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接触对的充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1706发布日期:2019-06-26 01:1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可更换接触对的充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电气配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自由更换接触对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发展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导向,作为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配件,充电插座也一直在更新换代。充电插座作为汽车补充电力的接口,其包括一个外壳及设置在外壳里的接触对,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充电枪插入外壳中与接触对相接触来进行充电,在反复拔插的过程中,充电插座必然会被磨损,接触对必然会产生变形,产生变形后的接触对其导电效率自然就会打折扣,甚至还会出现接触不良,影响充电正常进程。

目前市面上有着几款可更换接触对的充电插座,其均将接触对拆成可更换插套及压接插套两部分,这样一旦发生耗损,则将可更换插套进行更换即可,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材料,一般来说现有的可更换插套的接触方式的载流可靠性不是相对稳定,大多数通过冠簧或者扭簧之类的弹性接触件实现电能的传导,该类接触对的接触面积十分有限,导致局部电阻会过大,从而引起局部温升过高,在满载工况条件下使用时,即会引起弹性导电元件的寿命降低,甚至烧蚀的情况,存在着潜在的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对接触面积大,易于更换的充电插座。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来实现:一种可更换接触对的充电插座,包括充电插座本体和插套壳体,所述充电插座本体设置第一容置腔,所述插套壳体内设置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同轴设置,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端部相接触,在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接触对,所述接触对包括可更换插套及压接插套,可更换插套的底端设置向内凹陷的包容部,压接插套的顶部设置向外突出的伸入部,伸入部与包容部均为顶部面积小于底部面积的圆台形,伸入部与包容部大小相同,在伸入部顶部中央设置螺孔,在可更换插套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由可更换插套的顶端垂直向下延伸至包容部的顶面将可更换插套贯穿,在螺纹孔内设置螺栓,通过螺栓使伸入部与包容部紧密接触;

所述插套壳体包括两个插套导向柱,两个插套导向柱之间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成一体,在插套导向柱上设置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为硬质环,所述硬质环在每个插套导向柱上相对设置且硬质环的连线与连接柱相垂直。

所述插套导向柱的底部设置凸起,所述凸起设置在插套导向柱的边缘,在第二容置腔底部设置环形槽,所述凸起可伸入环形槽内。

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插座本体的前端,所述防护盖与所述壳体通过销轴连接,能够自由的在所述壳体上打开或盖合。

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卡槽,对应着所述卡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卡扣。

所述盖体与所述充电插座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可更换插套及压接插套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且可更换插套及压接插套之间的接触面为斜面,这样最大程度的增大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保证了电阻的均衡,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3为可更换插套视图。

图4为压接插套视图。

图5为插套壳体视图。

图6为充电插座本体视图。

其中1-充电插座本体、2-插套壳体、3-可更换插套、4-压接插套、5-壳体、6-螺纹孔、6-1 螺孔、7-盖体、8-卡槽、9-卡扣、10-密封圈、11-硬质环、12-凸起、13-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气配件,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可更换接触对的充电插座,其包括了包括充电插座本体1和插套壳体2,所述充电插座本体1设置有第一容置腔,所述插套壳体内设置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同轴设置且两者的端部相接触,这样一来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便连通成为一个完整的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接触对,具体的说,所述接触对包括可更换插套3及压接插套4,可更换插套3的底端设置向内凹陷的包容部,压接插套4的顶部设置向外突出的伸入部,安装时,伸入部可伸入包容部中与之接触,具体的说,伸入部与包容部均为顶部面积小于底部面积的圆台形,伸入部与包容部大小相同,采用上述结构之后,伸入部与包容部的接触面成为了一个斜面,斜面的接触面积远远大于平面的接触面积,且采用斜面之后,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减小接触面间的电阻,也避免了由于局部电阻过大引发的局部过热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中,在伸入部顶部中央设置螺孔6-1,在可更换插套上设置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由可更换插套的顶端垂直向下延伸至包容部的顶面将可更换插套贯穿,在螺纹孔6内设置螺栓,通过螺栓使伸入部与包容部紧密接触,采用螺栓进行连接相比于扭簧连接其紧密度更佳,牢固度更好,从而保证不会发生由于接触不畅引发的接触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套壳体2包括两个插套导向柱,两个插套导向柱之间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成一体,在插套导向柱上设置固定部。具体的说,所述固定部为硬质环11,所述硬质环11在每个插套导向柱上相对设置且硬质环的连线与连接柱相垂直。采用连接柱加硬质环的结构首先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材料的耗费,其次其紧固的效率没有受到影响,第三利用螺栓进行紧固,其紧固效果好,更换也比较便利。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插套导向柱的底部设置凸起12,所述凸起12设置在插套导向柱的边缘,在第二容置腔底部设置环形槽13,所述凸起12可伸入环形槽内。通过凸起12与环形槽13对插套导向柱进行定位,使其插接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包括壳体5和盖体7,所述壳体5固定安装在所述充电插座本体1的前端,所述盖体7与所述壳体5通过销轴连接,能够自由的在所述壳体5上打开或盖合。所述盖体7上设置有卡槽8,对应着所述卡槽8、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卡扣9。通过卡槽8与卡扣9的配合,将防护盖覆盖在充电插座本体1上从而对插头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卡扣9与壳体5轴连接,并且在轴上设置有扭簧对卡扣9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7与所述壳体5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10,具体的说,所述的密封圈设置在盖体7中且在盖体7关闭时,密封圈10与壳体5顶部边缘相接触。通过设置密封圈10使防护盖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以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保证插套导向柱的正常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