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549发布日期:2019-02-12 21:08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装置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建筑电气施工技术)。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板)、接地母线(户内、户外)、接地引下线(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组成。它被用以实现电气系统与大地相连接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工作在较高频率,电路中存在分布电容,分布电容引起不期望存在的附加电流。当外界的静电干扰介入时,会改变电路各部分积聚电荷,从而改变附加电流,危害电路器件,缩短了价格昂贵的设备使用寿命。此外,在静电情况下堆积于机壳表面的电荷放电会灼伤人体。为了消除静电干扰,通常用一个接地导体机壳把电路屏蔽起来形成静电屏蔽,使整个壳面电势边界值条件为零,机壳外的电荷分布变化只影响机壳外表面的电荷分布,而壳内电场分布由内导体电荷及电势确定,保持不变。然而,由于接地不便,人们常常忽视机壳的接地端的静电屏蔽作用,单相电源插座上的保护接地端没有连接大地而形同虚设,为此,提出一种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设有引电条,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底部焊接有开口向下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顶端设有焊接片,所述筒体的上设有自锁按钮,所述筒体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自锁按钮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与限位杆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孔相互匹配,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通过螺纹管与接地棒螺纹连接,所述接地棒的底端焊接有钻头。

优选的,所述引电条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和焊接片的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管的左右两端相互对称安装焊接有两组手拧杆,且手拧杆上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设有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接地棒的外部设有酚醛树脂抗腐蚀层。

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的数量至少为十组,且设备本体分别与引电条的电性接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支撑杆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孔,自锁按钮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与限位杆的输入端传动连接,限位杆与限位孔相互匹配,设置酚醛树脂抗腐蚀层,提高接地棒的使用寿命,设置两组手拧杆,便于调节和拆装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纹管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设备本体、2引电条、3筒体、4焊接片、5自锁按钮、6连接件、7支撑杆、8限位杆、9限位孔、10接线端子、11螺纹管、12手拧杆、13接地棒、14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网络设备的接地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的一侧设有引电条2,所述设备本体1的一端底部焊接有开口向下的筒体3,所述筒体3的内部顶端设有焊接片4,所述筒体3的上设有自锁按钮5,所述筒体3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孔9,所述自锁按钮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6与限位杆8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杆8与限位孔9相互匹配,所述支撑杆7的底部通过螺纹管11与接地棒13螺纹连接,所述接地棒13的底端焊接有钻头14。

具体的,所述引电条2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1和焊接片4的电性连接,设置引电条2,便于网络设备的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螺纹管11的左右两端相互对称安装焊接有两组手拧杆12,且手拧杆12上设有防滑纹,设置两组手拧杆12,便于调节和拆装携带。

具体的,所述螺纹管11的内部设有接线端子10,设置接线端子10便于接地。

具体的,所述接地棒13的外部设有酚醛树脂抗腐蚀层,设置酚醛树脂抗腐蚀层,提高接地棒13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设备本体1的数量至少为十组,且设备本体1分别与引电条2的电性接点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筒体3的上设有自锁按钮5,所述筒体3的内部插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孔9,自锁按钮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件6与限位杆8的输入端传动连接,限位杆8与限位孔9相互匹配,设置酚醛树脂抗腐蚀层,提高接地棒13的使用寿命,设置两组手拧杆12,便于调节和拆装携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