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5381发布日期:2019-05-07 20:41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的发明者是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锂电池很少具有散热的功能,在给锂电池进行充电或是放电过程中,容易造成热量的累积,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电池的爆炸,而且锂电池在运输的过程中易发生碰撞,这样就会对锂电池表面和内部造成一定的冲击,现有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包括锂电池本体和支撑柱,所述锂电池本体内侧壁连接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另一侧连接有隔膜,所述隔膜内侧壁设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顶部固定有顶盖,且顶盖上表面安装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顶部顶接有电池盖,所述电池盖中部贯穿连接有正极端,所述正极端顶部盖有塑料盖,所述塑料盖侧边卡接在卡块内侧表面,所述卡块安装在锂电池本体顶部侧边,所述锂电池本体底部中间位置设有负极端,所述负极端侧边设有底部绝缘片,所述负极端顶部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表面设有正极,所述正极侧边设有负极。

优选的,所述正极、负极和绝缘板安装在锂电池本体内侧的顶盖和底部绝缘片之间,且负极和正极设有多个,所述多个正极和负极之间相互间隔分布。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固定在顶盖和负极端之间的锂电池本体内侧中部。

优选的,所述正极端侧边对称开设有两条卡槽,且卡槽呈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本体表面包裹有电池膜,且电池膜只包裹锂电池本体侧壁,所述锂电池本体呈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热块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散热块呈环形均匀分布在隔膜表面。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共设有多个,且多个缓冲块均匀安装在顶盖上表面的正极端周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锂电池呈圆柱形结构,可以便于存储,且占用的空间较小,多层锂电池进行堆积也不会浪费空间,而且该锂电池的内部设有多层正极和负极相互间隔式的排列方式,使正负极的离子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并通过正极端和负极端把电能传输给用电器,提高了整个锂电池的电能释放效率,其次,锂电池在进行工作过程中会释放出电能,在释放电能的过程中也会释放一定的热量,该装置的侧壁设有多层散热块,加快了热量的散出速度,保护了电池正常工作,最后,该装置的正极端表面开设有卡槽,可以方便给锂电池充电的时候夹持和固定,而且该锂电池顶部的正极端表面套有塑料盖,表面套有电池膜,保护了电池极不被损坏,也不会影响电池的美观,同时也不会发生和负极碰撞或是接触的可能,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电能的损耗,底部的缓冲块也可以有效防止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额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电池膜和正极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分布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锂电池本体、2-散热块、3-隔膜、4-绝缘板、5-顶盖、6-卡块、7-缓冲块、8-电池盖、9-正极端、10-塑料盖、11-支撑柱、12-负极、13-正极、14-负极端、15-底部绝缘片、16-卡槽、17-电池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3,一种新型柱状锂电池,包括锂电池本体1和支撑柱11,锂电池本体1内侧壁连接有散热块2,散热块2另一侧连接有隔膜3,隔膜3内侧壁设有绝缘板4,绝缘板4顶部固定有顶盖5,且顶盖5上表面安装有缓冲块7,缓冲块7顶部顶接有电池盖8,电池盖8中部贯穿连接有正极端9,正极端9顶部盖有塑料盖10,塑料盖10侧边卡接在卡块6内侧表面,卡块6安装在锂电池本体1顶部侧边,锂电池本体1底部中间位置设有负极端14,负极端14侧边设有底部绝缘片15,负极端14顶部连接有支撑柱11,且支撑柱11表面设有正极 13,正极13侧边设有负极12。

正极13、负极12和绝缘板4安装在锂电池本体1内侧的顶盖5和底部绝缘片15之间,且负极12和正极13设有多个,多个正极13和负极12之间相互间隔分布,便于正负极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电能,支撑柱11固定在顶盖5和负极端14之间的锂电池本体1内侧中部,正极端9侧边对称开设有两条卡槽16,且卡槽16呈半圆形,便于充电时的固定,锂电池本体1表面包裹有电池膜17,且电池膜17只包裹锂电池本体1侧壁,锂电池本体1呈圆柱状结构,散热块2 共设有多个,且多个散热块2呈环形均匀分布在隔膜3表面,缓冲块7共设有多个,且多个缓冲块均匀安装在顶盖5上表面的正极端9周围。

工作原理:使用时,把卡在卡块6内侧的塑料盖10取下,检查正极端9和负极端14是否有破损,检查完毕后把锂电池本体1接入到用电器的正负极,此时锂电池本体1内的正负极发生化学反应,锂电池本体1的正极13材料通常有锂的活性化合物组成,负极12则是特殊分子结构的碳,放电时,锂离子则从片层结构的碳中析出,与正极13的化合物结合,锂离子的移动产生了电流,然后把电能传输给用电器,实现电能的释放,释放完成以后,可以对锂电池本体1 进行充电,达到电池重复利用的目的,锂电池本体1在进行工作过程中会释放出电能,在释放电能的过程中也会释放一定的热量,该装置的侧壁设有多层散热块2,加快了热量的散出速度,保护了电池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