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挂轨机器人安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4369发布日期:2019-02-26 17:28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挂轨机器人安全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挂轨机器人安全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插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多数安装于墙面,在电器需要充电时将插头插于插座的插孔内进行充电。然而,电器的电源线或移动设备的充电数据线有一定长度限制,或多个电器需要充电时墙面插座无法满足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插排应运而生,插排是插座的一种,只不过是把多个插座集中放在一起,从而形成的多口插座,将前面插座进行延伸。但是目前市面上大多的插排依旧存在电源线的问题,生活中有些用电器摆放在离电源较远的地方,通常插排电源线较短,够不到用电器,这些都带来了种种不便。现有的解决办法只能在插排上再接入一个插排,或购买加长电源线的插排,即不美观又造成了浪费。尤其是移动设备,根据人在室内的需求所处位置不同,经常性存在所处位置无插排或插座无法进行充电的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978447.5,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智能家居安全充电机器人,包括:充电装置、机器人本体和控制终端;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插座,用于为所述机器人本体充电;机器人本体包括大容量蓄电池,大容量蓄电池与充电插座匹配充电插头、可分离插座连接,可分离插座与待充电设备连接,为待充电设备提供电能;控制终端用于定位与机器人本体的位置,遥控机器人本体移动至控制终端处,为待充电设备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了室内任意位置充电;且在充电机器人存储电量过少时,自动移动至充电插座处进行自动充电;同时有效保障了充电安全以及防止充电机器人丢失。但是现有的智能家居安全充电机器人还存在着充电机器人本体电量不足时还要对机器人充电,而且充满电后还不能及时将电源拔掉,在用户需要充电时,只能通过遥控进行控制,使用者不可能时时刻刻拿着遥控器,而且在机器人行走时,只能在地面行走,一旦有障碍物阻挡就会影响机器人的行动,以及现有的智能家居安全充电机器人不能实现语音识别及声源定位,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挂轨机器人安全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挂轨机器人安全充电装置,包括悬吊架,所述悬吊架采用若干个,且每个悬吊架上开设有三个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里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采用多个,其下方连接有吊扣,所述吊扣采用多个,其下方分别卡接在零线滑触线,火线滑触线和滑轨上,所述零线滑触线和火线滑触线的底部均滑动连接有集电器机构,所述集电器机构与智能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智能控制系统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滑车行走机构,所述滑车行走机构卡接在滑轨内部,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底部可拆卸安装有电动吊架,所述电动吊架下方旋转连接有充电桩。

优选的,所述滑车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齿轮,齿链,传动轴,轴承,行走轮和安装架,所述行走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架的底部,所述齿轮采用2个,分别与行走电机和传动轴过盈连接,所述齿链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嵌装在安装架的顶部,所述轴承采用2个,所述行走轮设置为2个,分别安装在传动轴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集电器机构包括零线滑片,火线滑片,集电架,火线,零线,调整架,拉伸弹簧和安装座,所述的零线滑片和火线滑片均嵌装在集电架上,所述集电架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连接;所述火线和零线均与漏电保护器连接,所述调整架与安装座旋转连接,上方又通过拉伸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漏电保护器,双电源监测模块,超声波传感器,音频采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电源板,处理器,驱动模块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双电源监测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漏电保护器和电源板连接,所述电源板通过导线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导线分别与超声波传感器,音频采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驱动模块和红外线传感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行走电机和电动吊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电源监测模块具体采用型号为ZYVA-S21的双电源监测模块。

优选的,所述电动吊架具体采用mk-110遥控升降机隐藏挂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集电时将零线滑片和火线滑片卡进零线滑触线和火线滑触线内,电流分别经过零线滑片和火线滑片以及零线和火线进入漏电保护器,实现了机器人实时带电,不存在电量不足的问题,以及省去了给机器人定时充电的琐事;

2、本实用新型在行走的时候,处理器下达指示,驱动模块驱动行走电机带动齿轮转动,经过齿链将转矩专递给传动轴,传动轴带动行走轮在滑轨内进行行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充电机器人只能在地面行走,遇到障碍物就会阻挡前进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在需要充电时,使用者可通过语音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使用者发出指令后音频采集模块将声音收纳后传递给语音识别模块进行分析,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向各模块下发指令,超声波传感器会对发声源进行定位,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滑车行走机构行走,当到达使用者上方的时候,可通过遥控器将电动伸缩架落下,也可通过挥手感应来控制,挥手后红外线传感器对动作进行交互,将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并通过驱动模块将电动伸缩架落下,提高了设备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车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电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吊架、2固定螺栓、3零线滑触线、4火线滑触线、5吊扣、6滑轨、7滑车行走机构、71行走电机、72齿轮、73齿链、74传动轴、75轴承、76行走轮、77安装架、8集电器机构、81零线滑片、82火线滑片、83集电架、84火线、85零线、86调整架、87拉伸弹簧、88安装座、9智能控制系统、91漏电保护器、92双电源监测模块、93超声波传感器、94音频采集模块、95语音识别模块、96电源板、97处理器、98驱动模块、99红外线传感器、10电动伸缩架、11充电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室内挂轨机器人安全充电装置,包括悬吊架1,悬吊架1采用若干个,且每个悬吊架1上开设有三个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里设置有固定螺栓2,固定螺栓2采用多个,其下方连接有吊扣5,吊扣5采用多个,为保证零线滑触线3,火线滑触线4和滑轨6的稳定性和平行度,有效的避免因其不平行造成零线滑片81和火线滑片82卡出或者磨损严重的问题,其下方分别卡接在零线滑触线3,火线滑触线4和滑轨6上,零线滑触线3和火线滑触线4的底部均滑动连接有集电器机构8,集电器机构8与智能控制系统9电性连接,将电源通过零线85和火线84引进智能控制系统9内,智能控制系统9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滑车行走机构7,滑车行走机构7卡接在滑轨6内部,使滑车行走机构7在滑轨6有较高的牢固性,保证滑车行走机构7运行平稳,智能控制系统9底部可拆卸安装有电动吊架10,电动吊架10下方旋转连接有充电桩11,可实现不同高度的充电,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滑车行走机构7包括行走电机71,齿轮72,齿链73,传动轴74,轴承75,行走轮76和安装架77,行走电机71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架77的底部,齿轮72采用2个,分别与行走电机71和传动轴74过盈连接,齿链73与齿轮72啮合连接,传动轴74通过轴承75嵌装在安装架77的顶部,轴承75采用2个,行走轮76设置为2个,分别安装在传动轴74的两端。

集电器机构8包括零线滑片81,火线滑片82,集电架83,火线84,零线85,调整架86,拉伸弹簧87和安装座88,的零线滑片81和火线滑片82均嵌装在集电架83上,集电架83分别与火线84和零线85连接;火线84和零线85均与漏电保护器91连接,调整架86与安装座88旋转连接,上方又通过拉伸弹簧87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9包括漏电保护器91,双电源监测模块92,超声波传感器93,音频采集模块94,语音识别模块95,电源板96,处理器97,驱动模块98和红外线传感器99,双电源监测模块92通过导线分别与漏电保护器91和电源板96连接,电源板96通过导线与处理器97连接,处理器97通过导线分别与超声波传感器93,音频采集模块94,语音识别模块95,驱动模块98和红外线传感器99连接,驱动模块98通过导线分别与行走电机71和电动吊架10连接。

双电源监测模块92具体采用型号为ZYVA-S21的双电源监测模块,可以实时地显示被监控回路的各种工作状态,当系统出现异常时(过电流,过欠压,温度过高等),监控设备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显示和记录具体内容。

电动吊架10具体采用mk-110遥控升降机隐藏挂架,可根据充电高度要求的不同实现上下调节,从而更好的为使用者提供充电服务。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集电时将零线滑片81和火线滑片82卡进零线滑触线3和火线滑触线4内,电流分别经过零线滑片81和火线滑片82以及零线85和火线84进入漏电保护器91,实现了机器人实时带电,不存在电量不足的问题,以及省去了给机器人定时充电的琐事,行走的时候,处理器97下达指示,驱动模块98驱动行走电机71带动齿轮72转动,经过齿链73将转矩专递给传动轴74,传动轴74带动行走轮76在滑轨6内进行行走,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充电机器人只能在地面行走,遇到障碍物就会阻挡前进的问题,在需要充电时,使用者可通过语音来控制机器人的动作,使用者发出指令后音频采集模块94将声音收纳后传递给语音识别模块95进行分析,并将数据传递给处理器97,处理器97向各模块下发指令,超声波传感器93会对发声源进行定位,并通过驱动模块98驱动滑车行走机构7行走,当到达使用者上方的时候,可通过遥控器将电动伸缩架10落下,也可通过挥手感应来控制,挥手后红外线传感器99对动作进行交互,将信息传递给处理器97,并通过驱动模块98将电动伸缩架10落下,提高了设备智能化程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