体上,第三中心针安装在第三绝缘子上;

光纵公头连接在母头转接器一端上,第一中心针一端插入第一插孔中,半擒纵公头连接在母头转接器另一端上,第三中心针一端插入第二插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心针包括第一针端和第一焊接端,所述第一针端与第一焊接端相互垂直,第一中心针整体呈L型;

所述第三中心针包括第三针端和第三焊接端,所述第三针端与第三焊接端相互垂直,第三中心针整体呈L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一绝缘子安装在第一安装端上,所述第一针端穿过第一绝缘子插入第一连接端内,第一焊接端位于第一安装端外,第一焊接端上设有第一焊接面,第一焊接面与第一安装端所在平面平行;

第一安装端的四周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内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绝缘子前端设有与第一台阶匹配的第二台阶;

第一绝缘子设有第一芯孔,第一针端插入第一芯孔内,第一针端位于第一芯孔内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倒刺;

所述第一绝缘子尾端设有与第一焊接端匹配的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端内设有与第一绝缘子匹配的第一安装位,第一绝缘子尾端不超出第一安装位的边缘,第一焊接面与第一安装位边缘的高度持平;

第一安装位的边缘圆周若干处通过治具打点变形,使打点处倾向第一安装位内侧而形成扣住第一绝缘子的第一倒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两端均为瓣槽结构,即第二主体两端均圆周设有若干瓣片,瓣片接口端外侧设有啮合凸起;

所述第二主体内侧中部设有定位块;

所述第二绝缘子外侧中部设有两个绝缘凸起,两个绝缘凸起之间形成与定位块匹配的定位槽;

第二绝缘子内设有第二芯孔,第二中心针插在第二芯孔内,第二芯孔内侧壁中部设有限位块;第二中心针中部设有与限位块匹配的双向台阶,限位块卡在双向台阶中间。

进一步地,第二中心针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倒刺,第二倒刺位于双向台阶之间;

第二主体两头的瓣片内侧壁分别与第二绝缘子两头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插接位,插接位包括靠近第一插孔的第一插接位和靠近第二插孔的第二插接位;

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侧壁均设有开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主体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三安装端,所述第三绝缘子安装在第三安装端上,所述第三针端穿过第三绝缘子插入第三连接端内,第三焊接端位于第三安装端外,第三焊接端上设有第三焊接面,第三焊接面与第三安装端所在平面平行;

第三安装端的四周设有若干第三安装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主体内设有第三台阶,所述第三绝缘子前端设有与第三台阶匹配的第四台阶;

第三绝缘子设有第三芯孔,第三针端插入第三芯孔内,第三针端位于第三芯孔内的外侧壁设有第三倒刺;

所述第三绝缘子尾端设有与第三焊接端匹配的第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安装端内设有与第三绝缘子匹配的第三安装位,第三绝缘子尾端不超出第三安装位的边缘,第三焊接面与第三安装位边缘的高度持平;

第三安装位的边缘圆周若干处通过治具打点变形,使打点处倾向第三安装位内侧而形成扣住第三绝缘子的第二倒扣;

第三连接端内侧壁设有与啮合凸起匹配的啮合槽。

第一绝缘子、第二绝缘子、第三绝缘子材质是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设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第四台阶;打点形成第一倒扣、第二倒扣;设有定位快、定位槽;设有限位块、双向台阶;设有第一卡槽、第三卡槽;第一倒刺、第二倒刺、第三倒刺可防前后串动和旋转;

2、光纵公头、母头转接器、半擒纵公头可自动对位,可承受板对板插接所固有的径向和轴向错位,可靠连接传输,可适用于超小空间贴板安装;

3、能够符合美军标、国军标的SMP界面尺寸;

4、设有第一焊接面、第三焊接面,能够实现平面焊接、接触面增大、更利于信号稳定传输;

5、产品体积小,能应用于体积小、板间应用空间小的通信连接,能够应用在板间间距只有8.3mm的情况中;

6、设有瓣槽结构,利于产品拆卸清理维护;

7、设有啮合凸起和啮合槽能够使半擒纵公头与头转接器一端的啮合力大于光纵公头与母头转接器另一端的啮合力,使工作人员在维护保养设备等别的原因需要拆卸产品的时候,母头转接器不会因拆卸的原因而松脱,而会留在半擒纵公头的第三连接端上,便于工作人员寻找及进行接下来的对配连接传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拆掉光纵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光纵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光纵公头第一安装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母头连接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瓣槽结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半擒纵公头结构示意图;

图12是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D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半擒纵公头第三安装端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15所示,迷你型超短板间距射频连接器,包括光纵公头1、母头转接器2、半擒纵公头3,

所述光纵公头1包括第一主体11、第一绝缘子12、第一中心针13,所述第一绝缘子12安装在第一主体11上,第一中心针13安装在第一绝缘子12上;

母头转接器2包括第二主体21、第二绝缘子22、第二中心针23,第二绝缘子22安装在第二主体21内,第二中心针23插在第二绝缘子22中,第二中心针2两头分别设有第一插孔231和第二插孔232;

所述半擒纵公头3包括第三主体31、第三绝缘子32、第三中心针33,所述第三绝缘子32安装在第三主体31上,第三中心针33安装在第三绝缘子32上;

光纵公头1连接在母头转接器2一端上,第一中心针13一端插入第一插孔 231中,半擒纵公头3连接在母头转接器2另一端上,第三中心针33一端插入第二插孔232中。

所述第一中心针13包括第一针端131和第一焊接端132,所述第一针端131 与第一焊接端132相互垂直,第一中心针13整体呈L型;

所述第三中心针33包括第三针端331和第三焊接端332,所述第三针端331 与第三焊接端332相互垂直,第三中心针33整体呈L型。

所述第一主体11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一绝缘子12安装在第一安装端上,所述第一针端131穿过第一绝缘子12插入第一连接端内,第一焊接端132位于第一安装端外,第一焊接端132上设有第一焊接面133,第一焊接面133与第一安装端所在平面平行;

第一安装端的四周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柱14。

所述第一主体11内设有第一台阶111,所述第一绝缘子12前端设有与第一台阶匹配的第二台阶121;

第一绝缘子12设有第一芯孔,第一针端131插入第一芯孔内,第一针端131 位于第一芯孔内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倒刺134;

所述第一绝缘子12尾端设有与第一焊接端132匹配的第一卡槽122。

所述第一安装端内设有与第一绝缘子12匹配的第一安装位,第一绝缘子12 尾端不超出第一安装位的边缘,第一焊接面133与第一安装位边缘的高度持平;

第一安装位的边缘圆周若干处通过治具打点变形,使打点处倾向第一安装位内侧而形成扣住第一绝缘子12的第一倒扣112。

所述第二主体21两端均为瓣槽结构,即第二主体21两端均圆周设有若干瓣片211,瓣片211接口端外侧设有啮合凸起2111;

所述第二主体21内侧中部设有定位块212;

所述第二绝缘子22外侧中部设有两个绝缘凸起221,两个绝缘凸起221之间形成与定位块212匹配的定位槽;

第二绝缘子22内设有第二芯孔,第二中心针23插在第二芯孔内,第二芯孔内侧壁中部设有限位块222;第二中心针23中部设有与限位块222匹配的双向台阶233,限位块222卡在双向台阶233中间。

第二中心针23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倒刺234,第二倒刺234位于双向台阶231 之间;

第二主体21两头的瓣片211内侧壁分别与第二绝缘子22两头的外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插接位,插接位包括靠近第一插孔231的第一插接位241和靠近第二插孔232的第二插接位242;

第一插孔231和第二插孔232侧壁均设有开槽。

所述第三主体31包括第三连接端和第三安装端,所述第三绝缘子32安装在第三安装端上,所述第三针端331穿过第三绝缘子32插入第三连接端内,第三焊接端332位于第三安装端外,第三焊接端332上设有第三焊接面333,第三焊接面333与第三安装端所在平面平行;

第三安装端的四周设有若干第三安装柱34。

所述第三主体31内设有第三台阶311,所述第三绝缘子32前端设有与第三台阶311匹配的第四台阶321;

第三绝缘子32设有第三芯孔,第三针端331插入第三芯孔内,第三针端331 位于第三芯孔内的外侧壁设有第三倒刺334;

所述第三绝缘子32尾端设有与第三焊接端332匹配的第三卡槽323。

所述第三安装端内设有与第三绝缘子32匹配的第三安装位,第三绝缘子32 尾端不超出第三安装位的边缘,第三焊接面333与第三安装位边缘的高度持平;

第三安装位的边缘圆周若干处通过治具打点变形,使打点处倾向第三安装位内侧而形成扣住第三绝缘子32的第二倒扣313;基于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第一倒扣112的结构清晰无误地理解第二倒扣313的结构,为使申请文本言简意赅,本文在此不提供附图。

第三连接端内侧壁设有与啮合凸起2111匹配的啮合槽35。

第一绝缘子12、第二绝缘子22、第三绝缘子32材质是聚四氟乙烯。

把第三绝缘子32安装在第三安装位中,第三针端331插入第三芯孔内,第三焊接端332安装在第三卡槽323内,第三安装柱34插入一安装板5上,对第三焊接面333与该安装板5上的第三中心针焊接接触面51焊接;把第二中心针 23推进第二绝缘子22内,把第二绝缘子22安装在第二主体21内,把母头连接器2的第二插接位242和第二插孔232分别对准半擒纵光头3的第三连接端和第三针端331插在半擒纵公头3上;把第一绝缘子12安装在第一安装位中,第一针端131插入第一芯孔内,第一焊接端132安装在第一卡槽122内,第一安装柱14插入另一安装板上,对第一焊接面133与该安装板上的第一中心针焊接接触面焊接,再把光纵公头1的连接端和第一针端131分别对准母头连接器2 的第一插接位241和第一插孔231插进去,该安装板安装定位,即可产品的安装。安装第一焊接面133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可参考安装第三焊接面333的安装板5的结构示意图。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

1.第一中心针、第二中心针与安装板之间采用平面接触,接触面大,更利于信号稳定传输;

2.对配连接采用光纵公头和半擒纵公头,及母头转接器,实现可拆卸,易于长时间连接后清洁设备,易于在连接老化后或连接损坏了进行更换;

3.采用光纵公头和半擒纵公头,当我们将光纵公头或半擒纵公头拿开后,因两者与母头连接器的啮合力相比,半擒纵公头的啮合力远大于光纵公头的啮合力,工作人员在维护保养设备等别的原因需要拆卸的时候,母头转接头不会因拆卸的原因而松掉掉到四周,而会在半擒纵公头的第三连接端上,便于寻到,以及开展接下来的对配连接传输操作;

4.光纵公头、半擒纵公头、母头连接器板端最大间距只有8.3mm,利于小体积;板间应用空间小的通信、测量与测试领域里应用,优势明显。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