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接地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575发布日期:2019-02-12 21:08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力接地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电力接地桩。



背景技术:

接地是为电流返回其源所提供的一条阻抗值相对较低的通道,具体而言,就是在线路或电气设备出现接地故障时,为故障电流流回电源提供一条低阻抗的路径。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对电流进行传导,使其能够往返于大地或等效金属导体之间,其归属于导电连接的范畴,具体可分为永久性接地和临时接地两种。电力系统中的接地具体是指将各类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经由接地线与接地电极进行可靠连接,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中性点与大地相连接。通过接地除了可以有效防止人体触电之外,还能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给线路及电气设备的绝缘提供了有效保护。由此可见,在电力系统中运用合理可行的接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授权公告号CN103441431B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配电箱变临时接地装置,包括与接地端固定的线夹,线夹的结构包括构件一、构件二和铰销,构件一和构件二通过铰销铰接在一起,构件二上与铰销配合的孔为长孔,使构件一和构件二之间具有两个铰接支点,构件一和构件二对应咬合的一端为钳口,所述钳口包括适用于角钢形式接地桩的平面部分和适用于圆钢形式接地桩的弧形部分,弧形钳口处设有齿形高导金属层,构件一和构件二的另一端为手柄,手柄端部设有闭锁定位装置;钳口侧的构件一上设有软铜线连接端子。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依靠钳状的线夹,虽然提高了拆装效率,但是作业现场一般较为复杂、人员进出频繁,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无法得以保证。

授权公告号CN205828692U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可拆卸式临时接地桩,包括固定卡板,固定卡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孔,固定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穿孔,固定卡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卡件,固定卡件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穿孔,固定卡件的底部设置有接地螺柱,固定连接柱穿过第一固定穿孔和第二固定穿孔,固定连接柱的一端设置有卡柄,固定连接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孔。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搭配接地扁铁进行使用,接地的零部件越多,存在接触不良的风险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接地桩,充分考虑临时接地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接地棒上设计固定板和活动板,确保了接地棒插入大地的稳定性,同时提高拆除接地桩的便捷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力接地桩,包括接地棒、套设在接地棒上的活动板、固定在接地棒上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接地棒顶端的压线机构,所述活动板为十字形或米字型,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与活动板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棒的下部为锥形结构,在接地棒下部的外周以接地棒的轴线为中心均布多个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上设置与调节螺杆相对应的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棒上端设置螺纹孔,所述接地棒上部设置与螺纹孔垂直且相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压线机构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的压线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棒的上部设置反光条。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设置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包括主滚轴和沿周向均匀布置在主滚轴外壁的多个副滚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安装临时接地线和接地桩时,需要从安全性和便捷性上进行考虑:其中,安全性是确保接地线与接地桩之间、接地桩与大地之间进行良好接触,即要保证三者之间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基于实际需求,在接地棒的上端设计固定板,采用静压法或者锤击法作用在固定板上使接地棒压入地下,该过程中,难免发生由于施力不均(例如锤击法)导致接地棒歪斜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在接地棒外侧套设活动板,活动板为十字形或米字型,活动板与地面之间面面接触,可以对接地棒的姿态进行校正,从而确保了接地棒插入大地的稳定性;对便捷性的考量,本实用新型在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设置调节螺杆,需要将接地桩拔出时,使用扳手转动调节螺杆,活动板和大地为支撑点,将固定板和接地棒顶起,该过程省时省力,特别是在作业收尾阶段,提高拆除接地桩的便捷性对已消耗大量体力的作业人员来说,意义重大。

2.本实用新型将接地棒设计成锥形结构,有利于接地棒的下压效率;接地棒的外周以接地棒的轴线为中心均布多个凹槽,本结构设计的目的可以减少接地棒的体积,同时在相邻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凸起部件,接地棒下压过程中,土层向凹槽内汇集,减少整个接地棒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接地棒的下压效率。

3.由于活动板可以围绕接地棒转动,本实用新型在活动板上设置与调节螺杆相对应的限位槽,本结构设计为调节螺杆提供限位空间,预防接地棒拔出过程中活动板自由转动、跑偏的问题。

4.如上文所记载,为确保接地线和接地棒之间的电性连接,在接地棒上端设置螺纹孔,接地棒上部设置与螺纹孔垂直且相连通的贯穿孔,压线机构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的压线螺丝,安装接地线是,将接地线插入贯穿孔内后使用压线螺丝从螺纹孔内对接地线进行挤压固定,在接地线和接地棒稳固连接的前提下,保证两者之间良好的电性连接。

5.接地棒的上部设置反光条,本结构设计可以在夜晚环境使用时起警示作用,保护进、出场地的作业人员。

6.限位槽设置转动部件,转动部件包括主滚轴和沿周向均匀布置在主滚轴外壁的多个副滚轴,本结构设计在使用时,主滚轴通过多个副滚轴转动设置在容纳槽内,当调节螺杆转动过程与主滚轴的上端接触,改善调节螺杆的转动效率,进一个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接地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三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接地棒,2-活动板,3-固定板,4-压线机构,5-凹槽,6-螺纹孔,7-贯穿孔,8-调节螺杆,9-限位槽,10-反光条,11-主滚轴,12-副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接地棒1、套设在接地棒1上的活动板2、固定在接地棒1上的固定板3以及设置在接地棒1顶端的压线机构4,活动板2为十字形;

接地棒1的下部为锥形结构,在接地棒1下部的外周以接地棒1的轴线为中心均布多个凹槽5,接地棒1上端设置螺纹孔6,接地棒1上部设置与螺纹孔6垂直且相连通的贯穿孔7,压线机构4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6内的压线螺丝;

固定板3上螺纹连接调节螺杆8,活动板2上设置与调节螺杆8相对应的限位槽9。

在使用时,首先将活动板2放置在地面上,将接地棒1依次插入活动板2和地面,作业人员站立在固定板3上将接地棒1压入地下,完成接地桩的安装,将接地线插入贯穿孔6内后使用压线螺丝将其挤紧;使用完毕后,将调节螺杆8旋入固定板3的螺纹孔内,随着调节螺杆8的不断下行,接地棒1和固定板3拔离地面。

需指出的,接地棒1压入地下后,调节螺杆8位于限位槽9内。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接地棒1、套设在接地棒1上的活动板2、固定在接地棒1上的固定板3以及设置在接地棒1顶端的压线机构4,接地棒1上部外壁粘贴有反光条10;

接地棒1的下部为锥形结构,在接地棒1下部的外周以接地棒1的轴线为中心均布多个凹槽5,接地棒1上端设置螺纹孔6,接地棒1上部设置与螺纹孔6垂直且相连通的贯穿孔7,压线机构4为螺纹连接在螺纹孔6内的压线螺丝;

固定板3上螺纹连接调节螺杆8,活动板2上设置与调节螺杆8相对应的限位槽9。

在使用时,首先将活动板2放置在地面上,将接地棒1依次插入活动板2和地面,调整活动板2使调节螺杆8位于限位槽9内,完成接地桩的安装后,将接地线插入贯穿孔7内后使用压线螺丝将其挤紧;使用完毕后,将调节螺杆8旋入固定板3的螺纹孔内,随着调节螺杆8的不断下行,接地棒1和固定板3拔离地面。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接地棒1的上部设置反光条10,可以在夜晚环境使用时起警示作用,保护进、出场地的作业人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槽9设置转动部件,转动部件包括主滚轴11和沿周向均匀布置在主滚轴11外壁的多个副滚轴12。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